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2015

如果你沒有不時地失敗,代表你沒有做任何非常有創意的事。 If you’re not failing every now and again, it’s a sign you’re not doing anything very innovative.

如果你沒有不時地失敗,代表你沒有做任何非常有創意的事。 If you’re not failing every now and again, it’s a sign you’re not doing anything very innovative.
美國導演 伍迪艾倫 Woody Allen

你有被討厭的勇氣嗎?

張帆

「人是可以改變的、世界無比單純、誰都能獲得幸福。」

當我第一次在《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裡看到這段話時,不由得產生了一些針對性的排斥反應。這個世界無比單純?誰都能獲得幸福?那些一生下來就在社會最底層中,無法翻身脫離悲慘處境的人們是要如何獲得幸福呢?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如此的不公平,就像神在玩擲骰子一樣,為什麼又能說世界無比單純、人是可以改變的呢?

「不是『世界』複雜,而是『你』把世界變複雜了。」

「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世界。」

看到這不禁讓我反思。確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的價值觀來應對這個世界。面對同樣的一件事,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沒有一套必定要照著做的公式,也永遠沒有一定的解答。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世界的中心,眼前所看出去的世界都是繞著「我」而轉的。而這個「我」的構成則是取決於人格與記憶,童年的諸多經歷、到少年時代的迷惘,更甚至沒有從迷惘中脫離而終老死去。這些事物構成了「我」,但也限制了「我」。

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改變這個「我」,卻總是給自己諸多藉口,僵化於一貫的模式中。卡在困境中而唉聲嘆氣之餘,依舊沒有為自己做出改變。究竟是什麼阻礙了,讓人們流於這厭煩的模式中?

「是我們自己選擇了自己的生活型態。」書中這麼寫著。儘管對眼前的生活型態有著種種不滿,但保持現在的這個「我」還是相對愉快又輕鬆的。說穿了,人都是好逸惡勞的,面對充滿未知性的改革,我們缺乏了向前的「勇氣」。

不應該為自己找任何藉口,流於自我欺騙中而不去面對現實。書中提到了一個例子:一位年輕人夢想成為小說家,卻總是以各種理由搪塞,不去參加文學比賽。但事實上他只是藉此欺騙自己,給自己一種「只要我想要也能做到」的幻覺,不用去面對萬一落選的事實。

但是若成為小說家就是自己的夢想,難道不應該去努力追求嗎?藉由自我欺騙來不斷逃避,讓「我」流於一貫而固定的生活模式中,不是很讓人感到厭煩嗎?這樣的生活模式,卻是絕大多數人自願的選擇。只因為自始至終缺乏了「改變的勇氣」。

不管過去有著什麼樣的經歷,有過什麼樣的創傷,那都不應該成為改變的藉口。事實上,如此死守著傷口,以自己是受害者來博取同情的行為一直是最要不得的。「無論之前你的人生發生過什麼事,那對你將來要怎麼過日子一點影響都沒有。」

唯有靠著「當下的自己」才能夠走向未來,而需要的是「勇氣」。阿德勒心理學也可以說是「勇氣心理學」,我們若要為「我」做出改變,需要的只是有沒有「勇氣」,有著「就算被別人討厭,也要做自己的勇氣」。人會因為太過度地去滿足他人的需要,而抹煞自我。但真正的態度應該是貫徹自我,哪怕會被他人討厭。而事實上,要是他人會因為你展現自我而討厭你,那這樣的人還不如不要有所來往。畢竟,何必跟一個無法接受自己的人展開人際關係呢?

愛不會遺忘任何人

朵朵

你說一個人的日子有時很孤單,所以偶爾你也渴望有另一個人的陪伴。但是你等了又等,什麼人也沒有出現,什麼事都未曾發生。

「愛情真的會來臨嗎?我是不是被愛神遺忘了?」你怏怏地問。

親愛的,愛不會遺忘任何人,只是愛情有它神秘的時間表,總在你未曾料到的時刻出現。

重要的是,在愛情來臨之前,你一個人的日子要過得好,在發光的他出現之前,你要先讓自己發光。

因為,人與人之間都是磁場的吸引,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就吸引怎樣的人前來與你相遇。你希望遇見美好的愛情,就要先準備一個美好的自己。愛情往往是心與心之間的相互呼喚,看起來的巧遇,其實都不是偶然。

一個老人與他的海洋

張帆

「你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在《老人與海》中,年邁的老漁夫一連八十四天都沒有釣到一條魚。當他看著別人的船上滿載著魚,以勝利者的姿態高傲地回到港中;而他自己卻是一無所獲,要面對眼前拮据的生活。周圍的其他漁夫對他投以同情與輕視的目光,看著他回到那破爛的窩棚中。但他卻不曾氣餒。當他睡著時,他的夢境中總會出現獅子,意味著他始終堅信自己如同那萬獸之王一樣,強大而堅不可摧。

我從小就很喜歡大海,但這種喜歡僅止於當我站在沙灘上時,能夠安全又安靜地享受著大海的美。這種與大海的相處其實是帶點距離的,只是身處於表面。真正的大海是孤冷且深不可測,很少人會看到這真實的一面。當老漁夫獨自一人駕船出海時,他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大海。與其他漁夫會一起捕魚不同,老漁夫他是獨自一人面對荒蕪的大海。

孤獨對人而言是種非常可怕的毒藥。一個人就算再怎麼孤僻,也總是需要在某些時間點與別人相處、或是說些話也好,那是做為人最基本不過的要求,就像渴了需要喝水、累了需要休息一樣,同樣的刻不容緩。老漁夫為了捕捉頑強的大馬林魚,在海上一連待了三天,他必須忍受孤獨與海原的荒蕪。他曾不止一次的不斷想起那位曾與他一同捕魚的男孩,他是多麼的希望那男孩能在他身邊陪伴他。他也因為沒有可以說話的對象,而不斷的自言自語,或是對著那條頑強的大馬林魚談心,更甚至慰問在小船上休息的水鳥。

肉體上的疲勞使他疲憊不堪。他的手為了不使魚跑掉而緊緊纏著線,因而被勒出許多傷痕,覆蓋在那早已舊傷遍布的手臂上。為了與大馬林魚全神貫注地搏鬥,他甚至連睡眠都不被予許。

但這些仍然無法擊倒他。在與大馬林魚最後一搏中,老人的魚叉準確地刺穿了大馬林魚的心臟,戰勝了它。雖然之後老人的戰利品被鯊魚給吃了,但當他面對鯊魚時卻不曾放棄過,他一直戰鬥到了最後一刻,幾乎是將那些來犯的鯊魚都殺了。儘管最終他帶回的只有魚骨頭,但那又何仿?那並不能掩蓋他輝煌的戰績,與奮鬥到底的精神。

頑強的意志正是這場搏鬥中最具實的體現。或許有些人會以為結果才是最重要,那麼拚死拚活地去戰鬥,結果只是帶回一副魚骨頭,何等的得不償失?但在這過程中,老漁夫所展現的強大意志力不才是真正可貴且令人敬佩的嗎?

強者之所以恆強,就是因為能忍他人所不能忍,能行他人所不能行,他們無法被擊倒,不管摔得多重都能再度站起來。就如同老漁夫一樣,他最終仍然安穩地睡在窩棚中,不為大馬林魚被吃光而難過。隔天當他醒來時,他仍然有力量與意志再度面對大海,去獲取那屬於他的戰利品。

這才是真正的強者,也只有這樣的強者才能去獲取那僅屬於他的勝利。

朵朵小語 平衡

朵朵

就像NASA的科學家不斷地向外太空發射電波,想證明宇宙裡有其他生物一樣,你也需要與外界連結,在人際網路中證明自己的存在。

但也像花瓣包裹著花心,感受著自己的芬芳一樣,你更需要的是探索自己的心靈,與自己的內在對話。

向外追求的同時也要向內探索,擁有物質的同時也要擁抱精神,而親愛的,你的快樂就來自這樣的平衡。

2015文學備忘錄

自由副刊 圖◎達姆

一月

▓13日,作家施寄青(1947-2015)逝世。同日,小說家段彩華(1933-2015)逝世。


《大野狼》書封。

羅蘭。 (文化部/提供)

大江健三郎。 (法新社)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路透)

黃春明。(記者簡惠茹攝)

《小王子》電影。 (傳影提供)

胡長松。 (吳三連獎基金會/提供)

「台灣文學地景App」。


圖◎達姆

施寄青。 (記者叢昌瑾攝)

村上先生的所在。(www.welluneednt.com)

台北國際書展。(記者王文麟攝)

《Guji Guji》書封。 (goo.gl/uBxpqz)

Literary Hub網頁。(lithub.com)

葛拉斯。(法新社)

白先勇。 (記者潘少棠攝)

左起郝譽翔、鍾文音、賀景濱。(記者胡舜翔攝)

▓14日,國際書展大獎公布。小說類大獎得主為林俊頴《某某人的夢》、陳浩基《13.67》、駱以軍《女兒》。非小說類大獎得主為張贊波《大路:高速中國裡的低速人生》、劉克襄《四分之三的香港:行山.穿村.遇見風水林》、顧玉玲《回家》。

▓15日,村上春樹開設網站「村上先生的所在」(村上さんのところ),扮演「知心叔叔」(agony uncle),從1月底至3月公開接受讀者提問,並於網站回答,完成他「一直都想和讀者用電子郵件交流」的願望。

▓16日,由台文館推動的台灣文學有聲書出版,《台灣民間文學》、《台灣現代文學》兩套叢書邀請小說家李喬、鍾肇政、施叔青,詩人張香華、張默等人參與錄音。
二月

▓3日,台文館公布「台灣文學翻譯出版補助名單」,入選作品有英文六件:李昂《迷園》、李潼《再見天人菊》、王瓊玲《美人尖:梅仔傳奇》、何致和《花街樹屋》、張瀛太《千手玫瑰》;日文三件:蔡素芬《橄欖樹》、蘇偉貞《沉默之島》、甘耀明《殺鬼》;韓文二件:《李魁賢詩選100》、舞鶴《餘生》、 黃錦樹《魚骸》;捷克文二件:陳玉慧《海神家族》、蔡素芬《鹽田兒女》;法語一件:紀大偉《膜》;瑞典文一件:林海音《城南舊事》;吳明益作品捷譯翻譯出版等。

▓11日,第二十三屆台北國際書展開幕。書展主題國為紐西蘭,以「發現紐西蘭 樂讀新世界」為主題,從文史、小說、童書、教育、毛利文化、生活風格等完整呈現紐西蘭的出版成果。

▓15日,作家王宣一(1955-2015)逝世。
三月

▓1日,2015台北文學季活動展開,以「台北文學記憶/技藝」為主題,分別以閱讀講座、城市論壇、出版展覽、影展等形式引領讀者重返閱讀時光。

▓3日,作家韓良露(1958-2015)逝世。

▓6日,瑞典國際兒童圖書評議會(International Board on Books for Young People)公布2015年「小飛俠獎」(Peter Pan Prize)由台灣插畫家陳致元《Guji Guji》獲得。

▓13日,《2014台灣詩選/飲食文選》新書發表會暨年度詩獎公布,年度詩獎由詩人林婉瑜獲得,《2014臺灣詩選》主編陳義芝表示,此次詩選七分之一為首次入選,「實踐了『讓位』給年輕人的歷史法則」。

▓15日,詩人葉慈一百五十週年誕辰,愛爾蘭擴大舉辦「Yeats 150」紀念活動,愛爾蘭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康明斯更親率四名參議員訪台,參加「閱讀愛爾蘭文學之頁」系列活動。
四月

▓8日,美國獨立出版商Grove Atlantic與Electric Literature共同經營、推廣當代文學閱讀的Literary Hub網站正式上線,與歐美百家主流媒體合作,每日匯集書市與文學等相關要聞,並且提供文學專題報導。

▓12日,文化部鼓勵全民閱讀,特別邀請王小棣導演籌拍《閱讀時光》系列戲劇影片,拍攝楊逵、夏曼藍波安、王登鈺、朱天文、駱以軍、張惠菁、楊逵、劉大任、季季、廖玉蕙等十部雋永經典文學。

▓13日,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德國作家,葛拉斯(Gunter Grass,1927-2015)逝世。

▓19日,「台北出版記憶:文學手工時代」特展。由文訊雜誌社規畫執行,分「出版人」、「作家」、「編輯」、「美術設計」四區,「文學史上的出版大工程」展區展出幾近絕版的遠景1979年「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和聯經1982年「聯副三十年文學大系」善本。

▓22日,第三十九屆金鼎獎公布,文學圖書獎由《寂境:看見郭英聲》獲獎、非文學圖書獎由《灣生回家》、《良露家之味》獲獎、兒童少年圖書獎得獎作品之一《拐杖狗》亦獲圖書插畫獎、年度雜誌獎由《印刻文學生活誌》獲獎。年度讀書獎由吳明益《浮光》獲獎、特別貢獻獎得主為資深出版人何政廣。

▓23日,張夢機教授紀念活動:由中興大學中文系與中央大學中文系分別召開學術研討會、紀念文物展與詩歌吟唱會。

▓27日,作家伊格言、藍士博、朱宥勳等於教育部門口抗議「反黑箱課綱」,痛批台灣文學在新課綱中消音。

▓27日,愛爾蘭第二屆LENNOX Robinson文學獎由小說家、劇作家、學者張瀛太獲獎。

▓29日,詩人辛鬱(1933-2015)辭世。6月13日舉辦「冰河下的暖流――辛鬱追思紀念會暨文學展」,分「追思紀念會」與「文學展示」,動態活動結合靜態展示,呈現辛鬱一生事功。
五月

▓30-31日,靜宜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辦「鍾肇政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以鍾肇政文學創作進行學術研討、交流,闡揚其在文學創作、推動文學運動、文學社會實踐、獎掖文學後進不遺餘力等各類成就。

▓31日,白先勇監製《關鍵六十天――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紀錄片首映。
六月

▓10日,「聽見那島――台德文學交流合作計畫」駐村作家分享。作家賀景濱、鍾文音、郝譽翔參加,以「聽見那島」為整體概念,分享駐村經驗,並用文學的形象與聲音展現「福爾摩莎」與柏林的連結。
七月

▓8日,關注本土、長期譯介外國文學作品的笠詩社,創社五十週年,於台文館舉辦特展,展出重要史料與詩人手稿。

▓12日,由隱地創立的爾雅出版社四十週年慶,舉辦「爾雅不惑.詩心無限」作品朗誦會,及「爾雅精選作品展」。

▓14日,龍瑛宗捐贈展。1997年台文館籌備處時期,龍瑛宗捐贈畢生收藏文物,館方首次完整展出,借其短篇〈不為人知的幸福〉為展名。

▓16日,筆名東山彰良的旅日作家王震緒(1968-)獲直木賞,獲獎作品《流》是以國共內戰為背景的少年成長小說。

▓21日,「台灣文學行動博物館」是一台由四十呎貨櫃車改造的文學列車,內建影音裝置,讓作家及其作品與讀者更多互動,陸續在基隆、新北市、台中等地展出。

▓31日,台文館館長翁誌聰卸任,新任館長為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陳益源。
八月

▓10日,台灣第一本自製繪本MOOK《大野狼》創刊,收錄奈良美智與小野專訪。

▓21日,「台灣文學大典」網站(twlit.blogspot.tw)啟用。此網站以數位技術建構台灣經典作家主題館,並彙整散落網海的台灣文學作家數位網站。

▓29日,以《羅蘭小語》聞名的作家羅蘭(1919-2015)辭世。

▓31日,日本的大學研究團隊計畫以人工智慧(A.I.)與真人合作創作小說,並參加以科幻小說為主的「星新一賞」。
九月

▓1日,首屆「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在台南開辦,世界詩人運動組織遠道而來,共十一個國家的廿位國外詩人、五十位國內詩人參與,除有繆思論壇,並前進校園與學生互動。

▓10日,村上春樹散文集《職業小說家》上市,「紀伊國屋書店」購買其初版十萬冊中的九成,其中三到四萬冊在自家書店銷售,其餘向其他書店供貨,試圖以此舉對抗電商。

▓14日,諾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在日本國會前參與抗議安保法案通過,然此攸關日本派兵海外鬆綁的法案,在安倍晉三強力主導下,參議院以148票贊成、90票反對,完成立法。大江健三郎於23日在東京繼續抗議安倍的核能政策。

▓22日,詩人鄭愁予的母校台北大學成立「鄭愁予數位文學館」,收錄其八十首經典詩作,搭配動畫呈現。

▓24日,第三屆華文朗讀節,除延續過往「朗讀劇場」、「朗讀沙龍」、「城市朗讀」單元,並新增「夢想書房」與「字外之音」。

▓30日,「世界一舞台:莎士比亞在台灣特展」於台文館展出。
十月

▓1日,由王榮文創立的遠流出版社四十週年慶,《文訊》以專題報導呈現。

▓2日,綠光劇團台灣文學劇場改編段彩華短篇〈押解〉為舞台劇《押解:菜鳥警察老扒手》,台北城市舞台首演。

▓3日,台文館主辦「尋訪文學.邂逅作家」活動,以十二場講座與地景導覽,由專家講述、行家帶路,重現柏楊、林海音、琦君等多位作家生活、創作軌痕。

▓8日,諾貝爾文學獎揭曉,記者出身的白俄羅斯作家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1948-)獲獎。

▓10日,鍾理和(1915-1960)百歲誕辰紀念音樂會,在高樹鄉廣興村鍾理和故居登場。

▓16日,「黃春明及其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黃春明以「聽.說.讀.寫」為題演講,並有台灣、美國、日本、馬來西亞、中國、香港等多位學者、作家與會。

▓23日,文學名著《小王子》七十年來首度被改編成動畫電影,在台灣上映。
十一月

▓1日,葉石濤文學紀念館三週年慶,台南文化局以「懷味葉老」為題,根據葉石濤作品對府城美食的描述,重現其文學中的美食記憶,並推出限量文學餐盒。

▓3日,亞馬遜(Amazon)營運廿年,首家實體書店「Amazon Books」於西雅圖大學城(University Village)購物中心開幕。

▓7日,第十一屆林榮三文學獎揭曉:短篇小說獎首獎鍾旻瑞,散文獎首獎黃森茂,新詩獎首獎朱國珍。

▓12日,第卅八屆吳三連獎頒獎,小說家胡長松為首位以台語文寫作獲獎的作家,其他得獎人:散文家廖玉蕙、西畫家黃銘哲及攝影家沈昭良。

▓14日、15日,楊牧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花蓮舉辦,邀請歐亞非三洲以及美國等國內外學者二十多位,提出閱讀楊牧與台灣╱漢語現當代文學的創見。

▓22日,巴黎11月13日遭遇恐攻後,海明威的巴黎回憶錄《流動的饗宴》意外暢銷,出版業者表示,其銷量是恐攻前的五十倍。

▓25日,台南市政府將公共房舍整建成「南寧文學.家」,做為駐市作家專用宿舍。首位駐市作家為奧坦(Erhan Altan)。
十二月

▓8日,台文館結合全台廿五座文學相關博物館,發表《遇見文學美麗島》新書,並研發「台灣文學地景App」,只要開啟手機定位功能,就能查閱所在地附近的相關文學創作。

▓16日,由國藝會與文訊共同推動之「小說引力:華文國際互聯平台」上線,首發活動「2001-2015華文長篇小說20部」,台灣部分由駱以軍《西夏旅館》榮膺榜首。

▓16日,由文化部主辦、《幼獅文藝》協辦,邀請作家創作類型小說並改編為微電影,繼7月吳鈞堯〈聽香〉、蔡素芬〈藍屋子〉等兩部由張柏瑞導演,再有郝譽翔〈十八歲的夏天〉、鍾文音〈賣身人〉、駱以軍〈昨日之屋〉等三部,分別由吳米森、陳長綸、奚佩璐等導演製作。

▓18日,劉以鬯、洛夫、瘂弦、林文月、白先勇、西西、也斯等七位文學作家紀錄片的《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二系列上映。

讓回憶加持人生 科學研究:懷舊有益心理健康

陳慧真
「懷舊」經常和一段溫暖愉快的回憶、一個意義不凡的珍貴物品、或某件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給連繫在一起,特別是一個人童年的美好時光。

你常常想念過去的美好嗎?有時候是整理櫥櫃時偶然落下的一張照片或信紙,有時候是從路邊小攤販飄過來的熟悉味道或叫賣,有時候又來自不經意轉到的廣播電台播放的一首歌。有時只是一場雨,一片落葉,一個人,或者一刻寂寥的時光。懷舊似乎是一種甚為複雜的情感,宮崎駿透過《風起》傳達:「再沒有什麼比幸福的回憶、更妨礙幸福的了。」真的是這樣嗎?

去年六月英國 BBC Future 刊載一則文章《Nostalgia: Why it is good for you》,談論為何「懷舊」對人們來說是好的。作者湯姆·斯塔福德(Tom Stafford)用「甜蜜的憂傷」(a sweet sadness)來形容那種感覺,對已逝去的美好時光表達感嘆。

懷舊(nostalgia)一詞,最早在1678年,由瑞士醫生Jean-Jacques Harder以希臘文中「家鄉」和「痛苦」兩詞根組合創造而來,用以描述離家打仗的瑞士僱傭兵們所表現出來的焦慮。這種鄉愁的情緒在醫學上可能產生一些生理或心理症狀,並被這個瑞士醫生首先看作是精神疾病,而「鄉愁」甚至也曾有致死的案例。之後一直到19世紀後期,醫生們也持續診斷並治療這種思鄉病(homesickness)。

至今,「懷舊」已不再單指思鄉之情了。這個新詞後來廣泛流傳於世,進入日常生活用語的範疇,人們也漸漸遺忘它的原始意義其實曾被視為一種醫學上的病態。現在「懷舊」泛指對過去事物的憧憬或留戀,在這複雜又微妙的情緒中可能同時存在著幸福和感傷。「懷舊」經常和一段溫暖愉快的回憶、一個意義不凡的珍貴物品、或某件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連繫在一起,特別是一個人的童年。它是文學上一項重要的創作動機和題材;至於在科學上,則主要研究由「懷舊」所引起的效應和影響。

懷舊可提高正向自我,有益心理健康

「懷舊」對人們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一個人如果過分懷舊的話,可能會變得多愁善感,很容易傷春悲秋;而這個「相信過去比現在更好」的強烈信念,也可能促使人們扭曲自己的記憶,因而使回憶產生偏差。雖如此,一些研究卻也發現,懷舊的情感或許能帶給我們一些正面的影響。

如今懷舊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甚至是很多人頻繁經歷的正向情感。一些致力鑽研懷舊情緒的研究者發現,重溫過去回憶或許可以提供人們一種安慰。「偶爾的懷舊」其實有不少功能,像是提振心情、增加社會連結、提高正向自我,以及給予人們存在意義,因而有助於心理健康。近代一個值得注意的醫學研究觀察了緬懷過去美好回憶所產生的生理影響,研究發現,深情地(fondly)懷想著過往,事實上可以增加生理上對溫暖的感知。

雖然懷舊經常被負面情緒(像是孤寂感)所引發,但它同時也會產生提振心情和正面情緒的結果,這可能源於懷舊反應帶給我們的溫暖感覺。懷舊經常圍繞著與親密他人的回憶而生,因此得以使人們意識到社會支持與連結,進而抵銷一些負面情緒。此外,還有一種讓心情變好的方法,即是有效解決阻礙人們快樂的問題。Batcho(2013)發現,「懷舊傾向」與「成功解決問題」在各階段都呈現正向相關。這個研究指出,「解決策略」對於有懷舊傾向的人來說,在他們處於壓力時往往能有好的結果。

科學家也發現,懷舊可以提高人們的正向自我感覺。Vess(2012)指出,那些沉湎於舊回憶的人,比起懷抱令人興奮的未來體驗,更容易有正向積極的特質。他們反覆觀察受試者的自我歸因,發現沒有暴露於懷舊經驗中的對照組反映出一種自私和以自我為中心的模式。然而在懷舊的實驗組,這個效應便減弱,不那麼強大了。

另一方面,懷舊甚至可以幫助人們提升自尊和生命意義。當我們在人生的路上面臨威脅和挑戰時,懷舊可以幫助我們緩衝這個迎面而來的心理威脅,Routledge(2011)發現,懷舊與人們對生命意義的感覺呈現正相關。懷舊透過所知覺到的社會支持加以中介,使人們能自我覺察到更好的生命意義。

喜歡懷舊的人,比較不怕死亡

有別於其他心理學理論,BBC的這則文章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切入。該文指出,從恐懼管理理論(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TMT)出發,心理學家康斯坦丁·塞迪基德斯(Constantine Sedikides)認為,懷舊或許扮演了一種我們與其他的人或事建立聯繫的資源,讓我們在前進過程中減少恐懼、明確目的。根源於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學說,這個想法與許多現代心理學理論存在一些差異,更加世俗卻也更加性感。它假設人類的主要心理需求就是緩解對死亡的恐懼;而恐懼管理理論認為,要緩解對死亡的恐懼,方法之一就是更加堅定地認為生命還有更加廣泛的意義。

2008年時,研究者做了一個實驗,讓受試者想像自己的死亡,並對他們提出一些問題,像是:「簡單描述一下當你想到自己死亡時所產生的情緒。」而另一邊對照組,則是思考牙痛或其他令人不快卻不會危及生命的事。實驗結果發現,他們對生命意義的認同程度,取決於他們懷舊程度的高低。如果提醒人們想到自己的死亡,可能會增加他們的虛無感,恐怕只有那些自稱不太可能沉溺懷舊的人,才會出現這種情況。而自認比普通人更喜歡懷舊的人,不會因為與自己的死亡有關的負面想法而受到影響。與對照組一樣,他們認為生命很有意義。

後續實驗也顯示,喜歡懷舊的人不太容易受到死亡想法的困擾,也不太容易感到孤獨。事實上,「懷舊」比起「軟弱」仍然有很大的差異,他們稱之為「意義來源」,並認為是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

「懷舊」會將記憶中的正向情緒儲存起來,就像把美好時光凍結起來收藏一樣,使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回過頭重新反覆品嚐,甚至可以利用這些回憶來改善自己的心理感受。而正是這些對過往時光的強烈感受,幫助我們得以更好地面對未來的挑戰。

12/30/2015

對孩子過度保護,父母的出發點好像是一種愛,但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對孩子過度保護,父母的出發點好像是一種愛,但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精神科醫師、作家 王浩威

12/29/2015

你能為世界做最好的事,就是完全發揮自己的才能。“The very best thing you can do for the whole world is to make the most of yourself.”

“The very best thing you can do for the whole world is to make the most of yourself.”
— Wallace Wattles, Author
「你能為世界做最好的事,就是完全發揮自己的才能。」– 華勒思.華特斯 (作者)
華勒思.華特斯 (1860-1911) 是美國「新思維」運動 (New Thought) 作者,在經歷一連串的人生挫敗後,晚年開始研究各種哲學與宗教信仰,並整理歸納於著名的《失落的致富經典》(The Science of Getting Rich)。

若非在做你喜愛的事,你就是在浪費時間。“If you are not doing what you love, you are wasting your time.”

“If you are not doing what you love, you are wasting your time.”
— Billy Joel, Singer
「若非在做你喜愛的事,你就是在浪費時間。」– 比利·喬 (歌手)
比利·喬 (1949- ) 是美國歌手,6 次葛萊美獎得主,全球唱片銷量累計超過 1 億 5,000 萬張,入選作曲家名人堂、搖滾名人堂,並獲「甘迺迪中心榮譽獎」以表彰其為美國文化做出的貢獻。

發展你的想像力 – 你可以用它在心裡創造你想在現實生活創造的東西。“Develop your imagination – you can use it to create in your mind what you hope to create in your life.”

