清風明月來作客
年輕時,每經過殘破不堪等待修繕或面臨拆除的房屋周邊,總覺得它們像一個個原本精緻漂亮、備受主人珍愛的藏寶盒,因為老舊破損而被丟棄。
上了年紀,再遇見這樣的老房子,感受已經有所差異。不知道是不是人與物件處境日趨相仿,還是其他因素,它們讓我聯想到的,宛如一本一本被攤開而忘了合攏的舊書冊,全部書頁雖已泛黃,散布碎花霉斑,部分且遭蟲蛀,卻照樣有陽光有清風和月色,相繼飛奔過來勤快地翻閱,認真地朗讀。
這一轉念,宛如撳下一個啟動按鍵,立刻有許多故事從那些冊頁間陸續冒出來,整注滔滔不絕的湧泉任你舀取。誰能靜下心,誰就能吮啜分享。
於是不管你愛不愛聽,總有人會告訴你,那是我阿公阿嬤住過的家,自己雖然在城市裡出生長大,鄉下這棟破舊的老房子,仍然是我心底最想念的故居。
有人想起,這棟屋頂坍塌的磚瓦房正是幾十年前自己出生的場所,剛出娘胎即由外婆拿起平日剪裁衣服的剪刀剪斷臍帶,那剪刀同時剪花剪菜,逢年過節則用來清理雞隻鴨隻屠體的腸子。六、七歲搬家之後,不曾回去過,單知道很多年來它一直住著陌生人家,現在已傾倒塌陷變成廢墟,但它仍被認定是自己的家。說不定還能打瓦礫堆中找到那把烏黑油亮的剪刀,那把曾經沾過自己臍帶血的剪刀。
也有人說,年輕時就在一棟日本人留下的木造宿舍娶回新娘,生下兒女。如今若有所失地走在一條寬闊道路上,回想早年闢建這條道路時硬將住家房子拆掉的情景。房屋位於大路中央,路邊這棟沒住人的低矮房子,係老鄰居的牛棚和存放犁鈀的農具間。每次路過,會禁不住走神,恍惚間,往往把它當做自己曾經住過幾十年的木造宿舍,不但想到自己的新娘,同時想到鄰居那隻日出而作日落才得歇息的老水牛。
接連幾個黃昏,我在住家附近散步時,常看見一個蓬頭垢面的男子出現在一棟待拆的老房子旁邊,瞇著眼睛吸菸,默不吭聲蹲坐牆腳,享受落日餘暉的溫煦。他大概發現我這麼一個閒著無聊的人幾度留連徘徊,突然主動開口攀談。
他告訴我,這幾堵殘存磚牆框著的院落,係長輩留下的祖產,年少時他曾立下宏願,說自己長大一定要成為有錢人,把這棟老舊磚瓦屋重新蓋成西洋樓。可等真正長大、長老了,拚命賺到手的錢仍養不活自己,最後只得賣掉這棟破舊房子。再隔不久,建商會將它夷為平地蓋成大樓,蓋的卻是屬於別人的洋樓。
他實在不明白,一個人終其一生究竟能夠留存些什麼?
年輕時,每經過殘破不堪等待修繕或面臨拆除的房屋周邊,總覺得它們像一個個原本精緻漂亮、備受主人珍愛的藏寶盒,因為老舊破損而被丟棄。
上了年紀,再遇見這樣的老房子,感受已經有所差異。不知道是不是人與物件處境日趨相仿,還是其他因素,它們讓我聯想到的,宛如一本一本被攤開而忘了合攏的舊書冊,全部書頁雖已泛黃,散布碎花霉斑,部分且遭蟲蛀,卻照樣有陽光有清風和月色,相繼飛奔過來勤快地翻閱,認真地朗讀。
這一轉念,宛如撳下一個啟動按鍵,立刻有許多故事從那些冊頁間陸續冒出來,整注滔滔不絕的湧泉任你舀取。誰能靜下心,誰就能吮啜分享。
於是不管你愛不愛聽,總有人會告訴你,那是我阿公阿嬤住過的家,自己雖然在城市裡出生長大,鄉下這棟破舊的老房子,仍然是我心底最想念的故居。
有人想起,這棟屋頂坍塌的磚瓦房正是幾十年前自己出生的場所,剛出娘胎即由外婆拿起平日剪裁衣服的剪刀剪斷臍帶,那剪刀同時剪花剪菜,逢年過節則用來清理雞隻鴨隻屠體的腸子。六、七歲搬家之後,不曾回去過,單知道很多年來它一直住著陌生人家,現在已傾倒塌陷變成廢墟,但它仍被認定是自己的家。說不定還能打瓦礫堆中找到那把烏黑油亮的剪刀,那把曾經沾過自己臍帶血的剪刀。
