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2016

親中抗日不甩美?

二○○八年,國民黨二度執政時,馬英九政府提出「和中、友日、親美」的對外戰略,企圖以三組等距的平行雙邊,架構出台灣的軍事安全與經濟安全,這套植基於「三大之間難為小」的自保論述,在二○一六年的此刻,卻由馬總統在卸任前帶頭拆卸,轉而進行過去他一路詆毀的「烽火外交」行動,這個思考路徑的大轉變,已經引起了國際間幾個主要國家的高度關注。

繼派出海軍康定級(拉法葉)巡防艦,以護漁為名,遠航前往沖之鳥附近水域偵巡,今天,所謂的國民黨大老被總統府安排搭乘空軍C-130運輸機前往太平島登島。前者,被日本定調為在東海尋釁興事,看來友日不再;後者,搭配自今年元月馬總統親往太平島之後的一系列作為,則被美國解讀是在南海過度掀波,顯然親美不實。乃至上週,總統副總統同行率大員前往金門署名揭碑敲鐘,表面舉的是和平之旗,但在政黨輪替之際,卻被眾多國人懷疑此舉實則是以辜汪會談、九二共識、一個中國等磚瓦,堆疊國共脈絡下的八年成果,於是和中僅存。


即便引起美國不滿,馬總統仍在卸任前一再安排各方人士登太平島。(路透)

三邊只剩下一邊,平行等距成了獨沽一味,當然是一八○度的戰略改向。八年前、八年後,台灣的外部環境或內部局面,有什麼因素導致這個台灣的民選政權做此不惜遍地烽火的重大決定?

大約不外有三種可能性,其一是純粹的南海衝突所導致的主權爭端,菲律賓向國際仲裁法庭控告中國案近期可望出爐,其中,菲國提交的訴求中,將台灣實際擁有的太平島,要求裁定「只是礁岩而不是島嶼」,是主要導火線,這時發生台灣漁民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廳逮捕,此一面積與太平島相差懸殊的沖之鳥,為日本主張二○○浬經濟海域禁捕,成了現成案例,直接刺激了自詡國際法專家的馬英九決意升高島、礁之辯。

其二是卸任元首的症候群,過去美日等國與馬政府進行交涉,基本上除了台北、華府、東京的既有管道,總統府被認為內部尚有重臣適時扮演情勢平衡與風險評估的角色,於今這個緩衝的功能消失,馬總統個人的情感與意志完全主導,從中國歷史出發的所謂「固有」領土及海域之說,成為其彷彿在東海打起二次對日抗戰,在南海與郝柏村緬懷偉大祖國的快感,這些地緣政治之現實脈絡無可避免的必然衝突。

其三則是有意識的選邊與展示,這類陰謀論的觀察,主要認為馬英九已經做出了自美日安保體系漂移,向親中路線邁進的終局選擇;其動機既是為開創個人卸任後的空間鋪路,亦是在給新任總統預先架設軌道,間接限制繼任者的選項多元與政策縱深。故而,不惜兩手開攻,積極呼應中國的兩岸共同維護「祖產」之民族召喚。

不論真實的原因是哪一者、或者以上皆是,五二○新舊交替的這段期間,注定不是一個穩定之局,大家肯定不希望這已經成為台灣最脆弱的時刻。因為,從任何角度,台灣所處的關鍵位置,既是優勢,也極複雜,舊政府這時候所營造親中抗日不甩美的效果,無異免費提供了中國現成的支點,這不會隨國民黨下台而完全失去作用,至少蔡英文政府接手後,她要把三組平行關係再重建起來,並且恢復互信,就不太可能完全不必付出成本。中國極可能會加大要她在諸多問題表態的力度,而這多數會違反台灣人民的利益。

換句話說,馬英九或許認為他在佈一個操之在我的局,但是客觀情況的發展,他已經自動成為習近平追求兩極格局中順手的棋子,或許對於屬於長期矛盾的東海與南海問題,就是放一把火的作用,但是用他來向蔡英文喊「將軍」,則是綽綽有餘。五二○的就職演講,如果北京不滿意,要拿台灣出氣,二三○○萬人應該清楚:要把帳算在誰的頭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