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即將綻放之際,日本本州東北的地震、海嘯、核電事故連環爆,引發浩劫。世界注視著這個東亞國家面臨大災難的人間風景,無不被其國民性之規矩震懾。即使敵人也尊敬!
是東洋的日本,也是西洋的日本。這個海島國家,經由大唐維新與明治維新的自我改造,發展出自己的國家形貌,既是東方的,也是西方的。二戰時代,為自我發動的歷史性災難,走過戰後廢墟,現在面臨的是地理性災難。日本人應該會從災難的困境中走出來,浴火重生。
詩和文學有什麼用?在日本,是有的。宮澤賢治(一八九六︱一九三三)這位岩手縣出身的詩人,有一首詩〈不輸風雨〉,經由演員渡邊謙朗讀,在網站播放。渡邊主演的一部電影《明日的記憶》,相信許多國人印象深刻。日本「新潮社」早就有演員朗讀日本詩人作品的系列。
日本的本州東北,早年的農漁之境孕育了許多有社會意識的詩人。宮澤賢治和同屬岩手縣的石川啄木(一八八六︱一九一二)在日本家喻戶曉;仙台出身的詩人土井晚翠(一八七一︱一九五二),許多台灣人知道他的〈荒城之月〉,仙台人現在聆聽,應該特別感傷;詩人高村光太郎雖然出生在東京,但他的雕刻家父親高村光雲在十和田湖的許多塑像,台灣的旅行者也有印象吧!這都會觸撫日本人受傷的心靈。
在災難中讓世界關注的日本,讓人們動容的是井然有序的國民性,一種具備武士道精神,在危機困境中冷靜以對的態度。臨危不亂的社會,甚至令歐美各國自嘆不如。難怪這個國家被認為一定會很快站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