“Develop your imagination – you can use it to create in your mind what you hope to create in your life.”
— Stephen Covey, Author
「發展你的想像力 – 你可以用它在心裡創造你想在現實生活創造的東西。」– 史蒂芬‧柯維 (勵志作家)
史蒂芬‧柯維 (1932-2012) 是全球暢銷書 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與成功有約) 的作者,此書在全世界翻成 38 種語言,售出 1,500 萬冊以上。

所有負面的東西,像是壓力和挑戰,都是我崛起的機會。Everything negative - pressure, challenges - is all an opportunity for me to rise.

所有負面的東西,像是壓力和挑戰,都是我崛起的機會。Everything negative - pressure, challenges - is all an opportunity for me to rise.
美國職籃NBA球星 布萊恩Kobe Bryant

靈性良心人人都有。經常憑靈性良心來克制自己,就是修養。這是一種功力,在修煉中逐漸增強,逐漸堅定。

靈性良心人人都有。經常憑靈性良心來克制自己,就是修養。這是一種功力,在修煉中逐漸增強,逐漸堅定。
中國作家 楊絳

誠實是智慧之書的第一章。Honesty is the first chapter in the book of wisdom.

誠實是智慧之書的第一章。Honesty is the first chapter in the book of wisdom.
美國前總統 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

12/27/2015

12/23/2015

每一個真性情的人心中,都藏著一個愛玩的孩子。 In every real man a child is hidden that wants to play.

每一個真性情的人心中,都藏著一個愛玩的孩子。
-德國哲學家 尼采
In every real man a child is hidden that wants to play.
-Friedrich Nietzsche

12/22/2015

即使生命有另一形式的存在或輪迴,也不妨礙我們把此生的功課做好。

即使生命有另一形式的存在或輪迴,也不妨礙我們把此生的功課做好。
作家 曹又方

山丘上的淑女

她不是什麼國際名媛,但在澳洲新南威爾斯省,卻被許多人記住。96歲的法戴爾女士(Lily Fardell)終身行善,死前遺願就是要把所有的身家通通捐出,照顧無家可歸的兒童。上周五(18日),在律師與她的姪子見證下,將她留下的房產與所有遺物拍賣後所換得的澳幣430萬元(約台幣1.01億元),全數捐給當地的慈善機構「St. Vincent de Paul Society」。

被當地人尊稱為「山丘上的淑女」(Fair Lady )of the Hill)的法戴爾女士,1958年和她的先生一起搬進這棟歷史悠久的老宅,多年來她總喜歡在自家露臺準備餐點,邀請許多有需要的人一起享用,同時鳥瞰廣闊的風景。大約15年前她的先生過世,膝下無子的她就由姪子代為照顧,她很早就請律師立下遺囑,要在自己死後變賣所有家當,並且全部捐給專門照顧無家可歸兒童的的慈善機構「St. Vincent de Paul Society」。今年初,高齡96歲的法戴爾女士因病辭世,六月在律師與侄子的同意下,將她居住的老宅以澳幣230萬元賣出,接著處理掉她僅有的一部份投資,最後,將她所有遺物進行了一次慈善拍賣會,上周功德圓滿,把所有換得的現金,一次捐給「St. Vincent de Paul Society」。在她的遺物拍賣會上,湧入數百名當地居民,大家都想共襄盛舉,希望能買下紀念這位不平凡女士的遺物。


法戴爾女士。《雪梨先鋒論壇報》


法戴爾女士居住的老宅。《雪梨先鋒論壇報》

於慶中



12/21/2015

如果你想要成功,這很簡單。知道你在做什麼、愛你所做的事、相信你所做的事。“If you want to be successful, it’s just this simple. Know what you are doing. Love what you are doing. And believe in what you are doing.”

“If you want to be successful, it’s just this simple. Know what you are doing. Love what you are doing. And believe in what you are doing.”
— Will Rogers, Humorist
「如果你想要成功,這很簡單。知道你在做什麼、愛你所做的事、相信你所做的事。」– 威爾‧羅傑斯 (幽默演員)
威爾‧羅傑斯 (1879-1935) 為美國幽默演員,他曾是好萊塢片酬最高的演員。他也在全國各大報發表專欄文章,恢諧風趣的他可對任何人物、政府計劃,或其它爭議性議題開玩笑而不得罪任何人,受到全美人民的喜愛。

了解自己是智慧的最高點。“Knowing thyself is the height of wisdom.”

“Knowing thyself is the height of wisdom.”
— Socrates, Greek Philosopher
「了解自己是智慧的最高點。」– 蘇格拉底 (古希臘哲學家)
蘇格拉底 (469 BC–399 BC) 為西方哲學奠基者之一,對西方的道德觀念、邏輯學、辯駁論證、及找尋真理之道皆有深遠的影響。

乖戾脾氣的消失,可以準確地反映智慧的增長。The growth of wisdom may be gauged exactly by the diminution of ill temper.

“The growth of wisdom may be gauged exactly by the diminution of ill temper.”
— Friedrich Nietzsche, Philosopher
乖戾脾氣的消失,可以準確地反映智慧的增長。
– 弗里德里希‧尼采 (1844 – 1900) 德國哲學家,對於宗教、道德、文化、哲學及科學等領域,都有批判性的著作。尼采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特別是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

克服困難的條件一直都很簡單。我們只需要努力一會兒、堅持一會兒、永遠保持信念,且絕不折返。“The conditions of conquest are always easy. We have but to toil awhile, endure awhile, believe always, and never turn back.”

“The conditions of conquest are always easy. We have but to toil awhile, endure awhile, believe always, and never turn back.”
— Lucius Annaeus Seneca, Philosopher
「克服困難的條件一直都很簡單。我們只需要努力一會兒、堅持一會兒、永遠保持信念,且絕不折返。」– 塞內卡 (哲學家)
塞內卡 (4 B.C. – 65) 是古羅馬時代著名斯多亞學派哲學家、政治家及劇作家,曾任尼祿皇帝的導師及顧問。

我們都有未開發的潛能,唯有挑戰極限你才能發掘它們。“In each of us are places where we have never gone. Only by pressing the limits do you ever find them.”

“In each of us are places where we have never gone. Only by pressing the limits do you ever find them.”
— Joyce Brothers, Psychologist
「我們都有未開發的潛能,唯有挑戰極限你才能發掘它們。」– 喬伊絲‧布爾斯 (心理學家)
喬伊絲‧布爾斯 (1927-2013) 為美國心理學家,她開創在電視上提供心理諮詢的先例,並在全國發行的報紙回答讀者問題長達 40 年之久。

在多走一哩路的路上你不會碰到塞車。“There are no traffic jams along the extra mile.”

“There are no traffic jams along the extra mile.”
— Roger Staubach, American Football Player
「在多走一哩路的路上你不會碰到塞車。」–羅傑‧史道巴克 (前美式足球員)
羅傑‧史道巴克 (1942- ) 是前美式足明星球員,外號「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在達拉斯牛仔隊擔任四分衛,5 度率隊打入冠軍盃,並取得 2 次勝利。

偏見與歧視是社會和諧的殺手

偏見與歧視是社會和諧的殺手

支援台灣民主運動與進步運動的啟蒙者

支援台灣民主運動與進步運動的啟蒙者

支援台灣民主運動與進步運動的啟蒙者 - 林孝信先生辭世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科學月刊》創辦人、1970年代海外保釣運動主要領導人、社區大學以及人文通識教育關鍵推手林孝信先生於2015年12月 20 日 11時12分,逝世於台南成大醫院,家人與多位摯友陪伴在側。

朋友們暱稱為「老林」的林孝信先生, 1944年出生於宜蘭,早在半世紀前他還是大學生時就投入台灣的科普教育工作。1970年,老林在芝加哥大學留學期間,就聯合在美國各地的台灣留學生成立科學月刊,希望能將科學知識普及國人。次年爆發釣魚台事件,科學月刊建立的留學生網絡就成為海外保釣運動的主要動力網絡,掀起了繼五四運動以來,另一波知識份子的愛國運動。老林參與保釣運動而放棄了即將到手的博士學位,以後又在海外參與推動台灣民主運動而上了黑名單,長年無法返台。在美期間,老林積極支援台灣民主運動,成立台灣民主運動支援會,拯救政治犯陳明忠等工作。直到1990年代中期才得以回台定居,隨後他投入多項台灣的公共活動,特別是在科普、社區大學、通識教育、公共衛生與釣魚台教育宣傳等領域。他畢生艱苦卓絕,為保釣運動、教育工作奔波勞動,集結群眾力量,抗拒美日帝國主義霸權,捍衛國土,傳播科學知識,擴大人文思想教育,為中華民族的團結與復興而奮鬥。

老林病危之際,海內外知交好友以及他所帶領過的年輕人都萬分關切;逝世之後,惋惜悲悼之聲不斷湧入,足見老林志業之傳播廣遠,深入人心。

老林的保釣老戰友陳讚煌教授以如下的詩句概括老林的一生:

科月保釣民主支援通識教育五十年,
披星戴月夙夜匪懈電郵網聯志士間;
江河滾滾征途漫漫東海江山猶強占,
風起雲湧英雄老去火種傳承更爭先。

是的,風起雲湧,英雄老去,火種傳承更爭先。 火種傳承更爭先,這是老林的遺願,也是年輕朋友們承諾。

人間異語:家當若丟了,就真的一無所有

郭盈靖
當代漂泊協會專員

Q:為什麼想做支持遊民的工作?
A:因我也曾這樣居無定所。我家在中南部,來台北念世新社發所時半工半讀,但打工賺的錢沒辦法租房子,好險有朋友借我住,但那房子也是他親戚的,當時他親戚到中國工作,每兩個月會回來兩周,所以每兩個月我就要四處問同學朋友可否借住?

白天兼職有一定工作量,晚上還要上課,一方面要焦慮住哪,常晚上回家已經很累了,然後要開始拎著行裏想等一下要去哪?有好長一段時間都要在公園等朋友下課或下班再一起回家,我整個人呆滯,累到無法講話,會想這人生到底是怎麼回事?兩年多我到處寄住,幸運兩周就住同個地方,人家不方便,我就又要搬家。

研究所實習,我到收容所訪談遊民,我發現自己的居無定所跟遊民其實很相似。我也發現,他們很多都在工作,像週六很多人請假外出,問所方才說,他們外出舉牌、出陣頭跟做清潔工。一旦你變遊民,政府跟社會大眾馬上很簡單的歸因是你個人因素,最常聽到的就是遊民懶不工作、喝酒,只要被歸為遊民,政策就可以不理會。但在現行社會裡,人是很容易落入居無定所的高風險群裡,一旦落入,社會安全網絡是不會進來的,你就會無止盡的被社會指責、標籤化,感覺沒希望。我覺得社會不應這樣發展,就進機構當社工,想跟遊民一起努力看看。

Q:遊民有哪些無奈?
A:那時萬華康定路還有跳蚤市場,我認識一個中年阿姨已露宿街頭10幾年。她因先生家暴很年輕就離家到臺北,小孩給先生養。她剛開始做生意,年紀大了生意不好,就去批些貨到跳蚤市場賣或去撿回收。那時住戶晚上會把家裡東西清出來,我曾好幾晚跟她整理能賣的像包包,鞋子跟衣服,賣不出去,她就自己用。

我曾問她有沒有想租房子?她說,她可以租2、3千塊的房子,但都在暗巷,環境惡劣,鎖又不安全,她工作完半夜回家,如果有人尾隨對她做什麼可能沒人救,不如住外面,遇上壞人還可以大叫。她到處睡,睡騎樓被趕就睡公園,就帶著自己的家當移來移去。在街頭很辛苦,她常睡到半夜被捏鼻子或被人丟石頭攻擊。她非常想家想念孩子,好希望再見孩子一面,但她先生不准。由於長期露宿街頭身體不好,57歲她就走了。

Q:為什麼他們不願住收容所?
A:現在民間或公立收容所,不是給慢性病需要休養的人,就是給有就業需求,以後能做固定工作靠收入租屋的人,這些做資源回收、出陣頭跟舉牌及臨時性工作的遊民,能進去住嗎?社會局輔導就業也不承認這些是工作。我們調查,遊民平均55歲,要找到穩定工作很難。加上6人住一間,干擾摩擦嚴重,又怕被傳染,身體狀況好的人不願進去住;裡面也嚴格監管,遊民覺得為什麼我要像犯人一樣被管?即使遊民願意住,量也不足,目前台北市平安居29床,公營收容所80床,新北萬里重建院則很遠。

許多遊民不用政府資源,自力更生,但生活方式就只能露宿街頭,現行福利政策既然不可能零遊民,至少讓他們能生活在那,不要把他們當成棄物處理。最近我們辦棄物展,遊民自己出來訴說,自己的家當無處放,對生活工作跟心情的嚴重影響。這些都是很切身需要的,像睡袋跟衣服如果不見,天冷晚上就沒辦法睡覺;藥被丟就沒藥吃,所以每天都得背著,就怕家當離開視線隨時會被丟掉。

人生際遇不同,遊民不是要大家提供多少幫助,而是人在低谷,一點善意都能讓他感覺活著還是有希望,也許黑暗中就著一點微光,他就能衝過去。

陳玉梅採訪整理

評論兩岸,如不能看清此一基本形勢,不是頭腦不清,就是別有用心。如是存心恐嚇、勒索,台灣人民沒有在怕,「恐嚇牌」可以休矣!

大選一天一天逼近,「恐嚇牌」一張一張出籠。以前是直接用「戰爭」恐嚇,現在技巧高一些,用「兩岸和平」來恐嚇,與早年在公園裡勒索中小學生的惡棍一樣,表面裝出「好人」的樣子,實際上是要你繳出錢來。

中國海協會長陳德銘,用希特勒的例子來提醒台灣人說,高票選出的國家領導人也會給人民「帶來不幸」。台灣統派政黨在《蘋果日報》刊出半版廣告說:「要在會議桌上談統一,不要在戰場上被統一。」朱立倫說,「只有他」能帶來「兩岸和平」。馬英九說,不接受九二共識就沒有「兩岸和平」。更有國民黨學者蘇起、林中斌等人,寫文章提醒台灣人,你的靠山美國會背棄你,乖乖接受條件吧。

朱立倫、馬英九等人的「兩岸和平」,只顧「民族大義」,不顧兩岸蒼生,暫且不論。至於國民黨學者不斷散播「美國會背棄台灣」的假命題,我們不得不做以下的「現實檢核」(Reality Check),以正視聽。

第一、世界之所以有和平,是因最富有的國家也是最強大的國家,否則「胡人南下牧馬」,天下大亂。是故美國在軍力上、科技上及地緣政治上,一定要有能力與信心壓制中國。這是底線,不管現在美中關係如何。有人說,美國國力下降,快要罩不住中國,這是危言聳聽,沒有常識。一個世界霸主就像羅馬帝國,哪有那麼容易就走下坡?

美國既是霸主,就不會對中國「綏靖」(Accommodate),例如以台灣換取中國在其他地方的讓步。「綏靖」就像所謂的「棄台論」,是中國遊說之下的產物,不是美國政策。「綏靖」如果是美國政策,太平洋戰爭之前美國早就把國民黨給拋棄了,還有什麼「抗戰勝利」可言?

第二、即使美國想要出賣台灣,也要看日本同意不同意。台灣已經包括在美日同盟條約所規範的「周邊有事」的範圍,不明講是因為要避免刺激中國,美日兩強連釣魚台都寸土不讓了,更何況台灣。值得注意的是,歐巴馬總統早先還會說,美國協防釣魚台不代表美國承認該島主權屬於日本,但最近則改口說,美國要防衛的「日本領土」包括「尖閣群島」。由此觀之,若台海爆發衝突,美國對於中國對台主權主張,也會由「不承認、不否認」翻轉為「全面否認」。既然要打仗,就要師出有名,還管你什麼「九二共識」或「創造性模糊」?

第三、大國爆發衝突從來不是因為本身被侵略,而是因為爭奪勢力範圍。今天中國人鼓吹「新型大國關係」、「G2關係」,說什麼「太平洋夠大,足以容納中美兩大國」,美國人聽起來非常刺耳。太平洋是美國的內海,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美國繼承英國18世紀以來的遺產,就是要「獨霸海洋」(Rule the seas),尼米茲上將(1885-1966)曾說:「海軍的作用是將戰爭帶到敵人那裡,美國本土得以避免戰禍。」因此,質疑美國人不會「替台灣打仗」,這是中國人的思維;美國人認為海外作戰也是「為美國而戰」,100年來就是如此,不管是在諾曼地的海灘或越南的叢林,都是如此。中國要與美國分享勢力範圍,不打一仗是不行的。

第四、美國號稱民族融爐,事實上仍以白人及基督教徒為主流。二戰時期,美國可以相信德裔美國人艾森豪,讓他統率歐洲盟軍,但是日裔美國人則全送進集中營留置。美國統治精英最擔心的就是,美國遭到外在威脅,會激化國內種族問題,助長排外的右派民粹主義甚至納粹主義興起,以至於動搖其作為立國根基的自由民主制度。美國最近因恐攻威脅升高,已有總統候選人喊出監控回教寺、限制穆斯林入境等訴求;將來美國面臨中國威脅,將如何對待境內的華裔美國人?這種深層憂慮,使美國不可能在台灣、東海及南海讓步。與其讓中國日後威脅到美國立國根基,倒不如現在就把她壓制下來。

最後,所謂「中國強大」不過是GDP大而已,GDP不是真正國力,也不代表一國「財富」。GDP只是當年「流量」,「財富」則是好幾代累積的「存量」,包括國民整體素質。更何況,中國經濟也開始走緩,政經及社會前景難料。

美國國力則是多重的,可以對俄羅斯財閥動用金融及旅行制裁,也可以對資源及技術匱乏的中國,動用糧食及石油禁運,甚至將數十萬中國留學生遣回。她的先進武器輸出是她的外交工具,現在連越南都在賣了,顯示越南已在她的勢力範圍。美國的軍事科技研發,從未停止,她打高科技戰爭,不到一個月可打下伊拉克,陣亡才100多人。歷史顯示,軍事科技會影響民族興衰,美國完全不擔心中國的科技能力,只擔心中國偷竊及仿冒。

從以上各點,我們要指出,所謂「美國會背棄台灣」之說,經不起現實政治的檢核。兩岸在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總統宣布台海中立化之後,早就大勢已定,進入「殘局」(End Game)。中國1955及1996年兩次武攻或武嚇,都無法撼動美國防衛台灣的決心;在20年後的今天,也不會因中國GDP翻了幾倍,或台灣政權更替,而有所改變。學者或媒體人評論兩岸,如不能看清此一基本形勢,不是頭腦不清,就是別有用心。如是存心恐嚇、勒索,台灣人民沒有在怕,「恐嚇牌」可以休矣!

審慎留意央行降息後的金融情勢變化

儘管美國FED宣佈升息,我國央行仍然決定降息半碼,自第三季累計降幅已達一碼。央行針對國內、外經濟情勢通盤考慮後做出降息的決定,除了透露經濟情勢十分艱困外,背後更隱隱透露出過去台灣經濟與美國的高度連動,已經轉為與中國經濟的高度關聯。過去常比喻「美國打噴嚏,台灣重感冒」,恐怕已經漸漸轉變為「中國流鼻涕,台灣經濟要發高燒」。

央行降息後,財經相關部會應更留意金融情勢的可能變化,除了監理單位留意金融機構對中國的高度曝險之外,隨著國際資金抽離中國,更應注意市場的可能動盪。而肩負護盤重責的國安基金更應審慎而為,避免成為外資法人與黨營事業選前倒貨的對象,以免造成股、匯市更嚴重動盪。

隨著中國經濟面臨下行的高度隱憂,可以預見明年台灣經濟情勢恐怕很難能有樂觀的理由。除了中國經濟不振,將隨之減弱影響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之外,隨著台灣金融業西進中國,且逐漸擴大的放款與投資規模,台灣金融機構的資金曝險部位逐漸升高,台灣金融業恐怕會隨中國經濟的嚴重陰霾而產生有呆帳、壞帳的高度風險。

今(2015)年以來中國數次股災,台灣股市屢屢隨之重挫。人民幣數次貶值,也造成台灣投資人的嚴重損失。過去幾年來隨著台灣對人民幣資金的累積,銀行業者大量推銷人民幣相關衍生性金融商品合約。例如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 (TRF; 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更是近年來十分熱門的金融商品。此一具選擇權性質的結構型期貨衍生性商品,在高度財務槓桿特性下,下檔的風險不僅僅只是血本無歸,甚至還面臨高額保證金的追繳。加上該產品高度的利率敏感特性,幾次人民幣匯率超過預期的走貶,立刻觸及合約中必須補倉或者斷頭砍倉的價位,因而掀起匯損的大逃殺。

雖然金管會也曾經對國內金融機構銷售情況進行專案金檢,並嚴格逞罰未能適當揭露風險,或是不當銷售給非專業投資人的金融業者,但投資糾紛仍然時有所聞。而銷售TRF商品,對於客戶履約具有保證性質,雖然在風險評價中被歸類於資產負債表外風險(off-balance-sheet risk),未能在各金融機構的季報中充分揭露曝險部位,但未來一旦隨著損失可能擴大,面臨客戶無法交割的風險,負擔保證責任的金融機構,將面臨可能必須認列大幅損失的重大疑慮。監理機關應高度留意金融機構的曝險,並嚴格要求金融業者每季度按照市場價值評價損失,避免對實際曝險報喜不報憂,甚至刻意隱匿。

可以預見中國經濟陰霾密布,風雨將至,不僅僅只是中國官方宣稱的新平庸(new normal),事實上面臨著經濟下檔的高度風險。相對的美國經濟逐漸增溫,且FED正式宣告利率走向升息格局之下,預期國際資金將由中國等新興市場抽離,轉為對美國本土的投資。中國股、匯市即將面臨經濟衰退與國際資金抽離的雙重動盪,台灣股、匯市必然也將因而遭逢面臨巨大衝擊。

肩負穩定股市重責的國安基金,雖然獲得委員會授權進行史上最長的五個月護盤,但卻又一再陷入遭到國際資金、三大法人,甚至黨營事業趁亂在選前大量倒貨的市場傳聞。造成投資人信心嚴重不足,加上八千多點便開始護盤,未來若股市持續下行,恐怕也將面臨子彈過早消耗殆盡的高度疑慮。國安基金應該更審慎而為,才能減緩市場動盪。

莫非吃撐,不吐不快?

蔡信德
詩人,專欄作家。新聞資歷豐富,歷任報社主筆、總編輯,並長期參與社會改革運動。他曾戲言自己是「一個百無一用的書生」,生活方式「既現代又古典」,服膺的是「自由、理性、人道、社會責任等人生價值。」曾任高雄醫學大學校長秘書暨杜聰明名人講座執行長。

俗話說:會無好會,宴無好宴,天下沒有白吃的飯局。吳敦義副總統幾天前作東,在圓山飯店宴請府院黨高層。突如其來的大動作,到底是他吳副自己定調的所謂「團結宴」?還是外界普遍解讀,是為覬覦下任黨主席而暖身的「鴻門宴」?多虧媒體、名嘴好事,紛加評論揣測,倒也耐人尋味。

這席團結宴之所以入戲,端賴馬、吳、朱、王四大天王的從容自若笑談過招,直把中國功夫發揮得淋漓盡致,讓看戲的可是嘆為觀止。不提細節,單看馬、王高來高去的交鋒,以及吳副插科打諢,著意營造團結氛圍,順勢轉移了項莊舞劍的焦點身影,說要不熱鬧也難。

不久前王院長在桃園站台,福至心靈的揮灑出神來一筆:他盼民眾想想馬總統的好。他說,外界每次提到馬英九,大家都不提他好的,但兩岸現在的和平是誰帶來的?雖然他的政策不盡如人意,但還是有很多優點。身為馬騜的頭號政敵,竟大發慈悲,在寒冬送暖?這席話義薄雲天,千金難求。至於是否意在言外?聰明的可曾看出門道?

不愧是政壇不倒翁。所謂的公道伯,竟能慷慨陳詞這般讓小百姓驚悚交加的諛辭。兩岸和平哪是他馬的所能打造的?他何德何能?豈不是太給抬舉了。說穿了,這是在兩千枚飛彈環伺下,換來的和平,也是全面讓利、卑躬屈膝求得的暫時苟安。這算是哪門子的和平?試問:這是台灣人至所企盼的?還是對岸向台灣人保證得以安身立命的「紅色和平」?

果不其然,馬英九終於在「團結宴」笑開懷的做出回應。媒體先是問他要如何幫選情加溫,他好整以暇的答說:「團結啊,團結,奮鬥!」接著瞧上老王一眼,打趣「也請公道伯說一句話」。至此,過去兩個你中無我、我中無你的黨內死敵,驟然成了大團結的象徵指標,甚至是凝聚黨瀕臨裂解的強力膠。莎劇哈姆雷特的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要活下去,還是死了算了,的確是個問題)。國民黨病入膏肓,不思破釜沉舟的改革,光靠嘴巴團結,恐怕將會時不我予。

除此之外,團結宴不見洪秀柱和王如玄兩個女人――陸媒曾下標洪是「黨的女人」。她們各自以不同的理由,或主動,或被動的悄然隱遁,搞得只能靠四個如假包換的大男人――莫忘楊志良批過黨內一團爛,「男人像娘們」的經典名言――粉墨登場,刻意營造「大團結」。

話說回來,即便她們像男人婆,但大敵臨頭,好歹也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中流砥柱,何不讓她們上得台盤,同舟共濟?所以問題在,傳統一個命令、一個動作的威權式團結,已然無濟於事,休想再炒冷飯,徒會授人笑柄罷了。

且莫再提自喝了「和解粥」,王金平便把他曾洋洋自得的「公道伯」名號束諸高閣的這段公案。他好不容易趕上輔選列車,渾身是勁的賣力輔選。身負不分區排序第一的壓力,竟然使他起乩,大言不慚的疾呼「國會改革」,一時令人莫名所以。他榮膺四屆多的國會議長,國民黨又是國會最大黨,要談改革,只要一聲令下,易如反掌,唾手可得。可是公道伯不及早下這帖瀉藥大事整頓,而是周旋於政黨之間調和鼎鼐,以期博得社會好名聲。現下城門失火,他再驚慌失措的祭出改革大旗,又其誰能信?

