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2013

來一碗黯然銷魂飯


藍祖蔚


小吃曾是台灣最傲人的美食,甜美的不只是入口噴香,細嚼帶勁的幸福滿足感,還有金鐵交鳴的鍋鏟盤碗聲,以及吆喝張羅的待客濃情,香港導演王家衛曾把這份美食人情拍進他的《春光乍洩》,那是他對台灣的讚歌。

浪跡海外的遊子,夢見家鄉小吃,誰不曾油生思鄉之心?曾幾何時,台灣美食悄悄沾上了化工原料?從澱粉到醬油,從炸油到起雲劑,沾毒食品每日一爆,外食人口終日惶惶,不知市面上還有啥無毒食品?家庭主婦不知到哪裡去買無毒的地瓜粉?這些不都是正在上演的驚慌連續劇?有誰知道這檔噩夢大戲何時才能下檔?謀殺了美食,不也就謀殺了集體記憶?

前年的塑化劑風暴後,從食品大廠到小攤商,不是得到「原料進貨低,必有蹊蹺」以及「可以不要用添加物就不用」的共識嗎?食品安全就是國家安全,當年是口號,如今還是口號,兩年前就已知道的問題,換個人換個場所,誰讓它繼續上演的呢?

港星周星馳的名片《食神》中,最經典的就屬「黯然銷魂飯」了,明明不過是洋蔥、荷包蛋的叉燒飯炒飯配菜,包裝得宜就讓人垂涎三尺,但是電影中出現彈性有如乒乓球的魚蛋,不也讓人想起Q彈有勁的毒澱粉?賺錢人人想,職業道德真有幾人在意?

人少事繁,績效趕不上毒效的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如今成了眾矢之的,卻無人去追究誰坐視食品安全成為無足輕重的牙縫衙門?為什麼換了總統後,「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名言也就跟隨藏進了國家檔案了呢?

無計可施的台灣人如今只能回歸清心寡慾的簡單烹調,簡單人生若能與健康人生唱和呼應,其實不是壞事,問題在於,欲哭無淚,卻已肝膽俱裂的台灣人,用餐時分除了「黯然銷魂」外,要如何去縫補碎心的美食記憶呢?
(作者資深新聞工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