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2013
文憑主義可以休矣!
由於政策搖擺、宣導不足,國人對十二年國教的內容,至今依舊一頭霧水。所謂免試入學、超額比序、特色招生等莫測高深,引起家長不安;高中排富、高職不排富最近吵成一片,導致十二年國教的討論更為失焦。排富、不排富,表面上是要節省經費加強技職教育,但政府一再擴大開放中國學生來台就讀,包括馬英九總統不久前定案的開放中國專科生來台攻讀二技,不正是排擠了本國學生的教育資源?兩相比較,也難怪有製造階級對立之質疑。
根據高中排富、高職不排富的原則,如果家戶所得一一四萬元以上者唸公私立高中要付費,估計將有十幾至二十萬的高中學生無法全免學費,衝擊到一般雙薪家庭。也有民間團體擔憂,只有高職不排富、高中卻排富的作法,形同為高職「貼標籤」,教弱勢者不要去唸高中。確實,如果政府缺乏配套規定,例如國家財政狀況改善後,高中也不排富,那麼以上的憂慮極有可能一一成為事實。如此一來,要大家別用階級角度看待十二年國教也難。
我們最擔心的是,高中排富、高職不排富的作法,給人施壓弱勢選擇念高職,從而讓技職教育背負污名。而事實上,加強技職教育正應該是實施十二年國教的重點。近二十年來的教育改革,已經造成大學生趴趴走的學歷貶值現象,加上馬政府產業經濟政策荒腔走板,高失業率、二十二K乃成為年輕世代的夢魘。更令人遺憾的是,竟有唸完博士學位者,放棄教學研究工作回家賣雞排!雖然職業無貴賤,但上述違背「學以致用」的現象,國家既耗費了教育資源,個人也付出了極高的機會成本。
拋開高中排富、高職不排富的爭議,我們願意藉此機會呼籲政府與社會,此時實在是應該徹底丟棄文憑主義的時候了。過去近二十年的教育改革,技職教育普遍受到忽視;普設高中、大學,以及專科改制技術學院、科技大學,我們「栽培」出愈來愈多學術未必好,卻確定缺乏專業的年輕人。平心而論,許多年輕人不是自甘淪為草莓族、啃老族,而是被錯誤的制度「栽培」出來的。類似阿基師、吳寶春這樣的成功範例,當初假使也迷信文憑,或許今天就無法走出自己的路來了。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稟賦,有些適合學術工作,有些適合實務工作。而就社會的實際需求而言,實務工作多過於學術工作。因此,不適合的人勉強從事學術工作,往往無法發揮自己內在的潛能,造成個人成就期望落空。許多飽受失業、二十二K之苦的年輕人,可能就是掉進這個陷阱。相反的,適合實務工作的人,及早選擇技職教育,讓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專業技能,憑一身好功夫在職場上把潛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不必大學文憑便可達到個人的成就期望,這既是個人的成功,也帶來了社會的進步。
不過,這也有賴政府的教育政策,不能再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偏見。要吸引年輕人接受技職教育,不能靠高中排富、高職不排富,而是提升技職教育的品質,挹注資源讓教學設備與日俱新,以鼓勵適合實務工作的年輕人就讀。當他們獲得「專業證照」進入職場,其社會地位、收入水準不會輸給學術工作者。唯有如此,我們才有足夠的優秀實務人才,從事各種精密技術工作,結合理論人才的研發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否則,就像過去高喊產業升級,只有口號沒有行動,至今還是停留在代工模式。
近年來,教育改革重大學、輕技職,重學術、輕專業,以及馬政府經濟連結中國政策,導致年輕世代陷入集體無力感。此一結果,也把近二十年來忽視技職教育的盲點,非常清楚地顯露出來。尤其是,馬政府幾乎個個擁有「博士學位」,但國家還是被他們搞得一塌糊塗,可見空有「文憑」未必代表真才實學。今天,如果不是特別優秀的理論人才,「大學文憑」比不上「專業證照」已為趨勢。不論政府站在國計民生而言,還是年輕人站在自我實現而言,這個課題都不容再迴避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