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2013

當哲學家遇上心理醫生

向你的雜亂人生告別 1、為什麼追求完美的生活卻越來越混亂? 心理醫生:你應盡力做到最好,同時欣然接受不完美的必然性。 哲學家:積極的追求,是用現在所擁有的東西來定義自己。 2、怎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哲學家:順應我們作為理性動物的真正天性來生活,善用頭腦,積累智慧。 心理醫生:發現那些日常生活中真正帶給你滿足與快樂的東西。 3、 為什麼一直追趕目標,卻永遠是失敗者? 心理醫生:目標就像是旅途中的目標景點,而價值觀才是真正的方向。 哲學家:最好的目標是做你想做的事,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人。 4、為什麼無法做“真我”,總是要戴著面具生活? 心理醫生:你真實的自我,其實就是被你丟在辦公室裡的那個。 哲學家:幾十年保持不變的人,並不是忠實於真我,而是忠實於虛假的自我觀念。 5、怎樣在有限的人生裡讓生活更加豐富? 心理醫生:豐富的生活就是所做事情不多,卻體驗得很深。 哲學家:豐富的生活意味著,享受一頓美餐並不僅僅與食物有關,時間、地點、與誰共進晚餐,都會產生極大影響。 6、為什麼信奉婚姻忠誠卻無法抗拒誘惑? 哲學家:你的選擇不一定必須是完美的,只要足夠好就行。 心理醫生:學習觀察自己的欲望。 7、應該聽從內心生活,還是用理智牢牢控制自己? 哲學家:心靈提供同情與動機,頭腦做出深思熟慮的判斷。 心理醫生:內心的情感不是無法控制的過山車,而是可以衝浪的潮汐。 8、到底應該謙虛謹慎,還是要高調做人? 哲學家:謙虛並不總是關乎感覺如何,而是關乎行事如何。 心理醫生:傲慢的人渴望把自己看作命運的締造者,所以往往低估了運氣的作用。 9、作決定的時候,應該相信直覺嗎? 心理醫生:這並非頭腦與心靈相對立的問題,而是頭腦與心靈的持續對話。 哲學家:直覺不是理性的替代,而是必不可少的“同夥”。 10、外在美和內在美,哪個更重要? 心理醫生:我們不得不通過怎樣呈現自己來與世界交流,因此從外在方面做些思考是有價值的。 哲學家:人們呈現自己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他們真正的價值觀是什麼。 11、為什麼下定決心後總是無法堅持到底? 哲學家:此時最需要的是理清信念,而非鼓起勇氣。 心理醫生:你需要防備兩個小鬼:一是不經思考即刻行動;二是自我辯解。 12、為什麼不管多努力,還是覺得自己遠遠不夠好? 心理醫生:要注意,富有同情心的自我糾正是渴望改進,而基於羞愧的自我攻擊是渴望懲罰。 哲學家:如果你對自己是好人還是壞人想得太多,那麼思考一種行為是對還是錯就會更難。 13、為什麼難以正視現實,永遠活在自我欺騙中? 心理醫生:我們完全能夠看到眼前的事實,但自以為是誤導了我們。 哲學家:我們以為自我是個獨奏者,而其實每個個體的思想更像是一個爵士樂隊。 14、為什麼地位高的人總能得到一切,該怎樣看待地位? 哲學家:我們能做的最實用的事情就是確保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周圍的人與我們看待地位的方式是類似的。 心理醫生:成功就是按照我們的價值觀來生活。 15、為很多事感到內疚,是有責任心的表現嗎? 哲學家:不管我們有沒有感覺到責任的重要性,我們對控制範圍內的一切都負有責任。 心理醫生:我們必須努力避免兩種錯覺,以為自己無比偉大或把自己淪為可憐兮兮的受害者。 16、人生那麼多苦難,一定得樂觀面對嗎? 心理醫生:理想的狀態是一邊意識到可能發生不好的事,另一方面心懷感激、具備反彈力,在這之間找到平衡。 哲學家:不要做悲觀主義者或樂觀主義者。而是兩者都做。 17、為什麼對於過去,心中總有無限後悔和遺憾? 哲學家:如果我們想欣然接受今天所擁有的一切,就必須接受昨天所做的一切。 心理醫生:當你與現實爭辯時,你就失去了100%的時間。 18、活著如此空虛,人生的真正意義在哪裡? 心理醫生: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創造、體驗、態度來找到人生的意義。 哲學家:任何我們覺得有價值的事,都可能是意義的來源。 19、應該積極行動,還是活在內心世界之中? 哲學家:沒有豐富內在生活的人就像沒有烏龜的殼,過於努力活在內在的人就像是沒有殼的烏龜。 心理醫生:最重要的是關注我們的內在生活,並以實際的方式與世界接觸。 20、正念和冥想真的有益嗎? 哲學家:你很有必要停下來問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心理醫生:對自己的內在體驗、對周圍大小事物都保持一種開放、好奇的態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