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9/2013

令人側目的中國客

盧世祥

有三千五百年歷史的路克索(Luxor)古埃及神廟,浮雕上被刻了中文「丁錦昊到此一遊」,事經中國網友人肉搜索,上月找出南京的十五歲當事人,由父母出面道歉,也引發中國社會對出國旅遊惹爭議行為的討論。

中國客到此一遊 受害者眾多

中國人喜歡在名勝古蹟留下「到此一遊」痕跡,自古有之,以往被當做騷人墨客的風雅行為,甚至連「西遊記」寫孫悟空逃不出如來佛掌心,都留有「齊天大聖到此一遊」的紀錄。這種行徑近年隨著中國觀光客散布世界,受害者眾:丹麥有「水晶宮」之稱的菲特烈堡(Frederiksborg Palace)、倫敦聖保羅大教堂、柬埔寨吳哥窟,到台灣的野柳,都曾遭中國式塗鴉毒手。

中國不少觀光客令人側目,除了「到此一遊」的附庸風雅行為,還有罄竹難書的事例。有中國媒體整理自家觀光客「十大陋習」,分別是:大聲喧嘩、亂丟垃圾、隨地吐痰、不遵守秩序、破壞文物、不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不保護環境、吃自助餐浪費、不經過他人允許隨意拍照及衣冠不整參觀廟宇或博物館。如以來台灣的中國客檢驗,顯示這「十大陋習」十分貼切,甚至還可加入「隨地抽菸、亂丟菸蒂」等項目。

只以自我為中心 出國出洋相

這些只是形於外的行為,其所凸顯的心態與文化,或更值得探究。

最可議的心態是只知有個人、沒有別人。不論個人或聚集成團體,只以自我為中心,在與他人互動時便旁若無人,表現令人側目甚至厭惡的言行舉止。這種心態恣意而行,在公共場合以放大聲音、污染空氣、製造垃圾、打擾旁人等行為,都不以為意;這些人的字典裡,沒有「公德心」這一詞彙。在中國長期被壓抑的個人,欠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個人主義精神文明,既於國內凸槌,到了國外也洋相百出。

出國旅遊現醜態 僅走馬看花

出國旅遊醜態也反映中國的現實。雖然世界旅遊組織統計,中國去年已成海外觀光人數及支出的各國之首,但以開放出國觀光較遲,仍屬後進國家。觀光旅遊一般可簡分三階段,先是走馬看花,務求「到此一遊」的景點越多越好;其次升級為深度或專題旅遊,美食、文化、建築之旅均屬之;更進階則以較長時間定點休閒或感受當地文化為美。中國客來台灣有順口溜:「起得比雞早、跑得比馬快、睡得比賊晚」,除了旅行團的團費與安排問題,顯見其仍處於觀光發展初期階段。

既是初階,亂象不少:以假結婚證書在馬爾地夫享用蜜月折扣;俄國聖彼得堡飯店規定中國客脫外套進餐,因曾有中國團四十人自助餐用了兩百顆蛋;高雄機場、香港迪士尼樂園都傳出中國孩童當眾便溺的事例;在日本泡溫泉卻不先淨身;泰國人抱怨中國女郎穿熱褲進佛寺;乃至於中國客穿睡衣出入各國西式旅館大廳、在餐廳把雞骨頭滿地丟棄。

暴發戶大買名牌 留炫富形象

另一方面,中國實施權貴資本主義,能出國觀光的是先富起來那一部分人,不免以出國驕示親友,許多中國客因此到處隨意拍照,以「證明自己出國了」,顯示另類「到此一遊」手法。炫富也是必然產物,中國暴發戶從紐約到巴黎大方出手購買精品名牌,留下財大氣粗形象。甚至因本國乳製品出問題,從香港、澳洲到歐洲都傳出中國客搶購奶粉,以致超市、藥局奶粉斷貨的情事。

觀光不只是經濟行為,也是人際互動的文化交流;有如外交是內政的延長,出國觀光同樣是國內行為的延伸。針對出國觀光有失文明的行為,中國副總理汪洋呼籲「注意公眾言談舉止,做一名中華文明的傳播者和中國形象的展示者」。高官喊話之外,當局也祭出「中國公民出國(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

提升中國客形象 靠個人自律

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改變行為與形象除了透過他律,根本仍在自律。丁錦昊事件在中國引發檢討出國觀光者素質問題,網路及社會多有自省之聲,還有人發動蒐集海外旅遊醜行以抓出「害群之馬」,但要實質提升中國客的素質與形象,仍需靠個人自律,並形塑妥善處理群己關係的文化。中國人的痰未必特別多,不致天生大嗓門,孩童排泄頻率也不應較高,但在公開場合因此而出醜,顯示的是個人既不知自我尊重,也不尊重他人。

台灣在這方面有經驗教訓。當年受過日本教育的「多桑世代」,小學時期接受「修身」科目,以生活教育培養個人德行,「不隨便便溺,處理好痰、口水、鼻涕」、「注意衛生」、「為他人著想」、「不找他人麻煩」均屬之。可惜戰後受全盤中國化籠罩,生活教育見棄,公德心式微,作家柏楊於「醜陋的中國人」所指的「髒、亂、吵」習性後來居上;以致到今天,國內高鐵等公共場所以手機高談闊論、喧嘩、佔位等行為仍然普遍,台灣觀光團在海外表現離先進文明仍大有努力的空間。欠缺生活教育的社會,硬體建設進步無助提升群己關係;沒有自尊敬人的文化,成就不了富而好禮的台灣。

台灣觀光香港化 主政者無能

香港十年前為提振經濟,大量開放中國客前往,在各景點幾被塞爆,且傳出不少糾紛之後,特首梁振英今年強調不應只盲目爭取觀光客人數成長,要講求良好的社會效益,不影響港人正常生活。相形之下,我們的政府以極力開放中國客為能事,即使因此排擠了總消費金額較高、消費對象相對分散的日本客,導致不少國人視上阿里山、故宮等景點為畏途,都在所不惜。

不少人對台灣走向「香港化」憂心忡忡,但從處理中國客一事看來,主政者看清大勢、維護人民權益的能耐,台灣不如香港,也許才最值得關切。

(作者盧世祥是資深新聞工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