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2013

佛心慧語

若沒有慈悲、仁愛之心,就沒有真正的寬恕和包容,也就沒有相處的和諧與圓融;擁有大慈大悲,才能“樂天知命”,才會有知足、歡心和快樂;人生擁有快樂,才是最大的擁有;“快樂,其實也是一種修行”(引自:一行禪師)。 【觀心如鏡】淨塵問禪師:何為觀心如鏡?為何人要學鏡?禪師笑道:鏡有三優,人卻做不到。淨塵說:請師父明 ​​示。禪師曰:鏡映真相,過不留影,人能做到事來則應,事過即忘嗎?鏡映實情,不分貴賤,人能做到面對乞丐與國王同樣恭敬嗎?鏡映紅綠,自不變色,人能做到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嗎?淨塵歎曰:人若如鏡,則紛紛世事,洞若觀火;善惡美醜,察若秋毫;自然心靜如水,安若泰山了。 了空的和尚問:“何為友?” 禪師示:“友分四種:一如花,艷時盈懷,萎時丟棄。二如秤,與物重則頭低,與物輕則頭仰。三如山,可藉之登高望遠,送翠成蔭。四如地,一粒種百粒收,默默承擔。” 人低頭見影,有悟:待友如何,便遇何友,友如鏡。 釋迦牟尼佛說:“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詳。”讓該來的來,讓該去的去,不欣羨別人,不哀憐自己;不留戀過去,不幻想未來,把握現在,播散良種,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不強求,不妄取,貴在隨緣。 佛經云:“未成佛道,先結人緣。”修行,其中有“愛語攝”。善於欣賞和讚美別人,是智慧,是一種愛;欣賞別人,也會贏得別人的欣賞;讚美別人,給人信心和希望,給人勇氣和溫暖;實話選說,言要適可,話短要話長,點到不至傷;學會讚賞,給人信任、肯定和希望,自己也會得到別人的讚賞。 【佛語禪心】 1、順境和逆境是分別出來的。如果你執著了,心動了,這就是逆境;如果你放下了,心不動,一切都是順境。2、放下不是放棄,輕鬆不是懈怠,自在不是放逸,隨緣不是隨便,不執著不是不認真。 佛說,生命中的許多東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強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會不期而至。因此,要擁有一顆安閒自在的心,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不怨怒,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禪師見盲人打燈籠,不解,詢問緣由。盲人:聽說天黑以後,世人跟我一樣什麼都看不見,所以才點燈為他們照亮道路。禪師:原來你是為了眾人才點燈,很有善心。盲人:其實我是為自己點燈,因為點了燈,黑夜裡別人才看見我,不會撞到我。禪師大悟:為別人就是為自己! 【禪理即心理】1.看透大事者超脫,看不透者執著;看透小事者豁達,看不透者計較。2.財以不蓄為富,官以不顯為貴,名以不彰為譽,施以不報為惠。3.責人要含蓄,忌太盡;勸人要委婉,忌太直;警人要疑似,忌太真。4.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辨,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金剛經》說:“一切法行成於忍,無忍辱則布施持戒不能成就。” 人處逆境,不順心的事隨之而來,面對屈辱只有“忍”,難忍強忍,忍是避難良方;只要是善舉,任何時候都“不放棄,不自卑”,堅韌地挺過去;世間無常,時時在變,事情終會轉機,“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何時何地,大事小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善惡終會有報,堅持走真誠之路,光明終會到來。 窮人問佛:我為什麼窮?佛:你沒有學會給予。窮人:我一無所有如何給予?佛:一個人即使一無所有也可以給予別人七種東西。顏施:即微笑處事;言施:鼓勵讚美安慰的話;心施:敞開心扉對人和藹;眼施:善義眼光給予別人;身施:以行動幫助別人;座施:謙讓座位;房施:有容人之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