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2013

中國問題是否可控?

張倫-九月中,中國外長王毅在美訪問期間數度言及「臺灣問題在可控範圍內」。對關注臺海兩岸關係多年的筆者看來,此說法極具意涵,值得被馬王之爭幾乎吸引了全部注意力的臺灣各界高度注意。 一九九三年,筆者應邀赴臺參加兩岸問題研討會,曾以「中國大陸後共產主義轉型與臺海兩岸關係」為題發言,對大陸的對臺政策作過如下歸納:一、和平統一,武力底線(基本方式)。二、「一國兩制」,互通為先(近遠程目標和模式)。三、以商帶政,以民促官(對臺內部策略)。四、封堵國際,大陸放開(國際策略)。五、短期積累,長期著眼(演進策略)……。 對台灣的尊重降低 以王此次的宣示為標誌,至此,北京方面或可說:這些策略的階段性目標達成。終於可以稍鬆口氣,擺脫掉某種伴隨了過去二十多年其對臺政策所具有的那種焦慮──擔心臺灣問題失控。這些年,北京所有努力的關鍵,其實都不是在一個有限的時期內攻打臺灣,實現統一,而是防範臺灣跑掉,維繫臺海穩定,以騰出手進行經濟建設。現在,焦慮擺脫,可能有其正面的一面,就是使北京在處理臺灣問題時不會那麼病態敏感,動輒武力威脅,惡語相向。負面的問題在於,隨著這種自信的出現,對臺灣的尊重或許會在不知不覺中降低,一些與大陸權力和官僚體制相連的某些自負的做法和作風會在與臺交往中出現,而臺灣的某種香港化趨勢可能會更加嚴重,北京的影響會進一步滲入臺灣。 此外,以其宣示的地點來看,北京正將臺灣問題作為建設與美國的所謂新型大國關係的一個部分來加以捆綁操作,試圖將正忙於處理各種內外危機的美國拉入一種由北京設計的處理臺灣問題的框架中。臺灣的外部資源可能進一步流失。這些都不能不引起臺灣各界的高度警醒。 北京可以對其作為得意自信,但真實的情況是,臺灣自身的和平轉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儘管表面上紛爭不斷,社會也存在種種分歧,但基本上有序可循,即便是紅衫軍百萬人上街,也依然尊重憲政體制。因此,臺灣方面的許多行為是可預期的。這才是外界包括北京對臺的交往能有穩定和預期的關鍵。如果臺灣的政治、社會和文化二十年來不有所成熟和進步,北京方面又豈敢自稱「問題可控」? 弔詭的是,在北京高調做此宣示的同時,倒有另外一個問題值得人們設問:在北京領導人看來,臺灣問題可控了,但中國的問題是否可控呢?近些年,中國大陸一個最重要的詞匯就是「維穩」。在此方面花費的經費據報已經超過軍費。而理解北京領導人近來種種作為的一個重要視角也就是要保持中國的內部問題不能失控。今後一段,所有中國的問題或許都可集中在此。二十年前筆者那個發言的主題就是:兩岸都在進行歷史性的轉型,雙方各自的內部以及彼此間都需要尋找到一種平衡,才不至於造成兩岸問題的失衡。任何一方出現大問題,都可能帶來災難。 那麼,在轉型上走到前面,且因此已被北京稱為「問題可控」的臺灣,是否也該好好思考和關注一下「中國問題是否可控」這樣一個利害攸關的大課題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