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
亨利·保爾森是2008年爆發雷曼危機時的美國財政部長,也是一位知名的中國通,他對中美之間的保護主義正在抬頭深感憂慮。
「中國向美國的商業開放非常重要」,保爾森日前在香港演講中發出這樣的呼籲。美國國內的氣氛證明瞭這一點,「‘為什麼中國是封閉市場,而我們卻非要開放市場’的觀點在政策制定者中越來越得到認同」。
美國的焦躁與不安
眾所週知,中國對外商投資的審查非常嚴格,出資會受到限制。對此,美國國內的不滿正在加劇,於是就有了這樣的結論。
「保護主義的趨勢明顯高漲」,保爾森對於反全球化,尤其是正在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大國之間産生共振的反全球化感到擔憂。
保爾森是一位非常堅定的經濟全球化的信徒,其職業本身就與全球化有著難以割捨的關係。
冷戰結束後,全球化在上世紀90年代呈加速推進趨勢,作為高盛集團的投資銀行家,保爾森為跨國企業的併購(M&A)和募資提供過許多建議,並於1999年升任高盛的首席執行官(CEO)。2006年擔任財政部長後,主導了為避免中美摩擦而磋商經濟問題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正因為如此,對於美國總統大選中出現的反全球化,尤其是對華警惕論高漲深感憂慮。
「中國向美國的商業開放非常重要」,保爾森日前在香港演講中發出這樣的呼籲。美國國內的氣氛證明瞭這一點,「‘為什麼中國是封閉市場,而我們卻非要開放市場’的觀點在政策制定者中越來越得到認同」。
美國的焦躁與不安
眾所週知,中國對外商投資的審查非常嚴格,出資會受到限制。對此,美國國內的不滿正在加劇,於是就有了這樣的結論。
「保護主義的趨勢明顯高漲」,保爾森對於反全球化,尤其是正在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大國之間産生共振的反全球化感到擔憂。
保爾森是一位非常堅定的經濟全球化的信徒,其職業本身就與全球化有著難以割捨的關係。
冷戰結束後,全球化在上世紀90年代呈加速推進趨勢,作為高盛集團的投資銀行家,保爾森為跨國企業的併購(M&A)和募資提供過許多建議,並於1999年升任高盛的首席執行官(CEO)。2006年擔任財政部長後,主導了為避免中美摩擦而磋商經濟問題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正因為如此,對於美國總統大選中出現的反全球化,尤其是對華警惕論高漲深感憂慮。
保爾森向中國發出這樣的呼籲:「美國民眾對經濟增長沒達到預期目標焦躁不安,對美國政府的不作為感到憤怒。因此川普(的保護主義言論)觸動了美國人的心弦。希望中國能理解這種狀況」,對經濟持續低迷,美國民眾已到了忍無可忍地步的情況進行了説明。
無論是希拉蕊還是川普當選,上任後都將面臨著美國民眾的這一不滿。這樣下去,美國的保護主義勢頭及中美關係緊張都會持續下去嗎?
目前全球市場只是表面上顯得平靜,實際上投資者正在著手防範保護主義的風險。
大型投資管理企業富達國際的香港基地負責亞洲股票投資的楊恩(Catherine Yeung)發出警示:「不要忽略中國企業正在國外展開併購的問題」。
反全球化不是答案
中國企業不斷收購美國企業,如海爾集團今年用56億美元收購了美國通用電氣(GE)的家電業務等。根據調查公司迪羅基(Dealogic)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企業收購美國企業124起,收購額357億美元,打破了歷史最高記錄。
隨著國內市場的成熟,中國企業需要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由於不再有低工資的優勢,今後要想創造利潤,需要獲取已開發國家企業的先進技術,製造出高附加值的産品。
但美國的保護主義意識高漲,如果對併購活動加以阻攔的話,中國企業將失去成長的機會。事實上10月就有傳聞,美國投資管理公司黑石集團已經取消了將所持酒店出售給中國企業的計劃。原因是酒店地處美國海軍基地附近,在美國出現了以安全原因反對出售的觀點。
如果這種觀念進一步得勢的話,恐怕有可能出現中國不甘於在經濟上受到打擊,作為報復手段會走向新的保護主義的可能。這種「中美保護主義戰爭」無疑會嚴重威脅世界經濟。
曾有人向辭去財長的保爾森尋問政治家的問題。他是這樣回答的:「民主主義的現實狀況是,人們總是提出超出(稅收等)支付能力的要求。因此,毫不猶豫地推行不受歡迎的政策才能體現出政治領導能力」。在雷曼危機最困難時期,為了通過用稅收救助癱瘓的金融機構這一不受歡迎的政策,保爾森曾費盡週折來説服政治家。
而這也是明年1月上任的新一屆美國總統所面臨的課題。反全球化雖然能贏得眼前的選票,卻不是真正的答案。以企業業務外包(將業務委託給海外)和移民流入而産生的就業不穩定為首,全球化的確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市場經濟一定會看清楚如何在消除負面影響的同時推進全球化的。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編輯委員 梶原誠
無論是希拉蕊還是川普當選,上任後都將面臨著美國民眾的這一不滿。這樣下去,美國的保護主義勢頭及中美關係緊張都會持續下去嗎?
目前全球市場只是表面上顯得平靜,實際上投資者正在著手防範保護主義的風險。
大型投資管理企業富達國際的香港基地負責亞洲股票投資的楊恩(Catherine Yeung)發出警示:「不要忽略中國企業正在國外展開併購的問題」。
反全球化不是答案
中國企業不斷收購美國企業,如海爾集團今年用56億美元收購了美國通用電氣(GE)的家電業務等。根據調查公司迪羅基(Dealogic)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企業收購美國企業124起,收購額357億美元,打破了歷史最高記錄。
隨著國內市場的成熟,中國企業需要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由於不再有低工資的優勢,今後要想創造利潤,需要獲取已開發國家企業的先進技術,製造出高附加值的産品。
但美國的保護主義意識高漲,如果對併購活動加以阻攔的話,中國企業將失去成長的機會。事實上10月就有傳聞,美國投資管理公司黑石集團已經取消了將所持酒店出售給中國企業的計劃。原因是酒店地處美國海軍基地附近,在美國出現了以安全原因反對出售的觀點。
如果這種觀念進一步得勢的話,恐怕有可能出現中國不甘於在經濟上受到打擊,作為報復手段會走向新的保護主義的可能。這種「中美保護主義戰爭」無疑會嚴重威脅世界經濟。
曾有人向辭去財長的保爾森尋問政治家的問題。他是這樣回答的:「民主主義的現實狀況是,人們總是提出超出(稅收等)支付能力的要求。因此,毫不猶豫地推行不受歡迎的政策才能體現出政治領導能力」。在雷曼危機最困難時期,為了通過用稅收救助癱瘓的金融機構這一不受歡迎的政策,保爾森曾費盡週折來説服政治家。
而這也是明年1月上任的新一屆美國總統所面臨的課題。反全球化雖然能贏得眼前的選票,卻不是真正的答案。以企業業務外包(將業務委託給海外)和移民流入而産生的就業不穩定為首,全球化的確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市場經濟一定會看清楚如何在消除負面影響的同時推進全球化的。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編輯委員 梶原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