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人類創造的新物種
美國導演卡梅隆花費十年功夫打磨出的大片《阿凡達》在2009年的歲末席卷了全球電影市場。影片中,為了掠奪潘多拉星球的珍貴礦藏,貪婪的人類把自己的DNA和潘多拉上的土著人--納威人的DNA結合在一起,創造了一個新的物種:"阿凡達"。
"阿凡達"外表和納威人一樣,頭腦中卻裝著人類的意識,他們的使命是說服納威人離開世代居住的家園,好讓人類開採那一地區地下價值連城的稀有礦藏。卡梅隆導演為什麼要用"阿凡達"這個詞?這是一個梵文,在印度語中就是"天神附體"、"天神轉世"的意思,影片中的人類,把自己當成了上帝。"阿凡達"成為了人類這個"上帝"在潘多拉這個"凡間"的化身。然而,阿凡達卻失控了,本是潛入納威人的間諜,卻背叛了創造自己的人類,領導納威人把侵略者趕出了潘多拉。看來,"阿凡達"是正義還是邪惡,依賴的不是發明它的尖端生物技術,而是它的創造者頭腦中的道德、倫理標準以及價值觀。
未來世界,物競人擇?
愛看電影的朋友應該會記得《千鈞一發》這部科幻電影,電影中,每一個人的命運不再是未知的,而是在他出生時就由他的基因所決定。重要的職位,重要的工作,只能由經過基因優選、具有優秀基因的人擔任,而"自然人",因為不可避免地具有基因缺陷,他們受到基因歧視,甚至追殺。影片就講述了一個"自然人"文森特,為了實現自己的太空夢想,如何不斷努力,躲避基因追查,最終實現夢想的故事。為了躲避基因追查,文森特無數次地清洗自己的身體,避免留下含有"劣質基因"的毛發、皮屑等等。作為觀眾,影片會引起我們難以言狀的復雜思考:一個人的命運就真的應該由基因決定嗎?如果科技允許,我們是否要去選擇改變父母給予我們的,自己和孩子的基因?如果選擇了用別的基因來改變我們自己的基因,"我"還是"我"嗎?"我的"孩子還是"我的"孩子嗎?如果社會的大多數都去優選基因,保持自然基因是否就意味著恥辱?"物競天擇"真的會變成"物競人擇"嗎?
什麼是轉基因?
科技發展一日千裏,早在上述電影問世之前,生物學界已經發出了"掌握上帝之手"的歡呼。1980年,第一個轉基因生物--轉基因小鼠在美國問世。1983年,第一批轉基因植物--轉基因擬南芥和煙草在美國和比利時幾個實驗室幾乎同時獨立培育成功。自此以後,各種稀奇古怪的轉基因生物被科學家們創造出來,不斷挑戰人們的知識和倫理框架:"愛上貓"的老鼠,發著水母熒光的"猴子",甚至,轉基因的人類胚胎。
什麼是轉基因呢?轉基因就是指科學家把一種生物的基因分離出來,植入另一種生物體內,從而創造出一種新的生物。比如,上面提到的發熒光的猴子,就是把水母的基因植入了猴子體內,猴子因此具有了水母的基因而發光,並且這種特性還可以遺傳給後代。
感覺新鮮有趣?不可思議?難以接受?不同的人對于轉基因可能有截然不同的態度。有的人認為,幾億年以來,自然界的生物都在進行著基因交流,雜交、基因突變等等不就是在進行"基因轉變"嗎?既然"基因轉變"從古至今都存在,而且每時每刻在發生,"轉基因"又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值得擔憂和害怕的地方呢?
