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2013
如何讓孩子從挫折中學到東西
華爾街日報-Emma Vanbergen-
人生充滿了挫折。成長就是要學著去面對挫折、接受挫折,克服挫折以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更順利。不應該讓孩子在成長的的過程中害怕和逃避挫折,而應該學會與挫折怡然共處,並在經歷挫折的過程中歷練自己並學習成長。在此過程中孩子所獲得的挫折管理能力會讓他們在今後的生活中受益匪淺。
2012至2013學年度的一次活動上,牛津國際公學(Oxford International College)常州學校的學生在拔河。許多中國家長並未意識到這一點,在孩子面臨挫折時,往往會過於保護,認為挫折就是失敗,是不能容忍的。在我工作中,我也曾遇到過有些家長因為擔心孩子考試的成績太差而不讓孩子參加考試。這令我非常震驚!但我猜想這種舉動的產生可能是因為80年代以來的獨生子女政策,財富和生活水平的差異,讓家長總是希望唯一的孩子少受傷害。
現在的家庭,一個小孩通常會有5-6個大人的照顧,每個大人都會竭盡所能去愛孩子,給孩子營造絕對安全的環境,並盡量避免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受任何的困難和挫折。我讚同家長想要給孩子最好的初衷,但同時也很擔心家長的過度溺愛會讓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面臨的挑戰更大。試問這種溫室長大的花朵要如何在離開了父母的羽翼後在風浪中生存呢?
和其他人一樣,我的童年也伴隨著七零八落的挫折:輸掉體育比賽,不盡人意的考試成績,沒能從眾人中脫穎而出當選學生領袖。然而,當我回想起自己如何學會克服人生中的困難時,腦中浮現出的是改變我人生的第一次挫折。當時我是全校的尖子生(一所美國公立學校),一直在全年級700名學生中名列前茅。因此,當我被夢想學校華威大學拒絕時,那種挫敗感是前所未有的。接到拒信後的兩三天我哭腫了眼睛,擔心所有的英國學校都會這樣回復我,心中充滿了無助,並萌發了再也回不了歐洲的絕望!
一個學生在比賽前鼓勵同學。我的父母一直陪伴我並默默地支持我。他們理解我當時的境遇,但卻始終能夠站在一個更客觀的角度幫我指出進入其他英國大學和美國大學的機會。我重新振作起來,尋找學校的其他機會,最終爭取到去往歐洲學習一年的獎學金。這次挫折徹徹底底地改變了我的人生!在英國的大學生活中,我遇見了我現在的丈夫。要不是我在失敗後努力“重新振作”,贏得了獎學金並去往英國學習,這一切也就無從發生了。
在工作中,我有很多的機會看到我的年輕客戶遭遇挫折。我總是給他們設定很高的學校目標,希望看到他們通過努力去獲得成功。然而,即使有著堅定的決心,做了充足的培訓和精心的準備,也偶爾也會有學生遭到心儀學校的拒絕。因為自己經受過類似打擊,有從中恢復並隨後獲得成功的經歷,我很能理解他們的挫敗感,並最終引導他們走出了逆境。在過往的工作中,我也總結出以下關鍵策略,希望能夠幫助孩子們從挫折中學習和成長。
1.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切身感受:這是管理挫折的第一步。孩子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認同和理解。我也會經常和學生們談起自己受挫的經歷,讓他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會面臨挫折而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承受這一切,從我的個人經歷中,孩子也慢慢了解了有時候挫折也會有完美的結局。我強烈建議家長們多多使用這一策略。孩子們總認為父母是“完美”的,當知道爸爸或媽媽在成功之前也遭遇過大大小小的挫折,這會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當下遇到的困境。
2. 不論結果如何,一定要肯定孩子在過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和積極的態度。在比賽或生活中,沒有人會樣樣出色,事事拿第一。因此,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勤奮、努力、和積極的態度對於結果的影響至關重要,甚至有時比最後的結果還重要。當然父母們需要首先自己相信這一點,不要過於看重“第一”的位置。否則,孩子們還是會有對失敗產生不安,甚至造成無法彌合的心靈創傷。
該校小學部的一位老師安慰學生。3. 要客觀地看待問題。有時一些挫折會讓孩子產生“世界末日”般的悲觀情緒。他們很難會從長遠的視角看待這次失敗,所以每當挫折發生時,都會覺得自己的生活徹底“完了”。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就必須有效地介入,幫助孩子打開眼界,看到更長遠的目標,要讓你的孩子意識到,在可控范圍內他們還有很多種別的選擇,並引導他們專注於問題的解決。其實通往某種預期結果的途徑會有很多,而孩子需要客觀地認識到這一點,並重新專注於新的預期目標。
我想要指出我們有些家長在面對失敗時,也會跟孩子一樣,認為世界都要結束了。但作為家長,我們更應該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表達出這樣的負面情緒,不然只會給孩子增加更多的壓力和挫敗感。家長也要成長,要學會管理挫折,並在給孩子們提供任何建議之前,自己能客觀冷靜地看待問題。
4. 從失敗中學習。挫折最初的刺痛過去後,孩子也許在談到挫折的時候沒那麼敏感。我建議家長針對孩子所面臨的困難跟孩子一起理性地分析。請與孩子一起討論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以及是什麼因素造成的這一挫折。對於其中一些因素,我歸納為“可控和可預防因素”,包含因培訓得不夠、練習不夠、表演前過於緊張、臨場才準備、睡眠不足等等而導致的挫敗感,如果家長能幫孩子找到準備過程中的問題,讓他們意識到這樣做會導致失敗,他們就會很快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以後遇到重要的活動、比賽或學術競賽時克服以上並全力以赴。
5. “重溫”失敗。當學生們在學校安定下來,開始享受校園生活時(可能在遭受首次失敗後的1-2年後),我通常會和他們回顧整個的準備工作和他們的心路歷程。我認為,當孩子度過困難,處在安逸的順境中時,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回顧逆境,並意識到曾經的那些挫折對於達成最後的目標來說是多麼的微不足道。有時為一次小小的失敗哭了一周的孩子,當他/她後來回想起來自己也會覺得好笑。我發現這是幫助學生們正視失敗的有效途徑。
對於家長來說,眼睜睜看著孩子在挫折中掙紮無疑是非常心痛的。但對於孩子來說,這卻是他們人生當中的重要課程,而且最好在成長的早期就學到。讓孩子學會如何獨立地應對挫折,同時提供溫暖的支持,能讓他們感到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有家庭的力量支撐。當孩子能夠正視挫折後,無論以後人生旅程中面對任何的曲折,他們最終都能夠應付自如,揭開新的篇章。
(Emma Vanbergen是必益教育咨詢部總監,指導了來自中國、香港特區、新加坡的學生進入世界頂尖學校。她出生在英國,在美國完成中學教育,在英國完成大學教育,並在法國、德國、中國各求學一年。)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