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2015

我們都是《太陽的孩子》

蔡張坤

一位老朋友向我推薦電影《我的少女時代》,回到那個時代、尋找類似情景,重溫舊夢(老故事)。我更想看《太陽的孩子》,復育梯田的故事,使我想起童年的梯田,在我家的附近,在小學的對面,在家鄉的許多地方…如今,家鄉的山谷依舊,梯田卻消失殆盡。

當年,學校(友蚋國小)和梯田隔著一條小溪。一走出教室抬頭望去,對面山坡的梯田從上而下,直到溪畔的台車軌道旁。《太陽的孩子》講述復育梯田的真實故事,我由衷的喜歡。

導演勒嘎.舒米把母親復育梯田的過程,拍成紀錄片《海稻米的願望》。導演鄭有傑深受感動,找勒嘎一起改拍成劇情片《太陽的孩子》。想一想,有多久沒回到故鄉?故鄉變化有多大?梯田、動物、河川景致、美麗的海岸線…還存在嗎?除了梯田,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也都消失了。梯田復育很不容易,只能重現部分;動物消失可能滅絕,海岸線破壞就難恢復…《太陽的孩子》雖是花蓮原住民故事,卻映現台灣社會情狀。

原住民認為:不管是山、海、還是人,都是「太陽的孩子」。原住民孩子在問:土地沒了,家也沒了,我們要到哪裡去?類似的情況,土地污染、水土不好、河道變窄(與河爭地)、動物消失、海岸線成了水泥建築(旅館、度假村)…國人要到哪裡去?

影片的女主角童年參加演講比賽,得努力隱藏原住民口音,以期被認同、得到好成績。原住民在都市求學、求職乃至求生,也要隱藏原住民口音,以免被嘲笑或被輕視。這不僅是原住民的故事,恐怕也是台灣人的共同處境—去中國經商或旅遊,也會隱藏台灣腔,避免大聲說「台灣如何」…。

(作者為國小教師,新北市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