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對自己目前的工作感到厭煩,但卻因全球景氣持續低迷,只好選擇留下,繼續著日復一日的工作。這對公司來說,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在艱難的經濟環境之下,公司該如何創造更健康,更快樂的職場環境?沃頓知識在線(Knowledge@Wharton)歸納學者的建議指出,企業可以從賦予工作新意義開始。
沃頓商學院教授格蘭特(Adam Grant)指出,長期以來,企業界對於金錢激勵(外在動機)過度依賴。其實,一個人如果知道他的工作是有意義的,而且會給別人帶來影響,就會提高這個人的幸福感和生產力。例如,研究顯示,保全公司提供員工閱讀其他保全人員保護生命的故事,這些員工就會比其他員工更加努力工作。
一項研究也指出,當人們把自己心底最原始的那份熱忱,轉化到目前的工作中,重新塑造工作,就可以變得更有創意。例如,律師事務所安排一位原本想當老師的律師,訓練公司新人或輔導實習生;公司讓一位想成為流程設計師的機械師,向高階主管提出流程改善的想法。透過工作的重新塑造,這些員工無需離開當前的工作,就可以從事喜歡的工作,實現心底的願望。
此外,可以鼓勵員工將工作想像成一套積木,然後重新組合這些積木,將重點放在工作中有生產力的部份,減少壓力和不滿的來源。例如,主管協助員工減少枯燥乏味的任務,以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完成他們更喜歡的任務,或者抽出部份時間,嘗試一些新的工作。
員工也可以重新組裝對於工作的看法。一項研究證明了,將清潔工作視為鍛鍊身體的員工,客觀健康水準優於將清潔工作視為一般工作的員工。他們工作內容完全一樣,唯一的區別就是改變對工作的想法,讓工作變得有意義。
沃頓商學院教授卡裴利(Peter Cappelli)認為,當工作壓力過大時,釋放壓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說出來。
主管應該鼓勵員工說出心中的想法,即便提出的建議最終未能獲得實施,也能帶給他們參與感和主人翁感,同時也釋放些負面情緒。
要在不良的經濟環境中,創造健康的職場,關鍵就在於,設法讓員工在工作中發揮喜好與興趣,賦與工作另一種意義,即便只是某個微小的任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