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2012

不能再沈默

害怕風險才是最大風險

第一次遇見大前先生,是在迅銷集團決定是否上市股票的一九九○年代中期。而與大前先生開始有深交,則是在他邀請我到他主持的商學院去當講師。見面幾次後,我開始對大前先生憂心日本前景,並以全球化觀點思考日本未來的想法深有同感,於是經常向他請益。UNIQLO第一次進軍國際時我也曾向他請益,也就是在2000年預備設立倫敦分公司之前。

大前先生在書中,都一直鼓勵日本企業和人民積極進軍國際。儘管如此,我卻清楚記得,當我向他請益是否進軍國外時,他卻告訴我:「UNIQLO進軍國際的時機未到。現在進軍海外的話,一定會失敗,所以千萬別這麼做!」。大前先生之所以反對,是因為日本零售業還沒有進軍國際成功的案例,但我卻無視他的忠告,最後還是出走了。

後來,就如大前先生所預測,「失敗」收場。不過,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當時出走是好事。因為在進軍國際的磨練中,讓過去在日本因成見看不清楚的問題,例如日本的全球定位、各國對日本的看法等等,全都變得清晰可見。

在倫敦得到的教訓對後來進軍中國、韓國、美國、香港、法國、新加坡都有莫大的幫助。我認為不光只是UNIQLO,無論在哪一個領域,沒有一家企業可以不挑戰就成功,而挑戰就勢必伴隨著風險。

記得,在我二十五歲的那年,父親突然把公司的存摺和印章交給我,並對我說:「現在我身體還硬朗,還有力氣重建公司,如果你會搞砸的話,就早點搞砸吧!」然後就把公司交給我經營了。被這麼一說,我反而暗下決心,告訴自己:「絕對不能讓公司倒閉」、「我沒有退路」、「如果在這失敗一切就完了」,然後拚命埋首工作。

人一旦害怕風險,就會什麼事都做不成。況且,就算經營得再順利,也不保證完全沒有風險。何況瞬息萬變的現在,所有的變化都是風險。在這樣的環境中,只一味追求安定、守成,因害怕風險什麼都不做的話,才是最大的「風險」。

「自我否定」比「自我肯定」更必要

我在學生時代綽號是「山川」。被冠上這個稱號是因為我是別人說「山」時,就硬說「川」的怪咖。正因為我是這樣的人,所以就算公司穩健成長,我還是養成了「自我否定」的習慣,總是會不斷自問:「我是不是做錯了?」或是「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呢?」

長期持續「自我肯定」,就會和時代脫節。譬如,去年熱賣的產品並不代表今年也會暢銷,但人卻很容易陷入這樣的迷思。所以我一直認為成功之時的「自我否定」更加重要。

日本這個國家不就是這樣嗎?日本在「閉關自守」的狀況下仍然存活,是因為坐享了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成功。現在沒有任何一個窮國還在「閉關自守」。然而,日本卻因經濟上的成功陷入自我滿足,只求安定、守成,我必須說忘了不容懈怠的自我否定,一味沉醉在放縱安逸的自我肯定中,才會使日本陷入今天的低迷不振。如果無法趕上時代變化,昨日的勝者也不過是今日的敗者罷了。

很遺憾的,看到現在的日本我實在說不出樂觀的言論,不如說是令我感到絕望的狀態,但是,我也不想只是說些悲觀論調。

我想說的是:「所有日本人都必須知道,日本現在正站在一個沒有退路的懸崖邊」。有這樣的認識,才能下定決心。因為如果害怕風險,不願挑戰,就只能坐以待斃,所以現在只能努力衝破難關。

還有一點是,「不要依賴國家,要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雖然我這樣的人說這種大話實在很慚愧,但人生只有一次,如果不能竭盡全力當自己生命中的主角、做自己想做的事,到了人生落幕時,就會後悔莫及

日本因少子高齡化正邁入「成熟」社會,但另一方面,世界也因為IT科技和全球化浪潮不斷趨於平坦,迎向一個處處皆商機的時代。之所以把這本書命名為《放膽去闖:大前言一和柳井正給你走到哪都能生存的六封求生信》,就是因為我衷心期望日本人(尤其是年輕人)不要自己關上那扇通往寬廣世界舞台的大門。

大前研一
勝出關鍵在「探究問題本質的能力」


一碰壁就馬上放棄的工作人
不願探究問題本質的傾向,在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身上尤其明顯。深入分析背後的原因,我發現「手冊化」這個重要因素。因為這個世代中,第一份的工作經驗幾乎都是便利商店、速食店、連鎖餐廳的計時人員。
這些工作的共通點是,所有的業務都已經被手冊化了,只要按照手冊完成工作,就能獲得肯定,完全不需要自己思考。但以為這就是工作的年輕人日後踏入社會後會有什麼後果呢?
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習慣一旦養成就難以改正。沒有了手冊後,年輕人就變成只會一味遵循上司指示工作的應聲蟲,一碰壁就認為「沒辦法」,馬上舉雙手投降。完全欠缺試著靠自己解決問題,或是學習解決方法的意識。
年輕人仰賴手冊的現象雖然不是現在才出現,但近來商務人士手冊化的現象還是相當嚴重。這意味日本人原有的優秀能力已經不斷地流失。根據我的經驗,如果商務人士在進公司三年內就放棄自主思考,就很難從手冊型員工的格局中順利「畢業」。
不過相反地,就算再年輕、再沒有經驗,只要能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夠自主思考、付諸行動,無論是誰都有可能達成令人寡目相看的成績。這種能力並非與生俱來,而是訓練就能學會的後天技能

洞察力比網路知識更重要

我並不是想藉此宣傳自己的知識技術或著作。無論是杜拉克也好,還是任何方法都可以,總之,日本人如果再不學習真正的「謀生力」,將無法在世界上存活下去。
相較於其他國家,日本人在溝通能力上的確略遜一籌。但只要擁有看穿問題本質、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能讓人另眼相看。如果有辦法學習彌補缺點的技巧,卻還說做不到的話,那日本就真的會面臨從「日本再見」淪落為「日本消逝」。
如果大家試著實踐《企業參謀》的內容,至少就能學會戰略性思考的基礎方法。由於這本書是三十年前寫的,書中的案例也都非常老舊,文中甚至沒有出現「網路」這個字。不過解決問題的邏輯與步驟,卻是任何時代的人都會面臨到的共通課題。
這一章裡,柳井先生指出「世上沒有全新的東西」,我也深表同感。就算時代變遷再快,商務人士所需的知識技術也與過去沒有太大不同。倒不如說,這種知識技術的價值比我寫《企業參謀》的時代更重要了。因為現在任何事只要用手邊的電腦、智慧型手機上網搜尋,就能馬上查到,「知識」的價值已經相對降低,但從洞察中導出答案的技術也相對提高。正因為表面資訊獲得容易,才讓發現問題本質能力的價值愈顯得珍貴
今天,大家就必須從不學習商業基礎能力,一味浪費時間的生活中畢業。因為已經沒有時間再猶豫要不要脫離「手冊人生」學習「謀生力」與「在世界存活的能力」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