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不對稱理論是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訊息的瞭解是有差異的;掌握訊息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而訊息貧乏的人員則處於比較不利的地位。該理論認為市場中賣方比買方更瞭解有關商品的各種訊息,掌握更多訊息的一方可以通過向訊息貧乏的一方傳遞可靠訊息而在市場中獲益,買賣雙方中擁有訊息較少的一方會努力從另一方獲取訊息。市場訊號顯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訊息不對稱的問題,訊息不對稱是市場經濟的弊病,要想減少訊息不對稱對經濟產生的危害,政府應在市場體系中發揮強有力的作用。這一理論為很多市場現象如股市沉浮、就業與失業、信貸配給、商品促銷、商品的市場占有等提供瞭解釋,並成為現代訊息經濟學的核心,被廣泛應用到從傳統的農產品市場到現代金融市場等各個領域。
斯蒂格利茨將訊息不對稱這一理論應用到保險市場,他指出,由於被保險人與保險公司間訊息的不對稱,客觀上造成一般車主在買過車險後疏於保養,使得保險公司賠不勝賠。斯蒂格利茨提出的解決問題的理論模型是讓買保者在高自賠率加低保險費及低自賠率加高保險費兩種投保方式間作出抉擇,以解決保險過程中的逆向選擇問題。其實訊息不對稱現象在現代金融領域的表現更為普遍和突出,尤其在新興市場和東南亞地區乃至中國大陸,企業騙貸、出口騙退和銀行呆壞賬的湧現,無不與此緊密相關。
訊息不對稱導致的各種問題和風險,在發展中國家向市場經濟的轉型中尤為突出和嚴重,但豐富的實踐卻沒有產生先進的理論,這是值得深思的。而訊息不對稱的背後隱藏的其實又是道德風險。在發展中國家信息化高調甚囂塵上的時候,市場經濟所要求的人的素質卻沒能緊緊跟上,或者說人心向惡,時時都要重典伺候。這說明科技可以解技術問題,但也只能解決技術問題,它對道德或個人偏好無能為力。
訊息不對稱理論的重要啟示
充分認識新經濟的特點,高度重視信息對未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影響。我們正在進入由訊息業推動,以生命科學、超級材料、太空技術等新知識和新技術為基礎的新經濟時代。這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高利潤與高風險並存、快速多變的“風險經濟”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市場經濟中的訊息不對稱現象比比皆是,問題的關鍵是各行各業的決策者怎樣努力掌握與瞭解比較充分的訊息,研究生產力發展的規律和趨勢,把握住經濟、技術和社會的發展動向。可以預見,在新經濟時代過去的“大魚吃小魚”將不再是一般規律,取而代之的將是“快的吃慢的”、“訊息充分的吃訊息不充分的”,速度是新經濟的自然淘汰方式。只有及時掌握比較充分的訊息,才能胸有成竹,確定發展方向。
在政府職能轉變的過程中,應注意政府對經濟運作發揮作用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市場經濟不排除政府對市場的干預,關鍵是要研究什麼地方需要干預,用什麼手段干預以及怎樣干預,才能完善和發展市場經濟。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運用,都應以相關訊息的收集、研究為前提。特別與國際接軌後,在利用市場法則方面,處於訊息不充分的不利地位,更應早做準備,儘量避免或少走彎路。
約瑟夫·尤金·斯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Joe" Stiglitz,1943年-)
斯蒂格利茨是一個頗有趣的人物,他在幾乎所有的經濟學領域都有貢獻,包括總體經濟學、貨幣經濟學、公共理論及國際事務乃至於發展經濟學,都卓有建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