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2013

貧窮不可恥,無品才可恥


洪蘭
報載有個隔代教養的國中生,因無父在校被同學霸凌到不敢上學,他的哥哥為了保護他,跟嘲笑他的人打架,結果被亂棒打死,看了令人非常不忍。從研究得知,幼小時候心靈的受傷烙痕最深,而且是隱性的,常會轉化在不同的情境出現。

在這個笑貧不笑娼的社會,我們要從小教孩子:嘴長在別人臉上,你無法叫他不講,但是你越反應,他越得意,你不理他,一個巴掌不響,自然就冷下來了。所以「止謗,無辯也」,不理是最好的抵制方法。當然無端被凌辱心中會憤怒,這時,歷史上有很多偉人的例子可以開導孩子,眼光放遠,心胸放大,君子爭一世,不爭一時,如韓信的胯下受辱等等。

口德是修養的一種,俗語說「罵人不揭短」,人怕傷心、樹怕傷皮,不要嘲笑別人瘡疤。其實人生的際遇是說不準的,所謂「十年河東轉河西,莫笑窮人穿破衣」,嘲笑別人,除了傷人,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何必去做損人不利己的事呢?

惡作劇並不好玩,它其實很殘忍,多年前,一個國中生把剪刀豎在同學的椅子上,同學一坐下,剪刀沒入直腸,血流如注,休克。但是有時心理的傷害比形體的更殘忍。六十年前,有一個小學生穿著美援麵粉袋染的短褲去上學,他在練單槓時,被惡作劇的同學把他的褲子拉下來丟掉。那時,很少人有內褲穿,通常外褲也是內褲,他光著屁股吊在單槓上被所有人嘲笑。

後來他考上醫學院,出國留學成為名醫,但是他有個毛病,喜歡買內褲,只要看到內褲就非買不可,怎麼買都不夠,造成他太太很大困擾。這毛病一直持續到他回台奔喪,在夜裡突然做了個噩夢,醒來後想起六年級這件事,他才明瞭行為的原因。他後來跟我講起來時,非常的感嘆,當年脫他褲子的人,不知是否了解自己所做的事有多殘忍。

其實,無父有什麼可恥?歷史上不知有多少偉人是無父的,歐陽修四歲喪父,他母親用蘆葦在沙上教他認字;范仲淹也因家貧在廟裡讀書,一天只能吃一頓粥。貧窮並不可恥,無品才可恥。

讀偉人傳記可以啟發孩子的志向與信心,歷史絕對不是背年代,而是透過歷史,知道世界上的事都是事出有因,而且因會帶來果,因此人要謹言慎行,不可傷到別人。有個學生很自傲的跟我說:「老師,我不讀歷史,我只讀華爾街」,他以為只要懂得如何賺錢人生就圓滿。其實不讀史的人,他的錢保不住,因為世界變化太快,沒有前人智慧的幫忙,錢易聚也易散。孔子說「不知史,絕其智;不讀史,無以言」,歷史不但教我們不重蹈前人覆轍,也讓我們從前人榜樣中學到自己行為的準則。

「美德要用行為來表達,行為本身就是故事」,請多講歷史故事給孩子聽吧!故事能讓孩子感同身受,因感動而把別人行為內化成他的美德表現出來。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