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設預算創新低,還準備大砍明年八%經常性支出。工程會主委陳振川昨提出嚴重示警,認為刪減公建預算不僅衝擊經濟發展,也會導致基層勞工失業,因而增加政府社福負擔,形成惡性循環。他疾呼「(公建預算)已經到臨界值,倘若再調降,就會發生更多社會問題」。
陳振川拿出平板電腦列舉數據直指政府今年公建預算併同國營企業投資,經費新台幣三七九七億元,僅約占GDP二.六六%。不僅創十年來新低,也遠低於大陸二二%、美國五%、日本六%、韓國九%,甚至也低於全球的平均值(一○%)。
公共建設是火車頭產業,對帶動經濟動能及增加就業有正面效應。而美國、日本GDP規模都遠比台灣還大,台灣公建預算僅占GDP二.六六%,可想而知差距有多大。倘若此一現象不改變,長期的負面效果將逐漸顯現。
「公共建設也是廣義的社會福利!」,政府編預算投入公建,可促進經濟成長、創造就業。例如基礎公建,許多如綁鋼筋都是基層勞動者,公共建設預算減少就會導致失業增加,政府反而要編列投入更多社福預算。
陳振川同時表示,投入公建預算後,當經濟成長就會讓稅收增加,讓政府有更多預算投入社福;兩者的編列預算機制確實要調整,否則,副作用一定會在未來幾年顯現出來。
他疾呼,公共設施有生命週期,會老舊、退休及損壞,也要投入一段時間才能看出效應。倘若政府刪減公建預算,就會拖累子孫,政府必須擴編公建預算,「現在不做,以後就會後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