一席各方矚目的團結宴,但見四大天王各顯神通,在媒體前擺POSE聚焦出國民黨的團結形象。至於他們在豪華晚宴上是否吃撐了?我們不得而知。可是從他們口中吐出的,卻是一大堆不合時宜、肉麻當有趣、感覺自我良好的阿詞諛語,實在有夠令人作嘔。這就是大半世紀以來和我們長相左右,格格不入的外來政權,我們受盡百般的凌辱、糟蹋,真的受夠了,輪到我們應該團結起來結結實實的清算它。

所以,與其絮絮叨叨的幹這個,譙那個,何不如用我們的選票,在2016痛快地把這個不得民心的百年老店趁機終結掉,讓它絕對崩毀,徹底消失,好為吾土吾民出氣,掙得永久的清明祥和,這才是萬民之福,國家的和平生存之道。

其實該想喊「中華民國萬歲」,或真該到北京天安門廣場去喊,因為今天最要讓中華民國徹底消失者,正是對岸中國現政權。但楊朋友當然不敢去「慷慨歌燕市」。在台灣喊「中華民國萬歲」不會有事,到北京去喊則可能有不測後果,智者所不願為也。

其實該楊思聖想喊「中華民國萬歲」,或真該到北京天安門廣場去喊,因為今天最要讓中華民國徹底消失者,正是對岸中國現政權。但楊朋友當然不敢去「慷慨歌燕市」。在台灣喊「中華民國萬歲」不會有事,到北京去喊則可能有不測後果,智者所不願為也。

不要「你又來了」

敏洪奎

李前總統孫女日前出閣,只見他甫伴同新人步出教堂,突有壯漢楊思聖衝前叫囂,被架離猶高呼「中華民國萬歲」。這段新聞看在多數國人眼裡,應都不致認為他是義憤填膺憂國志士,而會將他列為郭冠英、董淑貞一流社會邊緣人。

其實該楊思聖想喊「中華民國萬歲」,或真該到北京天安門廣場去喊,因為今天最要讓中華民國徹底消失者,正是對岸中國現政權。但楊朋友當然不敢去「慷慨歌燕市」。在台灣喊「中華民國萬歲」不會有事,到北京去喊則可能有不測後果,智者所不願為也。

不過經此人這一喊,很容易令人聯想起國內一起爭論不己議題,是即所謂「中華民國究竟是否仍存在」,多數關心國事人士恐都熟知此一方面正反論據。大致而言,主張其已不存在一方,是認為原始定義下的中華民國,是已隨1949中國本土易主而消失,所謂「中華民國在台灣」已稱不上是中華民國,相反一方則堅持明明有一具足國家條件,名為「中華民國」之政治實體,如何能說中華民國已不存在?

上述這一爭議,若舉一虛擬案例闡釋,或能達到一合理結論。假定某大集團因經營不善,所擁有企業全數敗光,而只能寄身於產權猶有糾紛小小加工廠過日子,如此則縱使仍沿用原集團招牌名號,國人是否能同意該集團仍存在,抑是已名存實亡,撐面子而已?所謂中華民國是否仍存在,是否也應作如是觀?

再假定今天現政府若有一天連台灣也守不住,不得不率領數萬軍民退守蘭嶼,成為中華民國在蘭嶼,是否也仍能堅持中華民國是繼續存在?如此嘴硬又是否能讓人信服?

堅持中華民國仍然存在人士,其引為得意反擊方式,是咄咄逼問反對一方,「你不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然則你持有的是哪一國身分證和護照?」乃至「你不承認中華民國存在,你選的又是哪一國的民代(或行政首長)?」但這等質問相當不厚道,大有在傷口撒鹽意味。

著名小說《天方夜譚》有一段故事,航海家辛巴達被妖異「海上老人」使用詭計攀到肩上無法擺脫,只能充當其坐騎扛著他行走,心非甘願但也無可奈何。

多年以來,台灣人民之於中華民國這一國號,其關係也與此相彷。多數國人明知國號實不適用於台灣,但格於種種因素也只能暫時忍受。統派人士以此相譏,恐也頗似有人當面訕笑辛巴達,「你為何讓這老傢伙其在頭上」?譏諷別人落難,毋乃太有欠忠厚?

若再就歷史角度而言,一旦國都陷落,即視作朝代結束,此所以當年元順帝被朱元璋趕出中原,雖在塞外仍保持元朝名號,「大元帝國在大漢」也存在數十年,但大都北京被明軍攻陷之日,即被史家視為元朝覆亡。之後約三百年大明國都被李自成攻破,儘管其後出現南明三數小朝庭,史家也認為北京攻破之日,即是明朝結束之時。惟一例外是國都雖已淪陷但戰鬥仍在進行,而最後國都又得以光復,則不能視為朝代結束或亡國。

此所以昔年中日戰爭期間,中國首都南京被日軍攻陷,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並不能算是已滅亡,國民黨政權也未被視為已結束,但1949年共軍渡江南下,首都南京即淪陷而一失也不能再得,近數十年來官方更已徹底放棄光復故物重返南京口號。

所以,今天談論中華民國是否仍存在,是應依重慶抗戰政府前例,抑是不得不以元明兩朝之覆亡為準,答案恐是相當明確。

甚至更有一種觀點,認為原始的中華民國已在1928年,國民黨軍北伐成功時即已滅亡。此蓋因當年中國北方雖是軍閥割據混戰,但多少仍保有當初中華民國原汁原味,也略具民族共和政體雛形,但一經國民黨統一全國,首先把國旗、國歌擅自更改掉不說,更以所謂「訓政」之名,推行黨國不分列寧式一黨專政統治,徹底破壞中華民國立國精神。凡此種種,和20年後共產黨得勢即為所欲為又有何不同,也難怪當時知名學者章炳麟即悲歎「中華民國到此已亡」。

所謂中華民國早亡於1928,時下國人聽來或很不習慣,甚至視為異端邪說,但細細想來恐也不無道理,有心人士不妨慢慢推敲一番。

現下2016大選將臨,所謂保衛中華民國選舉口號又再度出現。但這已是時下所謂老梗,算不得新奇招式,套用一句1980年雷根在大選辯論會,反擊卡特總統種種指控那句名言,真是他所謂THERE YOU GO AGAIN,亦即「你又來了」。但這會不會反令國人感覺已是黔驢技窮無計可施?



很悲哀的是,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一路來發表的言論,抱持的立場,都絕不是無懈可擊,國民黨若能善加掌握或不難引起選民共鳴。但朱團隊輩全不用功,而只圖以「保衛中華民國」鞏固深藍族群,來日若真慘敗也是自討自取。國人對楊思聖的中華民國萬歲無感,對空空洞洞,無的放矢的保衛中華民國又何能有感?

戀戀故國是人之常情。部份國人對中華民國這一名號存有難捨感情,不應受到嘲笑歧視。但政客利用年長國民這份感情而操弄操作,則恐也不是很厚道,若再被多數主流選民看破看扁,也丟出一句「你又來了」,則恐更沒面子。人縱使已註定要失敗,也要敗得有格調一些,才能贏得國人尊敬同情,來日也才能東山再起,不知高唱「保衛中華民國」之士以為然否?

法律有時會與掠奪者站在一起,成為掠奪者的工具,使其免去羞恥、危險與良心不安。法律有時更會動用法院、警察、治安人員等為掠奪者服務;當被掠奪者起而為自己辯護(或反抗)時,反而成為階下囚。這就是「合法掠奪」。

法律有時會與掠奪者站在一起,成為掠奪者的工具,使其免去羞恥、危險與良心不安。法律有時更會動用法院、警察、治安人員等為掠奪者服務;當被掠奪者起而為自己辯護(或反抗)時,反而成為階下囚。這就是「合法掠奪」。

— 十九世紀法國經濟學家巴斯夏(Frédéric Bastiat)

看不見的「合法掠奪」

王美琇

法律有時會與掠奪者站在一起,成為掠奪者的工具,使其免去羞恥、危險與良心不安。法律有時更會動用法院、警察、治安人員等為掠奪者服務;當被掠奪者起而為自己辯護(或反抗)時,反而成為階下囚。這就是「合法掠奪」。

——十九世紀法國經濟學家巴斯夏(Frédéric Bastiat)

巴斯夏在一八五○年所寫的兩篇文章〈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和〈論法律〉,彷彿先知的預言,在一百六十五年後的今天讀來,依然令人驚嘆。放在台灣現今的發展脈絡,似乎也得到印證。

巴斯夏指出,任何政策法令都會引發一連串的效應,完整的政策必須總計這些「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利益與損失。因為在民主制度下,利益團體經常會遊說政府發起政策或立法,讓自己獲得未來的利益。然而這些未來的利益,平凡百姓卻往往看不見,甚至可能蒙受損失或傷害。

利益團體或特權也會利用平民百姓對經濟知識的欠缺,讓他們在無知下支持包裹糖衣的法律,經由這些法律,利益團體或特權輕易掠奪了平民百姓的財產。這就是「合法掠奪」。


國民黨本質 就是掠奪集團

王如玄的軍宅案就是最典型的「合法掠奪」。也就是一群擁有軍宅買賣資訊的禿鷹集團(包括政府內外),在宣稱「一切合法」下,遊走看不見的法律邊緣,對弱勢軍眷榮民進行財產掠奪並獲取利益。

頂新集團也是對人民的健康進行長期的「合法掠奪」,魏應充被法官宣判無罪,更印證了巴斯夏所說:「法律成為掠奪者的工具,法院為掠奪者提供服務。」台灣司法的墮落莫此為甚。

若再進一步檢視台灣近代發展史,其實處處都充斥著這種「看不見」的「合法掠奪」。而且,堂而皇之進行「合法掠奪」行動的創始鼻祖,就是統治台灣超過半世紀的中國國民黨。這個黨的本質,就是一個「掠奪集團」。

中國國民黨遷佔台灣數十年間所施行的高壓統治,就是百分百以「法律之名」進行所謂的「合法掠奪」行動。包括白色恐怖時期以「刑法一○○條」的「意圖顛覆政府」等叛亂罪刑責,掠奪台灣人民的言論自由、人權和生命財產等;以及以教育、文化和考試制度等政策法令之名,進行洗腦教育和資源分配,「合法掠奪」台灣人的存在尊嚴和就業機會,讓台灣人淪為次等國民。

甚且,以「三七五減租」的政策法令之名,進行「合法掠奪」屬於台灣人地主的土地。

這種激烈的土地改革,主要目的並非「耕者有其田」糖衣下的所謂「嘉惠農民」,而是國民黨政府繼二二八事件剷除台灣人菁英之後,進一步大舉削弱大地主階級的力量,讓地方仕紳的可能反抗火苗就此完全滅絕。然後扶植地方派系、改組農會,將仕紳階級排除在農會之外,讓地方派系接管農會,藉此控制地方政治。

法令當工具 進行合法掠奪

國民黨政府對人民進行的「合法掠奪」非僅止於此。還包括政府與財團、特權相結合,以政策法令做為工具,堂而皇之保護特權和財團,對人民進行長達數十年的掠奪。而且大多數的掠奪都在看不見的地方進行(黑箱作業),等到政府以推土機之姿壓迫弱勢人民時,受害已然發生。

近些年爆發的土地徵收爭議事件,包括苗栗大埔、灣寶,竹北璞玉、二重埔,桃園航空城、彰化二林中科四期等,都是政府以經濟發展之名,掠奪農民的土地和財產。

政大徐世榮教授曾指出:「土地炒作往往是拉攏地方政治勢力最簡單的方式。」國民黨政府長期以來就是以中央行政權配合地方政治人物需要,對人民進行「合法掠奪」土地和財產。這是種透過土地資源分配來換取效忠,鞏固中央統治權力與控制地方的有效方法。被犧牲的,往往都是無法發聲的弱勢人民。

巴斯夏說:「法律的目的是為了防止不正義受到彰顯。因為真正存在的不是正義,而是不正義。當不正義的現象被消弭時,才有正義可言。」如果法律一直成為掠奪者的工具,成為「合法掠奪」弱勢人民的武器,這種法律,只是培養邪惡社會和貪婪政權的溫床罷了。

近來,又聞馬政府要放行中國紫光集團入股IC設計產業,這不就是打開大門讓中國進來「合法掠奪」台灣的核心戰略產業?請問,馬政府有把「中國買台灣」的國家安全隱憂放在眼裡嗎?他們有把半導體產業崩解的連鎖危機放在眼裡嗎?有把人民的不安放在眼裡嗎?有把年輕人的就業未來放在眼裡嗎?請問這種政府還配稱為政府嗎?

採取行動 遏阻不正義發生

如果你問我,明年換總統、換政府和換國會的意義何在?簡單說,就是太多的不正義一再地發生,已經讓人忍無可忍了!

我們必須讓這個掠奪集團徹底潰敗,打破弱肉強食的掠奪體系,扭轉錯誤的國家政策方向,重新建構公平正義的制度與國家安全戰略體系,台灣才有重生的希望。

遏阻不正義,自己的國家自己救!用選票展開制裁行動吧!

(作者王美琇,專欄作家)

降息不足以救台灣經濟

美國聯準會(Fed)終於啟動近十年首次升息,主席葉倫指出,美國經濟雖未完全復甦,但已有長足進展,尤其就業市場已大幅好轉。與此同時,我國央行卻意外降息半碼,係第三季以來第二度降息。央行總裁彭淮南表示,國內經濟成長趨緩,宜採取妥適的逆景氣循環政策搭配,降息比不降好。不過,央行連番降息,卻令人質疑台灣經濟恐有重大隱憂,逼使央行逆向行駛,祭出降息救經濟。

去年美國結束量化寬鬆(QE)後,何時升息備受關切,但美國經濟復甦步履不穩,中國成長趨緩,新興市場動盪加劇,使得升息一再延後。甚至Fed升息,更被視為可能衝擊全球經濟的黑天鵝,因為強勢美元將導致資金回流美國,新興市場貨幣大貶、債務違約、資產價格崩跌,形成金融風暴。實際上,此次Fed升息,金融市場似乎是以利空出盡看待,主要股市先漲後跌,幅度不大,美元固然強彈,但升值力道未如預期,新興市場資金外流顯有緩和跡象。但是,原油價格崩跌不止,已成了全球經濟能否回穩的新變數。

平心而論,美國升息的效應,並未如悲觀論者預期之驚悚。其實,量化寬鬆乃是非常規的貨幣政策,係以印鈔票方式提供市場流動性,希冀以低成本資金帶動投資。然而,金融海嘯本身就是一種包括房市、大宗商品、債市的大泡沫,以QE挹注資金,僅能修補失衡的資產負債表,無法創造需求,也不能帶動廠商的投資意願,所以實體經濟依然疲弱不堪。尤甚者,為解決金融泡沫所釋出的龐大資金,在實體經濟找不到投資機會,最後仍投入金融炒作,反而創造出另一個超級泡沫。由此看來,做為全球經濟成長最重要引擎的美國,若能斷然戒掉印鈔票的QE癮,提振實體經濟,尤其以新經濟為主的產業,將會帶來真正的繁榮。故而,升息或許可能造成金融市場動盪,但對實體經濟顯然不會是黑天鵝。

其實,吾人不必再為Fed升息的影響爭論不休,反倒應該回過頭關切連續降息下的台灣經濟到底怎麼了?台灣經濟今年疲弱異常,出口衰退,製造業產值萎縮,民間投資意願低落,消費增加有限,公共投資縮減,內外部需求皆大幅降溫。而就業、薪資一直無法改善,更是十幾年來的老問題。但這些問題都可在央行的報告中找到癥結所在。根據央行研究,我國在一九八五到一九九九年期間平均經濟成長率七.四七 %,內需貢獻七.三五%,外需○.一三%,成長動力主要在內需;到了二○○○至二○一四年,平均經濟成長率四.○四%,內需一.七六%,外需二.二九%,外需之助力已超過內需。此種結構性變化恰好與我產業外移潮,以及我經貿對中國依賴之逐步加深若合符節。至今,台灣的出口已嚴重偏向中國,佔我出口三十八.九%,且因產業大量外移中國,海外生產比高達五十三%,生產基地在國外,形成產業空洞化,導致如下的惡果︰首先,對中依賴使台灣的薪資就業倒退,消費力低迷,廠商無擴大投資意願,內需自然微弱;其次,由於外需貢獻GDP最大,但「台灣接單、海外(中國)生產」佔出口大宗,因此外部需求再強,也只是好到我設生產基地的國家,特別是中國。以結構來看,我經濟成長主要依賴外需,而外需則偏重中國,雖在早期形成連環船效應;中國好,台灣可水漲船高,中國失火,台灣一起燒毀;但如今結構丕變,雙方變成競爭者,且中國以國家資金為後盾,對台採取強勢購併策略,下一階段中國經濟成長顯然要以台灣做為代價,兩岸經貿乃變成一種此消彼長的零和關係。

換言之,救贖台灣經濟的當務之急,即在解開台灣被綁在中國的枷鎖,改變此一傾斜、依賴、失衡的關係,否則無論內外需都會失去動力。再者,除了降息,更必須進行結構性的改革,包括積極加入區域經濟整合,擴大內需,提振投資,推動創新,改善勞動市場與退休年金制度改革,徹底解決循環性因素與結構性因素,方可救起台灣經濟。

歷史上許多為外來統治者效力的本地奴才,為求統治者的信任,替外來統治者壓迫自己人,往往比外來統治者更嚴酷。

李筱峰

台灣自荷蘭時代起,外來政權更迭不斷,皆屬「少數統治」(Rule by the few)。少數的外來統治集團,能夠順利宰制多數本地人,多靠一些投靠其中的本地人效忠賣力,有以致之。歷史上許多為外來統治者效力的本地奴才,為求統治者的信任,替外來統治者壓迫自己人,往往比外來統治者更嚴酷。史例歷歷:

中國清朝規定漢人薙髮結辮,其實這項苛令本非出自滿清當局,而是來自一位奴才漢人的建議。此人叫孫之獬,原是明朝官吏(與魏忠賢同伙),明亡後,孫之獬投靠滿清。為了贏得新主寵幸,他組織軍隊鎮壓明永鎮的抗清義軍,得到賞識。滿清入主中原之初,並無要求漢人結辮,漢人衣冠一仍漢制。朝中滿、漢官吏各著其裝,分立兩邊。孫之獬為了諂媚新主,主動剃髮易服。但是滿人認為他是漢人,不讓他站在滿人列中;漢人則認為他穿滿服,也不讓他站漢人這邊。孫之獬羞怒,遂上書建議全面實行薙髮結辮易服。清廷採納其議,釀成後來「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漢人屢遭殺戮的慘劇!

再看引清兵入關的吳三桂,被滿清封為平西王,成為清軍先驅。吳三桂進攻明朝流亡政權永曆皇帝的根據地雲貴,永曆帝逃入緬甸,清廷原本無意再追剿,但吳三桂卻執意追殺,追兵入緬,迫緬王交出永曆帝,帶回昆明處死!

這種「奴才為了表功而比主子更嚴苛對待自己人」的史例,在台灣的日本時代也可見。例如,日治末期有些台灣人當了日本軍官,比起日籍軍官對待台籍士兵或戰俘,更為嚴苛殘酷。

這種角色,在今天台灣政壇也不少,像最近拿小英廿七年前購地案死纏爛打的中國國民黨打手即是。這位土生土長的台灣子弟,自學生時代即效忠國民黨外來政權;留美時期還加入專門對付海外台灣人運動的「波士頓通訊」。從「黨外」民主運動到民進黨成立,他始終站在民主運動的對立面,幫國民黨充當打手。對於國民黨在二二八、白色恐怖中殺人無數,他無感;國民黨侵佔國產為黨產近千億至今不還,他無感;國民黨擁有一大堆掏空台灣,潛逃海外的經濟犯、貪污犯,他無感;黨內多的是賄選、敲詐、索賄同志,他無感;「官商結構體」假開發之名,毀民宅侵民地,炒地炒房,他無感…,總之,他只負責將貪腐之名,全部投射賴給本土政黨。所有本土社團的本土運動無一不受其污辱打壓!

這號人物與孫之獬、吳三桂好有一比:孫之獬後來被起來抗清的漢人殺了,此人後來也被「自己國家自己救」的青年們「割闌尾」;與吳三桂類似之處是,媚清的吳三桂,後來被清廷削藩,此人這次也被黨中央除去不分區立委之名。但不同的是,吳三桂最後反清,此人則繼續當打手。但不知此次選後若國民黨潰敗,國民黨背後的北京新主子會不會是他效忠的新對象?有待觀察!

(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這世間有他真好。很多人都因為他,人生變得不一樣。希望社會記得,林孝信是為台灣社會奉獻、奮鬥,且不求名利的人。

《科學月刊》啟迪無數學子,創辦人林孝信昨日因肝癌辭世,享壽七十一歲。林孝信樂觀積極,除提倡台灣科普文化,亦投入保釣運動、通識教育、公共衛生等領域,實現「理想、奉獻、啟蒙」的人生哲理。

「他一生具有捨我其誰的精神。一切有意義的、需要有人去做的事,他就要做!」和林孝信是台大物理系同學的前東吳大學校長劉源俊回憶,大學時代,林孝信便發起《中學生科學周刊》,長達一年多。赴美留學時,基於「科學報國」理念,號召留學生創辦《科學月刊》,更決心用低價讓「窮學生也買得起」,發行至今已四十五年,創下台灣科普教育典範。
留美投入保釣 被列黑名單

一九七○年代,美國欲將釣魚台交給日本,林孝信在美國奔波投入保釣,卻因此遭列黑名單,失去國籍與學籍,放棄美國博士候選資格,更被迫滯美直到一九九七年才回台。

林孝信歸國後,持續投入各種社會活動,致力推廣通識教育,任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常務理事、通識教育學會理事。但因未取得博士學位無法擔任專任教授,在各大學兼任講師,近年獲世新大學聘為客座教授,作育英才無數。他亦曾與妻子陳美霞創辦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推動公衛發展,為台奉獻。

長庚大學退休教授周成功表示,大四接觸《科學月刊》,決定走向科學之路,他描述林孝信:「在臉上永遠看不到灰心或失敗,永遠非常樂觀,碰到挫折也正面對待!」認為林孝信的熱心非常少見,其「不計成敗」的態度,接近胡適言論「社會不朽論」;只要有理想並點滴去做,不用在意一時得失,這些事在社會上定會留下不朽痕跡。

台大數學系退休教授黃武雄日前獲知林孝信病危,曾寄信給林妻轉達:「這世間有他真好。很多人都因為他,人生變得不一樣。」並在回憶中搜尋:「我記得他在大三物理系時,剃個光頭在宿舍打坐的樣子。他在我的心中,一直就是一個人間道的修行者。我一生只尊敬這種修行者。」

林孝信罹患肝癌後,今年初開刀治療,開完刀竟又返校上課,讓代班上課的劉源俊十分吃驚,直言:「他的理想主義,感動眾人!台灣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都不及他!」希望社會記得,林孝信是為台灣社會奉獻、奮鬥,且不求名利的人。

不能只怪馬英九

吳惠林

都說「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人人琅琅上口,在2016總統大選最後階段由立法院王院長口中說出,更凸顯其深意。話中的「政策」指的當然是政府政策,其影響對象是廣大的民眾,一旦產生壞效果,受害者就是一籮筐。而貪污則是有關機關的官員要脅或收受賄賂等,受害者相對少,在管制多多的社會裡,貪污行為還有讓交易較順暢的正效果呢!所以,錯誤的政策當然是比貪污可怕多了。那麼,如何避免政府實施錯誤的政策呢?
先要問的是:政府應不應該做公共政策?不過,這個重要問題卻被忽視,如今全世界都落在低層次上爭論,這就是政府究竟該做何種公共政策,以及如何做?這牽涉到基本觀念和對政策施行的評估,被認為是專家們才能置喙的。
如此一來,我們只能盼望這些專家們以「溫暖的心和冷靜的腦」,或協助政府規劃好的政策。不過,政策效果難以估量,有看得見看不見的、有直接間接的、有有形無形的。許多政策乍看之下是好的,卻會肇致長遠的後遺症,這也就是為何有「愛之適足以害之」、「溫水煮青蛙」、「包著糖衣的毒藥」、「到地獄之路往往是好意所鋪成的」等等警示話語了。

錯誤政策全民受害

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在「軍宅」事件中被撻伐。「軍宅」是典型的社會福利政策,本來是要幫助弱勢的榮民、眷村住民解決住屋問題,但法律專業的中產階級以上者,卻能鑽法律漏洞,在威逼利誘、官民勾結下對弱勢者進行「合法掠奪」,致使政策得利者是強勢者,而原本要被保護的弱勢者甚至成為受害者,廣大的人民也間接受害。貪婪的當事人固然應受譴責,但如果沒有這種政策,這些人也就不會有機會了呀!
類似的社福政策,台灣社會比比皆是,年金制度多年來一再被提及,政府舉債做政策更司空見慣。而證所稅、房屋稅、奢侈稅等財稅政策,ECFA、自經區、兩岸服貿貨貿等經濟產業政策,22K、基本工資、加薪、促進就業等勞動政策可說是琳琅滿目,連各種媒體都只能充當政府政策傳聲筒,對人民進行催眠,或被進行「置入性行銷」作單方面正向宣導,到頭來全民受到的傷害,只能事後抗議或無語問蒼天。
如何是好呢?具「溫暖的心,冷靜的腦」的專家們站出來為文發聲就是一帖良藥。不過,能承擔此種任務者並不多,畢竟觀念正確、清楚、文筆流暢、通俗、犀利、一針見血,口才便給又有慈悲眾生的心、具正義感的專家學者並不多。在稀少人物中,陳博志教授是頂尖的一位,素有才子之稱的陳教授,一路走來,碩士、博士、台大教授、經建會主委,可說理論、實務兼具,其對問題的研析,政策的來龍去脈清楚明白,看法見解獨到,更可貴的是,他願意寫通俗文章。
閱讀陳教授的通俗文章,對於政府政策的利弊得失能有清楚的認識,身為主人的眾台灣人,不但不會被騙,還能讓好的政策出現。不相信嗎?讀這本《不能只怪馬英九》就能見真章。
本書集結的文章,都是針對馬政府政策的評論,如作者所言:「本書整理了我八年來對馬政府政策的一部分評論,目的並不是要證明我的先見之明,而是要讓大家藉這些實例更了解國家政策當中的一些其實不難懂的重要道理,以防止以後的政府再犯類似的錯誤。」善意的文章更值得閱讀,也讓我們能從歷史中獲得教訓和啟示。

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撒上2:3 人不要誇口說驕傲的話、也不要出狂妄的言語、因耶和華是大有智識的 神、人的行為被他衡量。

撒上2:3 人不要誇口說驕傲的話、也不要出狂妄的言語、因耶和華是大有智識的 神、人的行為被他衡量。

詩116:7我的心哪、你要仍歸安樂、因為耶和華用厚恩待你。

詩116:7我的心哪、你要仍歸安樂、因為耶和華用厚恩待你。

從未獲得回報的愛,是最持久的愛。 The love that lasts longest is the love that is never returned.

從未獲得回報的愛,是最持久的愛。 The love that lasts longest is the love that is never returned.
法國作家 毛姆 W.Somerset Maugham

愛的相反不是恨,而是冷漠。 The opposite of love is not hate, it’s indifference.

愛的相反不是恨,而是冷漠。 The opposite of love is not hate, it’s indifference.
美國作家、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維瑟爾 Elie Wiesel

12/18/2015

比其他人優越不算高尚,比從前的自己優越才是真正的高尚。 There is nothing noble in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ellow man; true nobility is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ormer self.

比其他人優越不算高尚,比從前的自己優越才是真正的高尚。 There is nothing noble in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ellow man; true nobility is being superior to your former self.
美國作家 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

人生是由很多小小的努力與肯定點滴累積而成的,不會一下子就大放異采,只有一步步腳踏實地往前走。

人生是由很多小小的努力與肯定點滴累積而成的,不會一下子就大放異采,只有一步步腳踏實地往前走。
《走在夢想的路上》作者 謝哲青

12/16/2015

快樂隱藏在生活的細節裡,不留意就難以察覺。Happiness hides in life’s small details. If you’re not looking, it becomes invisible.

Happiness hides in life’s small details. If you’re not looking, it becomes invisible.
— Joyce Brothers, Psychologist
快樂隱藏在生活的細節裡,不留意就難以察覺。
– 喬伊絲‧布爾斯 (1927- ) 美國心理學家、電視媒體人及全國報紙專欄作家。

我努力在不愉悅時有智慧,不快樂時心情平靜,對不能修復的事感到滿足,對不能糾正的事持有耐心。“I endeavor to be wise when I cannot be merry, easy when I cannot be glad, content with what cannot be mended and patient when there be no redress.”

