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由於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在經濟復蘇勢頭和貨幣政策方面存在巨大差異,世界經濟正面臨新的“不平衡”陷阱。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妥善處理,世界經濟復蘇將面臨嚴峻挑戰。
歷史上,世界經濟發展也曾經面臨過“不平衡”問題,主要表現為發達國家經濟發展速度、潛力和前景均明顯優于發展中國家,由此導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總量、人均國民富裕程度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巨大差異,這種“不平衡”狀態有一個專門的說法,那就是“南北差距”,因為大多數發達國家位於北半球,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均位于南半球。
在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當中,世界經濟再次面臨“不平衡”問題,但這一次位於“不平衡”兩端的國家和“不平衡”的含義則發生了巨大變化。
過去二、三十年,廣大發展中國家逐步走上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軌道,世界經濟格局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異軍突起,使得世界經濟力量對比開始朝著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的方向傾斜。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不平衡”,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在經濟復蘇的道路上,以中國、印度和巴西等為代表的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將以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遠遠拋在了身後。
世界經濟在經歷了2008年底到2009年初的急劇下滑後,從2009年第二季度開始逐步觸底回升,但發達經濟體經濟復蘇步伐明顯慢于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目前,美、歐、日均面臨一係列經濟難題,包括政府刺激政策效果逐漸減退,私人投資和消費未能順利接過推動經濟增長的“接力棒”,金融係統尚未完全回歸正常,失業率居高不下等等。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2009年,發達經濟體經濟整體萎縮3.2%,而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仍增長2.5%。預計2010年,發達經濟體經濟將增長2.7%,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則將增長7.1%。2010年,世界經濟預計將增長4.8%,已經接近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前年均5%的增速,但這主要得益于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較快復蘇,而發達經濟體實際上正成為拖累世界經濟增長的“包袱”。
第二,正是由於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在經濟復蘇勢頭上的巨大差異,導致了雙方宏觀經濟政策的差異,主要表現在雙方貨幣政策的大相徑庭。
在發達經濟體當中,美國和日本因為經濟復蘇乏力,受制於政府債務狀況和國內政治鬥爭,進一步實施財政刺激政策基本不可能,因此美國和日本正越來越把貨幣政策作為擺脫經濟困境的主要手段。兩國貨幣當局除了將基準利率長期維持在接近零的水平之外,還正在醞釀新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
以美國為例,美聯儲自2008年12月份以來一直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維持在零到0.25%的這一歷史最低水平。而且,在國際金融危機當中,美聯儲還通過購買金融資產的方式,向金融係統投入大量資金。根據美聯儲最新的規劃,最早有可能從今年11月份開始新一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每月用于購買金融資產的金額在1000億美元左右。
而對於廣大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來說,在經濟較快復蘇的基礎上,則面臨通貨膨脹壓力增大、資產泡沫等問題,不得不開始醞釀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
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在經濟增長勢頭和貨幣政策方面的巨大差異,使世界經濟遭遇新的“不平衡”。在這種“不平衡”狀態下,新的全球性經濟和金融風險正在形成,其中一個突出體現就是“熱錢”投機問題。
包括中國在內,許多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正面臨宏觀經濟政策的兩難處境。出于抑制通脹需要,它們需要考慮甚至提前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但如此一來,將進一步刺激“熱錢”涌入,加大本幣升值壓力,並可能引發新的資產泡沫問題。
要解決世界經濟面臨的“不平衡”陷阱,必然要求國際社會加強政策協調,特別是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代表的國際金融組織,應在研判和預警新的經濟和金融風險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上述這些問題也再次說明,國際金融危機的後續影響尚未真正遠去,國際社會仍需發揮“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合作精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