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2013
服貿最大問題:惡化人民所得
游振昌
個人認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最大的問題,在於將使「台灣人民薪資所得繼續惡化」。
台灣實質薪資所得倒退十六年,成為國民黨重掌政權之後最遭詬病之處,也使得該黨「拚經濟」宣傳破產,甚至危及政權。然而論其成因,二○○九年馬政府開始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時,已有學者憂心在經濟要素價格均等化的情況下,台灣薪資將被拉低;然因「開放=成長」觀念當道,這個聲音被媒體刻意忽略,ECFA強勢簽署生效。至今三年有餘,不但原先預期效益未見展現,出口日漸衰弱之勢怵目驚心,GDP動輒「保三」、「保二」,一般民眾最「有感」的所得、購買力更是惡化!
令人不解的是,對於ECFA之效益遠遠不如預期,迄未見主管機關檢討、解釋、提出改善等因應策略,卻是急著推動服貿協議,甚至遭質疑因此「鍘王」引發政爭,顯得極不合為政常理。
簽署服貿協議,是不是台灣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恐怕值得商榷。近年台灣主力電通產業,受限於轉型、外移、代工毛利萎縮,使得整個產業結構已到亟須調整的關口。即便兩岸,也已經從分工轉為競爭關係。此時執政當局尤一心以服貿為念,卻未對產業結構轉型與創新展現高度關注,似以為「只要簽了服貿一切問題迎刃而解」,這和當初「簽了ECFA就有黃金十年」的幼稚有何不同?
技術創新或能期待業者自利自發,但是產業轉型的政策規劃,對於資源有限的台灣而言,應有其必要。產業轉型又左右龐大資源配置,牽涉甚多,必須有政府介入。轉型政策確定,就像鎖定目標之後的「攻擊發起令」,是台灣經濟向上的希望。而服貿對於台灣中小微企業的衝擊,卻像是敵軍的「攻擊發起令」,令業界不安。當然有所謂服貿獲益產業,但我們不妨回顧ECFA,應該得到教訓:別再誇大獲益、低估損失!
「鎖國」,是國民黨重回執政前,對民進黨攻擊的主調。然而政黨輪替五年多來,民進黨「鎖國」的經濟成績單,顯然比國民黨好上很多。我們是應該思考:民進黨「鎖」得好?還是國民黨「鎖」錯方向?甚至思考:「開放=成長」這觀念的必要條件與充分條件?大膽質問:服貿,甚或自由貿易協定,真的對台灣好?如果GDP好看、人民所得縮水,是對誰好? (作者現任教職,桃園縣民)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