“I endeavor to be wise when I cannot be merry, easy when I cannot be glad, content with what cannot be mended and patient when there be no redress.”
— Elizabeth Montagu, Social Reformer
「我努力在不愉悅時有智慧,不快樂時心情平靜,對不能修復的事感到滿足,對不能糾正的事持有耐心。」– 伊莉莎白‧蒙塔古 (1718-1800) 英國社會改革者、作家及文學評論家,建立促進女性教育的「藍襪社會」。她與英國富賈愛德華‧蒙塔古結婚後,成為當時最富有的女性之一,且致力幫助窮人及文學的推廣。

是我,不是事件,有能力決定我今天快不快樂,我可以選擇。昨天已經死亡,明天還沒到來,我只有今天,而我將會快樂。“I, not events, have the power to make me happy or unhappy today. I can choose which it shall be. Yesterday is dead, tomorrow hasn’t arrived yet. I have just one day, today, and I’m going to be happy in it.”

“I, not events, have the power to make me happy or unhappy today. I can choose which it shall be. Yesterday is dead, tomorrow hasn’t arrived yet. I have just one day, today, and I’m going to be happy in it.”
— Groucho Marx, Comedian
「是我,不是事件,有能力決定我今天快不快樂,我可以選擇。昨天已經死亡,明天還沒到來,我只有今天,而我將會快樂。」– 格魯喬‧馬克思 (滑稽演員)
格魯喬‧馬克思 (1890-1977) 是美國喜劇演員與電影明星,以機智問答及即興表演聞名,影響許多後起之秀,他一共拍攝了 13 部電影,為美國史上最成功的滑稽演員之一。

定時工作並玩樂,讓每天都是有用且快樂的,好好利用時間,藉此證明你了解時間的價值,也讓年輕時更快樂,年老時更不會後悔,得到一個美麗成功的人生。“Have regular hours for work and play; make each day both useful and pleasant, and prove that you understand the worth of time by employing it well. Then youth will be delightful, old age will bring few regrets, and life will become a beautiful success.”

“Have regular hours for work and play; make each day both useful and pleasant, and prove that you understand the worth of time by employing it well. Then youth will be delightful, old age will bring few regrets, and life will become a beautiful success.”
— Louisa May Alcott, Novelist
「定時工作並玩樂,讓每天都是有用且快樂的,好好利用時間,藉此證明你了解時間的價值,也讓年輕時更快樂,年老時更不會後悔,得到一個美麗成功的人生。」– 露意莎‧梅‧奧爾柯特 (小說家)
露意莎‧梅‧奧爾柯特 (1832-1888) 是美國小說家,為著名小說《小婦人》的作者。他自幼受「超驗主驗」(Transcendentalism) 思維影響,與當時著名知識份子如愛默生、梭羅等交好,她也是反黑奴運動及女權運動的提倡者。

人們只喜歡計算他們的麻煩,不喜歡計算他們的喜悅。“Man only likes to count his troubles, but he does not count his joys.”

“Man only likes to count his troubles, but he does not count his joys.”
— Fyodor Dostoyevsky, Writer
「人們只喜歡計算他們的麻煩,不喜歡計算他們的喜悅。」– 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家)
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 (1821-1881) 是俄國作家、哲學家,重要作品有《罪與罰》、《白痴》及《卡拉馬佐夫兄弟》等小說。他的作品探討 19 世紀俄國政局動盪不安下的人類心理,對後世的哲學思想有深遠的影響。

快樂人生的三個必要元素是,有要做的事、熱愛的事及盼望的事。“Three grand essentials to happiness in this life are something to do, something to love, and something to hope for.”

“Three grand essentials to happiness in this life are something to do, something to love, and something to hope for.”
— Joseph Addison, Writer
「快樂人生的三個必要元素是,有要做的事、熱愛的事及盼望的事。」– 約瑟夫‧艾迪生 (文學家)
約瑟夫‧艾迪生 (1672-1719) 是英國散文家、詩人、劇作家以及政治家,為著名雜誌《閒談者》(Tatler) 與《旁觀者》(Spectator) 的共同創辦人。

快樂主要的意含在於認真盡力後得到的滿足感,若在重大事件中逃避人生的挑戰,沒有人可能感到滿足和快樂。“Happiness includes chiefly the idea of satisfaction after full honest effort. No one can possibly be satisfied and no one can be happy who feels that in some paramount affairs he failed to take up the challenge of life.”

“Happiness includes chiefly the idea of satisfaction after full honest effort. No one can possibly be satisfied and no one can be happy who feels that in some paramount affairs he failed to take up the challenge of life.”
— Arnold Bennett, Novelist
「快樂主要的意含在於認真盡力後得到的滿足感,若在重大事件中逃避人生的挑戰,沒有人可能感到滿足和快樂。」– 阿諾德‧本內特 (小說家)
阿內德‧本涅特 (1867-1931) 為英國小說家,也是媒體及影視工作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協助英國政府做戰時的宣傳工作,他的代表著作是《老婦人的故事》。

行動不見得一定帶來快樂,但沒有行動就沒有快樂。“Action may not always bring happiness; but there is no happiness without action.”

“Action may not always bring happiness; but there is no happiness without action.”
— Benjamin Disraeli, British Prime Minister
「行動不見得一定帶來快樂,但沒有行動就沒有快樂。」– 班傑明‧迪斯雷利 (英國首相)
班傑明‧迪斯雷利 (1804-1881) 曾任英國財政大臣及英國首相,任內將蘇伊士運河及印度納入英國掌控。此外,他也是多產的作家,著有一系列的愛情及政治小說。

生活中的快樂是由零碎的片斷組成 – 我們很快忘記的短暫親吻、微笑、關愛的眼神、由衷的讚美等善舉。“The happiness of life is made up of minute fractions – the little soon forgotten charities of a kiss, a smile, a kind look, a heartfelt compliment.”

“The happiness of life is made up of minute fractions – the little soon forgotten charities of a kiss, a smile, a kind look, a heartfelt compliment.”
—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Writer
「生活中的快樂是由零碎的片斷組成 – 我們很快忘記的短暫親吻、微笑、關愛的眼神、由衷的讚美等善舉。」– 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 (文學家)
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 (1772-1834) 是英國作家,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以詩《古舟子詠》及文評集《文學傳記》為代表作,他也將德國唯心論引進西方世界,對後世的愛默森及美國的超驗主義都有影響。

不管以前多麼的美好,我們都不能活在過去,此時此地感受到的快樂及激動比較重要。“No matter how wonderful things used to be, we cannot live in the past. The joy and excitement we feel here and now are more important.”

“No matter how wonderful things used to be, we cannot live in the past. The joy and excitement we feel here and now are more important.”
— Marie Kondo, Organizing Consultant
「不管以前多麼的美好,我們都不能活在過去,此時此地感受到的快樂及激動比較重要。」– 近藤麻理惠 (整理諮詢顧問)
近藤麻理惠是日本「整理諮詢顧問」,教人收納整理居家雜物,所著《怦然心動人生整理魔法》被譯成多國語言,她在 2015 年名列《時代》雜誌「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

我覺得過生活是你能做最好的事,過一個值得的生活,做你想做的事,追尋你有熱情的事。那樣的話,當你遇到一個人,他/她將加入一個已經很好的生活。“I think the best thing for you to do is just live your life. Live a life that’s worth living, one where you do what you want to do, pursue your passions. That way, if you meet someone, they’ll be joining a life that’s already really good.”

“I think the best thing for you to do is just live your life. Live a life that’s worth living, one where you do what you want to do, pursue your passions. That way, if you meet someone, they’ll be joining a life that’s already really good.”
— Dan Savage, Relationship Consultant
「我覺得過生活是你能做最好的事,過一個值得的生活,做你想做的事,追尋你有熱情的事。那樣的話,當你遇到一個人,他/她將加入一個已經很好的生活。」– 丹·薩維奇 (感情顧問)
丹·薩維奇 (1964- ) 是美國男同志作家,他的性愛及感情生活專欄 Savage Love 在全球發行,他在 2010 年建立 It Gets Better 計畫,預防同性戀青少年自殺。

少時快樂很簡單,老時簡單很快樂。

少時快樂很簡單,老時簡單很快樂。
-朴槿惠的哲學感悟

「外來權貴」保衛戰?時代在變,潮流在變,難道,老兵被國民黨「拉伕」的宿命,永遠不變?

郝柏村日前在退將餐會又喊出:明年選戰是一場「中華民國保衛戰」。在「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聲中,在軍宅風波導致鐵票有「氣」無力之際,退將高呼「中華民國保衛戰」,何其諷刺!反倒是,宋楚瑜直言:國民黨執政八年,有還給老兵一個公道嗎?每次只會叫老兵含淚、含血、含恨投票,對得起老兵嗎?時代在變,潮流在變,難道,老兵被國民黨「拉伕」的宿命,永遠不變?

過去,在街頭也好,在眷村也好,經常聽到老一代老兵說故事,說到年輕被拉伕流亡到台灣,懷想家鄉的明月,惦念年邁的父母,無不老淚縱橫。老兵是一個個時代的故事,他們的青春、愛情與親情,都因為國共內戰而葬送了。「反攻大陸」的神話破滅,要帶他們「打回大陸」的兩蔣走了,這群老兵臨老心更慌,只想儘早回到家鄉,探望風燭殘年的親人,或者到墳上給父母上香。然而,當時依舊是「漢賊不兩立」。

於是,一九八七年展開的老兵返鄉探親運動,與突破黑名單的海外台灣人返鄉運動,匯合了起來。平心而論,那時黨外、民進黨對老兵相對關心,國民黨只想把老兵塞在暗角,不要爆發社會、政治問題。酒矸倘賣無,老兵的叫賣聲,迴盪在許多大街小巷。外來權貴吃香喝辣,寂寞老兵撿破爛,外省人可還真的有高級低級之分。高級的西裝筆挺,低級的流離失所。老兵淒涼無助,被壓抑的不滿終於醞釀出震驚社會的李師科搶案。

隨後,一九八八年蔣經國去世,國民黨內的主流非主流鬥成一團。一九九四年台北市長選舉,有人高喊「中華民國保衛戰」口號,台灣的族群裂痕遂舊疾復發。沒幾年間,隱藏在社會暗角的老兵,又被外來權貴拉伕了,所謂的「鐵票」不論如何心不甘情不願,也要含淚、含血、含恨投票,支持國民黨提名人,因為老兵禁不起「中華民國保衛戰」的撩撥。台灣都已經民主化了,被拉伕的老兵,彷彿改變不了抗日剿匪的宿命。忠黨愛國君莫笑,一生被騙實堪憐。

細想,被拉伕離鄉背井來台灣,迷信「反攻大陸」的神話,誰欺騙了他們?被族群動員含淚、含血、含恨投票,現在還得挺炒軍宅的人,誰欺騙了他們?洗腦老兵「殺朱拔毛」的長官,現在穿梭兩岸四海同心。甚至,兩岸互通以來,老兵受誘娶中國配偶,財產遺產遭侵奪。到了馬習會,馬在習面前,也只公開提「一個中國」,未提「各自表述」,「中華民國保衛戰」,彷彿是保衛一團空氣!欺騙老兵的人,無不是利用老兵被時代迷惘的「無知」,從而讓這一批人從小被騙到老。如果以前糊塗,現在也該清醒了吧!老兵如此,被外來權貴當馬前卒卻被黃復興深表遺憾的「在地侍從」,又何嘗不然?

老兵是一個縮影,代表著一九四九年前後來台特定族群中絕大多數的升斗小民,他們永遠無法沾到外來權貴的光,只有工具價值。那些權貴為了鐵票,回饋以些許甜頭(包括軍宅),也是以肉屑來掩飾他們的大魚大肉,從而他們口中的「捍衛中華民國」,怎麼聽都像是「捍衛外來權貴」。而國共把酒言歡,「漢賊不兩立」變成「賊立漢不立」,這個族群漂流六十幾年,生命價值更是浪擲了。融入民主吧,一起來當台灣的主人吧,哪個政黨的主張真能福國利民,讓自己與後代在這塊土地安居樂業、公平競爭,免於失去自主的恐懼,才是足以寄託的對象。繼續愚忠於外來權貴,便難免一如既往被當「票奴」玩弄。時代加諸的悲劇,只能自己來解除。

改革悖論

二○一六大選,中國國民黨應該要全面垮台了。儘管朱立倫取洪秀柱而代之,去黃復興勢力而選擇該黨一向鄙視的地方派系。但民心思變,一切都將枉然。

變局已成之際,朱立倫喊「改革」的口號,王金平也喊「改革」的口號。但「改革」豈是這樣說說而已!要改革,中國國民黨全面垮台,不就成了?哪還要這種黨國說?

說一套,做一套。馬英九的殷鑒不就在眼前?二○○八年,馬的復辟中國國民黨不就以改革為名嗎?那時候,中國國民黨在野八年,人民被它政黨輪替執政的民主化邏輯眩惑了,不知道它並不是一般、正常政黨。

馬英九當年的六三三,仿韓國李明博競選總統的承諾:說跳票要捐半薪。但六三三成為一四二,他捐薪了嗎?年年存款都超過薪資收入呢。不吃不喝不拉,守自己的財可守得緊得很。被說只懂得顧自己,果然不假。

中國國民黨怎忘了自己在二○○八年力倡的政黨輪替邏輯了?當年,它極力爭取全面執政,說什麼準備好了!現在呢,蕭萬長居然為阻擋民進黨全面執政,大放厥詞!此一時彼一時,前後矛盾!讓民進黨全面執政,與你中國國民黨比一比,怎麼樣?

朱改革,王改革,什麼時候「改革」又成了中國國民黨的口頭禪了?一個王如玄,就照盡這個黨的妖魔鬼怪。說一套做一套,原來權力是這樣的。玩法弄法,說道德不道德。

人民已經給中國國民黨八年機會,今天不是你朱立倫、王金平說改革,就可以贏得人民信任。你要改馬英九的革,就在你黨內進行吧!用「改革」來爭取繼續執政,頭殼歹去!

如果蔡英文贏得大選,民進黨和其他改革力量也在國會有足夠力量,而且在四年執政讓人民刮目相看。二○二○年的大選,呼籲人民再給執政的機會,持續進行未竟的政治改革,才名正言順!現在,要改革,就是中國國民黨下台!

(作者李敏勇,詩人)

12/15/2015

擔憂的度過一天,比起工作一周還令人勞累。A day of worry is more exhausting than a week of work.

擔憂的度過一天,比起工作一周還令人勞累。
-英國政治家 盧伯克
A day of worry is more exhausting than a week of work.
 John Lubbock

12/14/2015

Allen Chen 懷想錄: 讓你的喜悅來自旅途中,而不是遙遠的終點。Let your joy be in your journe...

Allen Chen 懷想錄: 讓你的喜悅來自旅途中,而不是遙遠的終點。Let your joy be in your journe...: 讓你的喜悅來自旅途中,而不是遙遠的終點。 – 提姆.庫克 ( Tim Cook),蘋果公司執行長 Let your joy be in your journey—not in some distant goal.

Allen Chen 懷想錄: 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人們不會從歷史的經驗中吸取教訓。 —蕭伯納

Allen Chen 懷想錄: 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人們不會從歷史的經驗中吸取教訓。 —蕭伯納: 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人們不會從歷史的經驗中吸取教訓。 —蕭伯納

此刻所發生的所有事,都是你過去選擇的結果。“Everything that is happening at this moment is a result of the choices you’ve made in the past.”

“Everything that is happening at this moment is a result of the choices you’ve made in the past.”
— Deepak Chopra, Spiritual Writer
「此刻所發生的所有事,都是你過去選擇的結果。」– 狄巴克.喬布拉 (印度心靈導師)
狄帕克.喬布拉 (1947- ) 是印度裔美國醫生和作家,主張身心調和、心靈意志主導一切,專長綜合運用哲學、物理學及古印度智慧,著有近 60 本著作,包括多本《紐約時報》暢銷書。

重要的是不要停止疑問,好奇心有其存在的理由。“The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stop questioning. Curiosity has its own reason for existing.”

“The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stop questioning. Curiosity has its own reason for existing.”
— Albert Einstein, Physicist
「重要的是不要停止疑問,好奇心有其存在的理由。」– 愛因斯坦 (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 (1879-1955) 為理論物理學家,以發現廣義相對論 (general relativity) 及光電效應最為知名,他在 1926 年得到諾貝爾物理學獎,被認作是現代物理學之父,及史上最多產的高知識分子之一。

當你做一個決定,你大腦會切到另一個頻率,讓你開始吸引所有那頻率的事物。“When you make a decision, you flip your brain onto a different frequency. You begin to attract whatever is on that frequency.”

“When you make a decision, you flip your brain onto a different frequency. You begin to attract whatever is on that frequency.”
— Bob Proctor, Motivational Coach
「當你做一個決定,你大腦會切到另一個頻率,讓你開始吸引所有那頻率的事物。」– 包柏‧普克 (勵志導師)
包柏‧普克特是電影《祕密》裡的講師之一,從事個人成長訓練超過 40 年,主要著重在心靈引導與潛能開發,他的訓練主軸是以「吸引力法則」理論為基礎。

仁慈是聾子聽得到、瞎子看得見的語言。“Kindness is the language that the deaf can hear and the blind can see.”

“Kindness is the language that the deaf can hear and the blind can see.”
— Mark Twain, Writer
「仁慈是聾子聽得到、瞎子看得見的語言。」– 馬克‧吐溫 (作家)
馬克‧吐溫 (1835-1910) 為美國作家及幽默家,以《湯姆歷險記》及續集《頑童歷險記》為其代表作,後者因完美述敘美國文化而被譽為「偉大的美國小說」(the Great American Novel)。

原諒不只是攸關對方,也是為了你美麗的靈魂、充分實踐人生的能力。“Forgiveness is not just about the other. It’s for the beauty of your soul. It’s for your own capacity to fulfill your life.”

“Forgiveness is not just about the other. It’s for the beauty of your soul. It’s for your own capacity to fulfill your life.”
— Jack Kornfield, Writer
「原諒不只是攸關對方,也是為了你美麗的靈魂、充分實踐人生的能力。」– 傑克.康菲爾德 (佛學作家)
傑克.康菲爾德 (1945- ) 是作家、心理學家,也是將佛教的修行法引進西方的重要導師,曾到泰國、緬甸和印度接受出家比丘的訓練,在美國創建內觀禪修協會、靈石禪修中心。

想想你目前擁有的幸福,這每人都有很多 – 別回想以前的不幸,這每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Reflect upon your present blessings of which every man has many – not on your past misfortunes, of which all men have some.”

“Reflect upon your present blessings of which every man has many – not on your past misfortunes, of which all men have some.”
— Charles Dickens, Writer
「想想你目前擁有的幸福,這每人都有很多 – 別回想以前的不幸,這每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 查爾斯·狄更斯 (作家)
查爾斯·狄更斯 (1812-1870) 出生英國,被認作維多利亞時代最偉大的作家,作品描繪包羅萬象的社會情景,著有 15 部長篇小說,還有隨筆、遊記、時事評論、戲劇、詩歌等,其中以《雙城記》及《孤雛淚》最為知名。

不冒風險就不可能獲得人生裡的獎品。“It is impossible to win the great prizes in life without running risks.”

“It is impossible to win the great prizes in life without running risks.”
— Theodore Roosevelt, 26th U.S. President
「不冒風險就不可能獲得人生裡的獎品。」– 西奧多‧羅斯福 (美國第 26 任總統)
西奧多‧羅斯福 (1858-1919) 在 42 歲成為美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任內促成巴拿馬運河開通,調停日俄戰爭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他也是自然學家、作家、軍人及探險家,人稱「老羅斯福」。

生活中的快樂是由零碎的片斷組成 – 我們很快忘記的短暫親吻、微笑、關愛的眼神、由衷的讚美等善舉。“The happiness of life is made up of minute fractions – the little soon forgotten charities of a kiss, a smile, a kind look, a heartfelt compliment.”

“The happiness of life is made up of minute fractions – the little soon forgotten charities of a kiss, a smile, a kind look, a heartfelt compliment.”
—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Writer
「生活中的快樂是由零碎的片斷組成 – 我們很快忘記的短暫親吻、微笑、關愛的眼神、由衷的讚美等善舉。」– 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 (文學家)
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 (1772-1834) 是英國作家,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以詩《古舟子詠》及文評集《文學傳記》為代表作,他也將德國唯心論引進西方世界,對後世的愛默森及美國的超驗主義都有影響。

當你在不公義的情況下保持中立,你如同站在壓迫者那一邊。“If you are neutral in situations of injustice, you have chosen the side of the oppressor.”

“If you are neutral in situations of injustice, you have chosen the side of the oppressor.”
— Desmond Tutu, Social Rights Activist
「當你在不公義的情況下保持中立,你如同站在壓迫者那一邊。」– 德斯蒙德·杜圖 (社會運動者)
德斯蒙德·杜圖 (1931- ) 是前南非聖公會大主教,長期致力於人權議題的推動,主張廢除種族隔離政策,同時也爲愛滋病、兩性平等、貧窮問題等做出貢獻,他在 1984 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我相信命運以及完成使命,我一直都有一個我學會去傾聽的內在聲音。I’m a believer in fate and in fulfilling your destiny. I’ve always had a kind of inner voice that I have learned to listen to.”

I’m a believer in fate and in fulfilling your destiny. I’ve always had a kind of inner voice that I have learned to listen to.”
— Tom Ford, Fashion Designer
「我相信命運以及完成使命,我一直都有一個我學會去傾聽的內在聲音。」– 湯姆·福特 (時裝設計師)
湯姆·福特 (1961- ) 曾擔任 Gucci 執行長,並在 1999 年將其由瀕臨破產邊緣打造成一個擁有 43 億美金市值的公司;後來投入電影業,導演《摯愛無盡》(A Single Man) 並獲奧斯卡提名。

多一點憐憫可以讓世界少一點冷酷和多一點正義。A little bit of mercy makes the world less cold and more just.

A little bit of mercy makes the world less cold and more just.
— Pope Francis
多一點憐憫可以讓世界少一點冷酷和多一點正義。
– 方濟各 (1936-) 現任及第 266 任教宗,義大利裔阿根廷人,他為人謙遜、生活簡樸,並關注貧富差距議題,是首位出身於美洲的教宗,及繼額我略三世後首位非歐洲出身的教宗。

這世界美好之處不取決於我們的位置,而是我們正在往哪個方向移動。“The great thing in the world is not so much where we stand as in what direction we are moving.”

“The great thing in the world is not so much where we stand as in what direction we are moving.”
— Oliver Wendell Holmes Sr., Physician
「這世界美好之處不取決於我們的位置,而是我們正在往哪個方向移動。」– 奧利佛‧溫德爾‧霍姆斯 (醫生)
奧利佛‧溫德爾‧霍姆斯 (1809-1894) 畢業於哈佛大學,曾擔任哈佛醫學院教授和院長,是美國著名的醫生、教授、作家、及演說家,被譽為美國 19 世紀的最佳詩人之一。

你從沒見過一個忙碌的人不快樂。“You never saw a very busy person who was unhappy.”

“You never saw a very busy person who was unhappy.”
— Dorothy Dix, Advice Columnist
「你從沒見過一個忙碌的人不快樂。」– 多蘿西婭·迪克斯 (專欄作家)
多蘿西婭·迪克斯 (1861-1951) 是顧問專欄作家的先驅,一度是美國報業最受歡迎的記者,她的婚姻顧問專欄在全球同步發行,估計有 6,000 萬讀者。

放心吧,愛生氣不影響壽命

紐約時報
放心吧,愛生氣不影響壽命
DENISE GRADY 2015年12月10日

Getty Images

放心生氣吧。不高興不會要人命。

《柳葉刀》(The Lancet)週三刊登的一篇研究論文發現,高興有利於健康和延年益壽這個廣泛流傳的觀點是沒有依據的。該研究對英國的100萬名中年女性進行了長達10年的跟踪調查。

“高興及與之相關的健康指標對壽命似乎沒有任何直接影響,”研究人員給出這樣的結論。

論文作者之一、牛津大學醫學統計與流行病學教授理查德·皮托爵士(Sir Richard Peto)表示,“對脾氣壞的人來說是好消息”是對研究結果的一種解讀方式。他說,自己和其他研究人員之所以決定研究這個問題,是因為人們普遍相信,緊張和不高興會導致疾病。



Tom Jamies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週三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的作者之一理查德·皮托爵士稱,“這對脾氣壞的人來說是好消息。”該研究對英國的100萬中年女性進行了長達十年的跟踪調查。

這類觀點可能會加劇一種傾向,即責怪病人自己情緒消極導致惹病上身,以及告誡身體​​健康的人要振作起來等。

“相信不真實的事情並不可取,”皮托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說。“已經有好多和健康有關的驚悚故事了。”

這項新研究表示,早前的研究混淆了原因和結果,稱不高興導致了生病,但實際上卻恰恰相反。

上述結果來自一個名為“百萬女性研究”(Million Women Study)的項目。1996到2001年間,該研究項目招募了大批年齡在50到69歲之間的女性,並用調查問卷以及正式的死亡和入院記錄對她們進行跟踪調查。問卷會詢問她們感到高興、一切盡在掌握之中、放鬆和緊張的頻率,同時指導她們評定自己的健康狀況,並列出高血壓、糖尿病、哮喘、關節炎、抑鬱或焦慮等疾病。

皮托教授稱,研究人員之所以列入和高興有關的問題“是因為很多人對此感興趣”。

在對答案進行統計分析時,研究人員發現,不高興和緊張與死亡風險的增加並不相關。尚不清楚相關研究結果是否適用於男性。

皮托教授表示,特別重要的數據來自其中50萬名女性。她們在初步調查中自稱身體健康,沒有心髒病、癌症、腦卒中或肺氣腫史。他說,這些健康女性中“可觀的少部分人”稱自己感到緊張或不高興,但在接下來的10年裡,她們死亡的可能性並不比那些基本高興的女性大。

“這個發現駁斥了其他一些人宣稱的不高興和緊張對壽命有很大影響的說法,”皮託說。

不過,他也警告,不高興本身或許不會直接影響健康,但它可能會通過其他方式產生危害,如逼得人自殺、酗酒或做出其他危險行為。

這類研究有賴於參與者自我評估,被認為不及嚴格設計的實驗可靠。在經過嚴格設計的實驗中,研究人員隨機挑選實驗對象並將其分配到實驗組和控制組中。但參與此次調查的人數巨大,讓這項研究有了份量。

然而,一些觀察人士指出,衡量情緒比簡單地說自己高興或不高興要更微妙、更複雜。

“我會想看到更多的討論,有關人們如何把這些複雜的感受轉化成自我評定的高興度,” 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研究決策過程的心理學者巴魯奇·費施霍夫(Baruch Fischhoff)說。“想想生活裡發生的一切,然後說出自己有多高興。但高興是一個彈性評價。”費施霍夫沒有參與此項研究。

早前的研究結果變化不定。費施霍夫表示,一些研究發現不高興會導致疾病,而其他一些研究則表明兩者之間沒有聯繫。

“在我看來是,大家蒐集了大量數據,但卻沒發現一個清晰的信號,”他說。“所以就算存在某種相關性,也不是很大。”

在《柳葉刀》上,隨論文刊登的編者按指出,這是“迄今為止參與者人數最多的和高興有關的研究”,並對其統計方法表示了稱讚,但也表示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

皮托教授稱,他懷疑這項新研究並不會讓很多人改變看法,因為認為不高興有害健康的觀點根深蒂固。“人們還是會認為緊張會導致心梗,”他說。

用咀嚼計數減肥,比計算卡路里簡單有效

紐約時報
用咀嚼計數減肥,比計算卡路里簡單有效
健康GRETCHEN REYNOLDS

Getty Images

常言道,逢年過節胖三圈。但一項新研究表明,如果我們在吃喝的時候能注意數數吃了多少口,或許在接下來的幾週內體重非但不會增加,甚至還能減輕幾磅。

不論從科學還是邏輯上講,要減肥,就得確保一天裡的熱量攝入低於消耗,人為地造成體內能源短缺。由於無法從當天的膳食中獲取充足的燃料,我們的身體就會轉而動用體內的儲備能源(主要是脂肪)來給身體加油,於是我們就瘦了。

