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2016

美豬進口與虱目魚契作

內定農委會主委曹啟鴻針對美豬議題表示,「台灣有能耐不開放嗎?」瘦肉豬進口與否,再度引發爭議。有趣的是,有國民黨資深立委稱,開放美豬,就是蔡英文聯合美日對抗中國的徵兆。他還質疑,蔡英文是否有與美國利益交換,包括進口美豬,以及在日後南海出現爭議時,讓美軍使用佳山基地。這位藍委指出,台灣要依靠美國之處非常多,而蔡英文的策略很明顯,就是要結合美日對抗中國。這樣的分析,並不離譜。問題是,中國處心積慮要置台灣於死地,台灣如果聯合美日對抗中國以求自保,錯了嗎?

從兩蔣來台接受日軍投降到「轉進」台灣,台灣一直沿著二次戰後盟軍佔領的主軸,與美日為主的民主陣營在一起,台灣的產業、經濟、貿易、教育等,也緊密連結到西方的自由市場與核心價值,造就了台灣的經濟奇蹟與總體進步。「蘇東波」之後,接著全球化浪潮,第三世界包括中國的壁壘開放,台灣中小企業由於營運困難,遂開啟西進中國之風,隨而大企業也紛紛錢進中國。這些,原本是企業追求發展的選擇,但自二○○八年以來,馬政府卻基於終極統一的意識形態,在政策上大力推動台灣連結中國,企圖以兩岸的經貿整合綁架政治。所謂的ECFA,以及後續的服貿、貨貿,堪稱馬政府弱化台灣、疏離美日、融入中國的代表作。

不過,台灣經貿連結中國的「馬上好」,很快證明是天大的謊言與笑話。馬政府執政第一年,六三三就跳票了。而不到一個月就要落幕的馬政府,留下了經濟成長不如扁政府、實質薪資所得倒退十六年、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分配與居住正義落空、台商與台企飽受中國國家隊壓力、台灣經濟陷入慢性病等危機。儘管如此,馬英九對自己的八年政績,包括藍綠共憤導致國民黨屢戰屢敗,依舊是自我感覺良好,不時拿官方統計來挑戰苦民之苦。其實,這恰好可以看出,國計民生並非這個人的關心重點,台灣過去八年愈來愈「同屬一中化」,台灣的司法管轄權遭中國「共享」,才是他的執政目標。

於是乎,二○一四、二○一六兩場選舉,主流民意唾棄了這個人的總路線。另一方面,中國軍力擴張與經濟著陸趨勢,導致亞洲戰略格局起了變化。於是,外部新形勢,內部新民意,合力推出的新國會、新政府,必然要矯正馬政府的傾中總路線,回歸台灣長期以來的戰略座標,也就是,兩蔣李扁的「捍衛台灣安全、堅守民主陣營」基調;而對於中國威脅日增,台灣也必須站穩韓日到菲紐澳民主島鏈的樞紐角色,以求在集體安全下維護台灣現狀。所以,TPP也好,TIFA也好,都比ECFA有利於台灣的國家利益。主觀期待台灣併入一中者,當然不願見到「同屬一中化」的趨勢,受到美日等國際因素干擾。

誠然,台灣的國家戰略選擇,必須兼顧衛生飲食安全。國際貿易,有拿有給,拿到的利基要充分發揮,全民共享而非獨厚買辦;同時要照顧相對受損者,協助他們開發新的競爭力。美豬議題,長期而言仍在本國養豬相關業者的產業升級,確立市場區隔,迎戰開放競爭。畢竟,美國不同於中國,沒有利用經貿談判埋伏併吞野心,這跟所謂的虱目魚契作,整個環節佈滿中國統戰鋪陳,藍營買辦獨攬暴利,風險都在漁民身上,且政黨輪替便喊停,是完全不同的。馬政府八年,只談連結中國,不談聯合美日。美豬議題,被藍委推論到聯合美日對抗中國,一語道破它不是單純的國際貿易,台灣確實應該找出一條跳脫零和內耗的多贏方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