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科舉的對比
張正修
中國人最喜歡炫耀的中國文化之一=科舉在中國持續了1300多年,中國人喜歡自誇說科舉是依能力取才,並認為這影響了世界各國,尤其影響西洋先進諸國,使得考試制度成為教育制度中的學習手段與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的確,日新月異的知識是能夠透過考試制度而廣泛流傳於社會,加速知識的傳播與深化,並帶動社會的進步,但問題就在於傳統的中國科舉制度所考試的科目都是繞在四書五經上面,就有人曾經把四書五經的總字數做過如下的統計:
論語:11705字
孟子:34685字
易經:24107字
書經:25700字
詩經:39234字
禮記(含大學、中庸):99010字
左傳:196845字
合計:431286字
換句話說,1300多年當中,無數的學子就在43萬多的漢字中打滾,結果中國人所學到的就是要用唯一的真理來解決所有的問題,任何新的知識只要與四書五經有所不同,就會如同基督教的異端一般,被儒家這個名教攻擊至消失為止。
然而,各位可否知道,有一個文明也是在追求真理,但它卻是使得真理不斷的擴大,這就是西洋的哲學。
哲學這個字是由來於philosophia這個希臘文字,它是由philos(愛)與sophia(智、智慧)這兩個字所合成的,其意為「愛智」。但「愛智」的「愛」究竟是什麼意義呢?柏拉圖這些有一篇名為「饗宴」的對話錄,蘇格拉底就在這篇對話錄中,對「愛」(eros,音譯為艾洛斯)做了如下的敘述:
艾洛斯(eros)是希臘神話中的「愛之神」,他的父親是波羅斯(Poros),母親是佩尼亞(Penia)。波羅斯非常有才能,也非常富有,不曾貧困或走頭無路,他是「富裕或是精神的象徵」;相對地,佩尼亞是「貧困、窮乏或是物質的象徵」。根據神話故事的傳說,阿芙洛黛蒂(Aphrodite,就是維納斯Venus,她是愛與美的女神)出生的時候,眾神為了祝賀她的生日召開了賀宴。波羅斯也和其他神一齊被邀請去參加這場賀宴,結果波羅斯喝醉酒,就跑到宙斯宮廷的庭院中睡覺;這個時候,佩尼亞為了乞討食物來到這裡,看到了正在睡覺的波羅斯,她為了想要有一個像波羅斯一樣富裕的小孩,於是就睡在波羅斯的旁邊,不久就生下了艾洛斯。
而這樣子出生的艾洛斯,就成為美麗的阿芙洛黛蒂的侍從。艾洛斯本身非常窮困,連裹腳之物都沒有,也沒有家,睡覺也是躺在地上睡,艾洛斯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他稟承了母親的性格,無法脫離貧窮。但是另一方面,艾洛斯的身上流著父親的血液,他勇敢地追求真、善、美的事物而絕不停止。但是他努力所得到的東西,在到手之際,又會從手中的縫隙漏掉。
換句話說,艾洛斯一方面雖然有著肉體,但另一方面他的本性卻是徹徹底底的精神,他在貧困與富裕中間,在無知與知中間,追求著富裕,戀慕著知慧,而這種艾洛斯的性格其實就是一心一意熱愛著更高價值之物,並不斷追求更高價值之物的精神。從這個故事就可以知道,愛智具有兩個層面:一個是「自覺自己之無知」,也就是對「知」抱持謙虛的態度;第二個層面則是正因為自覺到自己的無知,所以激烈地追求真實而不懈,自己以為追求到了真理,但卻又從手邊漏掉,但仍不氣餒地再次熱烈追求而永無止境。
古代希臘人認為人並沒有神一般的智慧,可以看到真理,他們認為人經常會犯錯,而古代希臘哲學的出發點就是自覺到人具有這樣的界限。正因為人沒有智慧,所以要反過頭來愛智慧;人因為會犯錯,所以要回過頭來反省自己,並抱持懷疑的態度,不斷批判所有看似理所當然的事物,務必去追求到只有神才看得到的真理為止。
事實上,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於查理曼大帝統一西歐起,在歐洲與西亞的廣大世界中,就形成了西歐的基督教世界、東羅馬的拜占庭帝國與阿拉伯帝國三個勢力鼎立的局面。當時的西歐是最弱的、最窮的,但是西歐在11、12世紀以後繼承古希臘羅馬文明之後,就甩開了拜占庭帝國與阿拉伯世界而獨步全球,從文藝復興以後,人們所可看到的就是各種知識的爆發,每一個影響西方思想發展的思想家就好像在蓋宮殿一般地建立起自己的學問體系。西歐世界甚至在與其他文明的接觸中,不斷深化對其他文化的了解,把認為值得吸收的文明思想不斷變成自己的骨與肉,這種源源不斷的動力就來自於希臘的哲學=追求真理不懈的精神。
面對西洋人的這種精神,已經進入21世紀的台灣人是否還在懵懵懂懂之間,摸不著自己的路呢?看清自己的無知,深徹地反省,就好像明治維新的日本人勇敢面對歐美的文明時,才能真正去面對巨大浩瀚的西歐文明。
