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2012

提高組織生產力的 6大溝通需求


所有的組織管理者,都希望能夠有效地提升組織整體生產力,而這中間最大的關鍵,在於如何有效提升溝通的品質。
溝通,是組織每一天、每個時刻都在進行的活動,從一早走進辦公室和同事打招呼開始,到一天結束送出工作報告,所有的行為都是在「溝通」。在分秒必爭的商業世界裡,如何讓溝通更有效,一直是管理者相當有興趣的話題。

以撰寫高效率工作法則聞名的軟體公司37signals創辦人傑森.福萊德(Jason Fried)以及大衛.漢森(David Heinemeier Hansson)就認為,商業世界裡面為了溝通,而產生了許多過時的文件,一堆沒有人讀的報告、圖表,派不上用場的產品說明書,花了非常多時間製作,但是不見得能夠達到溝通的效果。
為了提升組織生產力,管理者需要更有效地提升溝通的品質,揚棄過去傳統的溝通方式,帶進新的觀點,讓組織成員能夠因為有效的溝通,能夠達到更好的工作效率,增進職場友誼和成就感。

在領導訓練領域知名的教育訓練顧問公司費爾斯(Fierce. Inc.)創辦人蘇珊.史考特(Susan Scott)就說:「組織內說了甚麼、如何說的,以及誰被邀請進來說,決定了很多事情」。
為了了解如何揮別不合時宜的溝通方式,費爾斯公司做了一項全球性網路研究調查,了解現今工作者覺得組織最需要改善的溝通議題,歸納出六大需要,他們同時也建議公司管理者可以從這六個層面去加強內部員工訓練,讓他們能夠更有效地溝通,提升生產力。
需求一:決策過程,納入多元觀點
在一般商業環境當中,因為要講求速度,管理者多半無法在決策過程當中,納入正、反兩面的意見。於是,決策變得很單薄,只有決策者單方面的想法及做法,推行的商業方案往往缺乏深厚的討論基礎,容易造成失敗。

費爾斯公司的調查發現,98%的受訪者認為,管理者在決策過程當中應該將那些會受到決策影響的人,包括進來,因為他們才能提供反面、但是有效的見解,而能夠深化決策的基礎。

現實狀況和一般人的理想狀況不同,原因很簡單,沒有人喜歡反對的意見。根據調查,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當中,異議者的聲音,往往會被忽略,有40%的員工認為,管理者通常不會邀請反對的聲音進入決策討論過程。


雖然現實狀況有時候無法容許反對的意見,但是假如能夠在決策提案一面倒的情況下,繼續去探討其他可能性,對於組織會有正面幫助。有97%的受訪者就認為,即使是在決策一面倒、受到大家贊同的情況下,假如能夠繼續深入去探討是否有其他可能性,就能夠做出更好的決策。
而有將近一半(49%)的受訪者,覺得所屬的公司即使對於自己的決策已經有了定見,也還能夠鼓勵員工繼續提出自己的觀點,由此可見許多公司對於決策容納多元的聲音,抱持正面的態度,只是在做法上,也許是受限於時間、經費或心態想法,還沒有辦法做到將所有受到影響的人都納入討論過程。
帶進更多創新想法,也有助於對於決策議題的深入了解。他們建議公司能夠多多邀請那些有不同想法的人,鼓勵他們分享自己的觀點,累積內部的想法形成智庫。
在分享的同時,員工也能藉此更為熟悉決策相關議題,並且更明確地了解決策所產生的後果。而且,討論過後,也能產生較多的解決方案或策略,供組織選擇。最後員工對於決策會更有信心、更能信服。
需求二:誇部門合作,公司生存關鍵
哈佛大學組織行為學教授克立斯‧阿奇斯(Chris Argyris)表示,很多經理人為了迴避衝突而不能有話直說,沒把重要的事情拿出來談,結果不能做出有效決策。

組織為了讓部門間能夠合作,必須有效地去溝通、解決部門間存在的利益衝突。

部門合作,以及運用組織內部同團體的力量,是現代職場必備的能力。

一家公司如果誇部門合作沒有做好,那麼縱使有好業績,都是枉然。因為誇部門合作可以帶來有價值的經驗、團對力量和新觀點,不僅僅是對一時的業績有幫助,對於企業長久經營更為重要。
誇部門團隊合作所產生的綜效,不但可以降低重覆的努力,增加組織生產力;同時也增加工作夥伴間的信任感及工作熱情,增添團隊的凝聚力。

需求三:同儕關係好,生產力加分

管理大師約翰‧科特(John P. Kotter)曾針對十五位成功領導者進行研究發現,這些人平均每天有75%的時間與他人接觸、建立關係。而且,多數的時候,都僅是隨意的聊天,並沒有特定的目的或是話題。
當人們開始重視和同事的關係,願意去經營這類關係,職場環境會開始變得更以親和力、也會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

因為員工會因為在工作環境中,和其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而有較高的參與感,這些「關係」的建立,有助於提升員工生產力和組織收益。而且職場同儕間關係良好,也能降低離職率,並且吸引頂尖人才前來就業。


關係」是商業中相當重要的一環,而關係是靠著每天和同事講話,所建立的情感而來。而這樣的情感來建立在能夠對於批評抱持開放的態度,並且誠實面對壓力和責任,具有個人擔當的能力上。

組織領導者除了學習更多的同儕溝通技巧之外,對於自己的脆弱面,也需要有更多的瞭解,才能和他人建立真實有效的關係。

需求四:直言不諱,組織生產力之鑰


直言不諱通常會發生在一個真誠、開放的對話當中,一個健康的職場環境,通常工作者會有默契,將客套話和假道學的說法摒除在外,創造出可以公開辯論、自由表達意見的環境。

在這樣的環境當中,人們可以為失敗負責,在錯誤中學習,成功也能得到應有的獎賞,徇私自立的情況降到最低,或者和組織整體利益有更好的結合。

一個組織若能獎勵員工的直接和誠實,就能夠創造出直言不諱的組織文化,當員工和管理者都願意勇敢地去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就能夠減低迂迴的溝通過程、提高組織生產力!
需求五:面對面質問,直達成功
和直言不諱不太一樣的面對面質問(confrontation),意思是指在和對方溝通時,能夠針對不同意的地方,加以討論。

面質經常被誤解,想到面質,會想到充滿緊張與爭吵。但是會有爭吵,其實是因缺乏良好的溝通技巧。假如有好的溝通技巧輔助,面質會是一個澄清事情的好機會,並且能夠增進員工參與度。

具有生產力的面質,

●首先要為會面做好準備,想好要說什麼。

●在溝通時,要掌握好時間,不要花太多時間在談話上,多練習精準地表達自己想說的話。

●盡量不要有負面判斷或責備,而專注於議題核心,真心傾聽對方在說什麼。

若能以尊重且直接的方法解決問題,將可以帶來信任並成功解決問題。

需求六:員工訓練外,延伸討論,幫助學習
組織中總會安排許多領導訓練課程,但是,訓練課程的學習,往往都是從課程後才開始。因此,訓練不應該只是一次性的活動,而應該是一個觸媒,促進員工在課程後,繼續學習,並持續將所學的東西,整合到工作裡。

課程後的應用技巧之討論及補強,才是員工訓練的重點,實際操作,不但可以幫助學習,也能夠為員工生產力帶來很大的助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