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罪 貪婪和驕傲是核心
在基督教神學裡,最早由神學之父聖奧古斯丁創設了「原罪論」,他將人的不完美性,以及意志驅動下為惡的可能性定位為「原罪」。後來做為「奧古斯丁派」的虔誠信仰者的教宗聖大貴格利(Gregory the Great)將「原罪」的觀念系統化,中古教會遂有了「七宗死罪」的行為禁忌。這七宗罪是懶惰、忿怒、好欲、饕餮、驕傲、貪婪、妒忌。在七罪裡,貪婪和驕傲乃是核心,它認為人在世界上,都有他應得的額度,任何人若企圖以各種方法多得利益,就是「貪婪」。它是中古時代以降,人們信守的主要戒律,人的自律、他律、以及人際一定程度的公平等原則,都在「貪婪」這個禁忌中。它也是近代道德倫理學討論到平等自我約束時,強調人的「相互性」時,重要的行為規範。
貪婪 各憑本領牟取利益
但到了近代社會,對於「貪婪」的禁忌早已逐漸瓦解。尤其是自從一九八○年代後,社會的逐利趨勢日益增強,當逐利成為新興的主要潮流,於是各憑本領撈取他心想的利益的「本領論」遂取代了「貪婪論」。例如一九九六年,哈里士民調公司曾做了一個美國的全國民調,有六十一%的人認為「華爾街是被貪婪和自私的價值所主導」,但卻有七十%的人認為「華爾街對美國是有利的」。一九八七年時美國拍了部電影〈華爾街〉,電影中的反英雄蓋可(Gordon Gekko)就公開的替貪婪辯護。他的辯護是:「貪婪這種價值已沒有更好的名詞,但它是好的,貪婪這個字抓到了人類演化的真精神,人們無論任何型態的貪婪:貪婪更多金錢、貪婪更多愛情,或貪婪更多名與權,以及貪婪更多知識,都會帶動社會的向上發展。」因此當代的思想家也承認,從一九八○年代起,乃是全球都開始追逐貪婪的新時代。
除了一九八○年代全球發生了風俗誌的巨變外,一九八○年代也是全球化經濟當道的新時代,包括中、俄兩國以及第三世界國家全都進了世界經濟體系,市場的版圖快速擴大,特別是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加入,於是全球進入了「第二次鍍金年代」,第一次鍍金年代發生於十九世紀的後半段,美國南北內戰結束,北美洲統一,加入了歐洲市場,那是當年的全球化。
鍍金 富人氾濫出現異象
由於美歐市場合一,商機無限,於是航運鐵路及製造業快速發展,富翁階級也快速增多。十九世紀中葉美國只有三個百萬美元富翁,但到了一九○○年,美國的千萬美元富翁已達到四千人,許多個甚至是七千五百萬級。那是第一次鍍金年代的盛況,但到了第二個鍍金年代,美國富翁已需從十億美元起跳。特別值得注意的,乃是由於中國的加入,到了現在,中國已有一○九萬人超過一千萬人民幣身價,有六.七萬人超過人民幣一億,最富的是有二一三人已到了十億美元的水準。如果再加上其他國家,我們說二十一世紀的富人氾濫也不為過。當廿一世紀的富人氾濫,而且成了一個超國家的階層,於是我們看到了許多新的異象已開始出現!
逐利 科研者成炒股工具
(一)那就是商人逐利的風向已吹往其他領域,例如財團公司的執行長級,他們的所得已轉為議價制,一個大公司的執行長,他的年所得加上股票選擇權所得,已到了五億美元或更高的水準。這種逐利風氣也轉向到學術科研體系,以前的科學家還會相信科學的研究成果是人類的共同資產,但現在在公司的主導下,它已成了一種個人財產。學術的金錢化和炒股化就是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涉入浩鼎案的本質。當一個科研工作者成了公司的炒股工具,他想不身敗名裂其實是很難的。
(二)由於當今全世界的富人氾濫,而且成了一個君臨於國家主權之上的階層,於是出來幫助他們的避稅天堂以及在避稅天堂快樂的運作的國際銀行自然增多。這些避稅天堂和跨國銀行,它們假藉了自由及保密的理由,侵害了各國的主權,破壞了各國國民的權利義務關係。避稅天堂及銀行秘密運作這種做法,起源於瑞士,瑞士利用了它永遠中立的國家屬性,在中古後期就成了歐洲動亂時有錢富人的庇護所。而以前財富的轉移不易,歐洲富人要到瑞士銀行開戶,都可能被各國派在銀行前盯梢的財政特務拍攝到人頭畫面。但現在這個時代,財富的移轉更快,也更加保密,所以官兵要抓惡人,在還沒有出現國際性的規範公約之前,每個政府對如何抓境外的逃漏稅,以及非法的交易及貪污洗錢等行為,顯然已需格外努力。前幾年美國國稅局知道瑞士信貸銀行幫助美國富人逃漏稅,而國稅局自知技不如銀行那些高手,於是徵召了跨國銀行的許多高手協助辦案,最後抓出許多證據,然後以這些罪證迫使瑞士信貸吐出了許多美國客戶的名單。美國抓到用境外銀行逃漏稅的方法,很值得外國借鏡!
炫富 道德驕傲死罪邊緣
(三)當今的世界,無法無天的富人氾濫,土豪式的消費行為也增多,最近俄國富豪娶媳婦就花了十億美元,一個台灣藝人結婚,也財大氣粗的砸了超過億元,一點也不比頂新魏家的世紀婚禮遜色。他們有錢,愛怎麼花雖然是他們的自由,但這些富人驚世駭俗的誇張式消費、卻也要有所收斂。富不是罪,但富了後所做出來的炫耀,卻已到了道德上死罪「驕傲」的邊緣!
