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2015

讓回憶加持人生 科學研究:懷舊有益心理健康

陳慧真
「懷舊」經常和一段溫暖愉快的回憶、一個意義不凡的珍貴物品、或某件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給連繫在一起,特別是一個人童年的美好時光。

你常常想念過去的美好嗎?有時候是整理櫥櫃時偶然落下的一張照片或信紙,有時候是從路邊小攤販飄過來的熟悉味道或叫賣,有時候又來自不經意轉到的廣播電台播放的一首歌。有時只是一場雨,一片落葉,一個人,或者一刻寂寥的時光。懷舊似乎是一種甚為複雜的情感,宮崎駿透過《風起》傳達:「再沒有什麼比幸福的回憶、更妨礙幸福的了。」真的是這樣嗎?

去年六月英國 BBC Future 刊載一則文章《Nostalgia: Why it is good for you》,談論為何「懷舊」對人們來說是好的。作者湯姆·斯塔福德(Tom Stafford)用「甜蜜的憂傷」(a sweet sadness)來形容那種感覺,對已逝去的美好時光表達感嘆。

懷舊(nostalgia)一詞,最早在1678年,由瑞士醫生Jean-Jacques Harder以希臘文中「家鄉」和「痛苦」兩詞根組合創造而來,用以描述離家打仗的瑞士僱傭兵們所表現出來的焦慮。這種鄉愁的情緒在醫學上可能產生一些生理或心理症狀,並被這個瑞士醫生首先看作是精神疾病,而「鄉愁」甚至也曾有致死的案例。之後一直到19世紀後期,醫生們也持續診斷並治療這種思鄉病(homesickness)。

至今,「懷舊」已不再單指思鄉之情了。這個新詞後來廣泛流傳於世,進入日常生活用語的範疇,人們也漸漸遺忘它的原始意義其實曾被視為一種醫學上的病態。現在「懷舊」泛指對過去事物的憧憬或留戀,在這複雜又微妙的情緒中可能同時存在著幸福和感傷。「懷舊」經常和一段溫暖愉快的回憶、一個意義不凡的珍貴物品、或某件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連繫在一起,特別是一個人的童年。它是文學上一項重要的創作動機和題材;至於在科學上,則主要研究由「懷舊」所引起的效應和影響。

懷舊可提高正向自我,有益心理健康

「懷舊」對人們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一個人如果過分懷舊的話,可能會變得多愁善感,很容易傷春悲秋;而這個「相信過去比現在更好」的強烈信念,也可能促使人們扭曲自己的記憶,因而使回憶產生偏差。雖如此,一些研究卻也發現,懷舊的情感或許能帶給我們一些正面的影響。

如今懷舊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甚至是很多人頻繁經歷的正向情感。一些致力鑽研懷舊情緒的研究者發現,重溫過去回憶或許可以提供人們一種安慰。「偶爾的懷舊」其實有不少功能,像是提振心情、增加社會連結、提高正向自我,以及給予人們存在意義,因而有助於心理健康。近代一個值得注意的醫學研究觀察了緬懷過去美好回憶所產生的生理影響,研究發現,深情地(fondly)懷想著過往,事實上可以增加生理上對溫暖的感知。

雖然懷舊經常被負面情緒(像是孤寂感)所引發,但它同時也會產生提振心情和正面情緒的結果,這可能源於懷舊反應帶給我們的溫暖感覺。懷舊經常圍繞著與親密他人的回憶而生,因此得以使人們意識到社會支持與連結,進而抵銷一些負面情緒。此外,還有一種讓心情變好的方法,即是有效解決阻礙人們快樂的問題。Batcho(2013)發現,「懷舊傾向」與「成功解決問題」在各階段都呈現正向相關。這個研究指出,「解決策略」對於有懷舊傾向的人來說,在他們處於壓力時往往能有好的結果。

科學家也發現,懷舊可以提高人們的正向自我感覺。Vess(2012)指出,那些沉湎於舊回憶的人,比起懷抱令人興奮的未來體驗,更容易有正向積極的特質。他們反覆觀察受試者的自我歸因,發現沒有暴露於懷舊經驗中的對照組反映出一種自私和以自我為中心的模式。然而在懷舊的實驗組,這個效應便減弱,不那麼強大了。

另一方面,懷舊甚至可以幫助人們提升自尊和生命意義。當我們在人生的路上面臨威脅和挑戰時,懷舊可以幫助我們緩衝這個迎面而來的心理威脅,Routledge(2011)發現,懷舊與人們對生命意義的感覺呈現正相關。懷舊透過所知覺到的社會支持加以中介,使人們能自我覺察到更好的生命意義。

喜歡懷舊的人,比較不怕死亡

有別於其他心理學理論,BBC的這則文章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切入。該文指出,從恐懼管理理論(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TMT)出發,心理學家康斯坦丁·塞迪基德斯(Constantine Sedikides)認為,懷舊或許扮演了一種我們與其他的人或事建立聯繫的資源,讓我們在前進過程中減少恐懼、明確目的。根源於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學說,這個想法與許多現代心理學理論存在一些差異,更加世俗卻也更加性感。它假設人類的主要心理需求就是緩解對死亡的恐懼;而恐懼管理理論認為,要緩解對死亡的恐懼,方法之一就是更加堅定地認為生命還有更加廣泛的意義。

2008年時,研究者做了一個實驗,讓受試者想像自己的死亡,並對他們提出一些問題,像是:「簡單描述一下當你想到自己死亡時所產生的情緒。」而另一邊對照組,則是思考牙痛或其他令人不快卻不會危及生命的事。實驗結果發現,他們對生命意義的認同程度,取決於他們懷舊程度的高低。如果提醒人們想到自己的死亡,可能會增加他們的虛無感,恐怕只有那些自稱不太可能沉溺懷舊的人,才會出現這種情況。而自認比普通人更喜歡懷舊的人,不會因為與自己的死亡有關的負面想法而受到影響。與對照組一樣,他們認為生命很有意義。

後續實驗也顯示,喜歡懷舊的人不太容易受到死亡想法的困擾,也不太容易感到孤獨。事實上,「懷舊」比起「軟弱」仍然有很大的差異,他們稱之為「意義來源」,並認為是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

「懷舊」會將記憶中的正向情緒儲存起來,就像把美好時光凍結起來收藏一樣,使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回過頭重新反覆品嚐,甚至可以利用這些回憶來改善自己的心理感受。而正是這些對過往時光的強烈感受,幫助我們得以更好地面對未來的挑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