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2013

風險投資,相信數據還是相信直覺?




舊金山——這裡的風險投資遊戲以前是這麼玩的:

一個朋友給朋友打了個電話,這個朋友認識某個人。於是大家一起見了個面,喝了點酒(比如說在門洛帕克的馬德拉餐廳)。商業計劃書?當然,你說怎樣就怎樣好了。但是你感覺這個項目如何呢?

投資高科技創業公司是一項風險很高的業務,作為我們數據驅動型經濟的典範,谷歌決然不會像上述的那樣對待這項業務。跟老派的風險資本家不一樣,谷歌正在崛起的風投部門所關注的,不是交易的藝術,而是交易的科學。谷歌會首先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然後才會開始運作資金。

谷歌風投及其處理投資的方式,代表了風險投資業務的一套新方法,不過懷疑者們說,它永遠無法捕捉到硅谷的火花或者魔法。計算機算法會支持你投資給戴維·帕卡德(David Packard)或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嗎?它能預見到Pets.com的愚蠢嗎?

至少在目前,數據為這些問題提供了一個答案:自2009年成立以來,谷歌風投在風投行業中的表現引人注目;這個行業儘管聲名顯赫,卻沒有給投資者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最近幾年,投資一些聲勢浩大的風投基金獲得的收益,還比不上投一個無聊的共同基金去追股市行情。劍橋聯合研究顧問公司(Cambridge Associates)的資料顯示,從2002年至2012年,風險資金的平均年回報率為6.9%,弱於主要股指。

像所有風投基金一樣,谷歌風投也沒有公布自己的投資回報率,但在它投資的170個項目中,已失敗的項目,合伙人們一隻手就數得過來;當然,現在還很難說其中有多少項目會取得成功,而且它也錯過了一些巨星級的公司。谷歌投資成功的項目包括已經上市的公司,比如度假租賃服務HomeAway和智能電網軟件Silver Spring Networks,也包括出售給給谷歌、雅虎、Facebook和Twitter的一些創業公司。

大數據所代表的技術和決策方式正在顛覆多種業務,它能否真正轉變這個曾經催生了它的行業仍有待觀察。數據處理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一點很少有人否認。但是有些人堅稱,那些無形的「老」因素,比如本能和運氣,依然是最重要的。

「和我們投資的所有公司一樣,在數據分析的摩登時代,風投機構需要有分析性的直覺,」麥德羅納風險投資集團(Madrona Venture Group)總經理馬特·麥克爾威恩(Matt McIlwain)說,他的公司曾投資給Amazon.com和房地產網站Redfin。 「但是最終直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就算是所有這些都已經具備,一點點好運氣也能發揮相當大的作用。」

谷歌風投是第一家大量依賴數據的大型風投公司。之後,不僅像KPCB(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和Y孵化器(Y Combinator)這樣的知名基金紛紛效仿它,像鐵石集團(Ironstone Group)和帕洛阿爾托風投科學公司(Palo Alto Venture Science)這樣的新公司就是為了檢測這種策略而成立的。

很多風險資本家都同意,有些事情需要加以改變。在科技行業中,工程師相信任何問題都可以用數據來解決,因此採用這樣的解決方案似乎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如果你不能衡量它,量化它,那你又怎麼開始制定解決方案呢?」谷歌風投的管理合伙人比爾·馬里斯(Bill Maris)說,「我們擁有你能想像到的世界上最大的數據集,我們的雲計算機架構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如果我們投資的時候還隨隨便便跟着感覺走,那就有些冒傻氣了。」

谷歌風投掌管着15億美元的資金——對谷歌來說是小錢一筆,谷歌去年的營收是500億美元。該公司僱傭了七個人來負責收集和分析數據,並向投資者演示結果。

谷歌風投收集的數據來自跟創業公司及其創始人有關的學術文獻,過去的經驗,以及盡職調查,它們被輸入到谷歌風投的算法中。馬里斯說,即使是從來沒有開過一家公司的大學輟學生,也會有一個量化的跟蹤記錄。

谷歌拒絕透露其秘密武器——即它用來分析數據的算法。但是它已經從中學到了一些竅門。

格雷厄姆·斯賓塞(Graham Spencer)是谷歌風投的普通合伙人,負責該公司的數據工作,下面就是他出的一道題:一家公司在年景不好的時候開業,取得了很好的業績,另一家公司在年景很好的時候開業,但業績平平,投資哪家公司會比較好?

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第一家公司。但是斯賓塞說,一些學術研究結果表明,你應該投資給第二家公司,因為它的創始人更善於把握市場時機。

有些竅門似乎顯而易見。比如谷歌風投發現,已經成功創辦過一家公司的創業者更容易再次獲得成功,而總部設在像舊金山灣區這樣的科技中心的創業公司,獲得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

但是斯賓塞表示,關鍵在於能夠了解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得出非黑即白的規則。舉例來說, 雖然谷歌的算法表明創業公司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但創始人過去的成功經歷卻更重要得多。然而,只投資給經驗豐富的創業者,卻意味着小看了創辦Facebook的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以及谷歌的兩位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

谷歌說,直覺和火花仍然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推翻數據。

「我們絕不會投資給那些我們覺得很混賬的創始人,即使所有的數據都支持投資給他。」斯賓塞說。

一些風投公司幾乎完全依賴於算法來決定在哪裡投資,鐵石的策略就是如此,創辦這家風投公司的威廉·R·哈姆布雷特(William R. Hambrecht)是科技投資界的先驅者之一。

在傳統風險資本家看來,鐵石的算法得出的結論可謂是異端邪說。例如,儘管大多數投資者都認為創業團隊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在鐵石的預測值中,創業團隊只佔12%的比重。鐵石的分析只把20%的權重放在創業公司本身上,其餘全部分配到了該公司試圖進入的市場上,它說這是因為創業公司有可能會轉型,而市場的預測力更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