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動能欲振乏力!工程會主委陳振川昨(6)日示警指出,視為火車頭產業的公共建設,今年併同國營事業投資合計為3,797億元,僅占國內產值(GDP)的2.66%,創10年最低。他警告,「現在已在臨界點上,再低下去,會產生經濟危機及社會問題!」
陳振川提出一份「公共建設經費預算持續降低的危機」報告,社福預算占總預算約22.2%,而公共建設預算占比為20%,若只看一般公務預算,占比降至9%,若再漠視公共建設投資的重要性,將嚴重影響經濟景氣振興及增加基層勞工失業率,公建預算不宜再降。
同時,為充裕公建財源,他建議,各項公共設施應落實使用者付費,政府的財政支出才不會成為後代子孫的沈重負擔。
語畢,首長們陷入一陣沉悶,大家都知社會氣氛不支持調漲各項收費合理化,大家也知這樣不合理,教育部長蔣偉寧、政委林政則相繼發言支持公建投資的重要。
江揆也表示,明年公共建設預算會寬列,維持一定水準,期望帶動民間投資及消費的長期性作用。
陳振川語重心長地表示,公共建設為火車頭產業,對帶動經濟及增加就業有重大影響,今年公共建設的籌編預算3,797億元,包括一般公務預算1,918億元、治水特別預算85億元,再加上國營事業、學校及醫院等非營業基金投資1,794億元,僅占GDP的2.66%,已是10年最低投入比重。
與過去20年相比,全球平均公建占GDP比重約10%,大陸有22%,美國為5%,日本是6%,韓國9%,相形之下,台灣的投入遠遠偏低。
陳振川說,去(101)年9月1日開始,因執行公共建設而徵收土地,須按市價查估與徵收,更成為公建預算的沈重負擔。
他憂心指出,公共設施有生命周期,也會老舊、損壞、退休,例如道路、橋樑、通訊、水電等基礎建設,需要經費維設、更新、興建,但是台灣的收費並不合理,影響基礎建設的品質。
因此陳振川呼籲各項基礎設施應落實使用者付費,合理收取費用,否則少子化人口愈來愈少,對後代子孫將會是沈重負擔。
他說,社會福利應該是廣義的,政府投入地方建設照顧弱勢、基層民眾,落實使用者付費也是社會公義的一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