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2013

你是失智症高危險群嗎?

國內一項大規模調查發現,中風、糖尿病、肺部疾病者為失智症高危險群,其中又以曾經中風者的風險最高,為一般人的七倍。想降低失智風險,應多與人聊天社交,整天待在家裡的宅爺宅奶,失智症風險是一般人兩倍以上。 中風、糖尿病、肺疾 失智風險高2~7倍 計畫負責人、恩主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孫瑜表示,經統計8337名受訪者的社經狀況、生活習慣及病史後發現,不識字的受訪者罹患失智症風險為受教育者的兩倍。在病史相關性方面,罹患糖尿病與肺部疾病者的失智症風險為一般人的1.8倍;曾中風者更是高達七倍。 孫瑜指出,國內糖尿病患者眾多,該項調查發現,不管有無接受治療,糖尿病患失智風險明顯升高,原因在於腦部加速退化。他提醒,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是降低失智風險最有效的方法,不運動的老年人罹患失智症風險為每天運動老人的五倍。 另外,受訪者如果有喝茶或喝咖啡習慣,或有規律運動、積極參與社交活動,罹患失智症風險也明顯下降。研究顯示,相對缺乏社交生活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兩倍以上。 孫瑜建議,老年人應該多與人群接觸,不管是打牌、打麻將,或是參加社區活動、當志工,都有助於增加大腦血液灌流量,降低失智風險。值得一提的是,調查也發現,與一般人相較,高血脂患者失智症比率較低,原因可能與高血脂患者服用降血脂藥物治療有關。 --- 根據全球失智症報告,估計2010年全球有3000多萬患者,且每年會以0.1%速度增加。台灣估計現階段也有14萬患者,預防失智成為步入高齡化社會的重要課題。 醫師建議應該把握「三動兩高」原則,多動腦、多從事休閒活動、多做有氧運動,以及高等教育(吸取新知)、多吃高抗氧化的食物,來延緩失智發生。 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賴雅文表示,失智是一種腦病變,造成失智原因很多,包括阿茲罕默症、帕金森氏症,或者中樞神經感染,缺乏維生素B1、B12 、葉酸、菸鹼等物質,或者服用過量酒精、重金屬與鎮定劑過量,也會造成失智。 剛開始,認知功能退化,記不得、判斷力和注意力變差,後期可能個性都改變,出現幻聽與妄想。比如原本和藹的長輩,後來變成脾氣暴躁,退化嚴重者,甚至會大小便失禁,在公共場所作出危險行為,影響日常生活。 賴雅文表示,若遇到失智患者暴躁、怒罵,先別急著反駁、制止、與他衝撞,應先同理、順著他,先安撫對方的情緒,才能誘導患者盡速就醫。她舉例,老奶奶常覺得鄰居在自來水中下毒,家屬應先安撫她,問她是否感到害怕,用同理心了解患者的行為,避免責罵與爭吵。 失智症無法有效治癒,只能用藥物延緩。賴雅文醫議,三動兩高可有效延緩失智。三動指多動腦、多從事休閒活動、多做有氧運動,兩高則是高等教育及多吃高抗氧化的食物。包括番茄、十字花科的花椰菜、大量蔬果都有抗氧化功能,對活化腦細胞有絕佳效果,加上多運動、多參加社交活動、打麻將、進行桌上遊戲,甚至長輩參加社區大學課程、常吸取新知,都有助延緩失智發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