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2012

少有人走的路



自律是人類心靈進化的重要手段,而自律的原動力是愛。愛是一種極為神秘的現象,我們很難給出確切的定義,也很難接觸到其本質。迄今為止,不曾有誰給"愛"下過真正令人滿意的定義,這恰恰證明瞭愛的神秘。愛分為許多種:肉體之愛、精神之愛、手足之愛、完美的愛、不完美的愛。本書作者給愛的定義是: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這里用"意願"這一字眼,是想強調它在情感領域的地位,遠超過一般的生理或心理"欲望"。"欲望"未必能轉化為行動,而"意願"則可成為導致實際行動的強烈欲望。愛的願望不等於愛的行動,真正的愛是行動,是基於靈魂的行動。例如,你希望對方快樂,你真正做了哪些讓對方快樂的事情,你讓他快樂還是痛苦了?把真正的愛與愛的感覺混為一談,只能自欺欺人。真正有愛的人,不可能單憑愛的感覺行事。真正的人,來自雙方心靈的意願,而不是一時沖動。真正的愛,是自我決定和選擇,無論愛的感覺是否存在,都要奉獻出情感和智慧。

要實現真正的愛,必須付出切實的努力,堅持實現自我完善,是愛的基本前提。愛最重要的體現形式是關註。我們愛某個人,一定會關註對方,進而幫助對方成長。體現關註,一種最常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傾聽。

對於愛的定義,還有以下幾點說明:首先,愛與不愛最顯著的區別之一,在於當事人的意識思維和潛意識思維的目標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愛。其次,愛是長期的和漸進的過程,能夠幫助他人進步,也會使自我更加成熟。第三,真正意義的愛,既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第四,愛是自我完善,也是幫助他人完善。

真心愛別人,就會承認對方是與自己不同的、完全獨立的個體。如果你具有愛心,而且想幫助對方,首先必須進行自我反省,確認自己的觀點是否有價值。自我反省的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誠實和謙遜的態度。對別人提出批評,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僅憑直覺就堅定自己是正確的;另一種是經過反省,確認自己有可能正確。第二種方式給人謙遜而謹慎的印象,更有可能帶來成功。也有相當多人,寧可壓抑批評他人的沖動,對他人的問題視而不見。他們過於謙遜,總是三緘其口,從不給索愛的人指導和建議,這種人不具備真正的愛。夫妻雙方要成就幸福美滿的婚姻,也要敢於直面沖突和矛盾,彼此成為組好的批評者和建議者。這種原則,對於友誼、團隊同樣適用。真正以愛為出發點的人,總是致力於自我完善,讓自己具備起碼的道德和智慧,然後才會行使批評權。只有以愛為出發點,投入全部的情感,做出真摯的承諾,才能更好的滋養對方的心靈。例如:父母首先應該自我檢討,認清自己的價值觀,才能採取正確的方式,才能恰當的教育孩子。撫摸也要瞭解孩子的個性與能力,對症下藥的予以教育,否則就可能和子女長期不和;想讓別人聽你的話,就要採用對方能理解的語言;想讓別人滿足你的要求,你的要求就不要超過對方承受的限度;想讓對方有所進步,首先就要進行自我完善,專業才能找到溝通的最佳契機和方式。

關於"愛",有過各種荒謬的認識:
•最常見的誤解就是把男女戀愛,尤其是把墜入情網當成是愛。
墜入情網不是真正的愛,不過是一種幻覺而已。情網通常涉及與性有關的欲望,而且不會持續太久,是情感和心靈的退化現象。情侶只有脫離情網,才能夠真正的愛。真愛的基礎不是戀愛,甚至沒有戀愛的感覺,也無需以之為基礎。墜入情網不是出於主觀意願,不是有計劃、有意識的選擇。不管懷有怎麼樣的期待,沒有機遇和緣分就永遠無法體會到戀愛的感覺,愛的情網也不會為你張開。有時,它卻像不速之客,不請自來。墜入情網的惟一好處就是消除寂寞。而真正的愛,是自我完善的特殊體驗,我們渴望給對方滋養,我們希望對方成長。真正的愛帶來的狂喜,延續的時間更為長久。

性和愛不是一回事,卻可能同時發生。戀愛或性交的"自我界限"暫時消失,可以使我們對對方做出承諾,而真正的愛可能由此產生。戀愛本身不是愛,墜入情網不是愛,但它卻是愛味道而神奇的佈局的一部分。

做出承諾是真正愛的基石之一。把更多的情感投入到家庭上,終於走出墜入情網的狀態,找到真愛的原動力。
•還有一種最常見的對愛的誤解,就是將依賴性當成真正的愛。
沒有別人的關心和照顧,就認為人生不夠完整,以至於無法正常生活,這就構成了心理學上的"依賴性"。過分的依賴只能導致病態。依賴性強的人,他們的關系和感情沒有自由的成分,是因為需要而不是愛才結合在一起。真正的愛是自由的選擇。真正相愛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充其量只是選擇一起生活罷了。