在基督教神學裡,最早由神學之父聖奧古斯丁創設了「原罪論」,他將人的不完美性,以及意志驅動下為惡的可能性定位為「原罪」。後來做為「奧古斯丁派」的虔誠信仰者的教宗聖大貴格利(Gregory the Great)將「原罪」的觀念系統化,中古教會遂有了「七宗死罪」的行為禁忌。這七宗罪是懶惰、忿怒、好欲、饕餮、驕傲、貪婪、妒忌。在七罪裡,貪婪和驕傲乃是核心,它認為人在世界上,都有他應得的額度,任何人若企圖以各種方法多得利益,就是「貪婪」。它是中古時代以降,人們信守的主要戒律,人的自律、他律、以及人際一定程度的公平等原則,都在「貪婪」這個禁忌中。它也是近代道德倫理學討論到平等自我約束時,強調人的「相互性」時,重要的行為規範。
貪婪 各憑本領牟取利益
但到了近代社會,對於「貪婪」的禁忌早已逐漸瓦解。尤其是自從一九八○年代後,社會的逐利趨勢日益增強,當逐利成為新興的主要潮流,於是各憑本領撈取他心想的利益的「本領論」遂取代了「貪婪論」。例如一九九六年,哈里士民調公司曾做了一個美國的全國民調,有六十一%的人認為「華爾街是被貪婪和自私的價值所主導」,但卻有七十%的人認為「華爾街對美國是有利的」。一九八七年時美國拍了部電影〈華爾街〉,電影中的反英雄蓋可(Gordon Gekko)就公開的替貪婪辯護。他的辯護是:「貪婪這種價值已沒有更好的名詞,但它是好的,貪婪這個字抓到了人類演化的真精神,人們無論任何型態的貪婪:貪婪更多金錢、貪婪更多愛情,或貪婪更多名與權,以及貪婪更多知識,都會帶動社會的向上發展。」因此當代的思想家也承認,從一九八○年代起,乃是全球都開始追逐貪婪的新時代。
除了一九八○年代全球發生了風俗誌的巨變外,一九八○年代也是全球化經濟當道的新時代,包括中、俄兩國以及第三世界國家全都進了世界經濟體系,市場的版圖快速擴大,特別是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加入,於是全球進入了「第二次鍍金年代」,第一次鍍金年代發生於十九世紀的後半段,美國南北內戰結束,北美洲統一,加入了歐洲市場,那是當年的全球化。
鍍金 富人氾濫出現異象
由於美歐市場合一,商機無限,於是航運鐵路及製造業快速發展,富翁階級也快速增多。十九世紀中葉美國只有三個百萬美元富翁,但到了一九○○年,美國的千萬美元富翁已達到四千人,許多個甚至是七千五百萬級。那是第一次鍍金年代的盛況,但到了第二個鍍金年代,美國富翁已需從十億美元起跳。特別值得注意的,乃是由於中國的加入,到了現在,中國已有一○九萬人超過一千萬人民幣身價,有六.七萬人超過人民幣一億,最富的是有二一三人已到了十億美元的水準。如果再加上其他國家,我們說二十一世紀的富人氾濫也不為過。當廿一世紀的富人氾濫,而且成了一個超國家的階層,於是我們看到了許多新的異象已開始出現!
逐利 科研者成炒股工具
(一)那就是商人逐利的風向已吹往其他領域,例如財團公司的執行長級,他們的所得已轉為議價制,一個大公司的執行長,他的年所得加上股票選擇權所得,已到了五億美元或更高的水準。這種逐利風氣也轉向到學術科研體系,以前的科學家還會相信科學的研究成果是人類的共同資產,但現在在公司的主導下,它已成了一種個人財產。學術的金錢化和炒股化就是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涉入浩鼎案的本質。當一個科研工作者成了公司的炒股工具,他想不身敗名裂其實是很難的。
(二)由於當今全世界的富人氾濫,而且成了一個君臨於國家主權之上的階層,於是出來幫助他們的避稅天堂以及在避稅天堂快樂的運作的國際銀行自然增多。這些避稅天堂和跨國銀行,它們假藉了自由及保密的理由,侵害了各國的主權,破壞了各國國民的權利義務關係。避稅天堂及銀行秘密運作這種做法,起源於瑞士,瑞士利用了它永遠中立的國家屬性,在中古後期就成了歐洲動亂時有錢富人的庇護所。而以前財富的轉移不易,歐洲富人要到瑞士銀行開戶,都可能被各國派在銀行前盯梢的財政特務拍攝到人頭畫面。但現在這個時代,財富的移轉更快,也更加保密,所以官兵要抓惡人,在還沒有出現國際性的規範公約之前,每個政府對如何抓境外的逃漏稅,以及非法的交易及貪污洗錢等行為,顯然已需格外努力。前幾年美國國稅局知道瑞士信貸銀行幫助美國富人逃漏稅,而國稅局自知技不如銀行那些高手,於是徵召了跨國銀行的許多高手協助辦案,最後抓出許多證據,然後以這些罪證迫使瑞士信貸吐出了許多美國客戶的名單。美國抓到用境外銀行逃漏稅的方法,很值得外國借鏡!
炫富 道德驕傲死罪邊緣
(三)當今的世界,無法無天的富人氾濫,土豪式的消費行為也增多,最近俄國富豪娶媳婦就花了十億美元,一個台灣藝人結婚,也財大氣粗的砸了超過億元,一點也不比頂新魏家的世紀婚禮遜色。他們有錢,愛怎麼花雖然是他們的自由,但這些富人驚世駭俗的誇張式消費、卻也要有所收斂。富不是罪,但富了後所做出來的炫耀,卻已到了道德上死罪「驕傲」的邊緣!
(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