但是,要製造出這種理想情況,必須得對熱量的卡路里數斤斤計較,而“人人都討厭計算卡路里”,這項新研究的負責人,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BYU,位於美國猶他州普若佛市)的健康科學副教授喬希·韋斯特(Josh West)說道。該研究於近期發表在《肥胖、體重管理與控制進展》雜誌(Advances in Obesity, Weight Management & Control)上。

韋斯特博士指出,畢竟計算卡路里數既複雜又耗時,你需要知道你吃下的每種食物中包含了多少卡路里,這些食物你各吃了多少,以及你的身體每天又消耗了多少卡路里。

“大多數人都不了解這些東西,也不會真心想學,”韋斯特博士說,“它們看起來太複雜了,讓人望而卻步。”

因此,最近他和同事們開始考慮有什麼替代的方法可以刺激減肥,他說,然後他們想到了咀嚼計數。

利用咀嚼計數減肥並非什麼新鮮主意。許多減肥方案都建議人們細嚼慢嚥,尤其註意進食時的感官體驗。

但韋斯特博士想做的不止是教人專心咀嚼。他想知道,咀嚼計數能否幫助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減少熱量攝入。

於是,他和同事們共計從校區內招募了61名超重或肥胖的男性和女性。他們的年齡從18到65歲不等,且都告訴研究人員說他們希望能減輕體重。

研究人員對志願者們進行了稱重和測量,並用了10分鐘的時間為他們介紹咀嚼計數。

咀嚼計數,顧名思義就是指數數你咀嚼或吞嚥了多少口。除水以外的所有食物或液體都應計算在內。

研究人員要求入組的志願者們在每次用餐或吃點心之後都記下咀嚼次數,並在一天結束時將總數發送給研究人員;還要求他們不要改變自己的其他飲食習慣——至少一開始不要改變。

一周後,研究人員計算出了每個志願者的日平均咀嚼次數。此時陸續有16名志願者退出了研究。其中幾人說咀嚼次數太難數了,其他人則稱是因為醫療或其他個人問題而退出。

研究人員把剩餘的志願者們分成兩半,一組將每天的咀嚼次數減少20%(即達到原來的80%就不再進食了),另一組減少30%。研究人員建議兩組志願者吃東西的時候要專心,因為他們的食量可能會有所減少,但並沒有提供其他營養建議。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志願者們每天報告自己的咀嚼計數,並每周到實驗室稱量體重。

當月的月底,兩組參與者都平均減重約3.5磅(約合1.6千克)。

有趣的是,無論參與者將每天的咀嚼次數減少了20%還是30%,他們的體重減輕量都差不多。韋斯特博士說,這表明在被要求少吃30%的那組參與者中,有人選擇了熱量更高的食物,以滿足口腹之欲。

兩組志願者都報告“咀嚼計數”似乎“不難辦到且可以忍受”,不過,他又補充說,嫌麻煩的人很可能早在第一周就退出了。

而且,該研究規模較小,為期較短,也並沒顯示出人們是否樂意將咀嚼計數長期繼續下去,維持減肥效果。

但是,韋斯特博士說,研究結果表明,如果有人想要減肥又不願意去糾結卡路里數,咀嚼計數值得一試。

他還說自己親身實踐這一做法已有三年,不但一開始時減掉的體重沒有反彈,而且也沒有影響他享受美食。

然而,要想在假日期間實施咀嚼計數,你必須先確定你平時每天吃多少口。最好現在就開始,每次咀嚼或吞嚥都數一數。在即將到來的節假日里,維持那個咀嚼次數或者將其減少20%,韋斯特博士說,這似乎是最有效的減肥方法。

當然,教你計算咀嚼次數並不代表你可以不注重基本的營養,他補充道。要注意多吃水果、蔬菜和瘦肉。

“如果你只吃甜點,少吃多少口都是無法幫你減肥的。”

“十面霾伏”的中國。雖然霧霾總會散去,“圍觀”也不能改變中國,但這些影像提醒我們,污染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

警惕你身邊的有毒化學品

紐約時報
專欄作者
警惕你身邊的有毒化學品
紀思道

Bertrand Guay/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2014年3月,活動者在巴黎抗議公司在普通家用產品中使用內分泌干擾素。

最近幾週,有兩家主要醫療機構發布了獨立警告,內容涉及我們身邊的產品含有的有毒化學物質。他們稱一些不受管制的物質有時與乳腺癌、前列腺癌、生殖器畸形、肥胖、糖尿病和不育有關。

“廣泛接觸有毒化學物質環境對人類生殖健康形成了威脅,”婦產科國際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上個月在一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聲明中警告說。

該警告提醒人們,化工行業沿襲了“大煙草公司”的做法,無視科學,抵制監管,對不知情的公眾造成毀滅性的危害。

20世紀50年代,研究人員發現香煙致癌,但政界在這個問題上反應滯後。現在,同樣的事情又發生在有毒化學物質上。

婦產科國際聯合會的警告側重在內分泌干擾素上,這是指模仿性激素的化學物質,往往可以“欺騙”身體。農藥、塑料、洗髮水和化妝品、收銀機小票、食品罐頭內襯、阻燃劑和無數其他產品中都含有內分泌干擾素。

“懷孕和哺乳期間接觸有毒化學物質的情況很普遍,”該組織警告說,它稱美國幾乎所有孕婦身體內都存在43種不同的化學污染物,並援引了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的報告稱“嬰兒在出生前就遭遇到污染的程度令人不安。”

這個警告現在代表著醫療界的主流觀念。起草它的專家來自美國婦產科聯合會、美國生殖醫學協會(American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世界衛生組織(WHO)、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以及類似組織。

這些醫療專業人士都在第一線工作。他們親眼看到了尿道下裂病​​例的增加,這是一種出生缺陷,男孩在出生時尿道開口在陰莖的一側而不是頂端。他們的患者中包括患有乳腺癌的女性。兩種疾病都與早期接觸內分泌干擾物有關。

近期發出警告的另一個主要組織是內分泌學會( Endocrine Society),這是個國際協會,由主治和研究激素系統的醫生及科學家組成。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和社會面臨的兩個最大公共健康威脅有關——糖尿病和肥胖,” 內分泌學會在發布這份150頁的“科學聲明”時表示,“越來越多的證據”也將內分泌干擾素和不孕、前列腺癌、隱睾症、睾丸癌、乳腺癌、子宮癌、卵巢癌以及神經性問題聯繫在一起。有時侯,成年人出現這些問題似乎是因為他們幾十年前在胎兒階段接觸到了乾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

“當未出生的孩子接觸到它們的時候,威脅尤其嚴重,”內分泌學會警告稱。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特蕾西·J·伍德拉夫(Tracey J. Woodruff)指出,“關於化學物質,大家誤以為美國政府在它們走向市場之前,會確保它們安全性。”實際上在有證據證明它們不安全之前,大多數東西被視為是安全的。

在全球商業如今使用的8萬種或更多化學物質中,只有很小一部分經過了嚴格的安全篩選。而且,即使由於健康原因而禁用了某種物質,取而代之的化學物質可能也會同樣糟糕。

“看到同樣的事情一再發生,令人灰心喪氣,”伍德拉夫說。“動物研究、體外試驗和早期人體研究表明化學物質產生了不利影響。化工行業說,'那些研究不怎麼好,把人體證據拿給我看看。'人體證據需要多年的時間,需要人們生了病才會有。我們不應該把公眾當作小白鼠。”

歐洲正在改變做法,在化學物質進入市場前進行測試,而美國由於化學公司的大力遊說,在這方面落在了後面。目前參議院在考慮的化學物質安全立法要求,國家環境保護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要在頭五年對僅僅25種化學物質進行安全評估——眾議院的立法也好不到哪裡去。

“這和煙草業幾乎一模一樣,”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的藥理學教授安德烈·戈爾(Andrea Gore)說。他也是《內分泌》(Endocrinology)雜誌的編輯。

專家說,現階段最好的辦法是讓人們盡量保護自己。尤其是懷孕或可能懷孕的女性,以及年幼的孩子,盡量吃有機產品,減少塑料使用,盡可能少觸摸收銀機小票,避開阻燃劑,遵循ewg.org上消費者指南的建議。

去年的化工遊說花費相當於在每個國會議員身上用了12.1萬美元,因此可以預見,化工企業每季度可以獲得相當豐厚的利潤,而更多的孩子將出現尿道下裂,更多的女性會因乳腺癌死亡,這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古里耶夫:希臘給中國經濟的啟示

紐約時報
觀點
治理經濟,中國不妨學學希臘
謝爾蓋·古里耶夫

Eoin Ryan

本文來自「轉折點」專題(Turning Points),其中探討的是今年的重要時刻或許會對來年意味着什麼。

轉折點:中國的股市震蕩對全球市場造成了影響。

作為政治經濟學者,我安身立命的東西是研究政治對經濟的影響。我的政治學同仁與合著者則把目光放在經濟對政治的影響上。到底哪一種對現實生活更具意義?政治糟糕的國家之所以經濟不妙,究竟是因為糟糕的經濟政策源自糟糕的政治制度呢?還是因為持續的經濟困境令合理的政治制度難以維繫?

每一年,都會湧現兩方面的例子。2015年當然也不例外,提供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故事:希臘與中國。它們都情節曲折、內涵豐富。

希臘是西方民主的發源地。那裡的選民開始對各大主流政黨心灰意冷,今年將承諾把民眾從經濟困境中解救出來的小黨派激進左翼聯盟(Syriza)選上了台。非民主政權(或曰「非自由民主國家」)的批評人士將激進左翼聯盟的勝利解讀為民主制度的失靈。它們提出,這證明了普通選民不能被委以做出重要決策的任務,因為他們喜歡簡單但並不正確的民粹主義解決方案。不過,激進左翼聯盟勝選之後發生的故事顯示出,希臘選民並非鼠目寸光或喪失理性。

的確,有一點在不久之後變得很清楚,激進左翼聯盟的許諾並不現實。正如美國前財政部長拉里·薩默斯(Larry Summers)說的那樣,「你不能違背經濟規律,就算它們不討喜。」不管激進左翼聯盟有多受歡迎,它也不能憑空變出幾十億歐元。

擺在面前的選擇是:或者持續進行痛苦的改革,或者違約。改革意味着生活水平的立即下降;違約則會讓事情變得更糟。違約必然會帶來動蕩與不確定性,政府怎麼著都得自動轉向緊縮政策——倒不是因為有意如此,而是因為沒有錢來做其他任何事情。到那時,政府根本沒法子接觸到金融市場。

我年紀夠大,還記得俄羅斯在1998年的違約讓後蘇聯時期該國唯一的公開的左翼政府上了台。這個政府一開始還念叨起那套共產語彙,後來因為手頭拮据,被迫實施了俄羅斯歷史上嚴厲程度位居前列的緊縮預算。

希臘選民顯然對違約的代價心知肚明,在公決中強烈支持留在歐元區。這次投票的結果最終驅使激進左翼聯盟政府與各債權人達成了協議。協議本身並不會給希臘選民帶來富足,但它肯定是代價最小的選擇。

今年的另一個經濟故事是中國股市的崩潰及經濟增長的放緩,這個故事要更為宏大。隨着中國政府實施各項經濟改革,該國經濟自1978年起取得了驚人的成功。這種成功讓許多經濟學者和政治學者困惑不已。獨裁體制往往會遭遇兩大緊迫問題。其一是,非民主國家難以創建出對財產權與執行合同至關重要的真正的法治;而這些又是投資與增長必不可少的要素。獨裁政府往往控制不住去盤剝投資者的衝動。其二是,缺少政治競爭與媒體自由就會難以得到合適的反饋,而在治理一個大國的時候這種反饋又是必須的。

中國共產黨在一定程度上應對了這些問題,方式是採納現代民主政治的幾個核心元素:選賢任能、 權力制衡、高層的常規輪換。這種制度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其中的原因又是什麼?答案仍然懸而未決。很可能是,1949到1978年間不過是一段反常期,之後中國便重回了儒家選賢任能體制;又或者是,從毛澤東時代倖存的人希望建立起屏障,防止那個時代重來。

這種混合的政治制度創造出一些能激發促增長改革的因素:從農業部門推而廣之的自由化;人口內部遷移門檻的放鬆;從小型企業開始並擴散開來的私有化;與全球經濟的融合。這些改革帶來了與日本、台灣和韓國在此前15至30年類似的增長曲線。

然而,這些國家達到中國今天的收入水平的時候,已經享有了更為開放的政治體制。這種開放性繼而讓它們得以持續進行帶來進一步增長的改革。這並非什麼巧合:經濟學理論認為,一國從貧窮增長到中等收入與從中等收入增長到富裕之間,有着質的差異。前者的關鍵是追趕發達國家,採用它們的「最佳實踐」,而這一過程可以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實現。因此,一個「仁慈的」中央集權政府也能做到這一點。

而要實現中等收入以上的增長,其經濟制度要能夠鼓勵創新,這又需要去中心化、有競爭性的政治制度。很多國家沒能建立起這些鼓勵創新的制度,之後陷入了增長放緩的「中等收入陷阱」。日本、台灣和韓國克服了這個問題,成為了知識型富裕國家。

2015年的經濟動蕩表明,中國可能正面臨這一挑戰。多項經濟學研究顯示,中國依然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可以通過進一步改革國企和金融體系、推進法治和競爭政策來予以釋放。但這樣的改革可能會損及現任政府對權力的掌控,因為上述企業和銀行是它的主要經濟槓桿。

2012年,中國國務院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合作發佈了讓人印象深刻的改革藍圖《2030年的中國》(China 2030),在其中,中國新一任領導層對改革議程進行了大略的勾畫。但過去三年,中國甚少按照這個路線圖進行改革。相反,中國領導層選擇進一步集中政治權力。

有關民主能否帶來繁榮的爭論最早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時期,社會科學家們總是在問,究竟是民主促進經濟增長,還是先實現高收入才能有穩定的民主制度。最近幾年,經濟學家使用高級統計工具證明,前一種觀點是正確的:一般而言,正在經歷民主化的國家可以在10年里以1%至2%的幅度改善其增長表現。

2015年的情況表明,他們有可能是對的。希臘選民做出了相對不那麼糟糕但依然讓他們痛苦的選擇。中國出現的麻煩則在暗示,對中國的經濟需求而言,中國政治制度可能有些過時了。該國經濟需要,也應該有更好的政治制度。這不意味着希臘的經濟增長會勝過中國。它不會,因為希臘有很多需要向中國學習的東西。但這一年的情況說明,中國也可以向希臘學習——選民並不總是錯的,而自上而下的統治者並不總是仁慈、無所不知和無所不能的。

謝爾蓋·古里耶夫 是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Po)的經濟學教授,曾任莫斯科新經濟學院院長,因政治壓力離開俄 國。

日本所希望看到的台灣情勢

紐約時報
三國+1
日本所希望看到的台灣情勢
加藤嘉一 

倘若你想了解2016年1月台灣大選前夕這一敏感時期日本政府是如何重視、並謹慎管理對華關係,就不妨關注一下今年秋天日本當局是怎麼處理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的訪日的。迄今為止,蔡英文是否與安倍晉三見了面依然是一個嚴格被「保密」的謎。

10月6日至8日,蔡英文是應安倍晉三首相的親弟------促進日台經濟文化交流青年議員會主席岸信夫眾議院議員(山口縣第2選區選出)的邀請訪問日本的。根據岸信夫在自己博客里的介紹,7日,在台灣媒體緊密關注的情況下,他陪同蔡英文,花整個一天的時間親自介紹了山口縣,一起拜訪了村岡嗣政知事(等同於中國的省委書記),還參觀了向台灣出口新幹線車廂等的日立製作所(Hitachi),岸信夫寫道,「蔡主席對台北—花蓮之間運營的太魯閣列車的製造現場很感興趣」。

根據密切關注並跟蹤這次蔡英文訪日的《產經新聞》(日本第五大全國性報紙,其政治立場偏保守)的報道(標題:安倍首相與台灣最有力的下一任總統蔡英文非正式接觸,考慮到政權交替,日台關係有着改善的前兆),8日中午安倍晉三在一家酒店呆了1個小時20分鐘,與親弟岸信夫和山口縣知事村岡嗣政共進午餐。幾乎同一個時間,蔡英文也在同一家酒店。據民進黨的介紹,蔡英文是與日本對台窗口「日台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共進午餐。

日台官方都否認了安倍晉三與蔡英文之間的接觸。有一位因「對台外交相當敏感,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日本外務省官員對我說,「安倍首相和蔡主席確實在同一個時間在The Capitol Hotel Tokyu(東急凱彼德大飯店),但雙方不可能正式,或以官方的名義進行會談。畢竟日本與台灣之間是沒有外交關係的,而且,中國對蔡英文訪日持有反對態度,我們也不希望這次蔡主席的訪問干擾日中關係的穩定與發展。日本當局否認安倍和蔡之間會面正是因為安倍政權重視對華關係,還有,蔡主席也不希望因此而破壞對華關係」。

這位官員沒有明說日本自民黨的一把手和台灣民進黨的一把手之間見了面,但憑藉我對這位官員的表情與語氣的主觀判斷,至少不能排除安倍—蔡會談確實發生了的可能,無論其性質是非正式會談,還是以個人或朋友名義的會面。

蔡英文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要訪日,日方又憑什麼精心安排,接待蔡英文呢?據當前日本對台輿論的觀察,此時此刻,幾乎所有觀察者都預測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會當選總統,關注點已經轉移到屆時同時舉行的立法委員選舉上民進黨能否確保過半數。「安倍首相重視與台灣的友誼和關係,認為用心促進對台關係符合日本的利益和地區的穩定,而且,在他看來,蔡主席是能夠推進日台關係的對象,」上述外務省官員對我說。「不過,假如她明年1月當選總統,就不方便訪問日本了。」

1972年,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建立外交關係之際,同時斷絕了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但從此以後,日本與台灣之間一直有着比較頻繁的民間交流和比較繁榮的經貿關係,雙方社會至今共享着在亞洲地區比較先進的自由民主、言論自由、司法獨立等作為政治現代化進程上的核心要素,這些要素無疑促進日本人與台灣人之間的相互信任度和親近感,當然,其信任度與親近感的形成與培育過程與日本對台灣從1895至1945年長期進行的殖民統治不無關係 。不可否認,至今不少台灣人對1949年國民黨來臨之前被日本殖民統治的歷史持有相對正面的態度,就像至今不少香港人對於1997年回歸中國之前被英國殖民統治的歷史持有正面態度一樣。除了這些歷史與社會層面的因素之外,在戰略與安全意義上,日台均屬於美國亞太地區的重要夥伴,作為美國的盟友,在如何面對近年來日益明顯和浮出水面的中國崛起這一議題上,在我看來,日台之間的共同語言與感受越來越多,越來越深,這一趨勢同時也增進着雙方之間的情感紐帶與利益需求。

民進黨是有着獨立傾向的、台灣民族主義比較強烈的政黨,但今年6月蔡英文訪美時提出穩健的「維持現狀」路線,獲得了中間派的支持。從包括本文引用的決策界、知識界等言論綜合判斷,日本方面更加傾向於接受蔡英文屆時當選台灣總統,因為她理解台灣與日美同盟保持戰略一致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但同時日本也很清楚地看到,現任執政黨——國民黨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比較明顯地採取對華融合政策的態勢,也正在對2016年1月總統選舉的候選人們形成壓力,提出挑戰。這些壓力和挑戰無疑是圍繞接下來台灣如何面對中國大陸的崛起,以及處理與北京方面的關係。

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台灣總統馬英九在新加坡實現了1949年以來首次的兩岸領導人之間的會談。日本方面則高度關注該會談的動向。11月8日,日本兩大報紙《讀賣新聞》和《朝日新聞》一律在社論點評了「中台首腦會談」,兩篇社論在我看來幾乎代表着日本主流輿論對「習馬會」的基本評價和總體感受,以及對於即將舉行的2016年台灣總統選舉的總體判斷。

《讀賣》寫道:「預測明年1月的台灣總統選舉,時隔八年發生政權交替的可能性正在上升。根據輿論調查,傾向於『獨立』的最大在野黨民進黨的候選人大大領先於正在實施對中融合政策的執政黨國民黨的候選人。習近平想從側面支持國民黨。馬英九則想把穩定的對華關係告訴台灣選民,扭轉處於劣勢的選舉形勢。中台首腦會談的實現無非是雙方領導人的利益考量走到一起的結果。」

《朝日》則寫道:「民進黨持有『台灣是與中國不同的主權獨立國家』的立場,否認『一個中國』。於是,習近平想通過這次會談把『一個中國』的原則固定化,並為了繼續對話迫使民進黨接受這一原則。民進黨有正視現實的相應責任,但習政權對民進黨明顯採取不同於國民黨的措施,也過於狹隘。不管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習近平應該與通過公正的選舉當選的台灣領導人展開誠實的對話。」

另外,11月9日,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內閣二把手,僅次於首相)在記者招待會上評價習馬會表示,「我們期待中台之間的動向有利於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將繼續、十分注視形勢的推移。我們希望中台之間的問題能夠通過當事者之間的直接對話和平得到解決。日台是共享基本價值觀的重要夥伴。關於這一點,我國的立場和見解不會發生絲毫的變化」。

從習馬會結束不久,日本兩大報紙和官房長官這一日本政府最權威發言人的表述,我們基本可以了解到當今日本主流決策界與知識、輿論界對台灣情勢的判斷與立場。我認為,以下三點是其中的核心:

其一,大概判斷明年1月份蔡英文將當選台灣總統。

其二,認為蔡英文領導下的台灣有利於鞏固日台關係,也更加便於溝通。

其三,不過,也不希望這一政權交替成為兩岸關係惡化的導火索,希望兩岸關係保持穩定,維持和平現狀。

作為一個日本公民,我則認為,我們有必要站在短期和中長期的立場對於台灣情勢的走向進行判斷與分析。

短期內看,日本主流希望民進黨獲得總統和立法院過半數的位置。因為,就我在本文結尾解釋的那樣,日本不希望台灣方面與中國大陸快速發展政治關係,以免台灣在價值體系與安全保障雙重意義上制衡中國崛起的力量被削減與弱化。

但同時日本也希望蔡英文能夠堅持「維持現狀」,作為台灣領導人繼續穩定發展與中國的經貿、人文、民間等領域的關係,而不要搞「台獨」這一政治主張,也希望中國大陸與蔡英文領導下的民進黨之間也能夠展開對話,至於屆時「習蔡會」能否實現,日本就不表態,不干涉,寄託於「當事者之間直接、和平的對話」。

中長期看,日本對台灣情勢抱有的希望大致有二。首先,希望兩岸關係能夠在穩定和和平的前提下「維持現狀」,認同馬英九曾提出的「三不」政策:不統、不獨、不武。其次,希望擁有自由民主體制與價值觀的台灣在地區安全保障議題上起到對華制衡的戰略作用。

關於這兩點,據我所知,日本外交官員們大致認為,在對台政策上與盟國美國之間保持立場和見解上高度一致極為重要,無論從自由民主還是對華制衡的角度,美國、日本、台灣三方屬於一條線,這也是在東亞地區實現和平、穩定、繁榮、自由、民主的重要前提。

不過,圍繞台灣情勢,日本與美國這兩個盟國之間卻不是什麼都共享的——尤其是日本對台灣的特殊情懷,以及日本與台灣公民社會交流之繁榮。

根據日本政府統計,2014年訪問日本的台灣人有282萬人次,排名第一,第二是韓國人,有275萬人次,第三是中國大陸,有240萬人次。2014年訪問台灣的日本人有164萬人次(同比增長15%),排名第三,第一目的地是中國大陸,有272萬人次(同比下降5.6%),第二目的地是韓國,為222萬人次(同比下降17%)。從這一數據不難看出,日台之間的人員來往是相當頻繁的。

根據日本外務省在2014年4月發表的一份報告《最近的日台關係與台灣情勢》里的雙方民意調查部分,對日本感到親切的台灣居民有65%,沒有親切感的有15%,不知道的有20%(2013年調查);對於台灣感到親切的日本國民有67%,沒有親切感的有33% (2011年調查)。2013年,日台貿易總額為620億美金,對日本來說,台灣是第五大貿易夥伴,對台灣來說,日本是第二貿易夥伴。

眾所周知,日台之間圍繞領土問題是存在分歧的。日本主張,日台之間圍繞尖閣諸島(台灣當局稱釣魚台列嶼)不存在該解決的領有權問題;台灣則從1970年代開始對該島主張領有權。2012年10月,我訪問台灣的時候,在台北市中心的位置看到了一張由台北市政府製作和推廣的大廣告,寫着「釣魚台是中華民國的」,而且在該廣告旁邊又看到了「向國旗致敬」的大廣告。可想而知,台灣也有自己的民族主義,它有時也變得狹隘,甚至排他;當然,日本也有自己的民族主義,而且它經常陷入封閉與自以為是。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2013年4月10日,日台之間經過長達15年16輪的談判終於簽署了《日台漁業協定》,劃定了雙方漁民能夠在不受對方政府干擾的情況下進行捕魚的範圍與界限,它有利於雙方之間敲定涉及漁業規則、水產資源保護、管理措施等合作。該協議簽署的那一刻,我正好在台灣,有機會與在台灣外交部負責對日漁業協定談判的若干負責人交流。我從中比較明顯地了解到,台灣方面對於日本與中國大陸早在1997年即簽署了《日中漁業協定》,與台灣的談判卻始終緩慢與滯後的事實感到不滿。對此,日本政府內也有所自覺與焦慮,認為在中國的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不斷增強、日中之間的有關領土問題的危機感也升級的情況下,應該加強與台灣方面的安全合作與戰略溝通,畢竟,即使在1972年與其斷交之後,台灣也始終是日本方面可信任的戰略夥伴。

在我看來,日台之間的交流已經形成其內在的發展規律,有着相當程度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作為在東亞地區具有代表性的自由民主社會,日台各自的發展,以及雙邊關係的繁榮有利於地區穩定與發展。那麼,可能影響日台關係的走向與內涵的關鍵還是在於包括2016年總統選舉在內的台灣情勢,以及其對兩岸關係所造成的衝擊。

假如像日本主流預測的那樣,蔡英文成為台灣下一任總統,兩岸關係會不會發生質變?她會不會繼承馬英九所留下來的政治遺產,在認同「九二共識」的前提下與習近平進行會談,並致力於把兩岸領導人之間的會談機制化?還是,在戰略抉擇和價值體系的雙重意義上與中國大陸拉開一定的距離,並選擇更加「靠攏」日美同盟這一後台,並在價值觀與權力政治雙重層面扮演對華制衡的角色?