也有人說,年輕時就在一棟日本人留下的木造宿舍娶回新娘,生下兒女。如今若有所失地走在一條寬闊道路上,回想早年闢建這條道路時硬將住家房子拆掉的情景。房屋位於大路中央,路邊這棟沒住人的低矮房子,係老鄰居的牛棚和存放犁鈀的農具間。每次路過,會禁不住走神,恍惚間,往往把它當做自己曾經住過幾十年的木造宿舍,不但想到自己的新娘,同時想到鄰居那隻日出而作日落才得歇息的老水牛。
接連幾個黃昏,我在住家附近散步時,常看見一個蓬頭垢面的男子出現在一棟待拆的老房子旁邊,瞇著眼睛吸菸,默不吭聲蹲坐牆腳,享受落日餘暉的溫煦。他大概發現我這麼一個閒著無聊的人幾度留連徘徊,突然主動開口攀談。
他告訴我,這幾堵殘存磚牆框著的院落,係長輩留下的祖產,年少時他曾立下宏願,說自己長大一定要成為有錢人,把這棟老舊磚瓦屋重新蓋成西洋樓。可等真正長大、長老了,拚命賺到手的錢仍養不活自己,最後只得賣掉這棟破舊房子。再隔不久,建商會將它夷為平地蓋成大樓,蓋的卻是屬於別人的洋樓。
他實在不明白,一個人終其一生究竟能夠留存些什麼?
身影謦欬層層疊
舊居牆角或路旁樹下,經常出現某些人家棄置的藤椅、沙發、八仙桌及長條板凳。那些舊家具,很快成為孤單老人吸菸、乘涼、抓癢、曬太陽兼打盹的雅座。
偶爾會有頑皮闖了禍的孩童,垂掛著眼淚鼻涕跑到老人身旁躲藏,希望逃過媽媽手裡那根藤條。
而每一棟舊居牆壁跟屋瓦梁柱,無論拿紅磚、石頭、土墼塊堆疊,或用木料所架構,皆不免留下各種氣味和顏色。雖因天氣晴朗或陰雨連綿各有不同,但全是人們嗅覺視覺記憶中極易留存的氣味和顏色。
尤其在半竿斜日照映下,褪色缺損的磚石及土塊,同樣被敷上一層耀眼金粉。看來確實像一落落厚重的經典書冊,與無數卷影像集成所砌築,收藏著好幾代親朋戚友的身影謦欬,層層疊疊,密密匝匝,彷彿整座記憶森林。
也許,三歲時用碎瓦片畫在水泥地的蝴蝶和蜻蜓,早飛走了;五歲時拿粉筆塗鴉的天書以及烏龜、小貓、小狗,跟著一起撒腿跑掉了。不消說,十歲時偷偷用蠟筆留在牆上那個未曾交談過、卻自以為是自己未來新娘的女孩名字,應該找不到了。連村裡古公廟神明都搬了家,那座原先做為小學一年級教室的神殿與廂房,統統被拆光。
所幸躲在廢墟縫隙的蟋蟀,鑽進木梁柱裡層做窩的天牛,偶爾還透露一點訊息。人們耳廓必須留存些許童音,嗅覺必須羼雜些許兒時的尿臊味,透過這樣的語言翻譯機器,才能弄清楚真相。
倘若你想知道自己身影及話語是否留在裡頭,就得倚賴想像力深入那磚頭或土墼塊接縫處,深入龜裂的石灰或洋灰層。許多你想聽的故事,肯定潛伏在那疏密不一的罅隙間,等待人們去朗讀和敘說。
房頂坍塌又缺了門板的老屋,模樣酷似謝頂掉牙的老人家,站在寒風中孤立無援。僅剩兩三堵牆壁,勉強留住幾個窗框,睜開黯淡渾濁的瞳孔朝外觀望。屋角一具廚櫃,殘破缺損,近乎解體,原本存放著書刊、信件、開會通知,以及過了有效期限的各類電氣用品保證書,現在卻一哄而散。其他諸如水費、電費、汽機車燃料使用費、學雜費、地價稅、房屋稅等繳納通知和收據,照樣撒落遍地,任由老鼠、蟑螂、白蟻輪番去翻閱、撕扯、築巢,使盡各種方法皆掩藏不住任何祕密了。
土石風化崩解,影像發黃褪色,記憶模糊消失,往往使屋主人大半截的人生歷程失去痕跡,畢竟每個人在有意無意間會丟棄遺失好多東西。它們和一些舊居所門縫、信箱塞滿的郵件跟傳單一樣,乏人展讀,只好任憑歲月風雨抹掉某些字跡,終至無從辨識。
幾乎任何一棟舊居,甚至僅剩坍塌殘破的廢墟,總收藏著許多不同的故事,可惜大部分情節僅有它的老主人清楚。萬一連主人都已忘掉大半,恐怕老天爺也幫不上忙,不知道能不能偏勞那路過走神的老鄰居,設法去延續。
舊居牆角或路旁樹下,經常出現某些人家棄置的藤椅、沙發、八仙桌及長條板凳。那些舊家具,很快成為孤單老人吸菸、乘涼、抓癢、曬太陽兼打盹的雅座。
