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身影 / 陳玉慧
18歲那年,陳玉慧覺得自己居住的地方太小、太封閉、太沉悶,於是,她逃離了這些,到國外去尋找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最初她以為會走向表演之路,但直到有機會進入巴黎戲劇學院學習,她才覺得有些後悔,當時,課堂上要扮演妓女,她只能做出含情脈脈的表情,卻不懂得如何演繹奔放的身體。於是,她又一次逃離,她曾經隨西班牙小丑劇團巡迴演出,並且在法國陽光劇團實習和紐約外外百老匯當導演。後來,又去當了政治記者。回首審視飄泊的生涯,陳玉慧認為:那樣的人生旅程無關叛逆,而是尋找愛的過程。
1987年,陳玉慧出版了她的第一本書《失火》,這本書流露的是青少年時期的天真與憂鬱,由於書中的情感是真實的,感動了不少年輕人,陳玉慧也因此被贈與了一個綽號:「憂鬱之母」,還戲謔性的被封為「憂鬱派」的始祖。
1989年,陳玉慧做了另一個嘗試,她用吳小姐的假名在幾家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徵婚啟事:「生無悔,死無懼,不需經濟基礎,對離異無挫折感,願先友後婚,非介紹所,無誠勿試。」這麼一則徵婚啟事,吸引了108位男士前來面試,陳玉慧把其中42位跟她互動的情形,寫成了一本書,書名就叫《徵婚啟事》。在當時,陳玉慧的做法曾經引起相當大的爭議,也讓這本書的知名度大增。《徵婚啟事》後來被改編為舞台劇,由李國修導演,屏風表演班演出。也被拍成了同名電影,由陳國富導演,劉若英、金士傑、顧寶明、鈕承澤等人演出。劉若英還因為演《徵婚啟事》獲得1998年台灣金馬獎評審團特別大獎和1999年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
1990年代,陳玉慧和德國籍丈夫明夏結婚,此後她不時向丈夫解釋她的家族歷史。在聊天的過程中,明夏感到她的家庭觀很特別,問她為甚麼不把這些寫下來?這讓陳玉慧回想起當年在大學課堂上,朱西寧對她的期待,於是,她漸漸產生書寫這些故事的慾望。2004年陳玉慧開始動筆寫《海神家族》,這部長篇小說獲得2006年頒發的第一屆紅樓夢獎決審團獎。
《海神家族》透過一位台灣女子的尋根之旅,透露家族的種種愛恨交纏,連結著台灣百年發展與近代中國人的飄搖歷史。對陳玉慧來說,這部作品不能當成她的自傳,因為,書中的感情是真實的,故事卻是虛構的,所以陳玉慧認為:它是真實跟虛構之間的一種平衡,是一個虛構的自傳,一個混合式的自傳。
事實上,對陳玉慧來說,寫完《海神家族》,讓她體認到一件更重要的事:那就是:或許,她大半生都在怪父母為什麼不能像別人的父母那樣愛我?一直等到寫完書之後,她才認為:父母一點都沒錯,他們根本不知道要怎麼愛我,因為,從來沒有人愛過他們。於是,她決定要修復荒廢多年的親子感情。陳玉慧寫作領域廣泛,包括小說、散文、評論、劇本等文類,目前擔任媒體駐歐特派員,也不定期為德國報紙撰稿。她的主要作品除了《海神家族》之外,還有《慕尼黑白》、《我的抒情歐洲》、《遇見大師流淚》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