我個人判斷,日本政府以及主流知識界傾向於後者,認為蔡英文在面對中國大陸以及其崛起的問題上,首先應該重視與日美之間的戰略協調,不輕易與對岸發展政治關係。


加藤嘉一(Kato Yoshikazu)是「80後」日本作家,中文專著有《中國的邏輯》、《愛國賊》、《日本鏡子》等,「三國+1」是加藤在紐約時報中文網的專欄,記錄他對日本、中國、美國三個國家及其互動的觀察與思考。

巴黎氣候大會達成歷史性減排協議

紐約時報

巴黎氣候大會
巴黎氣候大會達成歷史性減排協議
CORAL DAVENPORT 

法國勒布爾熱——周六晚上,隨着小木槌砰的一聲響,來自195個國家的代表們達成了一項里程碑式的協議。這項協議將第一次實現幾乎每個國家都承諾降低讓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的排放,以避免出現氣候變化帶來的最嚴重的後果。

協議的簽署引發數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熱烈歡呼和鼓掌。它代表着國際社會舉數十年之力未能應對的氣候變化問題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

過去簽署的此類協議一般要求美國等發達經濟體採取行動來削減溫室氣體排放,但沒有對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提出要求。

聯合國外交官員過去九年一直在竭力促成的這項協議改變了這一狀況,轉而要求每個國家,不論貧富,都要採取一些行動。

「這真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Ban Ki-moon)在接受採訪時說。「在地球上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即氣候變化問題上,我們第一次達成了一項真正具有普適意義的協議。」

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將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作為自己政治遺產的一個核心部分,協議達成後他在白宮發表了電視講話。「這份協議釋放出一個強有力的信號,顯示出全世界決心共同創造一個低碳的未來,」他說。「我們已經證明,這個世界不僅有意願,也有能力承擔起這項挑戰。」

新協議本身不會解決全球變暖問題。就此進行分析的科學家們表示,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它會使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有所降低,但規模為避免氣溫上升2攝氏度所需的削減量的大約一半。多項科學研究已經得出結論,全球氣溫上升2攝氏度的話,世界就將陷入一個有各種災難性後果的未來,其中包括海平面上升、嚴重乾旱和洪災、普遍的糧食和水資源短缺,以及更多破壞性的風暴。

但巴黎協議或許代表着一個特殊時刻:隨着全球經濟政策發生轉向,自工業革命以來溫室氣體排放似乎不可阻擋的增長趨勢開始得到遏制,趨向穩定,並最終下降。

全球減排目標的實現將取決於各國意願

華爾街日報
Mandel Ngan/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上周,美國國務卿克裡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巴黎氣候談判間隙舉行會談。

全球190多個國家在巴黎簽署了一項裡程碑式的協議,通過引入一種全新的國際合作方法來抑制氣候變化趨勢。這一次,所有簽約國家──而不僅僅是發達工業國家──均承諾削減本國溫室氣體排放量。

然而,該協議是否能夠實現在本世紀後半葉基本消除化石燃料和碳排放經濟活動的目標,總體上依然取決於每個國家改革其能源生產、消費模式以及經濟運行方式的意願。

這是因為,協議的核心仰仗的是每個國家在本國政經環境下應對氣候變化的自主計劃。但這些計劃並無法律效力──這也是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一直主張的一個條件。不過,該協議的確從法律層面強制各國制定出統一的報告標準和審核流程,從而加大溫室氣體減排的力度。

對於發達國家來說,成功實現協議目標不僅僅需要盡快開始減排工作,還需要向窮困的發展中國家每年投入超過1000億美元,為後者的減排項目提供資金。窮困國家相應要做的工作則是,在發展經濟並幫助數以億計的人進入中產階級行列的同時,限制並最終大幅削減與化石燃料相關的碳排放。而過去100多年時間裡,化石燃料曾推動了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

為了發揮作用,該協議還必須從私人投資者、企業和國際借貸組織手中釋放數萬億美元投資。這些投資將用於太陽能、風能和核能等不產生碳排放的能源,更好的電動車電池等新技術,碳捕獲和碳儲存方式,建築能效的提高,以及擴大從大氣層中吸收二氧化碳的樹木和植被的面積。

有些人認為,相比強制執行的協議,這項自願達成的協議實際上可能會更有效地促進私人投資。在他們看來,這一安排將表明,政府不是在被迫履行一些堪稱它們有史以來最為雄心勃勃的計劃,因此政府反而更有可能實現這些計劃,它們也更有可能鼓勵私人投資者和企業提供幫助。

即使該協議的支持者也表示,每個國家的自願計劃需要隨時間推移逐漸加大力度,從而實現協議的目標。正因為如此,這些支持者歡迎定期審查、報告和透明度標準等措施,以及嘗試提高協議制定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量等義務。

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美國氣候變化副總裁萊昂納德(Lou Leonard)稱,這一流程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目標。他表示,這樣的協議不僅有了藍圖,還制定了工作流程。

Bill Spindle

陶氏化學公司(Dow Chemical Co. ,DOW)和杜邦公司(E.I. DuPont de Nemours & Co. ,DD)宣布兩家公司將進行合並,這意味著美國兩家歷史悠久的公司將合並成為一家市值約1,300億美元的化學業巨頭。

華爾街日報


Dupont
杜邦首席執行長Edward Breen(左)和陶氏化學首席執行長Andrew Liveris。

陶氏化學公司(Dow Chemical Co. ,DOW)和杜邦公司(E.I. DuPont de Nemours & Co. ,DD)周五宣布兩家公司將進行合並,這意味著美國兩家歷史悠久的公司將合並成為一家市值約1,300億美元的化學業巨頭。

據合並交易條款,陶氏化學股東每持1股股份,將獲得合並後公司1股股份;杜邦公司股東每持1股股份,將獲得合並後公司1.282股股份。合並後的公司將更名為“DowDuPont”。基於交易架構,兩家公司股東將在合並後的公司各持有50%股份。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周二報道了兩家公司洽談合並的消息。

陶氏化學首席執行長Andrew Liveris將成為新公司的執行董事長;杜邦公司首席執行長Edward Breen將在新公司擔任CEO。

交易方還須獲得監管部門和兩家公司股東的批準。兩家公司預計交易將在2016年下半年完成。

合並後的公司將被分拆為三家公司,這是近來企業並購交易中慣常見到的一種做法。分拆後的三家公司將上市交易,分別專注於農業、材料科學和特種產品。

不過眼下尚不能確定反壟斷監管部門會批準合並方案,也不能確定合並後的分拆計劃能夠消除監管部門的擔憂。

杜邦和陶氏化學預計合並將有助於加速削減成本,預計交易將產生30億美元的成本協同效應。

不過兩家公司在合並前將進一步重組各自業務。

杜邦公司周五還宣布,計劃在2016年削減7億美元成本,公司全球范圍內10%的員工將受到影響。據一份監管文件顯示,在2014年末,杜邦公司在全球共有約6.3萬名員工。該公司預計將計入7.8億美元與削支計劃相關的稅前支出。

此外陶氏化學公司宣布,將對道康寧(Dow Corning Corp)的所有權進行重組。根據協議,陶氏化學將持有道康寧100%股份,後者當前是陶氏化學與康寧公司(Corning Inc., GLW)的合資企業。陶氏化學公司預計,重組交易將額外產生逾10億美元的利息、稅項、折舊、攤銷前收益。

David Benoit / Jacob Bunge / Chelsey Dulaney

誰來執行美聯儲加息決策?

華爾街日報
Jonathan Crosby/Reuters
今年8月,西蒙•波特(Simon Potter)(左)、哈佛教授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右)與她的丈夫文森特(Vincent)一同參加了在懷俄明州舉行的傑克森霍爾經濟政策研討會(Jackson Hole Economic Policy Symposium)。

當美聯儲最終決定提高接近於零的短期利率時,西蒙﹒波特(Simon Potter)的任務就是讓這個目標變成現實。

這位出生在英國的55歲經濟學家擔任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簡稱:紐約聯儲)市場部負責人已經三年,在這之前從未在証券交易公司工作過。他管理著美聯儲價值4.2萬億美元的証券投資組合,率領著一支由近500名証券交易員和分析師組成的團隊。眼下,波特正面臨最棘手的任務之一:如何在金融系統貨幣橫流的時候讓利率升上去?

短期利率已經在接近於零的水平上維持了七年,美聯儲官員正考慮在今年12月15日至16日的會議上提高短期利率。波特團隊的交易員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來測試加息決策的執行工具,並試圖讓華爾街相信這些工具的有效性。

4月中旬,波特在一次華爾街午餐會上對貨幣市場專家說,“我們的測試給了我們信心,我們有必要的工具讓利率平穩上升。”

但一些交易員並不那麼肯定。事實証明,每到月底,一些銀行會出於粉飾賬面的原因回避借款,這增加了控制聯邦基金利率的難度。

如果美聯儲不能提高接近於零的聯邦基金利率,或是即便提高了聯邦基金利率也不能帶動其他短期市場利率上升,那麼美聯儲在引導經濟走向方面的信譽和影響力會被削弱。

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高級經濟師漢森(Michael Hanson)說,對於這些新的工具是否有效,會不會產生意料之外的後果,有些質疑是合情合理的。漢森曾在美聯儲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Board) 貨幣事務部門工作過。聯邦基金利率是美國銀行間的隔夜拆借利率。

波特畢業於牛津大學,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執教八年後於1998年加入紐約聯儲。美國勞工統計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理事格羅森 (Erica Groshen)說,是她給了波特第一份政府工作。

格羅森說,“他的洞察力和天分非比尋常,所以我聘用了他;盡管有些同事擔心他的分析方法太技術、太抽象,不便於日常的政策運作。”

波特後來在研究和數據部門一路晉升,最終成為部門的聯席主管,在了解他和為他工作過的人當中,他的坦誠、分析能力和工作擔當為他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一位從前的同事說,多年來,波特從賓夕法尼亞的亞德利(Yardley)出發,在早上7:30以前到達位於曼哈頓市中心的紐約聯儲,進入那座由石灰巖和砂巖堆砌起來的楔形堡壘,這一趟單程就需要兩個小時。2011年,他花了四個月的時間,在財政部率領一支團隊為金融穩定監管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Oversight Council)撰寫了第一份年度報告。該委員會誕生於金融危機之後,由美國頂級監管者組成,目的是監測金融系統中存在的風險。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首席國際經濟學家Torsten Slok在過去10年與美聯儲的會議和磋商中結識了波特。他說,“也許沒有人比他更了解金融系統的運轉了。”

即便如此,在考慮由誰執掌市場團隊的時候,紐約聯儲行長達德利(William Dudley)最初並沒有把波特視為不二人選。據知情人士說,達德利中意的是穆薩萊姆(Alberto Musalem),當時穆薩萊姆正效力於對沖基金Tudor Investment Corp。
一位紐約聯儲發言人說,當時的競爭可謂勢均力敵,達德利最終決定讓內部人波特承擔這份工作。

知情人士稱,2012年6月走馬上任後,波特最先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請咨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為他提供改革方面的建議,以便他更好地管理這支龐大的隊伍並提高工作效率。

在參考了麥肯錫的建議後,波特為市場部設置了一位首席運營官員特斯塔(Ray Testa),這為他騰出了更多時間專攻戰略規劃。

如今,他住在曼哈頓市中心一家美術用品商店樓上的公寓裡,從家步行12分鐘可到辦公室。他在大廈的十層工作,交易員和分析師則大多分散在八層和九層。

他們一刻不停地監控著市場,但每天花在主要交易上的時間只有30分鐘。他們通過交易有價証券使利率與美聯儲的政策決定保持一致。

交易員說,每天中午12:45,聯儲交易系統FedTrade就會打開一個窗口,並播放一串音符F-E-D,交易就此開始。時鐘會倒數剩下的時間,在最後三分鐘由綠變黃,最後30秒變成紅色。公布交易結果時會再放一遍音樂。

美聯儲上一次提高利率是2006年,當時是通過把証券投資組合中的美國國債出售給銀行,減少銀行的儲備貨幣做到的。銀行的儲備貨幣減少了,就需要花更多錢從聯邦基金市場借貸,從而提高了短期基準利率。

現在的問題是,多年來為刺激經濟投放的大量貨幣使銀行擁有了超過2.6萬億美元的儲備,遠高於金融危機之前,如果還以出售國債的方式回籠資金,很難保証不對國債市場造成沖擊。因此,美聯儲給出了新的方案。

一種方案是為銀行存放在美聯儲的存款支付更高的利息。另一種方案是使用逆回購(reserve repos),這是一種暫時性交易,具體做法是美聯儲向貨幣市場基金和其他貸款方出售國債並承諾第二天購回。

逆回購早已有之。波特的副手洛根(Lorie Logan)解釋了如何運用這套機制實現加息。理論上說,逆回購將給利率設置一個下限,由於美聯儲被認為是零風險的,因而以低於美聯儲所支付利息的利率水平貸出資金是講不通的。

事實証明,在實際操作中,控制利率並不那麼簡單。從2008年晚些時候開始,美聯儲就將基準利率目標鎖定在0%-0.25%的范圍內。在大多數時間裡,基準利率都保持在0.13%的中間位置上,但在最近幾個月的月末,當銀行為了滿足新監管要求而縮減借貸時,利率就降至0.07%。

在4月份於紐約舉行的餐宴上,波特表示,他的團隊的測試結果顯示,這種方法只能為短期利率設置一個軟性的貸款利率下限。
波特團隊平均每六周在紐約聯儲舉辦一次午餐會,征求貨幣市場參與者的意見,了解他們對調控方案的期待。

有些參與者說,對話大多是單向的;波特的團隊側重於征求建議,很少給出反饋。

“近期的實踐表明,美聯儲的新方案可以起到極大的幫助,”11月16日,波特在倫敦的一次演講中說。“但在如何最佳地運用這些工具方面,很可能還有學習的空間。”

Katy Burne

中國尋求解決房屋供應過剩難題

華爾街日報

中國領導人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怎樣才能促使老百姓多買房?

當前中國住房供應過剩。具體過剩多少並不清楚,經濟學家稱,官方統計數據並未暴露這個問題的深度。但他們大致認為,大多數中國城市都有大量的空置公寓樓和不同開發程度的住宅項目──有的還未破土動工,有的已全面落成只待入住。

這對中國經濟來說是個壞消息,對全球經濟亦是如此。空置房屋的存在使得開發商不願推出新項目,這不僅意味著建築工人賺不到錢,磚 、鋼樑、電線和沙發等各類供應商的生意也將減少。此外,房價也面臨下行壓力,而這會讓人們覺得自己的財富縮水,從而阻礙消費。所有這些因素都在導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同時也令全球對從鐵礦石到銅等各種大宗商品的需求走弱。

以前,飛速發展的中國並不在意類似擔憂,上海浦東新區就是最有名的例子:短短幾年間,浦東就從一片空地發展為高樓林立的金融經濟中心。

如今住房供應過剩的情況直接受到了中國最高領導人的關注。上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個會議上對經濟和金融官員說,中國必須解決住房供應過剩的問題,確保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

這些言論使房地產開發商和投資者預測政府將加大力度緩解房屋供應過剩,房地產業將這一戰略稱為去庫存。基本上,這一戰略意味著要麼增加購房激勵措施,要麼擴大潛在購房者群體。(拆除建築雖然想象起來很酷,但人們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可行的選項。)

這些猜測提振中國房地產開發商股票近幾周大幅走高,盡管房地產投資增長依然乏力。不過,專家們警告稱,推動人們購房可能有難度。

3月份,政府已開始推出放鬆措施,比如多次降息、放鬆購房規定、減稅。這些舉措提振了上海和深圳等最大、最富裕的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在這些城市,房價回升至開始顯現出泡沫的水平。但很多中小城市仍身陷困境。

一個政府智庫提出了抵押貸款抵稅的可能。其他人稱,官員們可以允許放貸機構將房貸証券化,也就是將房貸打包銷售給投資者。這可能使中小城市的潛在購房者獲得更多的貸款。

另一個潛在的解決方案涉及到因發展和城鎮化而被迫搬遷的人群。通常來說,為修建辦公樓、商場和公寓,需要對村莊進行拆遷,當地官員會確保被拆遷人群得到新建房屋。有政府背景的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晟說,政府也可採取另一種做法,就是幫助地方政府購買存量房用於安置拆遷戶。

中國龐大的農村人口可能提供另一種解決方案。現在,中國採用戶口制度限制人口流動,即將社會福利綁定在人口常住地。如果農村居民遷移到城市中,那麼他們的子女將難以享受相應的醫療和教育福利。

不過,中國正試圖通過加快城鎮化進程來拉動消費。2014年底中國的城鎮化率為54.77%,中國政府計劃於2020年將城鎮化率提高至60%。

城鎮化人口可能幫助降低房屋空置率。陳晟稱,中央政府可以提高地方政府在居住証分配管理方面的自治權,並表示,部分城市可以在不要求農村居民放棄土地及其他農村福利的情況下,向農村居民提供城鎮戶口,這樣他們就可以同時擁有農村和城鎮戶口,然後決定他們更青睞哪個。

陳晟表示,此舉已幫助一些三線和四線城市吸引到更多的購房者,比如福建省龍巖市和安徽省銅陵市的相當數量的購房者都是農村居民。

有些人對寄望於城市化提振住房需求的做法持謹慎態度,其中一個原因是,不管城市住房是否負擔得起,目前都不清楚農村居民能否在城裡找到工作。

房地產咨詢機構上海中原地產(Shanghai Centaline Property)研究咨詢部總監宋會雍表示,農村居民在遷入城市前會考慮就業前景和社會福利。在談到中國分配工作、提供有保障的就業福利的舊體系時,他補充說,現在政府不再統一分配工作,沒有了鐵飯碗的說法,所以農村居民遷入城市後的就業是個問題。

中國人口老齡化可能也會阻礙刺激需求的努力。最近取消的獨生子女政策可能有助於提振對更大面積住房的需求,但分析師們對此看法謹慎。

上海財經大學房地產經濟學教授陳傑周三在某房地產論壇上表示,雖然中國最近宣布的開放二胎政策有助於刺激需求,但他們持悲觀看法,認為出生率可能維持低位。他稱,養育孩子的成本太高。

Esther Fung

日本小說「螢火蟲之墓」原作者野坂昭如9日病逝,因為愧疚,他一輩子沒看過由吉卜力工作室改編的動畫,也不曾重讀自己寫的小說。



日本小說《螢火蟲之墓》原作者野坂昭如12月9日腦梗塞病逝,享壽85歲。經歷戰火的他,許多作品是訴求反戰,《螢火蟲之墓》的靈感即來源於野阪昭如在中學期間遇到的神戶大空襲,與他相偕逃難、沒有血緣的妹妹後來因營養不良而死去,《螢火蟲之墓》就是野阪帶著懊悔心情所創作的半自傳式小說。雖然被改編成動漫,但他從未看過這部動畫電影,因為不忍回顧那段往事。

野坂生於神奈川縣鐮倉市,誕生後不久,母親去世,他被送到神戶的貿易商家當養子。1945年6月,14歲那年遭遇神戶大空襲,養父死亡,養母病重,同樣被送到他家當養女的妹妹在日本戰後1週餓死。他將這經驗寫進作品《螢火蟲之墓》,1968年獲得文壇大獎「直木賞」。由於自身的戰爭經驗,他自稱是「廢墟黑市派(焼跡闇市派)」。

野坂曾說:「對我而言,文學是為了餬口」。他寫《螢火蟲之墓》是帶有一股愧疚感,因為戰爭奪走家人的性命,只有他殘存。野坂表示:「燒夷彈落下,向著正燃燒的家,只能呼叫父母的名字,然後轉身往六甲山逃」、「想說把大豆渣嚼軟一點給妹妹吃,但不知不覺卻自己吞下了。」電視重播他帶著記者走到當年帶妹妹躲戰火的河邊,他回憶說:「14歲的我,正是食慾旺盛期,當時如果給妹妹吃了大豆渣,或許妹妹不會餓死。」

由吉卜力工作室的高畑勳執導、改編他作品《螢火蟲之墓》的同名動畫,讓許多觀眾感動流淚,但野坂說,自己未曾看過這部動畫。就連自己的原作,他也沒重讀過。他曾說:「一直在想,如果像小說情節一樣,我當時能對妹妹好一點的話,就好了。」

《螢火蟲之墓》的日文書名是《火垂之墓(火垂るの墓)》,雖然「螢」和「火垂」日文發音一樣,但野坂特別用「火垂」字眼,具有象徵痛恨空襲的意涵。他說:「戰爭把人變成了畜生」。








野坂的作品常描寫住在社會底層卻不失樂觀的人們生活,他擁有反骨、反權力的精神,受到許多人支持。他認為,在戰爭中蒙受最大災害的就是老人與小孩等弱勢者,所以堅持反戰的立場。他的作品還有《一九四五.夏.神戶》,去年出版散文集《吹泡泡 日本》。

野坂還與插畫家黑田征太郎合作編撰《戰爭童話集》。2003年波斯灣戰爭後,他身為「野坂塾」塾長,每個月告訴大家戰爭的悲慘。在回顧戰後的日本,他說:「全是砂上閣樓」。熟知他的友人說,野坂很憂心現在的日本。

日媒最近開始討論「戰爭孤兒」的議題,認為大家都應正視歷史。野坂也有類似的經驗。二次大戰後,野坂在流浪之後,靠親戚的協助到東京,曾因偷竊遭警方逮捕送進少年感化院,後來被送到在新潟的生父(之後的新潟縣副知事)家。

野坂就讀早稻田大學法文系時,他做過多種打工工作,包括劈柴、調酒師等,後來進到作曲家三木雞郎的工作坊,當過電視台節目編劇作家、廣告歌作詞家等,1963年發表小說「黃色大師」,以夾雜享樂、猥褻、幽默的描寫批判社會,備受三島由紀夫讚賞,後來被導演今村昌平改編成電影。

也曾自稱是「花花公子」,生活作風不拘的野坂,曾在知名導演大島渚結婚30週年慶祝會致詞時,往大島臉上揮拳,引起騷動。熟知他的人說,常戴著一副黑眼鏡上電視的野坂,其實在黑眼鏡下有著害羞的眼眸。因為膽小,有時喝酒壯膽,不勝酒力演變成鬧事。

野坂曾以歌手身分出道唱紅了《黑色的船歌》、電視廣告歌曲等,也曾演出電影、挑戰過踢拳道等。他同時也是行動派、力求改革的人士。1983年夏天,他當選參議院議員。半年後,他說:「如果田中角榮(前首相)不辭職,就讓他落選吧」,他突然宣布出馬在田中角榮的眾議院新潟3區選區出馬參選,主張要打破金權政治。

得知野坂去世噩耗後,知名媒體人田原總一朗表示,野坂常自嘲自己是不中用的人,其實他是個勇於批判權力、秩序的人,很期待在電視界看到像他這樣直白的人,現在卻是隨波逐流者愈來愈多,野坂逝世,令人難過,有一種戰後的「廢墟」消失的感覺。



神秘客默默捐小學購書經費41載。即使離別,心的羈絆,也永遠盛開。最後的「大叔節」,以孩子獻唱的一曲落幕:「此刻銘記於心的是,讀書的快樂與大叔的愛」,大叔聽罷,熱淚盈眶。他與學生們握手說:「如果能夠讓大家明白,迎向目標努力奮鬥的重要性,叔叔的夢想就算達成啦!」其實,這位大叔41年來,始終不懈的為一件小事付出,不就是「朝目標努力」(目標へ努力を)的最好例證?

許銘洲/編輯


41年來愛心人士金野昭治,首度跟羽黑第四小學的學生共聚一堂

日本《朝日新聞》(Asahi.com)12月5日報導指出,日本山形縣鶴岡市(瀕臨日本海)羽黑第四小學校,41年來,每月總會收到一名神秘男子,指定捐贈的圖書費。第一份圖書費是在 1974 年 4 月 12 日寄出的。那天,學校收到一封信件。信封上只寫了「鶴岡市」三個字。打開信封,裡面有 2,000 日圓(約為台幣536元),還附上簡短數語,寫道:「只願報答社會對我的恩惠,請收下這些圖書費。」

從那時候開始,學校每個月,都收到一封來信,風雨如故;唯一會變化的是,金額有時候會從月定 2千日元增加到 5千元;有時候郵戳,也會從鶴岡市改為仙台市。沒有人知道,到底是誰寄出這些信件,也沒有人知道他持續不懈的原因。這位自稱為「大叔」的神秘人物,幾乎每次都會寫上一兩句隻言片語,諸如「我的興趣是釣魚和滑雪」、「儘管路過學校附近,還是堅持從遠處探望」等等。

41年來至今,學校累計收到捐款,已達 220 萬日元(約59萬台幣)。「大叔文庫」的藏書量,也達到近 1500 冊。學生把這名神秘男子叫做「鶴岡大叔」。每年他們都會為他舉辦「大叔節」,感激這位素未謀面神秘客。儘管誰也不知道,他長甚麼模樣;不過,學生們會運用想像力,用圖畫描繪出大叔模樣。

由於人口老化問題,該校兒童數目近年銳減,目前羽黑第四小學只剩24名學生,因此這所學校,不得不跟鄰近的小學併校,2016年春天之後,這所小學就要廢校,走進歷史。

三天前(12 月 4 日),在學校餐廳舉辦最後一次「大叔節」。這時候,出現一名白髮蒼蒼,臉上掛滿笑容的大叔,向學生走過去。



(昭治先生,希望學生們透過讀書找到人生目標。)

原來這位大叔,名字叫做金野昭治。今年 68 歲的他,在鶴岡市出生,現居仙台市。他原是鄰近一所小學的畢業生。1973 年,當他隨地區青少年訪問團,前往探訪羽黑第四小學,偶然間發現該校圖書館資金不足,藏書量極少。這讓昭治先生,心生感觸;因為學生時代的他,完全仰賴,町鎮提供的獎學金,才有機會完成學業。他遂決定採取「捐贈圖書費」方式,來報答社會。

41年來,他無論身在何方,都會寄錢給學校。今年3月,他向該校校長,寄出一封特別信函,說他從鄉下朋友口中,得知廢校消息。也讓昭治先生,決定在最後一次學校的「大叔節」當天,公開露面。

孩子們見到大叔,一口氣把 41 年份的「感謝」全部寫進信紙,交給大叔做禮物。4 年級的學生代表冨樫直希說:「很重視大叔給我的這段回憶!」5 年級的佐藤柚子香也表示:「我喜歡看書,全是大叔功勞。」

最後的「大叔節」,以孩子獻唱的一曲落幕:「此刻銘記於心的是,讀書的快樂與大叔的愛」,大叔聽罷,熱淚盈眶。他與學生們握手說:「如果能夠讓大家明白,迎向目標努力奮鬥的重要性,叔叔的夢想就算達成啦!」其實,這位大叔41年來,始終不懈的為一件小事付出,不就是「朝目標努力」(目標へ努力を)的最好例證?

12 月 4 日當天,大叔把第 501 封,也就是最後的一封信和圖書費,親手交給校長。信件內容就是他41年來關懷的心情寫照:「即使離別,心的羈絆,也永遠盛開」。到了明天春天之際,這批41年來昭治先生捐贈經費,所購置的圖書,在廢校後,將以「叔叔文庫」名稱,移交給「和廣瀨小」這所小學。



(「即使離別,心的羈絆,也永遠盛開」,昭治先生的文筆不賴。圖中主持大叔節的老師,難掩離別的鼻酸愁緒。)

「海洋就是國土的無線延伸」既然海洋是台灣未來出路,政府相關部門應該遵守國際漁業規範,以具體行動來支持國際打擊非法漁業活動,才不會讓台灣捕魚路越來越難行。

李武忠(農經學者)
【專文】台灣非見棺材才掉淚?