偶爾會有頑皮闖了禍的孩童,垂掛著眼淚鼻涕跑到老人身旁躲藏,希望逃過媽媽手裡那根藤條。
而每一棟舊居牆壁跟屋瓦梁柱,無論拿紅磚、石頭、土墼塊堆疊,或用木料所架構,皆不免留下各種氣味和顏色。雖因天氣晴朗或陰雨連綿各有不同,但全是人們嗅覺視覺記憶中極易留存的氣味和顏色。
尤其在半竿斜日照映下,褪色缺損的磚石及土塊,同樣被敷上一層耀眼金粉。看來確實像一落落厚重的經典書冊,與無數卷影像集成所砌築,收藏著好幾代親朋戚友的身影謦欬,層層疊疊,密密匝匝,彷彿整座記憶森林。
也許,三歲時用碎瓦片畫在水泥地的蝴蝶和蜻蜓,早飛走了;五歲時拿粉筆塗鴉的天書以及烏龜、小貓、小狗,跟著一起撒腿跑掉了。不消說,十歲時偷偷用蠟筆留在牆上那個未曾交談過、卻自以為是自己未來新娘的女孩名字,應該找不到了。連村裡古公廟神明都搬了家,那座原先做為小學一年級教室的神殿與廂房,統統被拆光。
所幸躲在廢墟縫隙的蟋蟀,鑽進木梁柱裡層做窩的天牛,偶爾還透露一點訊息。人們耳廓必須留存些許童音,嗅覺必須羼雜些許兒時的尿臊味,透過這樣的語言翻譯機器,才能弄清楚真相。
倘若你想知道自己身影及話語是否留在裡頭,就得倚賴想像力深入那磚頭或土墼塊接縫處,深入龜裂的石灰或洋灰層。許多你想聽的故事,肯定潛伏在那疏密不一的罅隙間,等待人們去朗讀和敘說。
房頂坍塌又缺了門板的老屋,模樣酷似謝頂掉牙的老人家,站在寒風中孤立無援。僅剩兩三堵牆壁,勉強留住幾個窗框,睜開黯淡渾濁的瞳孔朝外觀望。屋角一具廚櫃,殘破缺損,近乎解體,原本存放著書刊、信件、開會通知,以及過了有效期限的各類電氣用品保證書,現在卻一哄而散。其他諸如水費、電費、汽機車燃料使用費、學雜費、地價稅、房屋稅等繳納通知和收據,照樣撒落遍地,任由老鼠、蟑螂、白蟻輪番去翻閱、撕扯、築巢,使盡各種方法皆掩藏不住任何祕密了。
土石風化崩解,影像發黃褪色,記憶模糊消失,往往使屋主人大半截的人生歷程失去痕跡,畢竟每個人在有意無意間會丟棄遺失好多東西。它們和一些舊居所門縫、信箱塞滿的郵件跟傳單一樣,乏人展讀,只好任憑歲月風雨抹掉某些字跡,終至無從辨識。
幾乎任何一棟舊居,甚至僅剩坍塌殘破的廢墟,總收藏著許多不同的故事,可惜大部分情節僅有它的老主人清楚。萬一連主人都已忘掉大半,恐怕老天爺也幫不上忙,不知道能不能偏勞那路過走神的老鄰居,設法去延續。
何處覓得神仙居
記得自己年輕時,讀書和就業所需填寫的資料或履歷表格,住址部分往往同時出現「現在」及「永久」兩個等待填寫欄位;正如現代人填寫部分表冊電話欄,大都分列「住家」、「手機」那般。
那什麼叫永久住址?大多數人面對這個欄位,莫不顯露出惶惑迷糊的眼神,不知如何填寫。通常是你看我、我看你,個個傻了眼,茫然地耍弄手中筆桿,拿它充當鼓捶敲打桌面或腦袋殼,久久無法下筆。
少數父母來自大陸各省的年輕朋友,會將表格帶回家問個清楚,再寫上遙遠又陌生的某個省某個縣市,及某處山坳的王家莊、李家堡、百家寨,其中大多是學校地理課本中找不到的地方。至於土生土長的番薯仔,一樣得回家探詢,結果往往被老爸戳著額頭臭罵一頓:「你這個不孝囝!我跟你阿母還沒死,你就奢想把這棟老祖宗留下的房子變賣了?如果說這裡不是全家人的永久住址,那你就是一直住乞丐寮囉?」
我當時想到的,倒是村裡那個大家叫他羅漢腳的單身漢。他平日窩在鄉公所腳踏車棚過夜,若問他住址,他肯定不停地搔攪一頭亂髮,再東指西指,指遍車棚附近每根電線杆和木麻黃。
如果進一步逼問,他戶籍到底設哪條路上,門牌究竟幾號?他最後透露的標準答案,絕對是指著其中一根電線杆說:「喏,你沒看見我那本戶口簿仔,就掛在電火柱上。」
