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樂、尋求溫暖,當然要找朋友。但真正要脫胎換骨,大決大斷,自己人、朋友,因為既得利益、惰性與情感,會讓當事者瞻前顧後甚或逃避問題。所以,改革最關鍵的推力,通常來自對手,到頭來,敵人反而才是朋友。
國民黨現在就面臨這樣的處境,有朝一日,國民黨終將感激民進黨幫他做了決定,動了手術。
不公不義注定挨打
在追討黨產問題上大張旗鼓步步進逼,民進黨當然不是出於仁心善念,但如果不是民進黨此刻執政且掌握國會多數,國民黨永遠不可能認真處理黨產問題,即使有這樣的念頭,內部的牽制與反彈,也會使他動彈不得或虛應了事。
國民黨應當要清楚,手上目前這些黨產,由於許多來源有問題,就算全數捐出做公益,依舊是不公不義,無人感謝;即使全部充當選舉經費或賄選買票,也買不回政權;這些黨產或許可以養活一些黨工,讓一些人競選時有點經費,卻絕不足以讓國民黨重生。
國民黨無論怎麼辯解黨產有其特殊歷史時空背景,但就像18趴議題一樣,解釋不清,也沒人想聽,而且一定有難以自圓其說的漏洞,在政治戰場上,注定只有挨打。
也因為國民黨過去不曾有自我改革的決心與行動,黨產議題如今已是社會轉型正義指標,黨產出脫變賣愈來愈困難,是看得到卻未必吃得到的櫥窗負面展示品,吃了也會肚子痛得打滾。
如果民進黨夠陰狠,應該想盡辦法讓國民黨繼續保有黨產才是,布下口袋陷阱,引國民黨入甕,一方面大聲疾呼,佯攻要追討黨產,引誘國民黨死命杯葛抵擋,另方面卻協商再協商,故作寬厚,說多做少,既有推動轉型正義之改革形象,又看似寬厚包容,把國民黨困在這議題上醜態畢露,不斷凌遲,國民黨名下的黨產,反成了民進黨用之不竭的黨產。
角色錯亂難再翻身
態勢很清楚,黨產是個巨大沉重的包袱,問題一日不解,民進黨就始終像是個正義聲索者,不斷攻擊,而國民黨分明已下野,卻因黨產像個抗拒改革的腐朽貴族,角色錯亂,無法扮演反對黨,當然就不會有機會翻身再執政。民進黨在黨產問題上揮刀愈快,國民黨重生的可能就大些、早些。這當然是場鬥爭,但也是一次手術。國民黨現在喊痛,將來卻會在心中向民進黨說謝謝。
《蘋果日報》主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