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2016

執拗精神換來諾貝爾獎大隅良典何許人也?

榮獲今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的大隅良典(71歲),40年來一直專注於研究酵母。堅持著其他研究者並不關心的課題,這份“執拗”精神最終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1945年,大隅出生於福岡市,並在此成長。他是4名兄弟姐妹中最小的孩子,父親曾是九州大學的教師。根據大隅過去的演講等可知,他的家位於福岡市郊區,朋友多是農民的孩子,經常和他們在大自然中玩耍,是個喜愛昆蟲的少年。

大隅還是小學生的時候,每當在東京念大學的大哥放假返鄉,都會給大隅買1本書回來。閱讀了面向兒童的宇宙、生物以及化學相關書籍後,他表示:“大哥明明在東京過著清貧的學生生活,還給我買書。歸功於此,我才立志要攻讀自然科學。”

在福岡高中的時代,大隅加入了化學社團。為了學習化學考入東京大學的他,在此遇到了因研究阿爾茨海默病而聞名於世的已故名譽教授今堀和友,從此便立志攻讀生物學。而留美期間邂逅的“酵母”,則改變了他的命運。

留學結束後,大隅重返東大,利用顯微鏡持續觀察著酵母細胞內“液胞”的一舉一動。這與本次諾貝爾獎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他說道:“我所走的路十分狹窄,但有時微小的發現確實能夠發展成驚天巨浪。”

然而,作為研究者,大隅的人生絕非一帆風順。1988年,43歲的他升任助教授,51歲才當上教授,這一年齡並不算早。就連“細胞自噬(Autophagy)”的研究,在當時也根本不受關注。

即使如此,大隅也從未考慮過將課題改為容易獲得研究經費、容易寫出論文的“流行題目”。他說道:“我討厭與人競爭。還是在誰都不曾踏足的領域,作為先驅者開闢新天地比較有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