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2013
快回到純真時代
張耀懋-假油、假米、假茶葉、假水…,彷若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後的英國。商人與工業家在大量生產中快速累積財富,也在更高度競爭中拋棄職業道德。黑心商人在食品裡摻雜黏土、茶葉裡加了其他葉片,許多未經人體試驗的藥品被投入市場…,偽劣商品橫行在倫敦街頭;現在,甚至應該說,在台灣經濟起飛後,大量偽劣品,似在複製早年的倫敦經驗。
每個產地、每個專家,甚至街頭巷議,幾乎都可以洋洋灑灑、侃侃而談地告誡,什麼不能吃,什麼東西都是假貨…。摻假,已不單是業者間潛規則,而是台灣人民生活的一部分,甚至長久以來,我們一直阿Q式地學習與這些假貨「和平共處」。
於是「巷內」的專責官員習慣地將頭埋在沙裡,研究觀察出異樣的學者見怪不怪、或不願多事地不作聲,我們的小孩就處在愈來愈「假」的時代。
消費者的利益在不知不覺中被迅速地移轉成黑心商人的財富;正派經營者無立錐之地,市場交易秩序像摧枯拉朽般破敗,良幣在假貨中凋零、噤聲,劣幣在沈默的社會結構中盛壯。
其實從在大陸落網的詐騙集團成員,一聽到回到台灣審訊的雀躍,就可以體會台灣對「假」有多麼寬厚,多麼視為理所當然。
假貨猖獗下的英國政府,從立法、行政,更從教育上多方下手,耗了廿多年,才稍稍抑住偽劣商品的猖狂。
我們不能因為擔心,就只是不斷地拿食品安全的顯微鏡檢視假貨橫行,卻拿望遠鏡看待假貨擾亂國內民生經濟、生活價值的根本事實。做假,才是這一波食品問題的癥結。受騙、上當的受傷,才是升斗小民內心說不出的憤怒與無奈。這不只是食安問題,而是打假的聖戰。
打假,不是假打。願我們可以抬頭挺胸地告訴下一代,回到「吃米是米,喝水是水」的真實時代。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