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明
最近台灣又變成了當紅的字眼,以為李登輝與陳水扁時代的「愛台灣主義」已經煙消雲散,最近卻成為新的救贖密碼,而且藍、紅齊唱,比綠的還大聲。
首先,捲入政爭而一蹶不振的馬政府,行政院高官們在院長江宜樺帶領之下,爭相觀看齊柏林的「看見台灣」紀錄片,出來的時候眼眶泛紅,聽說還要開院會做為討論重點,而指控環保藝文人士是政治外圍的環保署長竟然宣稱都在做了,不知道有無看到東海岸美麗被戕害的景象。當然,第一夫人周美青與內政部長李鴻源都跳出來成了推手,收割政治形象。
不只在地政府高官現在喜歡看見台灣,對岸的高官也要來傾聽台灣的心跳,海協會陳德銘夸言來台了解民意傾聽不同意見,不過大概水土不服,對抗議學生嗆聲:你們代表多少人意見。當然比不上每天請吃飯的藍營政治人物,朱立倫、胡志強與郝龍斌之流。有趣的是,知道與國會與行政權具多數的一起吃飯喝酒,卻將服貿通不過怪給關在外面抗議的,為什麼不要這些好朋友將反服貿的抬出國會,強行表決。
但是,這些長期在台灣當官,或是以台灣為標的物當官的,真的想看見台灣、聽見台灣了嗎?而看見台灣、聽見台灣真的這麼難嗎?非得要飛到萬呎高空上才看得清楚,才能感動嗎?打開電視,翻開報紙,走入人群,聽出陣曲,白衣上街,舉高公民之眼,唱台版悲慘世界,立出一個人的姿勢,這不就是台灣的生命與力量。
或許政治人物難的,是不同的聲音被聽到,與不同人民的風景被看到,但是除了黨同伐異之外;現行選舉制度強化了這個贏者全拿的偏差,導致只有贏者才有聲音,贏者才是人民。但是一個贏家壟斷的民主不是真民主,而只有贏家被看見的台灣,不是完整的台灣。
這是為何公民運動在選舉民主趨於穩定之後,卻蓬勃發展的原因,選民的身分與權利是不夠的,選舉制度的民意壓制有了反動,當日本對於「票票不等值」傷害民主人權深刻檢討之時,一個由公民取代選民的台灣,才會能被看見與聽見。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