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2013
巴黎新食事
李昂-
最近多年來我每年花大量的時間在全世界趴趴走,一開始是為了要體會全球化的形成、產生的變化,看能不能從全球化找到一個新的台灣定位的方式。
旅行時當然是走馬看花,但身歷其境的臨場感受,自非透過媒介傳迻所能比。
另外,我會一再重複去相同的地方。理由簡單,才能看到變化。
而巴黎,是我每年基本上會去一、兩次的地方。
巴黎這麼值得一再前去嗎?
如果是去看羅浮宮、奧塞美術館等等,巴黎對我而言的確無需一去再去。可是,就美食來說,這真是個值得以身相許的地方。
去試巴黎的美食,除了享受,還有個更重要的理由,我還想用食物來書寫第二本長篇飲食小說。2007年出版的《鴛鴦春膳》(聯合文學出版社),花掉我六、七年的時間找尋資料、準備、寫成。這一回,再花個十年,都不以為過。
因此過往每年總要去巴黎一兩次,但畢竟都不太長。今年晚春,想給自己比較多的時間,於是就說:去巴黎住一個月吧!
離去前家裡的茶花、紫藤花都已開過,還沒看到的是梔子花盛開。沒料到今年巴黎晚春冷若冬天,而且下雨不斷。旅館的暖氣早全面關閉,直到六月初臨回來之前,我抱怨寒冷,櫃台只好送來手提暖氣。
不覺得天冷的是那一盤盤溫暖的菜餚。這一回前來,米其林星星並非首選,為著要找尋新的飲食小說題材,嘗試的是不同的餐廳,還特別南下到里昂去一探究竟,給自己的是很好的理由:
李昂怎麼可以不到里昂呢!
但畢竟只有幾天。
新風格手法
還是回來說巴黎!
我個人有個看法:就像巴黎的時裝,每年、每季都有基本主題,引領風騷的時裝業大師們,再依此去創作,每家風格手法不同,有了不同的作品。美食也有其風潮,還好不全像時裝,不是幾個時裝界巨頭說了算,而在於哪個大廚有能力引領潮流。
晚近二十幾年,巴黎並非美食界創新龍頭。除了Robuchon的Atelier(工作室)概念:坐在吧台、開放廚房、無需三星繁文縟節依序走菜、可只點當下想吃的、小分量但仍有頂級水準。曾帶來餐飲的大改變。
其他幾個世界性的重要潮流:「慢食」概念先來自義大利Carlo Petrini先生;前一波主角「分子料理」創自巴塞隆納的El Bulli餐廳;現正當紅的「採集」食材派來自哥本哈根的Noma餐廳。
後兩家餐廳我用盡關係、真是花盡吃奶的力氣才去吃到,讚歎有加之餘還是我自己這句話:
歐州以其現代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現今世界性的飲食文化上仍走在時代的先端,引領風潮。
那麼,不再是開創者的巴黎,現在處於怎樣的狀況?實驗性的分子料理原就不是「手工訂作」的巴黎所在行,但其影響轉為零星的手法仍為廚師們所沿用。而「採集」食材派的手法,其強調、發掘在地食材,在巴黎可說是適得其所大大的發揚光大。
比如前陣子剛來高雄與Thomas簡(注)客座的三星大廚Alain Passard先生,在巴黎近郊有「保種」食材農場,要第一時間將最新鮮蔬食送上餐桌。Alain Passard的新蔬食概念行之多年,只是不曾像Noma躍居世界性的矚目地位。
巴黎現今既非飲食開創性的龍頭場域,何以我還要如此每年來此以身相許?
