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
「鳳凰花開,驪歌輕唱」,這是對六月份畢業季節的典型描述。今年鳳凰花火紅一如以往,不過,對年輕的畢業生來說,沒有什麼事可依循「典型」去預期了。全球不景氣,人口結構變遷,加上台灣的高等教育擴張效果,大學畢業生的前景真要用「一代不如一代」來形容了。就業問題,低薪問題,高房價高物價問題,乃至世代間的扶養人口比例問題…,聯合報的願景系列談「拚出頭路」的議題,從各層面提出分析建議。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我們要鼓勵年輕人作如是想。今天的大學畢業生和他們「嬰兒潮」的父母相比,固然有世代剝奪感,怨怪二戰後的黃金歲月已一去不返;但放眼今日世間,仍然活著的人裡面,經歷過炮火戰爭、經歷過文革勞改、經歷過殖民統治、經歷過族群歧視的,仍大有人在。每一個世代都有各自的險惡環境和競爭壓力要去面對克服。
這一代的青年,大致上「生於安逸」,直到要踏入成年的生涯了,才驚覺人生還有這許多憂患要面對。相當程度上,作父母的沒有給孩子成長獨立的磨練機會,也可算是「禍首」。流行文化觀察者陳建志最近有篇文章,寫大學生的「奶味」:「越來越多大學生,行為舉止都有倒縮的現象。大家競相裝小,不希望被看成是大人,彷彿這樣就不用自己賺錢了」。這話有沒有說得過分?也許有網友要抗議作者以偏概全,個案當然各自不同。
但就社會集體現象而言,上一代很多人從一無所有開始,置之於死地而後生,生活裡少有時時換新手機、或星巴克咖啡文化這類元素存在。相對之下,年輕人習慣了堪稱優渥的環境經驗,面對未來的生活預測,難免患得患失。「誰說人生是公平的?它才不管我們想要怎樣」,劉若英的歌有點說出年輕人心聲。但成功的人生,誰不是在壞的時代裡想辦法開創好的機會?當今的全球首富早年亦是車庫起家,夢想總是要從辛苦的第一步、在低薪下量入為出的一步、受到不公平待遇仍忍耐下去的一步開始走,才有實現的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