這個過程和傳統的水稻育種類似。我們現在的水稻品種都是千百年來,通過雜交育種把外來的基因導入受體品種裏得到的,只是非轉基因是通過有性生殖,轉基因是通過體外轉移,本質上我不認為有很大區別。(魏剛、陳永傑、李鵬、 鄒曦、王夕:《轉基因水稻安全性四大焦點--是天使還是魔鬼?》,載《北京科技報》,20100223。)
--黃大昉,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而持相反意見的人認為,"基因轉變"不等于"轉基因",在自然界幾億年的進化當中,基因的改變是緩慢而自發的。即使是人類促進下的雜交,也僅僅在近緣生物之間發生;即使是基因突變,也是在環境誘因下由生物體自身完成的。正是物種之間清晰而穩定的界限,才形成了自然界豐富多彩的生物多樣性,使得自然界平衡發展。而轉基因技術在人為的操作下可以突破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界限,突破自然形成的種群界限,一旦轉基因生物釋放到大自然中,將產生不可預知而又無法逆轉的後果。
不同于傳統育種技術,轉基因技術對物種的改造過程可以說是"瞬間"即可搞定,無須引入時間緯度。對于工業文明來說,正如牛頓經典力學,時間是一個無須考慮的因素。但對于農業文明來說,時間卻是一種重要的參量,猶如歷史不能回避時間那樣。這是因為,農業的對象,亦即每一個物種,都是漫長時間過程的產物,各個物種彼此之間相生相克的關係都是歷經時間的考驗磨合而成。有時一個外來物種往往會打亂本地生態係統的平衡,原因就在于它"瞬間"空降,來不及與本地物種建立某種聯係。如此來看,轉基因作物將會對生態係統的平衡帶來何種潛在影響,同樣難以估量。(陳蓉霞:《轉基因大躍進令人膽戰心驚》,載《東方早報》,20100210。)
--陳蓉霞,上海師范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雜交最遠發生在屬間,科間就需要人幫助了,如馬和驢的雜交。而轉基因可以發生在不同的類群(生物類群中的界有三大類,動物界、植物界、微生物界,界以下分別是門、綱、目、科、屬、種)之間,如將深海裏魚的基因轉移到西紅柿上,將微生物的基因轉移到水稻裏去。雜交在自然界中可以自然發生,而不同界的生物之間的雜交是零概率事件。(蔣高明:《轉基因不是雜交,兩者不能混淆》,見蔣高明的博客。)
--蔣高明,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針對反對者的懷疑,2010年3月初,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十位院士表示,要大力推進生物技術研究與應用。其中,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長楊煥明說:
盡管現在有各種各樣的批評,我仍然毫不猶豫地支持轉基因植物和動物。轉基因本身沒有毒,它們同別的基因有什麼相互作用也被研究得一清二楚。(《十位院士談轉基因:大力推進生物技術研究與應用》,20100304,見人民網。)
人類對基因、對生命的了解真的已經如此透徹了嗎?的確,我們已經實施了"人類基因組計劃",耗費巨資進行了基因組DNA全序測定,把A\\G\\C\\T四種核苷酸的排列次序挨個弄清楚了。我們已經知道,僅僅這比7音階還簡單的4個字母,就奏響了無限神奇的生命樂章以及精彩絕倫的生命故事。但為什麼科學家仍然無法解釋,為什麼人與鼠不到300個基因的差別使得人之所以為人,鼠之所以為鼠?為什麼無法解釋人與黑猩猩基因結構12%的差異卻使得人類超越了非洲叢林中的"親戚",成為了萬物之靈?為什麼無法解釋人與人之間99.99%的基因相同,而0.01%的差別卻使得有的人勇敢智慧,有的人邪惡貪婪?
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新聞背景】
在批準了轉基因棉花、番茄、甜椒等作物種植後,2009年11月27日,農業部批準了兩種轉基因水稻、一種轉基因玉米的安全證書,這也讓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為主糧發放轉基因安全證書的國家。(王佳:《我國成首個批準主糧轉基因種植國家》,載《中國經營報》,20100116。)
農業部為兩種轉基因水稻、一種轉基因玉米發放安全證書,引發了群眾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高度關注,也引發了不同專家、不同學者、不同機構對于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激烈爭論。讚成者信誓旦旦,反對者言之鑿鑿,事實究竟怎樣,關係到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需要每一個讀者擦亮眼睛,進行自己的判斷。
危險不比喝水大?