被村裡孩子認為跟學校老師具備同樣學問的廟公,聽說我們不曉得該不該把目前住居當做永久住址填寫,立刻教大家學戲台上演出的招數,揮動雙手拍打著肋骨畢現的胸脯,張開欠缺好幾顆牙齒的嘴巴大聲嚷嚷:「男子漢大丈夫志在四方,哪來住一輩子的地方?莫非去公墓或納骨塔預約!」
於是,戲文一延伸,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的教友說,他要在表格裡寫天堂兩個字;也有說,他阿公阿嬤念阿彌陀佛,理應填寫極樂世界,將來才能一家團圓。
比較趨於一致的結論是,「永久住址」若不填現住居所,便乾脆留白。怪的是,這麼個教人糊里糊塗的欄位,竟然在機關學校行之有年。
記得自己年輕時,讀書和就業所需填寫的資料或履歷表格,住址部分往往同時出現「現在」及「永久」兩個等待填寫欄位;正如現代人填寫部分表冊電話欄,大都分列「住家」、「手機」那般。
那什麼叫永久住址?大多數人面對這個欄位,莫不顯露出惶惑迷糊的眼神,不知如何填寫。通常是你看我、我看你,個個傻了眼,茫然地耍弄手中筆桿,拿它充當鼓捶敲打桌面或腦袋殼,久久無法下筆。
少數父母來自大陸各省的年輕朋友,會將表格帶回家問個清楚,再寫上遙遠又陌生的某個省某個縣市,及某處山坳的王家莊、李家堡、百家寨,其中大多是學校地理課本中找不到的地方。至於土生土長的番薯仔,一樣得回家探詢,結果往往被老爸戳著額頭臭罵一頓:「你這個不孝囝!我跟你阿母還沒死,你就奢想把這棟老祖宗留下的房子變賣了?如果說這裡不是全家人的永久住址,那你就是一直住乞丐寮囉?」
我當時想到的,倒是村裡那個大家叫他羅漢腳的單身漢。他平日窩在鄉公所腳踏車棚過夜,若問他住址,他肯定不停地搔攪一頭亂髮,再東指西指,指遍車棚附近每根電線杆和木麻黃。
如果進一步逼問,他戶籍到底設哪條路上,門牌究竟幾號?他最後透露的標準答案,絕對是指著其中一根電線杆說:「喏,你沒看見我那本戶口簿仔,就掛在電火柱上。」
被村裡孩子認為跟學校老師具備同樣學問的廟公,聽說我們不曉得該不該把目前住居當做永久住址填寫,立刻教大家學戲台上演出的招數,揮動雙手拍打著肋骨畢現的胸脯,張開欠缺好幾顆牙齒的嘴巴大聲嚷嚷:「男子漢大丈夫志在四方,哪來住一輩子的地方?莫非去公墓或納骨塔預約!」
於是,戲文一延伸,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的教友說,他要在表格裡寫天堂兩個字;也有說,他阿公阿嬤念阿彌陀佛,理應填寫極樂世界,將來才能一家團圓。
比較趨於一致的結論是,「永久住址」若不填現住居所,便乾脆留白。怪的是,這麼個教人糊里糊塗的欄位,竟然在機關學校行之有年。
門燈在遠方亮起
老一輩的,個性通常比年輕人保守,過日子不到山窮水盡,很少離鄉背井四處漂泊。但近三、四十年來,外在環境和個人經濟狀況變動太大,使得沒多少人能夠從小到老,順當地守住出生時那個家。
早年住的村莊聚落,幾乎沒有不認識的鄰居;現在返回舊居,周邊統統變成陌生面孔。
以前,人們興許多讀了一點詩詞,容易觸景生情,對已經失去或行將消逝的事物,難免懷想追念。現代人凡事道理跑在前頭,一旦確定留不住的即刻鬆手。往往眼睜睜看著許多古老聚落和街景,迅速地被鏟除更新。
能留下的老舊房屋愈來愈少,更促使我把觀察老舊居所變成一種喜好,猶如讀小說看畫冊那般認真。連同僅僅剩下半截的殘缺牆面,我仍想進一步去探尋,查看牆面青苔,辨認牆面留字或圖案,猜測掛勾上籐籃裡曾經擺放過什麼物品,還有掉落牆角那個已經歪斜的相框,究竟展示過誰的影像?
