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2013

房地產泡沫化的危機

劉起孝
二○○三年下半年開始迄今,房地產多頭走勢,超越前一波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六年的房地產榮景。但查我國平均每人國民所得:一九八七年四九四七美元、一九九六年一二三三○美元、二○○三年一二五四九美元、二○一二年一七七三八美元。其中一九八七至一九九六年成長為二.五倍,房地產價格因所得成長而上漲,尚無可厚非;一九九六至二○○三年國民所得成長幾乎停滯,房地產價格動能不足,價格向下修正。二○○三至二○一二年成長約四成,房地產價格飆漲幅度不成比例。若國民所得未能在近幾年明顯提高,恐有泡沫化的風險。

回顧這一波房地產多頭市場的脈絡,大可區分為三個時期,第一階段為「政策驅使與觸底反彈」,由於一九九六年開始房市景氣低迷持續多年,政府為扶植營建業以帶動內需,相繼提出多項提振措施,甚至修法降低土地增值稅及放寬都市更新條件。經過多年的政策驅使,再加上二○○二年SARS利空出盡,醞釀觸底反彈的契機,此為初升段時期。

第二階段為「美元貨幣寬鬆與國際原物料上漲」,二○○七年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美國從二○○八年開始相繼推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我國利率持續走低,熱錢延燒加上通貨膨脹預期心理,助長房地產漲勢,房市行情走入主升段。

主升段後,投機炒作現象油然而生,政府為抑制房地產價格飆漲,相繼推出奢侈稅、實價登錄等多項措施,但因利率持續維持低檔,資金寬鬆且成本低,再加上政策干預壓抑多年、未足額反映國際原物料成本的油電價格,於二○一二年四月「雙漲」,物價上漲心理作用,應回檔修正的房地產價格卻見回不回,建商推案價格與中古屋開價,竟以實價登錄已有成交紀錄為由而相對提高,有實際居住使用需求的購屋者,迫於現實只能接受,房地產價格因而暫時獲得支撐。

持平而論,國民所得未相對提高,則量化寬鬆政策的低利率資金,加上人為炒作所創造出的房地產價格,未來必須面對的風險,昭然若揭;一九九○年代初期的日本經驗,有前車之鑑。當然,我們更期待的是,適度穩定維持房地產景氣的溫度,讓建築業可興建品質優良且價格合理的房屋,帶動內需,並在確保人民財產權之情形下推動都市更新,改善居住與生活環境,創造多贏局面,乃是全民所幸。
(作者為政治大學地政系博士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