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世平
吳伯雄日前與習近平會面時,提出「一個中國架構」,外界認為是回應大陸「一個中國框架」說法;吳所提「應加強文化交流、推動教育協議」,也認為是對大陸洽簽兩岸文化協議的回應。
對於大陸提出的政治對話,吳伯雄表示「可從民間的政治對話先談,政府不會限制」,顯示馬政府亦從迴避,轉而正面回應。結果,在野人士批評吳習會上我方過度讓步,甚至放棄「一中各表」堅持。
接著,在兩會互設辦事機構上,台灣希望駐陸代表能有「人道探視權」,以及有「核發旅行證件」功能,但未獲陸方明確同意。相關法案也因此在立院臨時會遭強力杯葛。
如今,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完成簽署,雖然大陸讓步空間較大,對台灣大企業登陸具有正面意義。但台灣民眾擔心,台灣服務業登陸後,會否裁減在台企業規模,甚至出現裁員潮;而大陸企業入台後,台灣服務業是否會被殲滅,造成民眾失業增加,甚至淪為陸企下的台勞。基層民眾有「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的憂慮。
中共習近平十八大後全面接班,開始對台採取全面「攻勢」作為;已引發某種程度的反作用力,民眾的焦慮開始浮現,如果政府不有所因應,兩岸關係的土石流可能會出現。
兩岸關係發展,是否會因互設辦事機構與兩岸服貿協議在立法院遭刁難,而出現首次倒退。如因此引發民眾上街頭抗議,將是兩岸發展,首次出現「由下而上」的民意反撲。
不可否認,北京目前擔心二○一六年若是民進黨執政,將使兩岸「和平發展」格局受到挑戰,故希望先確定兩岸的「政經框架」,如此即便民進黨重新執政,也難以脫離此一「政經鳥籠」。
另一方面,則是看到台灣與美、日互動緊密,擔心台灣成為圍堵中國的「橋頭堡」,因此希望透過政經兩手策略來「綁住台灣」。
近來,中共對國民黨與馬英九有相當程度的疑慮,認為國民黨在一中架構、政治對話、文化協議、民族認同、聯手保釣上,態度過於消極。
國民黨近來的舉動,除了消除北京疑慮外,則是希望讓中共明瞭,民進黨與國民黨的明顯差異性,希望在下次大選時,仍支持國民黨。
為了使協商順利,馬政府刻意保密,使外界對於吳習會的實際內容、兩岸互設辦事機構的談判進度、及服貿協議相關資訊,了解有限。結果,反被外界批評為黑箱作業、忽視民意與逃避監督。
如果北京急於「有所作為」,國民黨急於「有所表現」,忽視與台灣民眾的溝通與對話,無法與在野黨尋求共識,恐怕將會是「呷緊弄破碗」,使得兩岸好不容易累積的互信基礎功虧一簣。
香港回歸迄今十五年,雙方迅速交流,但因磨合期有限,造成目前彼此衝突與矛盾不斷,香港民眾對北京的不滿,也與日俱增,此現象值得國共兩黨深思。
范世,台師大政治所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