歐盟今年10月對台灣非法漁業祭出黃牌警告距離期限只剩不到4個月,仍未看到漁業署拿出具體對策,恐將受到歐盟禁止台灣水產品輸入的懲罰,影響我國漁民生計及我國國際形象,過去歐盟曾對貝里斯、巴布亞新幾內亞、柬埔寨及斯里蘭卡等國家採取禁入措施。此次綠色和平組織不僅以「除黃牌,救漁業,革命趁現在!」為標題於國內媒體刊登廣告發表連署聲明,要求官方重視並主動舉辦「臺灣漁業改革展望」論壇,邀集學者、官員、NGO團體代表等參加共同為台灣漁業尋求解套對策以及永續發展方向,該組織之高行動力令人欽佩,遺憾的是國內三位總統參選人的海洋政見洋洋灑灑卻未觸及此一迫切議題,令人失望。

非法漁業活動包括違法、無報告及未受規範(Illegal,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簡稱IUU)據初估IUU捕獲量為2千6百萬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15%以上,價值高達100億到230億美元,已經嚴重威脅到守法漁民的生存權,尤其IUU捕撈更被視為對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水產資源可持續利用構成極大威脅,引發全球輿論躂伐。身為遠洋漁業捕撈重要國家的台灣,除了約束我國漁船必須遵守國際共同規範外,更應該以具體行動來支持國際打擊非法漁業活動,才不會讓台灣捕魚路越來越難行。

然而目前台灣政府根據《漁業管理法》對非法捕鯊割魚翅船東僅開罰3至15萬元台幣,相較於南韓、日本罰款高達上千萬元甚至祭出刑罰,對於資產動輒上億的船東根本無關痛癢,絲毫沒有遏止作用,這也是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質疑台灣對非法漁業活動防杜不利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國漁政官員對非法漁民輕縱美其名體諒漁民辛苦,實則全體漁民恐將受到波及,對守法漁民不公平。而南韓在2013年遭歐盟黃牌警告後,規定該國漁船必須隨船攜帶VMS,讓衛星能追蹤這些漁船的動態並要求所有的漁船必須配置電子漁獲回報系統,對於嚴重違反者將被列為刑事罪犯,可能被處以監禁五年之刑責或至少課處5億韓圓罰鍰,才讓南韓於同年11月起從黃牌名單中除名,保住每年出口到歐盟約到6,800萬歐元的水產製品。該國的應變措施可以做為台灣政府擬定防杜我國漁船從事非法漁業活動的重要參考。

而「海洋就是國土的無線延伸」既然海洋是台灣未來出路,政府相關部門應該趁此機會除了對現有台灣漁業結構做徹底體檢找到病因對症下藥並加強和國際環保組織溝通對話外,對於漁業行政以及試驗研究機構長期存在的弊病也應該從組織、制度、人事、升遷等做出重大改革,藉以提高漁業行政與服務效能,用具體行動和績效(別說一套做一套)來展現遵守國際漁業規範的決心,如此才能真正化解漁業危機,為台灣漁業再造生機!

人道、膽識、堅強才是治理世界方式。梅克爾處理歐洲危機的精神、膽識,並站在一個人道主義者的高度處理難民問題,得到《時代雜誌》青睞獲選2015年度風雲人物

人道、膽識、堅強才是治理世界方式 梅克爾獲選TIME年度風雲人物

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獲得美國《時代雜誌》(Time),評選為2015「年度風雲人物」(Person of the Year);這是該雜誌從1986年以來(即近30年),首位女性獲得此一殊榮。時代雜誌賦予梅克爾此一榮銜,係因其在今夏領導歐洲解決希臘的債務危機,以及她站在人道主義高度,堅定協助接納難民的立場。梅克爾所遭逢的這2項考驗,無人出其右者。時代雜誌從1936年創刊至今,近80年來,梅克爾是獲得年度風雲人物的第4位女性。

Time指出,早在年初,梅克爾就進入該雜誌的年度風雲人物候選人名單,當時她已介入一系列歐債問題的處理;另一方面,關於俄羅斯悄然竊奪烏克蘭的嚴重問題,她也一直領導西方陣營,對俄羅斯普亭(Vladimir Putin)的不當行徑,施展壓力。

12月份最新一期的Time也指出,梅克爾主導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任務,如今的她,正遭逢多項嚴峻挑戰,包括了可能面臨財政破產的希臘,正威脅著「歐元區存續」;歐洲移民與難民危機,也正衝擊歐洲「邊界開放政策」;另一方面,11月巴黎恐攻的大屠殺問題,引發歐洲自掃門前雪、構築圍牆,以及彼此互不信賴的「封鎖危機」。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12月9日報導指出,梅克爾被形容為是個「政治攀岩者」、「政治界的嬰兒學步者」;然而,她的政治生命,卻比其它政治人物還長久,也機智過人。梅克爾1954年出生於西德漢堡,小時候即隨家人移居東德,並在蘇維埃的共產柵欄裡面,被訓練成為一名,量子理論化學家。她在30幾歲進入政治圈,2005年獲選為總理,至今任期長達10年。她的治理模式,被Time雜誌形容為既堅決又單調無趣(resolutely dull)。

Time編輯南西·吉布斯(Nancy Gibbs)指出,今年是歐洲史上最為吵嚷不休的其中一年,也挑戰德國領導人的精神勇氣,是否能夠維繫歐洲?吉布斯在本週三表示:「當人們不情願跟隨,領導者就受到考驗」。她解釋道,梅克爾之所獲選為Time年度風人物的關鍵原因是,她在德國政治界,堅定反對專橫無情作為,並敢於反對毫無實效的政治應急式措施;而且還能在國際間,展現出其堅實支撐的道德領導力。

Time編輯吉布斯(Nancy Gibbs),本週二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頻道《MSNBC》晨間新聞,為Time的決定做辯護時指出:沒有人像梅克爾這般,遭受如此之多的考驗非難。她先前的多次入圍,確曾出現爭執聲音;不過,這次她被推到最前面,因為Time編輯部,推崇她為「自由世界的總理」。

其它6位「時代年度風雲人物」的入圍名單,還包括了1.)伊斯蘭國(ISIS)首腦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報導形容他策動巴黎恐攻等事件,控制了油田,又透過綁架行動獲得大批財源。2.)美國共和黨內,最有人氣的總統初選參選人川普 (Donald Trump)。3.)國際租車程式優步(Uber)創辦人科德爾(Travis Kalanick)。4.) 先前曾進行變性手術的奧運金牌選手詹納(Caitlyn Jenner),她成了全球最知名的跨性別女性。5.) 伊朗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6.) 「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黑人權益組織。

軍宅政策徒增社會對立

李宗穎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經濟學博士,旅美二十多年,曾任軟體工程師,在美國和台灣的金融業服務達十五年,現任教於東吳大學經濟系。

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欽點的副手王如玄,被爆料炒作軍宅,一開始朱立倫還說瑕不掩瑜,實不我欺,「九間」玄女馬上變成這次總統及國會大選最大亮點,照亮軍方的黑暗面。

民進黨立委段宜康頻頻爆料,實在稍嫌過分,人家在神秘面紗被揭開前可是鼎鼎有名的人權律師,雖然在擔任勞委會主委期間曾經「大義滅親」,對關廠工人提告,但那是中國國民黨欺負弱勢的一貫立場,王如玄為了當官,能不站在中國國民黨的立場嗎?雖然後來被揭發疑似與海蟑螂勾結,淪為拼命剝削榮民老兵與啃食廣大納稅人的債權律師,但是與中國國民黨的不義黨產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何況人家至多也僅僅炒過十幾戶,怎麼可能有十九戶?

有陰謀論聲稱朱立倫故意選王如玄來擋子彈,希望群眾忘了桃園航空城、中壢汙水廠、中正藝文特區、八德合宜宅、八仙塵爆、浮洲合宜宅等疑似弊案,更不要說三環三線、做好做滿;甚至到中國喊出兩岸同屬一中,現在卻在台灣喊出一個台灣等等罄竹難書的不倫不類之事。姑不論陰謀論是否屬實,嚴重衝擊中國國民黨選情卻是真的,逼得新任競選主委胡志強出手,立刻要求王如玄開記者會一次講清楚。

王如玄終於開記者會坦承從1993年到2005年經手十二戶賣了九戶軍宅,「九間玄女」果然名不虛傳。她雖避重就輕,口口聲聲說炒作並無不法,都有財產申報,但同意高道德標準檢驗自己,並願意捐出炒房所得1380萬。根據眷改條例24條,有五年的閉鎖期,但是在閉鎖期以前買的權利是否有內線交易?對於炒房集團的共犯結構卻隻字不提,況且財產申報不等同於繳稅明細,王如玄的記者會仍然令人有想像空間。

炒作軍宅會引起軒然大波有其歷史背景,眷村和軍宅的改建某種程度上牽涉到和台灣社會其它族群與職業的分配問題,對於屬於台灣早期的移民後代和原住民及農漁工而言,並不公平。而在房價高漲,薪資倒退的今天,弱勢和年輕的人買不起房子的比比皆是,整個台灣社會相對剝奪感益發強烈。

另一方面,在軍中的階級問題因為王如玄人權律師的神秘面紗被掀開而引爆,債權律師的真面目只是冰山一角,背後的共犯結構讓國防部與軍系立委都噤若寒蟬。原本國家要照顧老兵榮民的美意淪為有權有勢的人啃食國庫的密道,老兵榮民只是被利用的棋子,高層的將軍才是最大獲利者,位居要位自肥的高階將領大有人在。

嚴肅看待王如玄炒軍宅風波,不應該只追求軍中的公平正義,這樣對勞工以及農漁民和低薪的年輕人非常不公平。早期的眷村被中國國民黨視為禁臠,是它的鐵票部隊,因為老兵沒有融入台灣社會,僅能仰賴中國國民黨,作為它的人質,且不幸常常成為台灣社會族群對立的來源。

軍人為了保衛國家,出生入死,對國家貢獻良多,少數能高升到將軍多是身經百戰,老後由國家照顧理所當然,但是對國家有貢獻的人不只軍人和將軍,要如何照顧軍人將領並兼顧社會公平正義,以避免引起後續不必要的紛紛擾擾?解決之道應該由內政部出面主導,舉辦跨部會與跨縣市首長會議,廣建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對象包含榮民老兵及其他弱勢族群與低薪的年輕人,不但可以避免炒作軍宅眷村,也大幅降低族群間的對立,而且國防部亦可跳脫為少數不肖高級將官背黑鍋當遮羞布的尷尬角色。

終結國民黨傲慢與偏見的世代

王景弘

一九七一年八月,蔣介石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風雨飄搖,國民黨負責對「黨外」溝通的梁肅戎,奉命赴美遊說流亡美國的彭明敏教授回台灣。

白宮國安會檔案紀錄指出,梁肅戎奉蔣介石指示,提出兩個條件:如果彭明敏接受國民黨的「反攻大陸」政策,和國民黨政府控制在台灣的軍隊,他回台灣可以從事「地方政治活動」。

梁肅戎警告,如果彭明敏不與「中華民國」合作,台灣人民會受到日增的壓制。但彭明敏不受威脅,拒絕接受無理要求。

老蔣歧視台灣人 限制從政

這段往事凸顯當年政策的荒謬,和蔣介石流亡政權對台灣人的傲慢與偏見。彭明敏留學加拿大與法國,是國際法權威學者,蔣政權曾聘他擔任出席聯合國大會代表團顧問,卻要求他接受不合人心的條件,回台灣只能從事「地方政治活動」。

友人盧世祥兄撰寫「多桑的世代」,以彭明敏教授為象徵性人物之一,替戰後台灣史上經歷最慘痛,所受歧視最深,但思想、視野最開放,成就最大的一代留下紀錄。

「多桑」的世代,在形塑期受日文教育,戰爭一結束,新來的統治政權改變一切規則,使用不同文字,帶進腐敗的政治文化。在「二二八」反抗之後,那一代精英有的被屠殺,有的遠走海外,更多人在國民黨政權歧視下討生活。

蔣介石自命中國「法統」,排斥台灣人參與「中央」政府,只能玩「地方自治」,如此惡質歧視,多桑一代有兩句很沉痛,也很傳神的話:「乞丐趕廟公」,和「醬油讓你沾,你卻連碟子一起捧去」。

國民黨喧賓奪主 忠言逆耳

國民黨當年對美國外交官辯稱,因為台灣人語文及歷練不足,所以少獲重用。在一九六○年代末期,美國大使館的報告開始預言,年輕一代台灣人對官方語言已運用自如,自信增強,將會爭取民主,要求公平競爭,增加政治參與。美國期許國民黨政府回應台灣人的要求,以穩定社會。

在梁肅戎見彭明敏之後兩個月,「蔣介石集團代表」被逐出聯合國,蔣介石的法統神話破滅,不得不由蔣經國搬出「起用台灣人」的「革新保台」戲碼,內閣增加兩個台灣人,增補選中央民意代表,表面增加台灣人的政治參與,但在「法統」與歷練不足的藉口下,台灣人仍受歧視。

小蔣改革不改選 鎮壓民運

事實上在一九三九年前後出生的台灣人,從小學就受國民黨教育,到蔣經國出任行政院長,都已經大學畢業,工作十年以上;他們與國民黨流亡者的第二代,一樣讀中學、考聯考、讀大學,或留學,卻沒有享受到公平的機會。

蔣經國的「改革」不敢改選所謂「法統」的萬年國會,因為他們是共生體,如果萬年國會不合法,蔣家政權也是不合法;不實行民主體制,由外來獨裁者選擇少數聽話的台灣人當樣板,並不能解決機會不公平的問題;受不公平待遇的台灣人世代開始爭取民主,卻在高雄事件受到鎮壓。

李登輝落實民主 權貴復辟

李登輝總統落實民主化,其結果就是國民黨與「中華民國」的本土化;透過民主化,台灣人得以公平參與及分享權力。但靠權貴父母得勢的第二代復辟,國民黨回復權貴掌權,族群主從地位分明的外省黨。

馬英九屬權貴二代,在他同一代的人之間並不傑出,卻被特定媒體包裝成「黨國」精英,由台灣人抬轎當選總統。但他只知在同質權貴親信之間找人,把「多用台灣人」的建議當耳邊風;他既無能又傲慢,卻和老一代同樣歧視台灣人。

朱立倫父親是外省籍中級軍官,母親是台灣人,可能減少他偏見的基因,但他畢竟是國民黨權貴圈的產物,在國民黨中生代自認高人一等,與馬英九、胡志強自居是國民黨領導核心。

馬朱親中保政權 令人不齒

朱立倫才具平庸,並沒有傲慢與偏見的本錢,但馬、朱可以換掉洪秀柱,卻不容台灣人王金平、吳敦義選總統;他自己出馬競選,也只會學馬英九拉中國干預台灣選舉。老國民黨以「反共」保政權,馬英九、朱立倫這一代竟要以屈降中國以保政權與特權,這是最令台灣人不齒之事。

在明年總統及立委選舉中,覺醒的選民有機會清洗腐化的國民黨,終結國民黨不公不義,傲慢與偏見的權貴世代,迎接沒有族群分歧,人人有機會公平競爭的真正民主時代。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所謂遺憾,是我們可以做到的事卻故意錯過,不肯去做,等到回心轉意,卻已經來不及了。

所謂遺憾,是我們可以做到的事卻故意錯過,不肯去做,等到回心轉意,卻已經來不及了。
作家 張曼娟

聰明但沒有抱負,有如沒有翅膀的鳥。 Intelligence without ambition is a bird without wings.

聰明但沒有抱負,有如沒有翅膀的鳥。 Intelligence without ambition is a bird without wings.
西班牙畫家 達利 Salvador Dali

人生本就不公平,你可以抱怨,也可以捲起袖子來做一些實際的改變。

人生本就不公平,你可以抱怨,也可以捲起袖子來做一些實際的改變。
作家 劉軒

民6:24-26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使他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

民6:24-26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使他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

12/11/2015

美麗的手語世界

陳康

十指翻飛的美麗語言─手語

日前剛通過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部分條文修正案」,規定了直轄市、縣(市)政府應設置申請手語翻譯服務窗口,另依身心障礙者實際需求,提供同步聽打服務,對於身障者的資訊接受權可說是一大進步。而其中設置手語翻譯服務部分,更能讓聽障者達到資訊接收與溝通的雙向效益。

我踏入社會開始工作以來,工作大都是和聾人事務有關,從臺北聽奧到主持國內唯一的聾人節目公視「聽聽看」、亞太聽障運動會,以及現在所擔任的國際聽障運動總會(ICSD)首席副主席一職,我比一般聾人有更多的機會看到手語的多元面向,也深感手語對於聾人在「資訊的同步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性,舉例來說,過去聾人上法院的時候,最吃虧就在隨時吸收資訊上,但有了手語翻譯員將這些法律資訊的口語轉譯成手語給聾人,能讓聾人真正享受到法律前的平等。

在重視人權的時代,努力爭取聾人的平等及權利過程中,如何「消除語言障礙」是聾人語言人權的首要任務,聾人在任何情況之下均有使用手語的權利,以求資訊傳遞的同步性和一致性,以臺灣現況來看,聾人族群的共同目標是將手語普遍化並且爭取到該有的人權,以具有影響力的電視媒體來說,在電視史上以手語為表現的節目,從早期「五燈獎」手語歌比賽、「看手在說話」,到今年剛播滿廿年、即將播出八百集的公視「聽聽看」,這些節目的共同目標和基本出發點,都是在提升聾人的語言人權。

身為一位熱愛手語的聾人使用者,我不只希望能夠用手語和聾人溝通,更希望手語文化能夠在聽人社會受到重視,我必須說手語真的是一門很美麗的肢體語言,希望不分聾人和聽人,都能夠一起進入這個美麗的手語世界!

(作者為國際聽障運動總會ICSD首席副主席)

12/10/2015

德薄而位尊者,謂之失。德行淺薄的人反而地位尊貴,這是君主的失誤,也引發了深遠的禍患。話說回來,如果這八年,國民黨沒被搞成沉重的包袱,朱立倫何必「富貴險中求」,這不也是國民黨害的?

喧譁了三週的王如玄投資軍宅案,當事人日前以捐出一三八○萬獲利做公益,希望能夠設下停損點,一切到此為止;但是第一時間隨即有媒體民調卻指出,六成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傷害已經造成,此舉並無助於選情。何以副總統候選人祭出哀兵姿態,同時也荷包失血,「認賠」卻換不到了事?歸根結柢,這一切都是國民黨害的。

王如玄捐款一三八○萬,與八年前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蘇嘉全捐出外界初估一五○○萬的屏東「豪華農舍」一棟,基本上性質不同,但若從皆屬選舉過程副手遭到突襲,其危機處理的角度來做比較,當年蘇嘉全決定捨房救黨時,同情的民意顯然較高,原因何在?這應該是個相對的問題,以民進黨的財務,蘇嘉全放棄唯一的家,就比例原則確實慘重;反觀王如玄投效的國民黨,據王如玄這位黨產小組召集人公開所言:「只有二○○多億,比我想的少很多」,使得她宣稱要拿出來的一千餘萬,相較黨產的富可敵國,就如滄海之一粟,這種微不足道感,好似開刀後只貼OK繃以求傷口癒合,反而引起社會更大的譏諷。這不正是國民黨害的嗎?

朱立倫決定王如玄為競選搭檔,國民黨立委馬上反彈,直指為何不挑黨副主席黃敏惠這張「安全牌」,偏要打「問題牌」?相信當時朱立倫很大的考慮是他有求勝之心,希望以王女士的無黨、人權、弱勢等自樹的招牌,來包裝國民黨,改變國民黨這些年來的執政形象,萬萬沒想到所託非人,應驗了「德薄而位尊者,謂之失」這句老話,德行淺薄的人反而地位尊貴,這是君主的失誤,也引發了深遠的禍患。話說回來,如果這八年,國民黨沒被搞成沉重的包袱,朱立倫何必「富貴險中求」,這不也是國民黨害的?

在上軌道的民主國家,軍公教同屬服務公職者,其中軍人保家衛國,必要時需要視死如歸,各國制定較優的撫卹辦法,可視為符合公平正義;但是台灣這種只有軍人擁有軍宅的私有配售,公務員與部分大學教職若有公家宿舍提供,離任後即須交回,恐怕是少有的罕例。何以致之?

這就要追溯到一九四九年,蔣介石政權帶領著號稱二○○萬軍民逃到台灣,不久即認知「反攻大陸」無望,為了安頓這批自中國來的軍隊與軍心,因而以國家之力廣設軍宅,並在台灣形成特有的眷村文化。過去的竹籬笆,不僅隔開了「外省」與「本省」,間接帶來特權、優越,以便於建立追隨國民黨的鐵票;同時在這封閉的系統內部,依循軍隊制度,也出現明確的階級區分,資源呈現不均勻分布,於是上階者腦滿腸肥、下階者孤苦孑然,這是為什麼所謂的「老杯杯」,竟有兩種不同形象對立並存的原因所在。換言之,這是特權中的剝削體制。這次,王如玄被爆經由特殊管道,不斷進出軍宅炒作市場,無疑挑動了這敏感的情緒,因此,怎不是國民黨害的?

軍宅的前身,實是國民黨黨國一體的產物。隨著台灣民主化的啟動,對於這樣的歷史殘留,現代國民可以理解與包容,但也應該從法制面著手,重新審視國家當前的需要,檢討軍宅配售制度,若認軍宅仍有階段性存在必要,亦須合理修正違背照顧軍人宗旨的漏洞,例如在近年軍隊已大幅縮編的基礎上,全面清查國防部的國有土地,採公開透明方式公平處理國軍官兵的居住需要,乃至在眷舍持有後是否拉長閉鎖期,降低炒作誘因等等,如果能從王如玄帶給社會的惡感中,找到補正的動機與方法,自可減緩這段時間以來的吵鬧與傷害,台灣也能向前邁步。

以上這些問題,是過去國民黨執政留下的,民進黨執政八年,或許因是少數政府,並未能解決;過去八年國民黨二次執政後問題繼續存在。明年,如果第三度政黨輪替,同時又是多數穩定執政時,就要看未來能不能重建正義?假使依舊因循苟且,那麼,「一切都是國民黨害的」這句話,勢必得調整結論。

出14:13 不要懼怕、只管站住、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救恩

出14:13 不要懼怕、只管站住、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救恩

12/09/2015

怪罪別人絕不會讓你獲得成功。You’ll never get ahead by blaming your problems on other people.

怪罪別人絕不會讓你獲得成功。You’ll never get ahead by blaming your problems on other people.
美國鄉村歌手 尼爾森 Willie Nelson

箴17:22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箴17:22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羅15:13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 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羅15:13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 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林前2:9 神為愛他的人所豫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林前2:9 神為愛他的人所豫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軍宅海蟑螂 越來越玄。老榮民一輩子忠黨愛國,看到自己原來只是個忠於他人利益的笨蛋已夠悲慘,沒想到郭冠英還來明講嘲笑,口出狂言,直言被騙走軍宅的老榮民活該。還說他是個高級人,在忍辱負重幫助低級的人。

路懷宣

王如玄說要把二十年炒軍宅所賺的一千三百八十萬元都捐出來,二十年只賺一千三百八十萬元?炒軍宅的行情都被她打壞了吧?又,捐給誰呢?難道是朱立倫「剛剛」才成立的三個基金會?之後這些無法監督的基金會,又會不會把錢吐還給她?

此外,是誰告訴王如玄這麼多「投資軍宅」的訊息?是否有人利用職務之便炒作軍宅?時間?人名?其背景為何?是否為集團作業?如是,他們又炒作多少戶的軍宅?炒作時間長達多久?王如玄身為律師兼副總統參選人,是否應該協助檢調一併揪出這些軍宅蟑螂,才符合她自己說的「最高道德標準」?

(作者業商,新北市民)

有差嗎?

錢宛青

聽完王如玄對軍宅案的解釋之後,心中的想法只有「然後呢?」整場記者會聽下來,讓我有印象的只有捐錢、眼淚和阿扁。

前幾分鐘的說明中,大概重點就是「我沒有違法,但是因為我做的事不符合人民對副總統參選人應有的期待,所以我把賺的錢捐出來」,背後的意涵就是:「我現在兩袖清風了喔!」但是捐錢不能了事,捐了錢也無法彌補她曾經花了數千萬元聘請律師來控告工人的劣行。

人都有難過的權利,不否認談到親情時,人總是脆弱的,但我想知道她在流下眼淚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在哭泣的彰化老人?有沒有想過那些被她控告的工人的眼淚?如果在當選之前沒有想到,在當選得權之後會想到嗎?

最令人驚奇的是阿扁,國民黨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常常會「不經意」的提到陳水扁總統的八年執政,試問,我們是不是應該也來談談國民黨近八年的執政呢?

(作者就讀國立臺北大學應用外語系)


嘆老榮民

翁敏雪

王如玄的軍宅事件已危及國民黨選情,但在選戰倒數階段還無法清楚交代,可見中間骯髒難以攤在陽光下。畢竟這是政府照顧軍人、軍眷的良善措施,卻變成高階欺騙低階,人吃人強凌弱的醜聞。

老榮民一輩子忠黨愛國,看到自己原來只是個忠於他人利益的笨蛋已夠悲慘,沒想到郭冠英還來明講嘲笑,在政論節目中口出狂言,直言被騙走軍宅的老榮民活該。還說他是個高級人,在忍辱負重幫助低級的人。

就如同某個民進黨立委感慨他曾為榮民爭取很多事情,但是卻一張選票也拿不到。老榮民一向被稱為鐵票部隊。但王如玄記者會同天,媒體報導「郝柏村中箭?被掀出曾逼她無條件送軍宅」,其實這不是新聞,已是九十五年的舊聞了。榮民們知道也許會咬牙切齒,但投票時又…

明年的選舉,如果老榮民們還是沒有自己的想法只懂得服膺權威,「求仁得仁」也是一種自由意志的選擇結果。

(作者現任大學講師,台北市民)

我們為什麼不信任政治人物?

我們為什麼不信任政治人物? | 菜市場政治學

如今,「新舊高級外省人」,一起聯手行騙台灣,甚至進化到拿文明、人性、人權、民主素養、國際知識等,來讓台灣人民誤以為有義務「補貼」中國人民,同時卻又引導台灣人民忽視中國對台灣的種種野蠻行徑。凡此,不也是台灣人活該被騙、中國人比較高級的心態作祟?

近日,王如玄軍宅案,有人為她「仗義執言」:老榮民活該被騙。把人分高低級這種幽暗心態,馬政府上上下下似乎也有之。從他們的政策優先順序來看,中國人民總是比較高級的樣子,而台灣人民就像老榮民一樣好騙且活該被騙。如今,「新舊高級外省人」,一起聯手行騙台灣,甚至進化到拿文明、人性、人權、民主素養、國際知識等,來讓台灣人民誤以為有義務「補貼」中國人民,同時卻又引導台灣人民忽視中國對台灣的種種野蠻行徑。凡此,不也是台灣人活該被騙、中國人比較高級的心態作祟?

把人分高低級這種幽暗心態,馬政府上上下下似乎也有之。從他們的政策優先順序來看,中國人民總是比較高級的樣子,而台灣人民就像老榮民一樣好騙且活該被騙。

「補貼」中生納入健保案,因社會輿論與在野黨質疑,立法院本會期似已無緣通過。其實,中生該不該納入健保或自行購買保險,都是可以討論的議題,唯獨不該由政府「補貼」。馬政府慷人民之慨,於是造成今天的爭議。然而,馬英九卻高調批評反對者不文明、不符合人性與人權、民主素養和國際知識都不足。台灣的納稅錢不補貼中生,不文明等大帽子便扣下來。請問,國人健保卡被鎖卡者約四萬人,馬政府不積極協助這些弱勢同胞,反而補貼未必是弱勢的中生,這是哪門子的歪理?

此事,受到馬政府倒果為因的影響,有些中生也對台灣社會多所質疑。長期以來,有些中生、中配嘖有煩言,認為台灣社會對待他們存有雙重標準。是耶?非耶?台灣是個民主國家,自由、人權乃其核心價值。不過,自中國來台者,在要求台灣不要用異色眼光相待之前,往往忘了實際上是他們自己的祖國不斷霸凌台灣,悍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且用武力威脅台灣,且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對台灣出售(防禦)武器。敢問中生、中配,你們當中有多少人,曾經質疑自己祖國的霸權行為,要求自己的祖國以文明對待台灣?台灣的主權,二三○○萬人人權的總和,你們在乎嗎?

