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2013
黑心食品為何沒完沒了?
郭正亮-「誰知盤中飧,粒粒皆有毒」,恐怕是近幾年台灣民眾的最大感慨。從2011年塑化劑,到今年5月毒澱粉,再到現在的混充油,台灣突然以黑心食品暴得大名,聞名全球的台灣美食突然蒙塵,連李登輝都要感慨「外食不能吃」。
馬跳到第一線,要求做到「嚴查重罰,立即下架,增加人力,妥編預算,鼓勵檢舉,動員志工,長期監測」,又是典型的馬後砲。畢竟,最大關鍵是早在去年10月北市衛生局就接獲檢舉,指控大統混充橄欖油,相關單位竟然驗了三次都沒下文,直到大統員工爆料才揭發醜聞。
馬恐怕忘了,2011年塑化劑風暴也是如此。當年4月7日衛生署就驗出飲料違法添加塑化劑,卻拖到5月23日才公布資訊,馬當時還坦承,自己是直到5月底才得知此事。今年5月毒澱粉事件,也是早在2月衛生署就接獲檢舉,4月地方衛生局才循線追查,直到5月13日才發布消息。
政府不想得罪廠商
政府三次驗不出號稱「百分百」的混充橄欖油,實在匪夷所思,直到今天,鑑定單位並沒提出合理解釋,搞不好還涉及官商勾結,但檢調對廠商採取霹靂行動,卻沒對官員採取同樣標準。
不管是驗不出來或遲不公布,都凸顯出政府不到萬不得已,都不想得罪食品廠商,寧可讓百姓多吃點危險食品。馬的所謂「追根究柢」,也凸顯出馬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想「嚴查重罰」官員,甚至連大咖廠商也不敢碰,只抓幾個中咖廠商讓人民洩憤。
以2011年塑化劑為例,賓漢與昱伸香料成為眾矢之的,卻不追查賓漢最大客戶統一公司,統一辯稱自己也是受害者,政府並不追究統一是否早已知情。這次混充油事件,大統也是透過大咖進口棉籽油,政府也不打算追查大咖是否了解犯案生態。
大公司缺社會責任
兩次事件中,犯案廠商與上市大咖的合作關係,都在十年以上,上市大咖老是聲稱自己不知道犯案廠商惡行,不但令人難以置信,也凸顯出這些上市大咖唯利是圖,缺乏最起碼的社會責任。
政府老是驗不出來,老是遲不公布,老是不辦官員,老是不辦大咖,如此馬虎草率的政府,本身都管不好,每次只會事後「嚴查重罰」中小廠商,再多「鼓勵檢舉」有什麼用?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