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2016

「大過剩」如何解

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肆虐以來,全球經濟浮浮沉沉、一直陷在不景氣的泥淖難以脫困。儘管各國用盡各項救經濟政策,依然見不到曙光。是經濟學家和經濟學者無用、或是用錯了藥方?一直爭論不休。

其實,自1929年全球經濟大恐慌出現,就掀起經濟論戰。經濟恐慌的現象是「大過剩」,也就是東西生產過多而滯銷,於是演變成廠商關門、失業激增、所得減少、價格普遍下跌,而且跌至近於零,所謂的「通貨緊縮」於焉出籠。當時的現象被描述為市場機能失靈。而過剩的供給如何消化,出現兩種主張,一是讓時間將過剩消化,或是作為垃圾處理掉(價格降為負值),或是價格持續下跌、吸引「有儲蓄者」進場購買;另一種是由政府出面來「創造有效需求」,讓生產者不退場且維繫就業,甚至於提供工作機會吸納失業者。歷史證明後一種政策被採用,這就是「凱因斯理論」受到重用,從此以後政府站上經濟舞台,以財經社會公共政策來調節經濟景氣,並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就成為理所當然。
撒錢救市惡性循環

正如凱因斯明白告訴我們的「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也就是說他的「政府創造有效需求」是短暫效果的政策,長期或將出現後遺症,而且這帖藥方的診斷及藥量是透過數學方程式來得到的,難免出現用錯地方或藥量過重、過輕。不過,1930年代大恐慌是過去了,至1960年代似乎都是經濟美好時代,而凱因斯理論被認為居功至偉。雖然1970年代出現「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兩者同時來到」的難解場面,凱因斯理論受到質疑,更曾被錯認為凱因斯理論已被丟棄,其實它只是被後繼者修正,根本的「政府干預」、「政府救市」不但沒丟失,另換以「印鈔救市」來刺激經濟,而QE(量化寬鬆)政策就是代表。多年來讓全球被氾濫的鈔票淹沒,而政府債台高築蔚成另一種全球化,「災難時代」也悄悄來到。「五鬼搬運」、「金錢遊戲」、「泡沫經濟」與世人常相左右,撙節政策被認為將窒息經濟,而政府繼續撒錢卻像是酗酒、吸毒,只能讓經濟一時迴光返照又再昏死過去,經濟體質也愈來愈衰弱,真不知會伊於胡底了。

在台灣,自新政府上台以來,陸客在中共管制下來台人數銳減,致使觀光旅館、遊覽車等呈現「大過剩」,業者抗議、陳情,甚至八個縣市首長連袂赴中請託中共高抬貴手,送人來台觀光救助。這是典型的凱因斯式「創造需求」藥方,如同全球各國政府一直以來使用的「政府創造有效需求」救經濟,其下場已可想而知,而且還不是台灣政府創造,是乞求對岸政府創造,其結果之淒慘和不堪很明確的可以預料。不只是「以民逼官」、「以商圍政」,台灣住民永遠吸吮奶嘴,任人役使,更會是像酗酒、吸毒般地癱瘓、等死也!應改由供給面下手

其實,國內觀光產業前幾年大舉投資,造成產能過剩,就算中客不減,以來台旅客千萬人、2人一間房、平均停留7天來推算,每晚全台平均約需9萬間客房。

但根據觀光局統計,早在前年底,全台觀光飯店加上一般旅館的客房數已達16.8萬間,這還不包括民宿的2.3萬餘間;遊覽車也是一樣,開放中客後更是大增4成。期盼新政府千萬不可屈服,更不要流於只要會吵就有糖吃,應該朝向「去化已有的超額供給」,由供給面下手才是正辦。

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