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2012

全球對抗非傳染疾病

傳染疾病的快速致命現象,使人們忽略了非傳染疾病仍然是人類死亡的主因。聯合國最近召開會議,呼籲關注低收入國家經濟改善壽命增長後,因衛生醫療體系不夠健全的威脅。

九月下旬,多國元首與衛生部長前往美國紐約,出席聯合國首屆非傳染性疾病高階會議,他們也得知了許多令人震驚的數據。聯合國在會前發表的報告顯示,二○○八年,心血管疾病、癌症等非傳染性疾病造成全球三千六百萬人死亡,占所有死因的百分之六十三,儘管外界常誤以為非傳染性疾病為富人病,其實超過八成死者都來自中低所得國家。

聯合國指出,至二○三○年,全球因非傳染性疾病死亡人數將增至五千二百萬。總死亡人口數據亦顯示,除了非洲最貧困的國家,非傳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數,更甚於如愛滋病、瘧疾、肺炎、腦膜炎等傳染性疾病。

愈來愈多衛生團體都要求採取全球行動,一同對抗這項嚴重的非傳染性疾病問題,「世界心臟基金會」等四個疾病聯盟,二○○九年共同成立倡議團體「非傳染性疾病聯盟」,也大力促成這項聯合國的會議,他們主張增加相關研究、加強醫療體系,還有減少菸草、鹽份與其他非傳染性疾病風險因子。

「國際糖尿病協會」執行長及上述聯盟主席基琳(Ann Keeling)表示,無論會議結果如何,都已是一項成功,因為國際政壇已注意到並且重視非傳染性疾病。

不過負責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的馬德斯(Colin Mathers)指出,相關數據可能遺漏一項重要之處,雖然死亡人數預測值相當寫實,但卻未估算任何可能爆發的的新疾病。目前計算的死亡人口中,幾乎全數來自貧窮國家年輕人口增加趨勢,因為他們年紀愈大後,愈可能罹患非傳染性疾病,馬德斯認為,「特定年齡死亡人數增加並非因為風險提高,而是總人口成長所致」。

而且外界注意到非傳染性疾病後,可能會忽略傳染病在許多中低所得國家造成壽命下跌威脅更為巨大,因為受害者常為年輕人與孩童。

非傳染性疾病死亡人數增加的另一項因素,在於多數中低所得國家平均壽命數十年來的顯著提高,有些甚至超過高所得國家。

此外,全球十五歲人口在六十歲之前死亡的機率也大幅下滑。

因此人們活得更久,就更有可能罹患非傳染性疾病,許多指標都忽視全球健康整體改善的事實,許多拉丁美洲國家幾十年前才脫離貧困生活,如今國民健康水準已接近歐洲二十年前的情況。

馬德斯認為,未來數十年內,非傳染性疾病在貧國情況將有何發展,目前仍然未知,隨著貧國逐漸富有,醫療體系也很可能會改善,降低疾病人口;過去幾十年內,世界多數國家的人均非傳染性疾病比例都在下滑,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內。
但因為民眾肥胖問題日益嚴重,女性吸菸人口也增加,讓糖尿病與女性肺癌比例持續提高。

「世界心臟聯盟」執行長拉斯頓(Johanna Ralston)表示,部分國家較重視非傳染疾病問題,故非傳染疾病死亡人口雖然增加,但致死率卻在降低,但許多國家仍不太在意於此,所以這場聯合國會議相當重要。

她亦強調,貧國更需要立即行動,貧國非傳染病死亡人數成長速度比過去更快,原因很可能是醫療體系不夠健全。

馬德斯也認為,貧國若不改善醫療體系,或減少疾病風險因子,前景恐怕相當黯淡,例如西非民眾普遍有高血壓,縱然有平價藥品,卻多未接受治療,他指出,許多低所得國家的非傳染性疾病均可避免,卻因為醫療體系不佳而讓問題惡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