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鼎案自2月開始延燒至今,中研院長翁啟惠已為此請辭獲准,並與浩鼎董事長張念慈同被列為背信罪被告。一名世界級的科學家如今變成全民遺憾,台灣守護民主平台和台大人權與法理學研究中心特別以浩鼎為題,在今(13)日舉辦「浩劫重生?從浩鼎事件談產業科技的民主治理與研究倫理」研討會。學者認為,問題不只是單純人謀不臧,而是整體倫理和規範觀念不健全所致。
周成功:美國醫學院教授開臨床會議前,都要先自我揭露
熟悉生醫研究和產業的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退休教授周成功指出,科技研究複雜、難以理解,一般人難以親近,科學家自然成為最權威的詮釋者,手中掌握大部分的知識權力。一個人掌握權力後、自然需要被監督,周成功以美國醫學院教授為例,指教授在開臨床會議前,都會先用一張簡報列出所有他參與的組織與研究計畫,先自我揭露,這也代表學界其實要排除利益衝突、是有準則可依循的,但台灣都沒有認真執行,也因此中研院才會漏掉二等親子女財產申報。
周成功也以自己曾和翁啟惠「交手」的事件為例,說明台灣對利益衝突概念的忽視。2008年周成功曾寫文章質疑翁為特定靈芝廠商代書,翁啟惠因此打電話和他「溝通」40分鐘。周成功強調,翁的名字出現在特定廠商的標籤上,雖然就法律面來看沒有違法,但在學術倫理上這件事是不能被接受的,無奈掛上電話後,中研院公共事務室馬上就要刊登媒體澄清他的文章。
周成功強調,學界的利益衝突其實不該完全仰賴法律規範,而是要靠學界內部的反省和自覺來約束。然而,現在台灣學界發展反而變成「法乎其上」、而非其下,最後若全落入法律辯論,一定有礙學術發展。
劉靜怡:許多人宣揚美國技轉規範,卻忽視相對應的規範有多嚴格
台大國發所教授劉靜怡則從民主社會的角度,討論科學家應扮演的角色。她指出,在民主社會中,有權力、有影響力的人或團體就該被課責,而科學家在人類社會中受學術自由保護,有時候人類為追求文化發展,必須容忍,但其中的界線是可以被討論的。劉靜怡說,有關界線、課責的討論,可以透過評估、倫理委員會等程序,清楚規範出研究者該如何遵守,而在美國類似的機制也相當成熟。遺憾的是,國內在討論浩鼎案時,許多人只宣揚美國技轉規範如何開放,卻忽略其中相對應的規範有多嚴格。劉靜怡也嘆,翁啟惠手中資源多,應該可以仿效美國、建立科學家在研究環境下應遵守的制度法規和配套,「防弊是為自己好」,無奈翁不在乎這件事、或只在乎如何讓自己更方便。
劉靜怡也說,台灣的科研經費多來自國家補助,知識生產者掌握資源後,科學產出要私人企業發展結合時,這些成果在移轉時的流程、法規制度都是必要的,但部分研究者一直以來卻只要求政府不斷鬆綁規範,少見考量研究倫理、迴避利益衝突的討論。
政府拿錢扶植產業,錢最後卻進特定產業口袋
除了技轉規範外,浩鼎案的倫理爭議恐怕不僅止於學界。劉靜怡指出,台灣既然是有深厚裙帶資本主義的國家,政府拿錢扶植產業,最後錢進了特定產業或廠商的口袋,「我們真的能像美國那樣只用技轉來規範這件事嗎?」她強調,當國家資源全力挹注特定產業時,資源配置和民主課責的工作是必要的,否則不止浩鼎,接下來要上任的新經濟部長李世光,既然有個在創投工作的弟弟李世仁,恐怕也會面對類似的問題。
台大法律系教授顏厥安也說,國家產業政策一定案就是上千億的資金投入,應該經過公共辯論的程序來決定。此外,當選定了國家重點產業,具體的分配該如何進行也應該有一套機制,好比生技產業有各種不同典範的研究,但為何選擇翁啟惠所採的那種、理當要有所說明。顏厥安建議,除了國會的監督角色要加強,行政部門也應充分掌握產業動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