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2013

「蝸居」全怪我沒錢?

BBC-香港是亞洲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寸土寸金。有錢人住豪宅,窮人卻只能擠在超小的隔間、甚至「籠子」內。不過,BBC記者潘婕發現,有些港人的心態非常哲學。 在香港,錢就是一切。 張國良(Cheung Kwok Leung)一回家,經常就要想到這樣一個事實:他沒有錢。 他住在一棟老樓中,樓裏沒有電梯。張先生膝關節受過傷,但是,每天都要爬上八層樓。每爬一層,他就要靠在牆邊休息一下。不過,住的樓層越高,房租越便宜。 所以,每月交納240美元(160英鎊)的租金,你就可以住進一個「迷你房」。房內可以擺放一張牀,除此以外,再也盛不下多少東西。 八平米的空間內,伸展雙臂,可以同時觸摸兩端牆壁。開關電視倒是容易了。不過,張先生只能要把食品放在垃圾旁邊,淋浴就在黑乎乎的廁所蹲坑上。 這恐怕很難稱得上家。 無錢 活動人士抱怨說,規劃出來修建公房的土地上蓋起了豪華公寓。 張先生需要抱怨的太多了,但是,他並不發怒氣。他只是怪罪自己太窮。他甚至告訴我說,能有一塊棲身之地,已經非常知足了。 居住條件如此糟糕的人們卻能「知足」?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不過,發展的方式只能被稱為有悖常情。 福利工作者Sunny Leung曾經見過房東把公寓隔成四個、六個甚至10個「單元」隔間,借此收取更多的租金。貧窮的家庭願意租用小隔間,因為租金比正常的公寓更便宜。 隔間的面積越縮越小。甚至,還有上了年紀的人一個摞一個睡在鐵絲網圈起的籠子裏。 搭台 這樣的畫面讓香港人對非極端性的居住條件變得更加麻木,這其中也包括我本人。 直到港府宣佈,香港有171,000多人居住在狹小擁擠的分割屋中,我才發現,原來自己也是其中之一。 曾經有幾個月,我在香港高檔的中心區轉租過一處老公寓。公寓夾在荷裏活道的精品店之間。 這處公寓絕對談不上時尚、豪華。洗涮池在淋浴內,沒有爐灶,沒有電梯。我要自己拎著垃圾走下五樓丟到公共垃圾桶中。 但是,我的朋友指出,「你自己一個人有30平米。我們家一家七口人要擠進同樣的面積。」一位表親也安慰道,「每個月1200美元能在中心地段租到一個地方,價錢不錯。」 在香港,人很容易變得精疲力竭、頭昏腦漲。寸土寸金。當地餐館充分發揮每一個座位的賺錢潛力。他們使用的是一種叫做「搭台」的體制。顧客和陌生人肩併肩、背靠背地坐在一起。點的菜幾乎是立馬上桌。你最後一口雲吞麵剛剛吃下去,侍應生立刻把碗端走,開始招呼後面一位顧客來接替你的位子。 整頓午餐,10分鐘解決問題。 老鼠洞 所以,在擁擠的大街上、餐館內、辦公室中擠了好幾個星期,能有30平方米的空間完全屬於個人,感覺真可能是天上人間。 但是,後來政府警告說,這樣擁擠狹小的住宅是健康、安全隱患。突然間,我醒悟過來,家裏燈泡憋了,不是因為線路有問題,而是因為在我們這一層樓,三家人共用的電源原本只是為一家人設計的。 窗戶不能完全打開。所以,如果一旦著火,沒有別的逃生之路。 我暗暗罵了自己一句,怎麼能由於租金低廉就忽略了這麼重要的安全隱患。但是,令我更加氣憤的是,房東怎麼能出租這樣的「老鼠洞」。 但是,我的朋友勸慰我冷靜點。他們和我擺事實、講道理,歸根結底,香港人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發財的機會。擋住別人的發財之路--比如說,強迫開發商和房東評價提供條件適當的住房? 啊,這可能真是罪莫大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