且不說在台灣,那些批評台灣雙重標準者,有多少人曾經在自己的祖國講文明?要求中國政府重視人權價值?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被關進大牢,你們有譴責自己的政府違反人權嗎?維權律師三不五時被失蹤,你們有批評自己的祖國不文明嗎?新疆、西藏被鎮壓、被屠殺,你們曾經像在台灣這樣公開聲援嗎?加拿大世界小姐因公開批評中國人權狀況,被中國拒絕入境參加總決賽,你們有站出來為人權講話嗎?假使沒有,為何獨獨在台灣,因為有人反對用納稅錢「補貼」中生健保,就被你們從民主、人權到自由批評得一無是處呢?這才是如假包換的雙重標準吧!

最奇怪的是馬政府。明明是台灣選出的政府,卻處處為中國著想。馬政府想拿納稅錢「補貼」中生健保,對不起被鎖卡的同胞,對不起納稅的國民,遑論七年多來被自己愈搞愈大的財政黑洞。請問馬先生,善待中國人民,虧待台灣人民,您的文明、人性、人權、民主素養、國際知識,標準究竟何在?當初為了開放中生來台,唬弄所謂的三限六不。生米煮成熟飯之後,不僅三限六不一一棄守,現在又想「補貼」中生健保。在野黨為民喉舌,馬先生還彷彿向主子訴苦邀功:「其實是民進黨和台聯杯葛的苦果丟給國民黨承擔」。

制定政策,要以本國與國人的利益為優先考量,錯了嗎?犧牲台灣,討好中國,才是馬政府制定政策的第一原則嗎?一如馬習會期間,身為三軍統帥的馬先生不捍衛台灣安全,反而像下屬般向習先生「交心」說:中國對台飛彈,「成為反對黨批評兩岸關係的口實」。這麼真實的武力威脅,飛彈就在台灣對岸,在馬先生眼中竟然只是「口實」。這也難怪,這個人七年多來不將國防弱化當一回事;反對「補貼」中生健保,為台灣人民看緊荷包的在野黨,則被這個人當成外國人來罵。該不是,這個人與中生「同屬一個祖國」?

近日,王如玄軍宅案,有人為她「仗義執言」:老榮民活該被騙。把人分高低級這種幽暗心態,馬政府上上下下似乎也有之。從他們的政策優先順序來看,中國人民總是比較高級的樣子,而台灣人民就像老榮民一樣好騙且活該被騙。如今,「新舊高級外省人」,一起聯手行騙台灣,甚至進化到拿文明、人性、人權、民主素養、國際知識等,來讓台灣人民誤以為有義務「補貼」中國人民,同時卻又引導台灣人民忽視中國對台灣的種種野蠻行徑。凡此,不也是台灣人活該被騙、中國人比較高級的心態作祟?

12/08/2015

2016國會席次評估

二○一六大選僅剩四十天,總統選舉大勢已定,國會選舉呈新舊多黨競爭之局,看起來戰況模糊,其實將來立委席次的分布,現在已能勾勒出主體性的結構。

目前有實力奪取立委席次的有:民進黨、國民黨、時代力量、親民黨、台聯黨、綠黨社民黨聯盟、民國黨、軍公教聯盟黨和無黨聯盟等兩大七小政黨。

若小英總統選票超過五十%,民進黨立委席次將在過半邊緣的五十六到六十席之間,中國國民黨極大可能跌至卅席以下,其餘廿五到廿八席由其他七個政黨分食。

或許中國國民黨必須面對殘酷的評估,二○一四的十一月廿九日是一場強烈大地震;二○一六的一月十六日,則是一場致命性的大海嘯,國民黨中央執政權將被全面摧毀,立委甚至只剩下約廿五席。

現任國民黨主席必將承擔這一悲劇性的結果。尤其國民黨政黨票幾乎已被分食殆盡,主要原因是朱立倫帶領的國民黨早已四分五裂、破綻百出,從現在才開始的中央政策性撒錢操作,以及所謂龐大的黨產資源,絕對抵不過副總統候選人玄之又玄買賣軍宅事件的負面跑票效果!

再加上「以違背主流民意」之名,廢掉洪秀柱黨內總統提名資格,再用「少爺」的輕浮態度,找一個「違背主流民意的阿姨」回來擔任競選總部顧問團總團長,這就是朱立倫口中念念有詞又荒謬絕倫的「大團結」,稍微有格調、有素養的國民黨員,這一票恐怕也投不下去吧!

中國國民黨四年前的「含淚、含恨」投票,以及最後階段「九二共識」的操作,現今已完全破功。台灣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大選中完成台灣政治的理念交替與世代交替,為未來四年台灣的運作提供更充足的「氧」分。時代力量、綠黨社民黨聯盟進入國會的席次愈多,台灣是否前進的動力就愈大,這是二○一六大選最重要指標!

(鄧蔚偉)

什麼都要,就是不要臉。

「什麼都要,就是不要臉。」當然是嚴厲的罵人的話。中國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王如玄的軍宅買賣,弄得沸沸揚揚,電子媒體的名嘴們早罵她罵得豬狗不如了,是不是應了這句話?雖有「高級外省人」郭冠英化名替王說話,不只歪打沒有正著,反而愈描愈黑。藍營中固有公開表態拒絕替她辯論的,但王如玄趴趴走,竟還有人長在左右呢。

王如玄嘴硬說:「一切合法,禁得起檢驗」,是不是「不要臉」?固大有辯解餘地,但國民黨主席也是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倒真的是「不要臉」到底;朱大主席背棄「做好做滿」的承諾,公開宣示「笑罵由人」。「笑罵由人」是什麼意思?正是「不要臉」的解釋!朱立倫替王如玄辯解說「瑕不掩瑜」;原來王如玄還是「瑜」!倒買倒賣軍宅只是「瑕」?不過這個那個的「不要臉」,遠比不上馬英九。馬竟敢批蔡英文「開空頭支票」!「他馬的」好像忘了騙選票的「六三三」、「馬上好」的支票。只能說國民黨一個比一個不要臉!

買賣軍宅的過程,王如玄堅不吐實,難怪街談巷議紛紛質疑「不能說、不能說」的背後,或有不可告人的骯髒集團在,一說就破,國防部及所轄以下會轟然稀巴爛。王如玄解套的巧門,就是按鈴申告揭黑幕的立委段宜康,而且振振有詞的說,事情已進入司法,透過司法調查,可還她清白云云。媽媽咪呀!司法可以當「不要臉」的遮羞布?別的不說,首先台灣人民就不相信司法,已有民調可以佐證;再說,「法院是國民黨開的」,司法可信嗎?第三,頂新黑心油都可以無罪判決,司法果能斷是非、還清白?

好在,事關大選,判決軍宅案的不是檢察官、法官,而是台灣全民。鄭文龍律師傾全力推動陪審團制,就是用陪審團來取代法官的專斷,藉此打破國民黨化的司法。所以,一月十六號投票之日,就是軍宅案的判決之日;人民用手中選票來論斷軍宅案。有趣的地方是,選民都是陪審員,還是超大超大的大陪審團。

朱王配或認為反正大選輸定了,笑罵由人笑罵罷。然而,會不會禍及國會選舉?噤不敢言的軍系立委林郁方告同選區的青年才俊林昶佐,即是一例。國民黨競選總部主委胡志強就戳破王如玄「合法」的飾詞,說「選舉哪是合法就好」,胡同時表示軍宅案帶給國民黨的是「負面影響」,同時不啻打臉朱立倫「負面選舉」之說。

王如玄挺不下去了,據說今晚要上電視節目,一次說清楚。問題是,為什麼非上紅頂商人的電視台不可?主持人、來賓是擔任「魔鬼辯護士」還是「同路人」的角色?


王如玄是提油救火還是反守為攻?所可知的是,火會愈燒愈旺。

(作者金恒煒為政治評論者)

悼念受害者,又緬懷獨裁者!?當國外學者得知或察覺,在民主理念逐漸生根的台灣,竟然有悼念受害者的紀念碑、紀念館、人權園區等與歌頌加害者,或緬懷獨裁者的紀念堂、行館、官邸等並存時,他們會做何感想?

陳彥亨

有篇投書談及二二八、白色恐怖時期等到底有多少的受害者、犧牲者?這問題顯然很重要,因為連外國相關領域的學者都很好奇,除了確切的人數外,台灣又是如何處理這段不公不義的歷史呢?畢竟這就是一種轉型正義,也是諸多轉型正義,如其他政治、經濟、社會、教育、文化,乃至大眾傳播等層面當中最根本、最具重大意義的一項。可是當國外學者得知或察覺,在民主理念逐漸生根的台灣,竟然有悼念受害者的紀念碑、紀念館、人權園區等與歌頌加害者,或緬懷獨裁者的紀念堂、行館、官邸等並存時,他們會做何感想?簡直不敢想像吧!這就好比今日去到歐洲,除了在德國,在其他中歐、東歐等國家,卻發現猶太人紀念館,以及做為哀悼兼警惕的受害現場,如波蘭境內的奧斯威辛集中營(Auschwitz concentration camp)等,竟然與希特勒的紀念堂,或當年他的別墅等並存一樣荒謬、怪誕、驚愕,不是嗎?

或許希特勒的故居、別墅等還在,但人家絕不會將其開放,更不會在開放後,又於屋內做各種圖像展示、文字說明、影音導覽等,又何況若盡是些看似豐功偉業,實則禍害人類的事蹟時,就更不堪聞問。那麼批判獨裁者可以吧?更多此一舉,因為一般而言,受害者紀念館等就是為批判加害者、獨裁者而設立。

不過,因昔日蔣介石時代所留下的行館、官邸等多半具有園林之美,而且幾乎都是日治時代既有的招待所、園藝試驗所等,故開放之,還於民,供民眾休閒娛樂之用很好。然無須再於屋內設置文字看板、影音導覽等,一再洗腦民眾,灌輸那些『民族救星』的『彪炳事業』。

至於位於台北精華地區的中正紀念堂,甚至於國父紀念館等,隨著台灣民主的逐步深化,早已連路邊的小廟都不如,就期盼未來的新政府將之轉型。轉化為真正有益大眾的建築物,那怕是大型停車場、青年住宅區、都會大森林等等都好。這樣不但達到外在的轉型,更落實了內在正義的轉型。

(退休譯者,著有《債與償:台灣二二八傷痕小說》)

所以說台灣讀書人口還是很多

螞蟻搬象法, 偷50書店

螞蟻搬家偷七年 偷書開網路書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ZrUF56BZhE

7年偷書20萬本,偷書賊開網路書店

偷書做無本生意,7年營收破千萬元!34歲男子蕭文嘉,國立大學中文系肄業,不務正業、偷遍各大書局,將書以原價6折放上網路賣,7年來逾50間店受害,有些長期失竊數量過多,店長被記過、減薪、領不到年終獎金,甚至關門大吉。

嘉義市警局刑大偵三隊破獲縱橫全國的書局大盜,到彰化西湖住處逮捕蕭文嘉,從住宅與竹北月租10坪套房查扣4000多本書及各式3C產品,將他依竊盜罪嫌函送法辦,妻子對蕭的犯行皆被蒙在鼓裡。

查扣贓書擺滿警局走廊,受害業者被通知來認領,透過標籤、盤損清冊比對,經過的民眾還駐足翻閱,誤以為在辦書展。不具名書商表示,全台10多間門市幾乎都遭殃,7年前起就錄到竊嫌身影,還循線找到他的網拍帳號,但數次於多處派出所報案皆無下文。

業者透露,損失多到數不清,警方查扣的僅是冰山一角,賣出的都已追不回,網拍是很可怕銷贓管道,希望網拍平台能建立一套機制,保障消費者不購買到贓物;有些業者對蕭恨得牙癢癢,原本就經營不善,加上失竊量過多,害他們被處分甚至倒店。

外表斯文的蕭文嘉,從台北偷到高雄,背登山包每次可得手20本,用2個網拍帳號以原價6折售出贓書,免運費還附贈品,生意強強滾,月入10萬元,扣除成本約賺7萬元,帳號分別有2萬多個正評價,還公告要聘工讀生幫忙整理,福利好、享勞健保。

蕭有2次竊盜紀錄,都是偷書,當時只查獲少量,被認為是單一事件,這次在嘉市某書店剛盤點完行竊,揪出他大量網銷贓書;偵三隊長蔡政達指出,蕭總是將車停在書店外2個路口,專挑暢銷書下手,研判7年下來偷超過20萬本。

蕭向警方供稱自己喜歡文學、曾就讀國立大學中文系,讀了才覺得與想像不同、沒搞頭,讀到大三肄業,還說每天偷書很累,會盡量替自己排周休2日,壓力大到晚上做惡夢驚醒,被捕直呼倒楣。

贓書堆滿嘉義市刑大走廊,彷彿在辦書展。(陳俞霈攝)

贓書堆滿嘉義市刑大走廊,彷彿在辦書展。(陳俞霈攝)

12/07/2015

喬納斯的東京浮世繪

朝日新聞

酒都散索-1 酒場交戰守則

日本自江戶時代時即有句俗語說是:「在京都會穿到傾家蕩產,在大阪會吃到傾家蕩產,在江戶(東京)則是會喝到傾家蕩產」。來到東京,自然是要體驗一下酒都的風情與魅力,特別是最近正夯正流行的日本酒風潮。

讓日本女性癡迷的日本酒酒會

近來在東京街頭上相當容易見到與日本酒有關的推廣活動,不管是透過酒業公會、或透過酒廠自身間結盟等,在飯店、商店街甚至神社寺廟內均可以見到各種日本酒酒會活動的身影。不少日本女性也藉由各式的酒會拓展自己的「婚活」(結婚的聯誼活動),打著就算沒遇到好男人,至少也可以喝上兩杯好酒的主意,因此常有不少女性積極參加各式的酒會活動。就我本身所參加過的多場日本酒活動而言,男女比例的懸殊倒是有點令人訝異,不少日本女性對日本酒的酒量還比男性來得好。

 「其實喝日本酒也是日本女性保養與駐顏的一種手段吧」,偶而在日本酒的品酒會上遇到駐顏有術的美魔女們時,我總是都這樣聊起。

「可不是呢,不過日本酒裡面的糖分可是不能不小心~」、「比起酒精,反而是糖份更讓人提心吊膽呢~」。美魔女們總是這樣回答著。但或許是美魔女們都沉浸在日本酒的美味中,但到了最後,美魔女們總是會充分展現日本女性的好酒量,反倒忘了「婚活」這一回事。

東京的好酒與好酒場在哪裡?

東京自江戶時代起,憑藉著各地方進行商業往來與政治上頻繁的參勤交代,順勢成為集日本全國地方銘酒於一身的都市,讓東京自古就養成了匯聚各地好酒的底蘊。而近年來隨著運送保存方式、宣傳媒介的進步等,日本酒的消費與風氣也逐漸正在復興中,各種日本酒團體與公會對於推廣日本酒的消費上也不遺餘力,除了推廣日本酒活動外,也更期待抓住東京奧林匹克的效應,在東京將日本酒一舉帶上世界的舞台,這也是這兩年日本酒活動品酒活動在東京街頭相當蓬勃的動力與原因。

東京都那麼大,到哪裡找到好酒與好酒場呢? 其實一般的日式居酒屋都有提供日本酒,比較講究的還會推出較為地區限定的廠牌,如石川縣特選、數個酒款限定的試飲比較、或是依當日進酒的狀況所推薦的酒款。好的日本酒其實居酒屋也是要透過些關係才拿得到,如相當具人氣的銘酒「十四代」,在我常造訪的居酒屋每週也僅「配給」到一兩瓶而已。

如果要找專門的日本酒酒吧的話,在東京都內也有不少這樣的地方,其中被許多酒客稱為日本酒酒場聖地的四谷(四ツ谷)與池袋,更是日本酒酒吧的激戰區。在這邊我首推四谷地區,說到四谷的日本酒就不得不提到創業於1850年的老舖「鈴傳」。其實東京很多的日本酒相關店家的發展均是隨著這家盤商而發展起來的,近來在四谷與池袋一帶,更出現不少以日本各地日本酒喝到飽為主題的餐廳聚集在此處,讓愛好日本酒的族群們,可以用更合理的預算品嘗到多樣的日本酒。

日本酒的交際秘訣

作為一個在東京行走的過客,當然也無法自外於這股日本酒的風潮與交會。在東京,或參加時下正興盛的日本酒活動、或是造訪這些以日本酒為主題的新興餐廳或是舊式酒場,是認識這座城市的人與物的絕佳途徑。就我作為一個旅居東京外國人的經驗而言,喜愛日本酒也容易被當地人視為尊重日本當地文化,而更有機會拓展在地的人際與友誼。無論是於私拜訪這些酒場居酒屋、或是於公的餐會應酬,直接就從日本國粹的日本酒切入,會有著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對日本酒的認識雖說不上如數家珍,但也還記得幾款名柄銘酒,或也大致上認得幾款常出現的酒,靠這兩招其實便可以在日本的交際應酬上無往不利,此外,東京的人們也多來自日本各地的都道府縣,如果席上剛好有與會者家鄉的日本酒,點選對方出身地的日本酒更是錯不了,馬上便可以拉近與對方的距離。

或許在海外的你,總是在自家國內的日本料理餐廳內喝到些差強人意的日本酒,其實日本酒的保存與運送方式須講究、且目前輸往海外的主力日本酒的釀造方式也與當地的小酒廠有異,再加上日本國內的好酒在國內本身就供不應求,自然海外也難尋芳蹤,這也造成海外對於日本酒的印象有些落差的原因。

下次造訪東京時,不論是私誼公交的餐敘,或是為了旅程中的體驗,第一杯就從就單刀直入從日本酒切入乾杯吧,相信一定給你所接觸到的日本朋友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產直銷店天堂就在東京

朝日新聞
松崎聖子

東京擁有日本全國47個都道府縣的特產直銷店,特別是在東京車站至銀座周邊地帶,共有約30間店面集中於此處,真可說是特產直銷店的天堂。而北海道及沖繩縣雖然是相當熱門的景點,但事實上對於外國觀光客來說並非是很熟悉的縣市,其直銷店才真正稱得上是「祕密寶庫」。不僅在合併開設的餐廳中以合理的價格供應新鮮的海鮮,還會舉辦試吃或贈送伴手禮等活動,其中還有可提供免稅服務或擺設中文宣傳手冊等特別注重外國觀光客的店家。以下就來為您介紹各縣市直銷店的便利資訊,以及北海道與沖繩商店的暢銷商品!

美味的海鮮及酪農產品並不是北海道才有的專利。事實上,即使是在外國觀光客不太熟悉的縣特產店中,也都銷售著各式各樣、種類齊全的山珍海味。例如,位於新橋車站(新橋駅)旁的「鳥取‧岡山新橋館」(とっとり・おかやま新橋館)是山陰地區的鳥取縣及山陽地區的岡山縣合作開設的特產直銷店,該店因為位於免稅商店雲集的地段,店員中山尚美表示:「近年來,來自中國的顧客數正在急速成長。」館內甚至還擺設了中文宣傳手冊。

鳥取縣及岡山縣分別位於氣候相異的日本海側及太平洋側,因此這裡的魅力就是能夠輪流品嘗兩縣的當季美味蔬果海鮮;夏天有鳥取的西瓜及岡山的桃子,秋天有梨子及柿子,冬天則是岡山牡蠣及鳥取松葉蟹等,無論何時光臨都能購買到日本的當令美味食材。2樓設有「Bistro Cafe MOMOTE-NASHIYA(顧客之家)」(ビストロカフェ ももてなし家),能夠以合理的價格,品嘗使用岡山牡蠣及鳥取牧場鮮奶油料理的「牡蠣燴飯」(牡蠣のリゾット)(815日圓+稅)、使用鳥取土雞烹製的「奶油炒大山雞佐韭菜」(大山鶏の黄ニラバター焼き[DAISENDORI NO KINIRA BUTTER YAKI])(907日圓+稅),以及將富含脂肪的鮫魚和海帶片結合製成的「小鮫魚丼」(さわらの小丼ぶり)(602日圓+稅)等各種結合兩縣當季海鮮及蔬菜的美味料理(照片)。中山表示:「大多數外國觀光客都不知道還有2樓,但只要進去過一次後都一定會讚不絕口」。在同館2樓的活動區中,每星期都會舉辦當地各市町村的宣傳促銷活動,活動中還有試吃銷售及贈送葡萄伴手禮給先入場的顧客等各種優惠,都在等候您的親臨參與。

位於銀座的高知縣「MARUGOTO高知(高知全方位館)」(まるごと高知)也在2樓開設餐廳「TOSA DINING OKYAKU(土佐嘉賓)」(TOSA DINING おきゃく),能夠在餐廳中品嘗土佐料理。春秋兩季是鰹魚的美味盛產期,非旺季時則可品嘗「土佐和牛」(土佐和牛[TOSA WAGYU])、鹽漬鰹魚內臟「酒盜」(酒盗)或「皿鉢料理」(皿鉢料理[SAWACHI RYOURI])等當地料理。「皿鉢料理」是指在一個盤子中放滿生魚片、壽司、炸物等菜餚的宴席料理,在東京都難得能品嘗得到;另外還能以2500日圓的價格品嘗店內的「迷你皿鉢」(ミニ皿鉢[MINI SAWACHI])(需預約)。地下1樓的「土佐藏」(とさ蔵)則備有高知縣全18家酒窖所生產的當地美酒,只要200日圓便能試喝,對酒中豪傑來說簡直就如同來到天堂。

雖然以上介紹了如此豐富的內容,但還是要來介紹一下北海道店及沖繩店。銷售北海道內約1000~1200種商品的「北海道DOSANKO PLAZA有樂町店(北海道廣場有樂町店)」(北海道どさんこプラザ有楽町店),暢銷商品是「ROYCE’」(ロイズ)的「巧克力洋芋片」(ポテトチップチョコレート)(720日圓+稅)、「柳月」的「三方六」(583日圓+稅)以及「HORI」(ホリ)的「馬鈴薯小米果」(じゃがいもコロコロ)(380日圓+稅)。在外國觀光客中銷售長紅的兩大類別,分別是「點心類」及「稀奇美食」。霜淇淋(ソフトクリーム)(含稅360日圓)及夕張哈密瓜霜淇淋(夕張メロンソフト)(含稅390日圓)是必須在外帶區大排長龍才能品嘗到的點心。稀奇美食方面則有使用北海道馬鈴薯的可樂餅(コロッケ)、及北海道的著名炸物「Zangi」(ザンギ)等多種選擇。此外,在特產直銷店內擺設展區的當地廠商還會每週輪替,每次光臨都能邂逅北海道各種不同的風味美食,例如北斗市「華隆」的海鮮燒賣(海鮮シュウマイ)或「四葉乳業」(よつ葉乳業)的乳製品等。

在沖繩物產一應俱全的「銀座WASHITA SHOP(我們的銀座之家)」(銀座わしたショップ)也是盛況空前。從點心到蔬菜、肉類、泡盛酒等,共有約4000種商品,其中甚至還有沖繩限定銷售的稀有商品(如豬臉等!)。而熱門商品果然還是支撐長壽縣沖繩的健康食品及美容食品。廣受國內外顧客喜愛的健康食品,是能促進酒精分解的「薑黃製品」(ウコン製品)(價格視各製品而異)。此外,沖繩當地廠商常態舉行試吃銷售的「生海蘊」(生もずく)及沖繩廠商「御菓子御殿」(御菓子御殿)的「紅芋塔」(紅いもタルト)(6入裝含稅756日圓)也相當受到喜愛。休息區則能品嘗到現炸的沖繩甜甜圈(サーターアンダーギー)與炸魚天婦羅(魚の天ぷら)等美食。

據協助特產直銷商店的區域活化中心(地域活性化センター)表示,雖然特產直銷店目前尚未做好迎接中華圈旅客的準備,但為迎接東京奧運會的到來,各店家正在迅速推動免稅化及提供中文與韓文的各種服務措施。如今,在所有的特產直銷店中都能索取各都道府縣的宣傳手冊,其中也有以繁體中文與簡體中文印刷的手冊,讓國內外旅客在前往當地前能先收集相關資訊。
 

文章內出現的特產直銷店資料

▼鳥取‧岡山新橋館(とっとり・おかやま新橋館)

東京都港區新橋1-11-7 新橋中心廣場(東京都港区新橋1-11-7 新橋センタープレイス)1・2樓

地下鐵銀座線新橋站直接相連、JR新橋站步行1分鐘

http://www.torioka.com/lang/ch2/ch2.html

▼MARUGOTO高知(まるごと高知)

東京都中央區銀座1-3-13 ORB Premiere(東京都中央区銀座1-3-13 オーブ プレミア)

地下鐵有樂町線銀座一丁目站步行1分鐘、JR有樂町站步行4分鐘

Yahoo!MAP

http://yahoo.jp/UtVSki

▼「北海道DOSANKO PLAZA有樂町店(北海道廣場有樂町店)」(北海道どさんこプラザ有楽町店)

東京都千代田區有樂町2-10-1東京交通會館1樓(TEL. 03・5224・3800) 

JR有樂町站(JR有楽町駅)步行1分鐘、地下鐵有樂町線有樂町站(地下鉄有楽町線有楽町駅)3分鐘 

https://www.dosanko-plaza.jp/shop/index.html

▼「銀座WASHITA SHOP(我們的銀座之家)」(銀座わしたショップ)

東京都中央區銀座1-3-9 Maruito銀座大樓(東京都中央区銀座1-3-9 マルイト銀座ビル)1樓、B1 (TEL. 03・3535・6991)

地下鐵有樂町線銀座一丁目站步行1分鐘、JR有樂町站步行4分鐘

http://www.washita.co.jp/info/shop/ginza/

富良野·美瑛Norokko號,100萬人次

JR北海道的觀光列車「富良野·美瑛Norokko號」,為了慶祝於日前,乘客人數累計突破100萬人次,而舉行相關紀念活動。

活動內容除了在旭川出發的Norokko1號中,向乘客發放紀念品外,在主要的車站內也掛上了祝賀布條。

Norokko號自1998年誕生,是專為夏季旅遊旺季而特別設計的列車,近年來,利用Norokko號的外國遊客人數不斷增加,採訪當天的指定席上也可聽到各國語言交雜。

來自神戶市、71歲的曾和光代,和來自新加坡的一對姐妹相鄰而坐,她們是第2次來到北海道旅行,並說道:「這是我們第1次來富良野地區,希望能欣賞到美麗的花景」。曾和與她們一起拍照留念,並開心地表示:「和外國人變成好朋友了。」

戀戀北海道。以國家、地區來看,造訪北海道人數最多為台灣人

北海道廳27日公布,2014年度造訪北海道的外國旅客人數達到154萬1300人。連續2年更新了歷年最高人數紀錄。

道觀光局的負責人表示:「希望能繼續維持此熱潮,但是,也有必要加強舒緩新千歲機場的擁擠混亂狀況,並完善前往札幌以外地區的交通方式。」

據悉,去年度造訪日本的外國遊客1467万人中,有1成遊客為造訪北海道。道廳表示,這是因為日圓貶值所帶來的優惠感,以及國際線航班增加等誘因導致。

以國家、地區來看,造訪北海道人數最多為台灣的47萬人(較2013年度增加14%);其次為中國大陸的34萬人(增加115%)。接下來依序為韓國的20萬人(增加42%);泰國的13萬人(增加30%);香港的12萬人(增加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