理由簡單,這個西方美食之都,根基深厚,創新也許並非強項,但我一再用的名稱:「法式廚藝工法」,也就是百年來紮實的料理廚藝訓練,為創新鋪下必要的基礎。現今嶄露頭角的Noma大廚Rene Redzepi、台灣的江振誠、美國的Thomas Keller……哪個不由此工法訓練出身,再站在巨人的肩上創新。
而且巴黎餐廳平均水準之高,只有東方美食之都東京,足以與之匹敵。
值得一吃再吃,驚豔之處,不在話下。
西方與中華料理的結合
好幾年前隨著中國在國際間逐漸嶄露頭角,我就曾預言式地說:下一波世界性的新美食潮流之一,會是西方與中華料理的結合。
不過請先不要大國民族主義張揚,以為西方世界餐廳普遍地在做此,絕非如此,只是少數餐廳在做、有能力作嘗試。
先前二、三十年來,隨著日本的強大,帶神奇色彩的東方為西方所欽羨,日本與西方料理的結合,造就了前一波新美食風潮。我預測下一波,會來到中華料理。
果真,最近十年,我不論在義大利、法國,更明顯的是在有多數華人移民的美國:舊金山、洛杉磯、紐約,都看到了西式與中華料理很初步的結合。一開始當然免不了最容易的手法:醬油的使用、香菇與中式蔬菜上了台面、豆腐那就更不用說了。高明點的會用到芝麻醬、豆瓣醬。且已可分別出並非沿用日式,來自中華料理。
對這一波流於直接而且簡單的結合,說驚豔絕對是騙人的。直到今年終於吃到「巴黎最難訂餐廳」前幾名的「飲茶」(Yam'Tcha),才有了等待中的驚喜。
2010年新開幕就贏得米其林一星的「飲茶」,只有二十個位置,位處於巴黎舊中央市場Les Halles附近。門面、布置簡單,小小的空間有個開放廚房,還有泡茶的茶區。
女大廚Adeline Grattard曾在法國三星大廚Yannick Alleno、Pascal Barbot手下工作,訓練紮實,之後在香港居留三年任職Bo Innovation餐廳,嫁給在地書畫家陳志華先生。這些切身且長時間的體驗,給了她對中華料理深刻的了解,與偶到東方客座三、五天的西方大廚,自然不一樣。
「飲茶」走的是最近流行的無菜單料理,晚餐100歐元,午餐65歐元,可搭配茶、酒,另外計價。一開始有歡迎茶,我去時沒有碰到陳志華在場泡茶,由一位台灣來的女生負責。
對我這個在台灣有機會喝到種種好茶的人,茶就不是那麼驚豔了。但對於台灣烏龍、普洱茶等不熟悉的西方人,一定會是另類饗宴。
「飲茶」正是我立論的基本:以法式廚藝工法為根本,再加上中華料理而有了畫龍點睛之效。Adeline能夠用的中華料理的元素,不只可用中式鍋具翻炒,對一些醬料的掌握,自不在話下。
比如水煮鴨肝有八角調味,不像西式鴨肝通常配料帶酸甜,用了炒芥藍菜搭配,整體不至那麼油膩。配野生蘆筍的鰈魚用豆豉提味,使用不多,創造出讓西方人耳目一新的口感。不像中華料理豆豉常蓋去魚的不少鮮味,Adeline以身為法國人的接受度,調配出西方人會喜歡的口感,但仍可嚐到中華料理滋味。
朝鮮薊烤雞,用紹興酒加上Parmesan起司做醬汁,令人會心一笑,因為原用的法國Vingaune酒其實與紹興酒有其相似之處。
明顯最像中華料理的,除了以茶佐餐、銀絲捲取代麵包。應屬這一道湯食:不列塔尼龍蝦;韭菜、粉絲(台灣來的),濃厚的湯裡面有XO醬調料、還有一點點輕微的酸辣效果。
二十個客人只有我們這桌,加上一個白種男人和一個黃種女人,另桌兩個黃種人,兩人看似父子生長在加拿大,慕名前來。我問他們的意見,都認為當日的菜餚裡中華料理的成分不少。
女大廚Adeline並不是那種擺出明星架式的大廚,她散發的熱情與執著、藝術家的特質,帶著那樣天真無畏的企圖、嘗試,尤其聽說她的「無菜單料理」經常變換菜色。
中華料理可用的元素不少,足夠她玩許多許久。我稱她「菜路非常寬廣」,「飲茶」絕非只是一顆星,前途無限。
當然也期待,像這樣充滿創意的組合,能在更多的大廚手中完成,那時候,就又多了個到巴黎小住的理由。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