其實,每個人從內心深處,都渴望過依賴他人的感覺。心理健康者承認這種感覺的合理性,卻不會讓它控制自己的生活。患有消極性依賴人格失調的人,會被依賴性牢牢控制,會控制我們的一言一行,一切感受和需要。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只會苦思如何獲得他人的愛,甚至沒有精力去愛別人,他們寂寞和孤獨,永遠無法體驗到滿足感。尤為可怕的是,他們甚至不知自己患上了心理疾病。他們未必永遠自私自利,但其動機無非是想牢牢抓住某個人,獲得需要的關心和照顧。加入無法達到目的,他們就不會為別人(乃至為自己)做出任何事情。作者強調"僅僅把得到別人的愛作為最高目標,你就不可能獲得成功。想讓別人真正愛你,恐怕只有讓自己成為值得愛的人。滿腦子想的只是消極接受別人的愛,就不可能成為值得愛的人。"

過分依賴者只關心個人的滋養,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只想自己過得豐富而充實。他們渴望快樂與享受,卻不關心心智的成熟。消極性依賴心理的特徵之一,是缺乏真正的愛。他們總把失去伴侶當成極其恐怖的事,好像失去了整個世界,他們絲毫不肯降低對他人的依賴度,不肯給予讀法更多的自由。過於強烈的依賴性,可能使我們強烈的親近某個人,錶面上我們與對方彼此深愛,實際上,依賴於愛之間有著天壤之別。過份強烈的依賴感,多是來源於童年時期缺乏父母的愛。患者童年時沒有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終日與孤獨和空虛作伴。他們覺得沒有資格得到別人的愛。在他們的心裡,世界無情而混亂,別人總以異樣的眼光對待他們。他們對自己的價值深深的懷疑,所以長大以後,他們不顧一切的尋求他人的愛,甚至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他們盡可能維系同別人的情感關系,寧願犧牲對方的獨立和自由,這樣一來,更容易使彼此的關系出現障礙。

愛的自律

自律的力量來自於愛,而愛的本質是一種意願。自律,是將愛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過程。所有的愛,都離不開自律。真正懂得愛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約束,以此促進對方心智的成熟。

恣意、放縱、漫無節制的情感,絕不會比自我約束的情感更為深刻。真正掌握和控制情感的人,不僅不會缺少激情和活力,而且能使情感更為深刻和成熟。人不應該被情感所奴役,也不能把情感壓抑得蕩然無存。感情是人生活力的來源,它讓我們體驗到人生的樂趣,滿足自我的需求。既然感情可以為我們服務,我們就應該尊重它的價值。恰當處理好自己的感情,需要豐富而復雜的平衡技巧,需要自我剖析和自我調整。"愛"是一種極其特殊的情感,必須適當的約束,假如不加約束,任由其猖獗肆虐,愛就會變成逃出牢籠的野獸,它不僅不會成為真正的愛,而且會造成極其混亂的局面。真正的愛,需要自我完善,需要付出必要的精力,而我們精力總歸有限,不可能瘋狂的去愛每一個人。在有限的生命力,有限的愛只能給予少數特定的對象。誰更值得我們付出真正的愛?我可以想象,這是艱難的選擇,有時還會讓你痛苦。你需要權衡多種因素,做出最終決定。你選擇的愛的對象,應該能夠通過你的幫助,迅速促進個人心智的成熟。多數人的婚姻關系,只可以把配偶或子女作為愛的對象和愛的基礎。加入我們除了家庭之外,還要向外界尋求異性的愛,就可能釀成悲劇。家庭成員最重要的義務之一,就是要對伴侶盒子女負責。當然,有的人不僅在家庭範圍內建立起以愛為基礎的關系,而且還堅持認為,他們有過剩的愛的能力去愛別人。這種博愛者在自我完善過程中,需要具有超出常人的自律,才不會誤入歧途。很少有人能充分的自律,因此就難以在家庭內外都擁有以愛為基礎的健康的情感關系。沒有自律做基礎,自由帶來的就不是真正的愛,而是情感的毀滅。把愛和自律結合起來,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才能體驗到快樂的極致。你愛的越深,自我完善的程度也就越大。真正的愛,在促進對方心智成熟的同時,也會讓你的心靈得到成長,你會體驗到莫大的喜悅,幸福感會越發真實和持久。

付出真愛的人,應該永遠把愛的對象視為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夫妻雙方只有更加獨立,而不是"合而為一",才能保持各自的情操和特性,才能使婚姻生活更為美滿。在追求成長的過程中,孤獨和寂寞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因懼怕孤獨而選擇婚姻,註定不會成就幸福的婚姻。婚姻是分工與合作並存的制度,夫妻雙方需要奉獻和關心,為彼此的成長付出努力。理想婚姻的基本目標,是讓雙方同時得到滋養,推動兩顆心靈的共同成長。雙方都有責任照顧後方營地,都要攀登實現個人價值的人生顛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