……2010年2月24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率國家新興產業發展思路研究調研組來漢。在華中農業大學,他聽取了綠色超級水稻的研究情況報告,並代表消費者發問:轉基因大米安全嗎?
中科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沒有直接回答張曉強的問題,而是舉了飲用水的例子來說明他的觀點:國家制定的飲用水標準中,相當于中等毒性農藥的亞硝酸鹽含量為百萬分之一;轉基因大米中的抗蟲轉基因蛋白的含量為百萬分之兩點五,而抗蟲轉基因蛋白已經被驗證是完全無毒性的。一個正常人1天能夠飲水8公斤,但吃不了1公斤大米。
張啟發的結論是:食用轉基因大米帶來的危險,不會比喝水的危險更大。(鄭欣榮:《發改委詢問轉基因大米安全性--危險不會比喝水大》,載《長江日報》,20100223 。)
【鏈接】張啟發,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分子遺傳學和基因工程研究。
反對者認為,張啟發院士並未正面回答轉基因大米是否安全的提問,而是轉移了概念,將轉基因大米與飲用水類比,用亞硝酸鹽與轉基因大米中的抗蟲蛋白做類比,但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在于,水是無機物,並非生物,亞硝酸鹽也不是遺傳物質。水中的亞硝酸鹽之類的有害雜質,不是添加進去的,而是要排除的。而轉基因大米中的抗蟲蛋白已經被作為遺傳物質人為嵌入了細胞核內,它必然會影響農作物的性狀,而且作為遺傳物質,它有可能變異,產生不可預料的結果,因而有巨大的潛在風險。
轉基因大米與傳統大米實質上是相同的?
支持轉基因的人認為,任何食品都不可能實現絕對安全,要保證轉基因食品的絕對安全,既缺乏科學依據,也難以實現。因此,目前在轉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和評價中,應使用相對安全標準。也就是說,只要判定轉基因食品和傳統食品是實質性相同的,那它就是安全的。而只要在"外觀"、"味道"、"營養成分"、"化學結構"方面相同,那就是"實質性相同"。從這個角度來說,轉基因大米和傳統大米是"實質性相同"的。
【鏈接】"實質性相同"原則來源于1992年美國老布什總統的總統行政命令。我國衛生部2002年根據相對安全標準提出的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要求是:轉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和營養質量不得低于對應的原有食品。
然而反對者針鋒相對地提出,一方面,"實質性相同"忽略了轉基因生物內部性質的變化--現有的轉基因作物是植入外來基因而得到的,其先天特性被改變,這依靠傳統繁殖方式永遠也無法做到。既然先天特性被改變,怎麼能說是"實質性相同"呢?另一方面,如果真是"實質性相同",為什麼轉基因作物"渾身上下"都是專利?轉基因生物發明人在向專利局申請專利時,必須證明這個轉基因生物是"全新"的、"創造性"的,既然全新,又怎能"實質性相同"呢?
美國人吃轉基因食品十幾年了
--他們都沒事兒,我們肯定也沒事兒?
支持轉基因推廣的人士在各種場合經常提及的,證明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證據是:美國不僅是世界上轉基因食品最大的生產國,也是最大的消費國。目前美國市場上的食品中,大約60%含有轉基因成分。而我們日常的食品中,也早已有了轉基因的身影。
……從全球角度來說,轉基因食品早已經在應用了,包括很多網民,包括我們自己都在食用轉基因食品,比如說大豆油,大家都在吃。現在轉基因食品越來越多,在國際市場上,有人講,在北美市場上有3 000種轉基因食品,它們主要的成分就是轉基因的大豆、玉米。含有這些成分的食品也是轉基因食品,而且幾億人吃了十幾年了,評價也是非常嚴格的。根據這個國際通用的評價原則,這些轉基因食品已經在國際市場上、已經在我們餐桌上出現了,所以轉基因食品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