中國人最喜歡炫耀的中國文化之一=科舉在中國持續了1300多年,中國人喜歡自誇說科舉是依能力取才,並認為這影響了世界各國,尤其影響西洋先進諸國,使得考試制度成為教育制度中的學習手段與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的確,日新月異的知識是能夠透過考試制度而廣泛流傳於社會,加速知識的傳播與深化,並帶動社會的進步,但問題就在於傳統的中國科舉制度所考試的科目都是繞在四書五經上面,就有人曾經把四書五經的總字數做過如下的統計:
論語:11705字
孟子:34685字
易經:24107字
書經:25700字
詩經:39234字
禮記(含大學、中庸):99010字
左傳:196845字
合計:431286字
換句話說,1300多年當中,無數的學子就在43萬多的漢字中打滾,結果中國人所學到的就是要用唯一的真理來解決所有的問題,任何新的知識只要與四書五經有所不同,就會如同基督教的異端一般,被儒家這個名教攻擊至消失為止。
然而,各位可否知道,有一個文明也是在追求真理,但它卻是使得真理不斷的擴大,這就是西洋的哲學。
哲學這個字是由來於philosophia這個希臘文字,它是由philos(愛)與sophia(智、智慧)這兩個字所合成的,其意為「愛智」。但「愛智」的「愛」究竟是什麼意義呢?柏拉圖這些有一篇名為「饗宴」的對話錄,蘇格拉底就在這篇對話錄中,對「愛」(eros,音譯為艾洛斯)做了如下的敘述:
艾洛斯(eros)是希臘神話中的「愛之神」,他的父親是波羅斯(Poros),母親是佩尼亞(Penia)。波羅斯非常有才能,也非常富有,不曾貧困或走頭無路,他是「富裕或是精神的象徵」;相對地,佩尼亞是「貧困、窮乏或是物質的象徵」。根據神話故事的傳說,阿芙洛黛蒂(Aphrodite,就是維納斯Venus,她是愛與美的女神)出生的時候,眾神為了祝賀她的生日召開了賀宴。波羅斯也和其他神一齊被邀請去參加這場賀宴,結果波羅斯喝醉酒,就跑到宙斯宮廷的庭院中睡覺;這個時候,佩尼亞為了乞討食物來到這裡,看到了正在睡覺的波羅斯,她為了想要有一個像波羅斯一樣富裕的小孩,於是就睡在波羅斯的旁邊,不久就生下了艾洛斯。
而這樣子出生的艾洛斯,就成為美麗的阿芙洛黛蒂的侍從。艾洛斯本身非常窮困,連裹腳之物都沒有,也沒有家,睡覺也是躺在地上睡,艾洛斯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他稟承了母親的性格,無法脫離貧窮。但是另一方面,艾洛斯的身上流著父親的血液,他勇敢地追求真、善、美的事物而絕不停止。但是他努力所得到的東西,在到手之際,又會從手中的縫隙漏掉。
換句話說,艾洛斯一方面雖然有著肉體,但另一方面他的本性卻是徹徹底底的精神,他在貧困與富裕中間,在無知與知中間,追求著富裕,戀慕著知慧,而這種艾洛斯的性格其實就是一心一意熱愛著更高價值之物,並不斷追求更高價值之物的精神。從這個故事就可以知道,愛智具有兩個層面:一個是「自覺自己之無知」,也就是對「知」抱持謙虛的態度;第二個層面則是正因為自覺到自己的無知,所以激烈地追求真實而不懈,自己以為追求到了真理,但卻又從手邊漏掉,但仍不氣餒地再次熱烈追求而永無止境。
古代希臘人認為人並沒有神一般的智慧,可以看到真理,他們認為人經常會犯錯,而古代希臘哲學的出發點就是自覺到人具有這樣的界限。正因為人沒有智慧,所以要反過頭來愛智慧;人因為會犯錯,所以要回過頭來反省自己,並抱持懷疑的態度,不斷批判所有看似理所當然的事物,務必去追求到只有神才看得到的真理為止。
事實上,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於查理曼大帝統一西歐起,在歐洲與西亞的廣大世界中,就形成了西歐的基督教世界、東羅馬的拜占庭帝國與阿拉伯帝國三個勢力鼎立的局面。當時的西歐是最弱的、最窮的,但是西歐在11、12世紀以後繼承古希臘羅馬文明之後,就甩開了拜占庭帝國與阿拉伯世界而獨步全球,從文藝復興以後,人們所可看到的就是各種知識的爆發,每一個影響西方思想發展的思想家就好像在蓋宮殿一般地建立起自己的學問體系。西歐世界甚至在與其他文明的接觸中,不斷深化對其他文化的了解,把認為值得吸收的文明思想不斷變成自己的骨與肉,這種源源不斷的動力就來自於希臘的哲學=追求真理不懈的精神。
面對西洋人的這種精神,已經進入21世紀的台灣人是否還在懵懵懂懂之間,摸不著自己的路呢?看清自己的無知,深徹地反省,就好像明治維新的日本人勇敢面對歐美的文明時,才能真正去面對巨大浩瀚的西歐文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