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2013

書評:氣候變化引發全球動盪?

金融時報
倫敦大學學院教授 麗莎•賈丁

全球危機:17世紀的戰爭、氣候變化與災難》(Global Crisis: War, Climate Change and Catastrophe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傑弗里•帕克(Geoffrey Parker)著,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


1647年,英國內戰最酣之際,國王查理一世(King Charles I)逃到懷特島,在那裡建立了流亡王朝。朝見查理一世的地方鄉紳中,包括喬治•奧格蘭德爵士(Sir John Oglander),他是當地的一名地主,也是代表雅茅斯選區的議員。當時的天氣非常惡劣。奧格蘭德在日記中寫道:“如果我們好好考慮一下上天、人與大地,在國王蒞臨的這個夏季,陛下統治的三個王國的天氣非常怪異。我認為,我們在同類之間犯下的罪行觸怒了上天,從五朔節(5月1日——譯者註)到9月15日之間,總共只出現了三個晴天。國王陛下問我,這樣的天氣在島上是否尋常。我告訴陛下,40年來,我從沒見過這樣的天氣。”

奧格蘭德確信,陰雨連綿不斷,導致莊稼歉收,洪水泛濫,這表明上帝對英格蘭人逆天而行不滿:臣民反叛國王、國民在內戰中自相殘殺。

傑出的歷史學家傑弗里•帕克在其了不起的新書《全球危機:17世紀的戰爭、氣候變化與災難》中,探討了這樣一個命題:全球動盪與罕見的惡劣天氣可能密切相關。但他換了一個角度看問題。他問道,17世紀10年代至17世紀80年代全球所經歷的導致死亡、疾病與人口萎縮的“小冰期”(Little Ice Age),會不會是帶來同期社會、經濟與政治動盪的原因?氣象學家對南北半球進行研究後得出的數據證實,這一時期全球氣溫下降了1至2攝氏度。這是否與戰爭、侵略以及政府倒台有著直接關聯?

帕克的方法是系統化和不厭其煩地。他在從倫敦到北京的17世紀歷史文獻中尋找第一手證詞,並把這些證詞聯系起來,歸納出一個日益惡化的天氣條件如何導致苦難、管理混亂、戰爭以及殘暴肆虐的全球敘述。這些描述栩栩如生,讓我們身臨其境地瞭解身處亂世的感受。

除了這些證詞外,他還陳述了當前專家的觀點:不僅是研究政治與戰爭的專家,還有氣候學、人類學、農學、營養學以及經濟學的專家。帕克以從容不迫的權威口吻,把這些專家的觀點融合成一個令人信服的說法:地球溫度略微下降,可被視為在每塊大陸所經歷的混亂和災難中起到了重大作用。當代天文學家約翰•赫維留(Johannes Hevelius)的研究顯示,17世紀地球溫度下降,可能是由於當時的太陽黑子活動低於往常。

最後,帕克得出結論,人類活動與天氣之間存在他所稱的“致命協同效應”,這種效應的確直接導致了17世紀的“全球危機”,推動生活方式、政府架構以及思維模式從近代向現代轉變。

20世紀70年代,帕克捲入歷史學家之間一場激烈、有時甚至措辭尖刻的辯論中,辯論的焦點是:引發17世紀政治災難的原因是什麽?的確,當時是否發生了一場所謂的“總危機”?自那以來,帕克一直在發展自己的論述。這場日益兩極化的辯論,始於令人敬畏的歷史學家艾瑞克•霍布斯鮑姆(Eric Hobsbawm)在20世紀50年代發表的一篇兩部分構成的文章(把“危機”歸因於經濟動盪),而這一觀點遭到修•特維羅伯(Hugh Trevor-Roper)的反對(他認為混亂的原因是社會與政府之間的沖突)。這場辯論在各種會議和期刊上持續了數十年。

2008年,這場辯論重燃,帕克貢獻了一篇重要文章。到了那時,帕克等支持總危機論點的歷史學家的聲音更強了:17世紀曾見證一場“全球危機”,這場危機席捲了從英格蘭到中國、從俄羅斯到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各個角落,美洲也不例外。

你可能辯稱,普通讀者沒有必要關註歷史學者之間觀點流派的分歧。但我認為很重要的是,帕克在這本令人印象深刻的新書中收集的近乎壓倒性的論據,都旨在為“總危機”辯論畫上句號。2008年,帕克發表的論文有24頁。如今擴展到了900多頁,其中包括一份長長的文獻參考,這可能是我見過的最令人敬畏的著作查閱數目了。

如果我們想要認真對待帕克迫切主張的結論,我們還需要明白帕克如何投入他在本書中翔實發展出來的觀點。他認為,350年前的人類“危機與災難”可成為前車之鑒,及時為我們當今面對的種種變遷敲響警鐘。

他主張,我們也在經歷全球氣候變化時期。不管其原因何在,17世紀的經歷都表明,天氣長期異常、不穩定不可避免地給人類造成災難性後果。整個生活方式將消失。氣候相關的災難,如乾旱、洪水、歉收以及被迫遷徙將造成內亂、沖突、疾病以及破壞。貌似穩定的政府會倒台,商業活動會遭到嚴重乾擾。

帕克認為,政府——乃至我們作為個人——必須面對這些問題。他指出,我們已經經歷了卡特裡娜(Katrina)颶風、襲擊新西蘭的地震以及日本的東北(Tohoku)地震與海嘯造成的局部災難。與其爭論氣候是否在變化、變化的程度有多大、應該指責誰,不如針對根據17世紀可比的氣候變化很可能再次出現、有著長期嚴重後果的類似災難,提前找出補救方法。

本文作者是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文藝復興研究教授、跨學科研究中心主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