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2011

學習謙虛地面對大自然

李偉文

美國大詩人艾略特最著名的長詩《荒原》一開始就這麼寫著:

四月是最殘酷的月份,

由死地繁殖出紫丁香,

把追憶跟願望揉合,

以春雨激動遲鈍的根苗。

八十多年來,荒原的意象深深影響了英美的文學,將近代都市的醜陋和民眾的墮落,用美和醜,絕望和憧憬以數百行的長詩呈現出現代社會的荒涼與荒謬。

「四月是最殘酷的月份」,這著名又令人迷惑的句子,在2011年的三月看來,卻是相當真實的描述。

我們曾以為科技進步人定勝天,可是近年來接二連三的地震、海嘯、颱風,讓我們看見大自然的力量。除了這些有形的天災之外,許多看不見的致命破壞也在蔓延,從幾年前的SARS、禽流感,到現今的新流感。我們也曾以為戰勝了傳染病,在1960年代,許多抗生素、疫苗相繼發明後,先進國家充滿天真樂觀的氣氛。

1969年,美國主管醫藥衛生最高首長、史都華博士這麼公開宣布:「傳染病已到了盡頭,流行病學的教科書可以收起來了!」當這些科學家沉醉在無菌時代的幻夢中時,許多新疾病已悄悄出現,甚至舊疾病也反撲回來了!

除了愛滋病,各種新興又致命的出血熱,如伊波拉病毒、拉薩熱、登革熱……之外,舊有的傳統疾病如肺結核、黃熱病、痢疾(至今一年有仍有70萬以上的死亡病例),甚至霍亂前幾年還在秘魯流行,幾星期之內死了一千多人。

我們正活在不穩定,不確定的新時代裡。我們有必要警覺,但卻也無需絕望。

人類之所以為萬物之靈,正是因為人類尊重生命,並且勇於面對現實。

大家常常會說:「世界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大家也常常將地球村像口號般的掛在口裡,但是只有當生命被逼到了最後的境地,也就是當我們無可逃避地面對死亡時,一切才變得深刻,也才看得出大家對共同體的認同與承諾,究竟我們能做什麼,願意為其他人付出些什麼?

英國詩人約翰鄧恩寫的詩在現在看起來,是那麼的真實:「沒有人是孤島,或是全然的單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塊,是隸屬於主體的一部份。……任何人死亡我都會受到損傷,因為我與人類息息相關,所以不要去問喪鐘為誰而鳴,它為你而鳴。」

讓我們學習謙虛地面對大自然。保護環境,並不只是關心某些特定物種,而是去認識從人類、小草到最微小的微生物所構成的整個生物圈,並且謙虛地承認,生態系統的複雜性,遠超過人類的力量所能掌控。

過往我們們習慣於簡化的、單一的、線性思考,以及單純的歸納法,可是自然的真實世界卻是複雜多樣,且環環相扣彼此關聯的系統,任何再微小的改變,隨著時間、空間的加大,都會像滾雪球般造成愈來愈大的影響。

面對變化莫測的大自然,我們應該學會謙虛,學會尊重生命,並體會到人類也是大自然的一部份,若是大自然無法健康平衡,人類也無法健康存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