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2016

以長期觀點推進基礎研究

持續研究分解細胞內蛋白質現象——「自噬」的東京工業大學榮譽教授大隅良典榮獲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最近,「自噬」被發現承擔生命現象的重要作用,開始受到關注,但大隅良典啟動這項研究是在1988年。以長期觀點推進研究的重要性再次得以凸顯。

大隅良典28年前在東京大學教養學部成立了小型研究室,為了弄清細胞內的小器官如何不斷被分解等機制,啟動了研究。「不擅長在競爭激烈的領域進行研究。希望從事人們沒做的事情」,基於這種想法,大隅良典默默地堅持酵母細胞的觀察。

在回顧第一次發現處於饑餓狀態的細胞發生自噬現象的瞬間時,大隅良典淡淡地解釋了成果。大隅良典的喜怒哀樂很少出現在臉上,但強烈具有作為基礎研究者的自豪感。很多研究者都對其孜孜不倦的研究態度産生共鳴,大隅培養了東京大學教授水島升等優秀的年輕研究人員。

作為研究者的心得,大隅良典教授曾經問學生們,「如果一個人住在無人島上,是否能從事這樣的研究?」倡導有了社會環境才能投身於基礎研究,同時補充説,必須避免陷入短期視野。

近年的日本以經濟增長和産業競爭力為目標,熱衷於使科學技術成為推動力。雖然存在以重點投資為招牌的政府項目,但要求在約5年裏拿出成果。這樣實現的成果僅僅在預想的範圍之內,對社會的影響趕不上産生於新思維的非連續性研究。

目前尚未通過自噬研究獲得實用性成果,但令人感到相應可能性的研究開發不斷湧現。大隅良典教授也對這種迅速發展感到吃驚。如果不腳踏實地耕耘研究的土壤,就無法獲得巨大的成果。需要重視基礎研究的政策。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編輯委員 永田好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