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2013

台灣究將伊於胡底?

九月是傳統出口旺季,我國出口卻大幅衰退七%,財政部統計長對此連稱「意外」。事實上,只要想想台灣「九月政爭」的刀光血影,「旺季不旺」恐怕不算太意外。 九月出口衰退的原因,當然不會只是像財政官員所說的「受中秋連假影響」。中秋僅多放一日假,還提前補上了班,影響不可能如此劇烈。至於閣揆受抵制無法進行施政報告,特偵組的監聽浮濫引起非議,乃至關說案如何是非不明,也都不可能立即對出口構成衝擊。 出口衰退的主要癥結,是朝野政黨從未將「拚經濟」當成政策競爭的基調,而民眾也從未將經濟表現當成評比政黨效能的主軸,人們對浮光掠影的政治鬥爭似乎更津津有味。以至於一件關說案可以繁衍出洩密案、違憲案、非法監聽案、台版水門案等,政客們用問題來掩蓋問題,把整個政府全拖進泥淖;至於誰該解決問題,解答在哪裡,則無人關心。 政治的角力,是以爭取個人或政黨的短期斬獲為得計;但經濟的本質不同,它必須理性選擇政策的路徑與工具,審度內部的公平性和外部的競爭力,才能產生均衡的總體效益。但以台灣政治「噬血」和「速食主義」的特性,恰恰是反理性、反客觀,也是不利於經濟的。當各國都在進行產業結構的轉型,我們的應對在哪裡? 在歐洲不景氣中,台灣今年稍早的出口尚能維持,是拜亞洲的好景所賜。但九月我對大陸出口衰退八‧四%,對日本衰退十一%,對東協衰退九‧九%,全數逆轉。馬政府與其繼續在那裡囁囁嚅嚅地宣示「保二」,不如召開一場全國經濟會議,邀請各界共商大計;否則,台灣究將伊於胡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