天地間萬事萬物皆需與歲月競走,持續走過一段路,很多真相也就逐漸攤開明朗了。因此不管經過多少年,心底始終牽掛的是,我應當還有某些東西遺落在哪間屋子,哪座閣樓,哪面牆壁。所以千萬不要怪我,只要瞧見老舊居所和曾經上過班的辦公室,必定對它投注深情的一瞥。
可有時回頭想了想,卻怎麼也想不起來自己到底遺落了什麼?每當極目四野,偶爾會幸運地發現遠方亮起一盞燈光,縱使僅僅一星孤伶伶又濕冷的昏黃,心底總以為它是面對自己才撚亮。
心裡明白,這興許是一時幻象,極可能歸類在難以踐履的奢想。但對任何搬了新居所,抑或出外離家的遊子,絕不會在意那盞燈光強弱明暗,它亮起的位置是否對準自己故居的方向。因此,身心全被那種觸電的感覺所纏繞,躲也躲不掉,這是一種誰都樂於承受的震顫與溫暖!
我相信,不管窮人富人,無論平民高官,每到夜晚都避免不了如此回想過去,包括曾經居住過的城鎮村落和房子,曾經結識的朋友或鄰居。
心底總希望,能有一盞自己所熟悉的門燈亮著。
老一輩的,個性通常比年輕人保守,過日子不到山窮水盡,很少離鄉背井四處漂泊。但近三、四十年來,外在環境和個人經濟狀況變動太大,使得沒多少人能夠從小到老,順當地守住出生時那個家。
早年住的村莊聚落,幾乎沒有不認識的鄰居;現在返回舊居,周邊統統變成陌生面孔。
以前,人們興許多讀了一點詩詞,容易觸景生情,對已經失去或行將消逝的事物,難免懷想追念。現代人凡事道理跑在前頭,一旦確定留不住的即刻鬆手。往往眼睜睜看著許多古老聚落和街景,迅速地被鏟除更新。
能留下的老舊房屋愈來愈少,更促使我把觀察老舊居所變成一種喜好,猶如讀小說看畫冊那般認真。連同僅僅剩下半截的殘缺牆面,我仍想進一步去探尋,查看牆面青苔,辨認牆面留字或圖案,猜測掛勾上籐籃裡曾經擺放過什麼物品,還有掉落牆角那個已經歪斜的相框,究竟展示過誰的影像?
天地間萬事萬物皆需與歲月競走,持續走過一段路,很多真相也就逐漸攤開明朗了。因此不管經過多少年,心底始終牽掛的是,我應當還有某些東西遺落在哪間屋子,哪座閣樓,哪面牆壁。所以千萬不要怪我,只要瞧見老舊居所和曾經上過班的辦公室,必定對它投注深情的一瞥。
可有時回頭想了想,卻怎麼也想不起來自己到底遺落了什麼?每當極目四野,偶爾會幸運地發現遠方亮起一盞燈光,縱使僅僅一星孤伶伶又濕冷的昏黃,心底總以為它是面對自己才撚亮。
心裡明白,這興許是一時幻象,極可能歸類在難以踐履的奢想。但對任何搬了新居所,抑或出外離家的遊子,絕不會在意那盞燈光強弱明暗,它亮起的位置是否對準自己故居的方向。因此,身心全被那種觸電的感覺所纏繞,躲也躲不掉,這是一種誰都樂於承受的震顫與溫暖!
我相信,不管窮人富人,無論平民高官,每到夜晚都避免不了如此回想過去,包括曾經居住過的城鎮村落和房子,曾經結識的朋友或鄰居。
心底總希望,能有一盞自己所熟悉的門燈亮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