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2013

中國經濟再平衡仍然棘手

英國《金融時報》 社評 - 過去20年裡,中國的經濟增長數據一直是發達國家所艷羡的。然而,今年上半年的減速曾讓一些人揣測,中國經濟的飛翔之龍是否在下滑?如今這塊陰雲已經消散。第三季度中國經濟的平穩反彈表明,外界對中國經濟即將“硬著陸”的擔心有些草率。 上周臨近結束之時,如釋重負的感覺主導了市場,而中國經濟同比增長由第二季度的7.5%加速至第三季度的7.8%,又進一步緩解了市場的緊張情緒。華盛頓上演兩周的大戲之後,美國政界人士終於達成協議,結束了政府的部分停擺,並在明年2月之前提高債務上限。這標志著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達成停戰,而非戰爭結束。但這足以推動股市飆升,投資者再度跟著央行寬松政策的調子起舞。 中國傳出的好消息提振的不光是市場。面向中國出口的實體(包括德國製造商和新興經濟體的大宗商品生產商)也必定會感到歡欣鼓舞。中國的共產黨領導層也會如此,這個領導層殷切希望增長保持在7.5%以上,以維系社會凝聚力。 今年7月,中國政府出爐了一套“微刺激”計劃,內容包括對企業家減稅,以及刺激鐵路和地鐵基礎設施的投資。中國央行讓信貸向銀行和企業自由流動,一改其較早前比較鷹派的姿態。從第三季度的反彈來看,中國經濟規劃者似乎扳動了大部分正確的手柄。 不過,零星的貨幣和財政政策高招不足以解決中國的長期經濟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結構性的。目前中國經濟過度依賴政府主導的投資項目,其盈利能力已趨於枯竭。政府的刺激措施主要讓建築業受益,第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在經濟增長中占了一半以上。但這種提振產生的影響已經在消退。與之前幾個月相比,工業活動和零售額在9月份雙雙回落。 中國領導層深知遏制信貸增長和促進國內消費的必要性。近期對占據霸主地位的國有企業的高管掀起反腐風暴,很可能是一種削弱這些企業影響力的間接手段。在不造成經濟下滑的情況下淘汰一種迄今廣泛成功的模式,是一種棘手的平衡努力,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 中國的債務負擔仍處於可控範圍,但沒有理由在現有的債務大山上添加更多缺乏經濟效益的投資。定於11月下旬舉行的中共高層會議,將給領導層帶來一個機會,讓其闡明向新的經濟模式轉型的順序安排。中國央行應當得到抑制信貸狂潮的權限。中國是正在成形的經濟超級大國,但它在推行必要改革方面等得越久,前面的道路就會越坎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