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2013
“和食”申遺的真正價值何在?
朝日新聞-和食(日本料理)正在逐步走向世界。日本飲食文化的真正價值是什麼?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事前審查中,建議稱可以將和食“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遺產多以歷史遺跡和自然風光為主,例如近來新入選的富士山。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對象則是技能、工藝、社會風俗等。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前身——“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評選中,日本能樂、人形淨琉璃文樂以及歌舞伎曾經入選。2009年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評選正式誕生以來,日本共申請了21項。
此前,日本政府推薦的都是國內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俗文化遺產。從這一點來看,將和食作為申遺項目的決定比較特殊。
與世界遺產不同,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不追求“顯著的普遍價值”。項目審查的重點在於支撐該項文化遺產的共同體。在提交給教科文組織的提案書中,孕育和食的共同體的範圍被廣泛地定義為“所有日本人”。然而在國內,有意識地傳承飲食文化的日本人並不多。
為和食申遺的運動發端於京都的日本料理業。目前的世界遺產大都成為旅遊勝地,不能否認申遺有一定的經濟考慮。
但是,農林水產省也參與到申遺運動中,將申請對象由“會席”等高檔料理轉變為日常生活中的“三菜一湯”。有意見認為,韓國的宮廷料理申遺失敗是促使這一改變的原因之一。
提案書中介紹道,和食的特徵是在“尊重自然”的精神下,盡量發揮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同時還強調,和食對於健康長壽、防止肥胖等也具有功效。
《食育基本法》是日本對和食的主要保護政策。該法倡導城市與農村的共存、消費者與生產者的信賴,以及食材生產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等內容。這樣看來,應與世界分享的和食的共同價值在於安全與健康。實際上,這才是大多數日本人所關心和支撐的飲食文化。
但是,食品問題仍然層出不窮。這並不能單純歸咎於進口食品。對食材產地、品種、保質期和烹飪手段進行虛假標識的案件不斷發生。現實生活中,“在人與自然相融合的前提下進餐”這一提案書中倡導的理念,究竟能實現幾分呢?
通過再建農村、保護環境等來保護“飲食”文化,構建這樣的社會原本就應該是日本需要努力的長期目標。希望和食申遺能夠成為人們再次思考這一問題的契機。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